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作业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成果之一,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想把其展示给大家看,获得大家的认可。然而实际上,学生辛辛苦苦创作的作品,大多只得到教师一个人的欣赏,简单评一个等级就了事,无法满足学生的内心要求。分享交流美术作业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及同学间的友谊。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进行情感和思想的交流。
1.展示每一个学生的作品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对小学生来说,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与同学交流,就意味着作品被同伴、老师认可,其通过相互交流获得知识经验和乐趣,从而产生成就感,树立自信心,积极地投入下一次的创作活动。此法对那些不爱交流的学生也有促动作用,使他们逐渐通过美术作品和大家交流改变性格和处事方式,从而改变他们的人生。所以教师不要吝啬小小的一面墙壁,一个展示板,一次展览活动,因为这对学生来说是展示自我的大舞台。这一点我在102班有深深的体会。在上“生日蛋糕”这一课时,我被学生的作品深深打动了,不想让每一幅作品就那样悄悄地躺在作业本里,就突发奇想搞了一次小小的展示,将《生日蛋糕》作业贴在墙上展示出来。学生在相互欣赏交流时,是那么的兴奋,在展墙前不肯离开,下课了也不出教室,在班级等待班主任到来,给班主任一个惊喜。由此可见展示学生的作品,不仅可以激励他们,还给了他们一个分享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学生的作业不能永久展示在那里,所以要用临时的展示区域以展示每一次的美术作品,而那些评出来的优秀作品,如特别有创意的、颜色搭配得特别好的,或者涂色出色的,要有长期的展示区域进行展示。如我校年组展示栏,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十分浓厚,学习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保持长久的美术学习兴趣。有了竞争,就不愁创作不出好的作品。当然,如果每次只展示好的作品,就会把展示机会集中在部分学生身上。这不仅让其他学生失去了参与的机会,而且让那些总被展示的学生失去了参照,失去了新鲜感和激励。所以,教师应该把橄榄枝伸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并及时获得反馈,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真正达到展作品、育自信的目的。
例如,我在上《瓢虫的花衣裳》时,告诉学生今天的作品要装订成一个展示册,且这个展示册要在家长会上展出,让所有家长欣赏。学生认为又新鲜又有趣,争分夺秒地画、剪、贴,是那么的认真,创作完成了就急不可待地把自己的作品贴到展示册上。他们一边讨论制作心得,一边享受视觉“大餐”,一边欣赏一边轻轻哼着歌。
2.精心准备每一次展览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每学期在美术教学中都有哪些美术活动,让学生心中有数。教师不仅要给每一个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还要为每一次展览做精心的准备。
如,在二年级组织绘画比赛,学生既是参赛者又是评委。当参赛者时,学生要努力创作发挥最好的水平,当评委时,要有独到的眼光和评选的标准。作品以班级为单位,都展示在黑板上,学生先共同欣赏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进行评选,选出10—15名优秀作品,同时说出自己评选每幅的依据。通过欣赏、交流、评选等一系列活动,相互学习,看到他人的优点,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绘画水平和鉴赏能力。
记得有一次我带着相机进入课堂,在学生创作之前告诉他们,今天我准备搜集一些漂亮的作品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大家。学生立刻欢呼起来,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创作时也非常认真,而且速度比平时快。最后在播放他们的作品时,他们兴奋、快乐、自豪。
不同的美术作品,展示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绘画作品和部分美术作品可以采用平面张贴,展示在墙面、展示板、展示栏上,利用展示栏,还可以是校内学生进行巡回欣赏。而一些立体造型的手工作品,最好放置到经过装饰的展示台上或者拍下来在屏幕上展示,展示的原则是,既要方便学生,又要适应作品需要。
3.在交流中获得多一份分享
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作品展示就是一种分享和相互学习的方式。如果把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分享;如果在班与班之间交流,学生的收益就更大了。
例如,在教学《班级的标志》一课,我发现204班的创作特别好,但是风格过于统一,基本上都是绘画作品,用水彩笔或者油画棒来涂色;而303班的作业形式很多,构思新颖,但是过于粗糙不够理想。于是,我把两个班的部分作业在两个班级进行对比展示。在对比欣赏中,两个班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决定互相学习。在以后的几节课里,两个班的创作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班与班之间的分享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创作热情更高涨。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件作品都有展示的必要,即使是没有完成的作品,我也允许学生把它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取长补短。一位伟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让我们认可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展示它们,让艺术的花朵越开越娇艳。
1.展示每一个学生的作品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对小学生来说,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与同学交流,就意味着作品被同伴、老师认可,其通过相互交流获得知识经验和乐趣,从而产生成就感,树立自信心,积极地投入下一次的创作活动。此法对那些不爱交流的学生也有促动作用,使他们逐渐通过美术作品和大家交流改变性格和处事方式,从而改变他们的人生。所以教师不要吝啬小小的一面墙壁,一个展示板,一次展览活动,因为这对学生来说是展示自我的大舞台。这一点我在102班有深深的体会。在上“生日蛋糕”这一课时,我被学生的作品深深打动了,不想让每一幅作品就那样悄悄地躺在作业本里,就突发奇想搞了一次小小的展示,将《生日蛋糕》作业贴在墙上展示出来。学生在相互欣赏交流时,是那么的兴奋,在展墙前不肯离开,下课了也不出教室,在班级等待班主任到来,给班主任一个惊喜。由此可见展示学生的作品,不仅可以激励他们,还给了他们一个分享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学生的作业不能永久展示在那里,所以要用临时的展示区域以展示每一次的美术作品,而那些评出来的优秀作品,如特别有创意的、颜色搭配得特别好的,或者涂色出色的,要有长期的展示区域进行展示。如我校年组展示栏,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十分浓厚,学习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保持长久的美术学习兴趣。有了竞争,就不愁创作不出好的作品。当然,如果每次只展示好的作品,就会把展示机会集中在部分学生身上。这不仅让其他学生失去了参与的机会,而且让那些总被展示的学生失去了参照,失去了新鲜感和激励。所以,教师应该把橄榄枝伸向每一个学生,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并及时获得反馈,找到自己的闪光点,真正达到展作品、育自信的目的。
例如,我在上《瓢虫的花衣裳》时,告诉学生今天的作品要装订成一个展示册,且这个展示册要在家长会上展出,让所有家长欣赏。学生认为又新鲜又有趣,争分夺秒地画、剪、贴,是那么的认真,创作完成了就急不可待地把自己的作品贴到展示册上。他们一边讨论制作心得,一边享受视觉“大餐”,一边欣赏一边轻轻哼着歌。
2.精心准备每一次展览
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每学期在美术教学中都有哪些美术活动,让学生心中有数。教师不仅要给每一个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还要为每一次展览做精心的准备。
如,在二年级组织绘画比赛,学生既是参赛者又是评委。当参赛者时,学生要努力创作发挥最好的水平,当评委时,要有独到的眼光和评选的标准。作品以班级为单位,都展示在黑板上,学生先共同欣赏交流,谈谈自己的看法。然后再进行评选,选出10—15名优秀作品,同时说出自己评选每幅的依据。通过欣赏、交流、评选等一系列活动,相互学习,看到他人的优点,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绘画水平和鉴赏能力。
记得有一次我带着相机进入课堂,在学生创作之前告诉他们,今天我准备搜集一些漂亮的作品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大家。学生立刻欢呼起来,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创作时也非常认真,而且速度比平时快。最后在播放他们的作品时,他们兴奋、快乐、自豪。
不同的美术作品,展示方式也应该有所不同。绘画作品和部分美术作品可以采用平面张贴,展示在墙面、展示板、展示栏上,利用展示栏,还可以是校内学生进行巡回欣赏。而一些立体造型的手工作品,最好放置到经过装饰的展示台上或者拍下来在屏幕上展示,展示的原则是,既要方便学生,又要适应作品需要。
3.在交流中获得多一份分享
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作品展示就是一种分享和相互学习的方式。如果把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展示出来,学生就可以得到更多的分享;如果在班与班之间交流,学生的收益就更大了。
例如,在教学《班级的标志》一课,我发现204班的创作特别好,但是风格过于统一,基本上都是绘画作品,用水彩笔或者油画棒来涂色;而303班的作业形式很多,构思新颖,但是过于粗糙不够理想。于是,我把两个班的部分作业在两个班级进行对比展示。在对比欣赏中,两个班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决定互相学习。在以后的几节课里,两个班的创作都有了明显的改善。班与班之间的分享让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创作热情更高涨。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件作品都有展示的必要,即使是没有完成的作品,我也允许学生把它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取长补短。一位伟人说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让我们认可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鼓励他们,展示它们,让艺术的花朵越开越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