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太上皇博弈的太监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qlfa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得罪大太监
  唐朝肃宗至德二年,京城长安经过安禄山之乱的战火之后,总算是有了点繁荣的样子。这个时候,因躲避乱匪的玄宗皇帝李隆基回来了。他来的时候,儿子李亨的皇位已经坐稳,这事就显得很尴尬。最后,李亨便尊父亲为太上皇,李隆基就在兴庆宫里养起了老。
  虽然李隆基安心了,可他身边的大太监高力士却有些失落。以前他在皇帝身边说一不二,现在却没有实权了。
  李隆基搬到兴庆宫后,皇上李亨每天都恭恭敬敬地来给父皇问安。问安的队伍浩浩荡荡,每次都停在兴庆宫外。
  高力士发现,皇上轿前有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太监,他就打听那个大太监是谁。有人告诉他这人叫李辅国。高力士在宫中多年,大小太监都有印象,却记不起谁叫李辅国了。
  高力士又找了相熟的太监袁公公,问这个李辅国是个什么来路。
  袁公公说:“李辅国就是当年御马监里喂马的小太监小三子呀。”
  高力士皱着眉头想了半天才想起来。当年在御马监里,的确是有个小太监叫小三子。那不过是个不起眼的人物,谁想到他竟然成了大太监。
  袁公公又对高力士说,那个小三子在御马监里待了几年,后来又到太子李亨身边。正赶上安禄山叛乱,李辅国便帮着李亨招兵买马,把乱匪打败,为太子坐到龍椅上立下了汗马功劳,李亨便赐他姓李,又给他取了个名字,李辅国。
  高力士吸了口凉气,在皇家有大臣太监被赐姓就算是无上的荣耀了,再加上“辅国”这个名字,就更厉害了。没想到那小子飞黄腾达,爬得这么快。
  那天早晨,皇上又来兴庆宫问安。等皇上进去见父皇,轿子停在兴庆宫外,高力士便走上前几步,故意在轿前咳了两声。
  李辅国抬头见到高力士,马上施礼说:“是高公公呀,这几天一直没腾出空来看望您,实在抱歉呀。”
  高力士拿架子拿惯了,故意拖长了音问:“你是谁呀?”
  李辅国不卑不亢:“我就是当年御马监里给您喂马的小三子呀。”
  本来李辅国对高力士已经相当客气了,可高力士从骨子里既瞧不起他又忌恨他,心里想着和他搞好关系,可嘴巴却不听话:“原来是小三子呀,我一直在深悔一件事,当年我的鞭子下得太狠了,打到你背上都出了血,不知道你的伤好了没有?”
  高力士这话无异于当众揭了李辅国的伤疤。
  当年,御马监里一匹马得了病,李辅国几夜不眠不休地守着,不敢有半点怠慢,但马还是瘦下来不少。正好那匹得了病的马是高力士的爱马,他一见爱马瘦了不少,就生气地问这匹马是谁喂的。小三子说是他。高力士不由分说,扬起鞭子来就往小三子身上抽去。
  高力士越抽越来劲,小三子身上留下一道一道的血痕,最后御马监的管事太监过来苦苦劝阻,高力士这才住了手。
  这件事已经过去多年了,现在高力士却提起来,并且是当着众多太监、大臣的面,无疑是给李辅国难堪。
  李辅国却还是笑着脸,说:“我怎么敢忘呢,一想起便觉得背上疼,还得感谢高公公赐我那几鞭子。我时刻告诫自己,一定要当个有实权的太监,现在我终于实现梦想了。”说着阴笑了两声。
  高力士脊梁骨微微发冷,心想这个李辅国怕是不好对付,但又想,自己有太上皇撑腰,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二、枕上做文章
  过不到一个月,兴庆宫里发月钱,数量明显减少了。
  原来,兴庆宫里平时的吃穿用度以及那些太监们的月钱,都是皇宫里统一发放的。以前发的跟在皇宫里时一样,可这个月怎么突然降下来了呢?
  高力士预感到,这是李辅国在报复自己,就怒气冲冲地问皇宫里的太监:“你们这是欺负兴庆宫的人吗?”
  太监说:“李公公说了,现在乱匪刚退,国家还不稳定,宫中的花费一定要节省着点。不光是兴庆宫,我们皇宫里的也都减了。”
  高力士心想,糊弄鬼呢,又去找李隆基,可诉了半天苦,李隆基却说:“我皇位都不争了,为了国家大局,少得两个钱又有什么好争的!”
  高力士知道,现在的李隆基已经不是过去雄心勃勃的皇上了,只好作罢。
  以后几个月,每个月的月钱都在减少,弄得兴庆宫的太监手里都很紧。那些小太监撑不住了,纷纷来找高力士,说这太监当不下去了,还不如当乞丐呢。高力士心想,小三子这一招够狠的,难道自己就这么逆来顺受吗?
  这一天,高力士看到一个百姓抱着一个包袱,在宫门外徘徊,眼睛还不住地向宫门口看去。高力士就让几个小太监把那个百姓叫过来。
  那个百姓见到高力士战战兢兢的,高力士叫他不要紧张,慢慢说来。他就说,他叫刘海,家在京城,他这里有宫中旧物,想献出来。
  刘海打开包袱,高力士就见是一对瓷枕,上有龙凤呈祥的图案,便知是一对鸳鸯枕,就是专供夫妻枕的。他再一看,这对鸳鸯枕正是兴庆宫中旧物,是李隆基和杨贵妃安寝的榻上的。这对瓷枕可是他们枕了多年的心爱之物。高力士知道太上皇成天想念杨贵妃,如果让他看到这对瓷枕,肯定很高兴。
  高力士就问那个刘海,是怎么得到这对鸳鸯枕的。
  刘海就说,当年安禄山的乱匪入京,在京城里大肆烧杀抢掠,连皇宫也不能幸免。皇宫里值钱的东西,都叫那些乱匪抢了个遍。等乱匪走了,京城里的百姓也趁机想发点财,纷纷到皇宫里抢东西。可刘海胆子小,不敢进皇宫,去了兴庆宫。
  等刘海进了兴庆宫,才发现里面值钱的东西几乎都叫人拿走了,他在宫里转了半天,就看到一张床上有一对瓷枕,就想不管孬好,拿点东西回去吧,就抱了那对瓷枕回去了。
  刘海又说:“这些年,我一直珍藏着这对瓷枕,现在太上皇回来了,应该归还皇宫才是。所以我就来了。”
  高力士便想到让刘海给李隆基献枕,博得太上皇的高兴。可两人刚要进宫,高力士却突然又生了个主意,喊住刘海悄声问:“你想发财吗?”又悄悄在他耳边说了几句。刘海越听越点头,脸上兴奋得不得了。   不长时间,刘海在高力士的带领下,抱着枕头进了宫。高力士向上禀报:“太上皇,当年您和贵妃娘娘枕的鸳鸯枕找到了。”
  李隆基正睡得昏昏沉沉的,听说是鸳鸯枕,立即从床上坐起来。刘海打开包袱,里面却只有一只瓷枕了。
  李隆基一眼就认出了鸳鸯枕,立即老泪纵横,说:“这枕头,我本想这辈子再也见不着的,没想到……”又问刘海,“另一只枕头呢?”
  刘海忙解释说:“太上皇,这鸳鸯枕是我父亲从安禄山敌军中所得,现在我父亲死了,我也不知另一只的下落,只是找到一只就献上来了。”
  李隆基叹了口气,说:“唉,罢了,罢了,人都不能齐全了,何况枕头呢?”又摆了下手,说:“赏他十两纹银。”高力士在下面应了一声,就把刘海领出来。
  高力士向太上皇献了瓷枕后,这几天一直在观察他的动静,见他没事就拿起瓷枕来,来回地摩挲着,还叹气:“可惜只有一只,两只再也凑不到一起了。”他知道太上皇睹物思人,又想起在马嵬坡死去的杨贵妃了。
  高力士便趁机进言:“皇上,那只鸳鸯枕或许还能找到呀。”
  这句话正说到李隆基的心坎里,就问高力士:“怎么个找法?”
  高力士说:“就算百姓人家丢个东西贴张告示还能找到呢,别说咱们皇家了。”
  李隆基觉得有理,他立即吩咐高力士,贴出告示悬赏,不管花多少银子,都要把另一只枕头找到。
  高力士马上按太上皇的意思写好了告示,悬赏另一只鸳鸯瓷枕,并把瓷枕的图案画在上面。告示上说,谁要是能找到那只瓷枕,就能得到赏银一百两。为了鼓励大家踊跃献枕,凡是来献枕的人,都能得到十两赏银。
  三、生财自有道
  这告示一贴出去,京城里立即一片哗然。献枕都有钱拿,这等好事岂能错过,不到一天,兴庆宫门前便排起了长长的献枕队伍。那些太监也忙了起来,每个来献枕的人,都要把枕头经由太监传到太上皇那里,让李隆基验看了,然后再给赏银。
  第一天,献枕的有好几百个人,第二天,来的人更多了,第三天、第四天……献枕的人依旧源源不断。
  那些太监看到这么多人来献枕,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原来,太监们给百姓传枕头不能白传,都要从十两赏银里抽二两银子作为上传费。百姓也乐意,反正还能赚八两呢。
  而这就是高力士的心机。当初他在宫门口悄悄对刘海说的,就是让他先献一个枕头。因为两个一同献出去,他最多能得几十两银子,如果献出一个去,另一个便会不断地升值……这样一来,那些太监有了发财的路子,再也没有怨言了,高力士的危机化解了,他想,小三子呀小三子,你以为克扣月钱就能把我弄死呀,你太嫩了点。
  兴庆宫前就这么一连收了十几天的枕头,李隆基在宫中看枕头都看烦了,也没找到真正的另一只鸳鸯枕。由于他太想念杨贵妃,急于让这对鸳鸯枕凑在一起,就让高力士将赏银提高到一千两。
  这样一来,献枕的人更多了,有人还从别处收了瓷枕,再到兴庆宫来卖,拿献枕当成买卖干起来了。那些太监也不分辨,反正每个枕头他们抽二两银子,别的都不管了。
  又过了十多天,也没见鸳鸯枕出现,李隆基坐不住了,又下旨说赏银提到一万两。
  这下,全京城都轰动了。
  就在这一天,有一个人怀里拿着个包袱,来到兴庆宫门前。那个人就是之前来献枕的刘海。高力士见到刘海,笑了一下,说:“你终于出现了。”
  刘海说:“公公叫我到一万两的时候出现,我怎么敢不出现呢?”
  高力士就领着刘海进宫。
  在李隆基床前,刘海打开包袱,露出里面的瓷枕。李隆基拿过瓷枕来,反复看了几眼,激动地说:“是它,就是它。”说着,又拿起以前那只瓷枕,将两只瓷枕放在一起,泪水就流了出来。他摆了摆手,说赏。
  高力士应了一声,脸上得意地笑着,要知道这一万两银子到手,自己能从中抽五千两。
  高力士正要领着刘海去领赏银,宫殿里却突然闯进了一伙御林军,把高力士和刘海团团围住了,为首的是李辅国。
  高力士指着李辅国,怒喝道:“大胆李辅国,竟然私闯兴庆宫,你还把太上皇放在眼里吗?”
  李辅国却说:“我是奉皇上之命来保护太上皇的。这个献枕人根本就是个骗子,来人,把这个骗子抓起来!”
  上来几个御林军就把刘海抓起来了。
  李辅国又冲着高力士冷笑了一声:“高公公,你放任那些不三不四、身份不明的人频频进入皇宫,不顾太上皇的安全,万一有刺客怎么办?”
  高力士被问得哑口无言。
  李辅国又跪下来说:“启禀太上皇,奴才是奉了皇上的命令,来接太上皇入皇宮的,兴庆宫周围人员太杂,皇上日夜难安,想还是把您接到皇宫里才安全些。”
  李隆基虽然老了,却不糊涂,说:“皇儿恐怕是为皇位日夜难安吧?我只是想找一对鸳鸯枕,重温过去的梦,可他还是不放心。现在想想,过去的都过去了,还找它干什么呀,人都不在了,更何况是物呢?”李隆基颤抖着双手把那对瓷枕举起来,重重地摔下去。鸳鸯枕瞬间在李辅国面前碎了一地。
  以后的事,对高力士来说简直是做梦一样。当天他便陪着李隆基迁到皇宫里。没过几天,他就被从太上皇跟前调开,彻底没了依靠。几天后,他又从皇宫被调往巫州,可等快到巫州的时候,身后却来了皇宫的快马,带来了圣旨,要把他转调到郎州,一刻也不能停留。巫州离着郎州路途遥远,可圣旨不可违,高力士只好又往郎州赶去。
  四、送命因贪财
  又经过半个月,高力士刚到郎州,又来了圣旨,要把他调到巫州。
  高力士本就年老体衰,如何经得起这么折腾,心想,这是李辅国存心要他的老命呀。而那个传旨的太监,就是当初他打听李辅国的袁公公,高力士一抱拳,说:“袁公公,我这副老身子骨,不想再走了。我只求袁公公给我个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袁公公说:“高公公是皇宫里的老人了,你既然要真相,我就让你死个明白。”
  袁公公就对高力士说,李辅国是个睚眦必报的人,他对高力士怀恨在心,可高力士有太上皇撑腰,他没法下手,就想先把太上皇扳倒了,再对高力士下手,那就易如反掌了。可怎么才能把太上皇扳倒呢?
  李辅国最善察言观色,他看出了皇上的忧虑。皇上虽然每天都去兴庆宫里问安,明着是去看父皇,实际上也是观察父皇的动静。他看到朝中大臣对太上皇的崇敬之色,比对自己这个皇上可强多了。他的担心更甚了,害怕哪天父皇再坐上皇位。李辅国看出这一点后,就不断地向皇上进言,明里暗里地提醒皇上,要防着太上皇点。可不管李辅国怎么说,太上皇那里没动静,还是白搭。
  就在这时候,兴庆宫里贴出告示,要寻找一只鸳鸯枕。随着去献枕的人越来越多,并且还不断地向皇宫要银子,李辅国便看到了下手的机会。每次兴庆宫门前人最多的时候,李辅国便想办法让皇上看到。皇上心里也犯了疑:为了找一只鸳鸯枕,父皇也不必召集这么多人呀,恐怕不只是找个枕头那么简单,说不定是在收买人心……最后,皇上下决心要对太上皇下手了,就让李辅国带兵把太上皇逼回皇宫。李辅国就让安插在兴庆宫的太监及时禀报,在刘海献枕的关键时候,进兵兴庆宫……
  袁公公这一说,高力士全明白了,自己只知道捞钱,却没想到皇上对太上皇的猜忌之心,反而给了李辅国可乘之机。这都怨自己太贪婪了。他又想到,当年,皇上离京其中也有他的主张。也是为了他个人私利,他在皇宫多年,攒下了无数的金银珠宝,害怕乱匪打进京城来动了他的钱,便想趁着皇上离京的时候把钱财转移……如果当时自己反对离京,或许现在太上皇还是皇上,自己还是呼风唤雨的大太监。
  高力士找了棵歪脖树,一根绳子吊死了。
  几年后,李隆基在忧郁中死去,紧接着他儿子李亨也死了。再剩下李辅国更加飞扬跋扈,可他最后也被刺杀了。等这些人都死干净了,那个叫刘海的才从狱中出来,是袁公公可怜他,觉得他不应该卷入皇家的斗争中,等这些相关的人一死,便把他放了。据说,刘海回家后,用他那第一只鸳鸯枕换来的十两银子,做起了小买卖,可他却始终不知道当年的鸳鸯枕闹出了怎样的风波。
  选自《山海经》2015.8上
其他文献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中,许县县令满宠手段狠辣,曹丕为了逼司马懿出山相助,竟然说:“是不是只有我把满宠叫来,你才会说实话!”但《三国志》中,陈寿对满宠的评价则是“立志刚毅,勇而有谋”。  满宠第一次出名,靠的是得罪人。曹操从弟曹洪手下的门客在许县违法乱纪,被时任许县县令的满宠抓了。曹洪写信给满宠说情,被无视,于是求曹操帮忙疏通。曹操找了负责此案的专员开茶话会,释放了宽免的信号。于是,满宠在曹操
期刊
张廷玉为官47年,深得雍正皇帝信任,荣耀时官至首席军机大臣。因為任职年久,且长期处于机要之地,故而受到众多官员的追捧。许多人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向张廷玉送礼行贿,以便升官。不过,张廷玉为官清廉,总是避而不受。儿子张若霭入朝为官后,目睹官场的腐败,特别不理解父亲的行为。  一次,张廷玉和张若霭一同前往一官员家祝寿。休息时,墙上一幅名家山水画吸引了张廷玉的注意。仔细欣赏一番后,张廷玉连呼:“好画。”当天晚
期刊
隆庆六年(1572年)的一天晚上,玉县富商杜儒声的第四房夫人柳烟正要入寝时,杜儒声的贴身书童阿旺说杜儒声棋瘾犯了,要找她下棋。到杜儒声的书房后,柳烟开始和杜儒声下棋,阿旺则回偏房休息去了。一盏茶工夫,杜儒声败下阵来。柳烟问该如何处置,杜儒声说还是老规矩,输了就砍头。  原来,杜儒声和柳烟下棋时喜欢玩砍头游戏:用毛笔蘸水在脖子上画一下就算砍头。于是,柳烟拿起毛笔,在杜儒声的脖颈上划了一下。然而,诡异
期刊
清代女性蓄甲主要为了显示她们不需劳作,身世非凡,而指甲的长度也代表了地位的高低。清代的王妃、贵妇等有闲阶层的女性,生活舒适清闲,更把蓄指甲当作一种乐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權倾一时的慈禧太后。据《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一书中描绘:慈禧爱留指甲,尤其是一双手的两个无名指和小手指,最长可达七八厘米,当然其他如拇指、食指、中指也不短。为了修饰保护好她的手指甲,她每天都要用温水浸泡,用剪子修理,并特制了各
期刊
尸体河上漂  清朝雍正年间的一天晚上,广宁城外大祖屯的常二来到西沙河挑水。正要提水时,他发现河里边漂着一个人,仔细一看,常二顿时觉得头皮发麻,扔下东西就往屯子里跑去:“不好了,有人淹死了。”  死者是屯子里的老羊倌。闻讯赶来的广宁知县金鼎臣仔细检查尸体后断定,死者是溺水而亡。金鼎臣还在他身上发现了五两银子,由此,排除了谋财害命。为什么老羊倌要选择夜里去河边挑水呢?这时,常二说:“大人,老羊倌的魂魄
期刊
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身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皇帝,过年时都有哪些必须讲究的礼节呢?  腊月十九至廿二(小年之前四天),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封印”,就是将皇帝的玉玺暂时封存起来。封印这天,要在交泰殿里举行隆重的仪式,供案上擺设酒果、点燃香烛、皇帝拈香行礼后,管理玉玺的官员捧着宝印出殿,到乾清宫门外进行洗拭,再捧入殿内加以封贮。待来年正月,选择吉日开封。  腊月廿三(小年),这天,祭灶神的仪式在坤宁宫(皇
期刊
蓝鼎元,字玉霖,号鹿洲,生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他快50岁才当上广东省普宁县知县,后来兼理潮阳县,凭借卓越的才能,他不仅将县政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破获了一批疑难案件,连《清史稿》都说他“听断如神”。不过,对于老百姓而言,熟悉和知道蓝鼎元大多是因为他把自己的审案记录汇集成了一本名叫《鹿洲公案》(又名《蓝公案》,与《包公案》《施公案》并称)的笔记,下面要说的就是其中一则“幽魂对质”。  是谁杀死
期刊
清朝雍正四年的秋天,中牟县知县刘云忠在庆贺五十八岁大寿的第二天,突然得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病,他心胸闷痛,苦不堪言。在中牟县县城内行医的大大小小的医生都来诊治了,却依然止不住刘云忠的痛苦呻吟。  这天下午,看着因为心胸闷痛而在床上痛苦呻吟的刘云忠,衙内的文书张辰星忽然想起了一个人,他立刻走上前躬身对刘云忠说:“老爷,我忽然想起来很多人都曾说过的一位名医,这人住在本县的谢庄镇,人称神医张,名叫张树清,可
期刊
明万历二十七年,春分刚过,十滴村来了两个人,引起一场不小的骚动。全村人都围着这两个人指指点点,有的甚至对着他们吐口水。这两人什么也不说,默默地走进一间破得快要倒塌的房屋。  这一男一女都年近五十,女的原是本村人,名叫赵玉冰,瘸着左腿,拄着拐。村民之所以如此鄙视她,是因为她是曾在泸州城里名噪一时的名妓,因她是十滴村人,这让十滴村也臭名远扬,当年村民出去都不敢说自己是十滴村人,否则必招来耻笑。随着她年
期刊
金三刁迎娶第十七任壓寨夫人,寨子里的小喽们,那高兴劲,比金三刁还激动。  说是娶,实为抢。在梁山县,金三刁是人们闻之色变的悍匪,谁愿意把闺女往贼窝子里送。  金三刁不是一般的匪,有独特的嗜好。每餐都要七大碗、九大盘,掳上山的厨子前后不下百人。所盘踞的佛爷寨,乃川鄂驿道之咽喉,南来北往的商贾如织,随随便便一次出手,皆是满载而归。顺从的,劫财放行,顽抗者,绑上山来,脖子上拴根铁链,像宠物一样牵着玩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