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的课改口号早已唱响,我们也一直在期待课程改革。音乐课堂教学是实施音乐教育的主战场,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音乐教育的成败。我们的教材一共有15套,分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以及江苏、广东、广西、辽宁等省,这些教材都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反应了当前音乐教育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为什么要出这么多教材呢?也是要在教材上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竞争格局,解决地区差异问题,以适应我国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六年级 茉莉花 变化
正文:今年音乐课我要教的年级是五年级和六年级,开学后刚拿到新书就发现与原来的书本质量上就有所差别了 ,当然,这也不意外,因为课改的号角早已吹响,更何况是书呢!我们先从六年级的这一册书里瞧一瞧,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一与四之变
六年级第一课旧版的第一首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与新版教材的第一课主题不同,新版是芬芳茉莉。
新版教材的第一课芬芳茉莉,在原来旧版的教材中是在第四课,曲目是完全一样的,但新旧版本一对比,会发现新版的画面变得漂亮了,提出的要求是“1、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试着学唱一两句。2、任选一首《茉莉花》,用你喜欢的形式来表演。”一首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写的《东边升起月亮》,配了一幅占据了一页画面:图兰朵公主在皇宫行走的画面,画面下方写着“1、歌曲的旋律和前面三首《茉莉花》中哪首相似?哼唱一下,谈谈欣赏后的感受。2、搜集有关《茉莉花》的乐谱、音响、音像、图片等资料,介绍给大家。”学唱歌曲,江苏民歌《茉莉花》,由杨鸿年改编张立德缩编。在这首歌曲的下方有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插画,插画下方写着“用江苏方言和普通话分别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地域风格。”
旧版本是写了“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试着学唱一两句。讨论分析三首民歌的相近之处与不同之处。下面所归纳的词语各代表了哪个地区(民歌《茉莉花》的地方风格?请在()内填出:……)”。东北民歌和河北民歌没有合在一页,是分开两页,东北民歌下面标注着“小调:亦称‘小曲’,是我国……”。河北民歌这页在歌曲下方是有一幅插图,在插图的下方写着《茉莉花》的短小简介。接着是一幅中国地图,分别标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圆点,蓝色代表东北,黄色代表河北,红色代表江苏,在地图下方写着“尝试以你们喜欢的形式来表现《茉莉花》(任选一首)。1、独唱。2、用乐器独奏、合奏或为演唱配伴奏。3、歌舞表演。”《东边升起月亮》这首歌曲的旁边有标注普契尼作曲家的简介。两张邮票,还有《图兰朵特》这部歌剧的简介。学唱歌曲江苏民歌《茉莉花》要学习的要点和新版本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芬芳茉莉》这一课在新旧版本教材的排放顺序发生了改变,从原本旧版教材的第四课移到了新版本教材的第一课,原来旧版教材的第一课在新版六年级上册没有出现过。我也在想,怎么会把《芬芳茉莉》这课从第四课挪到了第一课?从个人角度出发,我在网上查看了茉莉花的花期是5月至10月,9月刚开学,茉莉花花期未过,不仅能从生活中闻到茉莉的清香,而且还能从音乐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们的吴斌主编这么安排也应该是想应时应景吧!
二、芬芳茉莉之变
从新旧教材的书面排版内容来看,个人觉得都比较喜欢,如果两者结合就更好了。例如:
1、图一是旧教材(P28)上的,其实也可以在新教材中写出,学生可以在老师没有教授新课之前就直接的了解了《茉莉花》这首民歌的信息。
2、图二是旧版教材(P26)中位于歌曲下方,图三是新版教材(作业P1)中的课后作业,其实两张图片的内容表达的是同一个问题,图二是可以根据文字选择,图三则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也正是体现出《新课标》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在旧版教材中有出现小调(图四旧P27)的解释,但在新版教材中没有出现。“小调”这个词,这个词在音乐中其实还是属于比较专业的词汇,学生对这个词例解比较困难,故在新版教材中省略此“小调”。
4、图五(旧版P29)、图六(新版P3)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旧版中明确写着表现形式,而新版教材中没有。也正是体现出了《新课标》中提出的创造性发展价值。
5、图七是旧版教材中(P29)出现的地图,在地图上明确标着江苏、东北、河北三个地方的具体位置,对于小学生,没有学过地理,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楚,但不说呢又觉得解释不清楚地域的差别。总的说,这幅地图让学生了解一下也是好的,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见、听见,了解地区民歌。
6、图八(旧P30)、图九(旧P30)、图十(旧P31)、图十一(旧P31)、图十二(旧P31)都是旧版教材中出现的,图十三是新版教材(P5)中出现的,非常简洁。
7、学唱歌曲《茉莉花》中出现了一条发生练习(图十四新P7),旁边还有备注演唱方式(图十五新P6):它是单旋律,我用我自己的方式给他加了第二声部的旋律,刚好可以做一个二声部学唱的铺垫。
教材编排方面的变化也主要在合理调整传统作品与现代作品、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汉族作品与少数民族作品,以及声乐作品的比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也是音乐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感受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并提高其健康高雅的审美水平。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前辈指导。
【关键词】六年级 茉莉花 变化
正文:今年音乐课我要教的年级是五年级和六年级,开学后刚拿到新书就发现与原来的书本质量上就有所差别了 ,当然,这也不意外,因为课改的号角早已吹响,更何况是书呢!我们先从六年级的这一册书里瞧一瞧,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一、一与四之变
六年级第一课旧版的第一首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与新版教材的第一课主题不同,新版是芬芳茉莉。
新版教材的第一课芬芳茉莉,在原来旧版的教材中是在第四课,曲目是完全一样的,但新旧版本一对比,会发现新版的画面变得漂亮了,提出的要求是“1、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试着学唱一两句。2、任选一首《茉莉花》,用你喜欢的形式来表演。”一首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写的《东边升起月亮》,配了一幅占据了一页画面:图兰朵公主在皇宫行走的画面,画面下方写着“1、歌曲的旋律和前面三首《茉莉花》中哪首相似?哼唱一下,谈谈欣赏后的感受。2、搜集有关《茉莉花》的乐谱、音响、音像、图片等资料,介绍给大家。”学唱歌曲,江苏民歌《茉莉花》,由杨鸿年改编张立德缩编。在这首歌曲的下方有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插画,插画下方写着“用江苏方言和普通话分别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地域风格。”
旧版本是写了“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试着学唱一两句。讨论分析三首民歌的相近之处与不同之处。下面所归纳的词语各代表了哪个地区(民歌《茉莉花》的地方风格?请在()内填出:……)”。东北民歌和河北民歌没有合在一页,是分开两页,东北民歌下面标注着“小调:亦称‘小曲’,是我国……”。河北民歌这页在歌曲下方是有一幅插图,在插图的下方写着《茉莉花》的短小简介。接着是一幅中国地图,分别标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圆点,蓝色代表东北,黄色代表河北,红色代表江苏,在地图下方写着“尝试以你们喜欢的形式来表现《茉莉花》(任选一首)。1、独唱。2、用乐器独奏、合奏或为演唱配伴奏。3、歌舞表演。”《东边升起月亮》这首歌曲的旁边有标注普契尼作曲家的简介。两张邮票,还有《图兰朵特》这部歌剧的简介。学唱歌曲江苏民歌《茉莉花》要学习的要点和新版本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芬芳茉莉》这一课在新旧版本教材的排放顺序发生了改变,从原本旧版教材的第四课移到了新版本教材的第一课,原来旧版教材的第一课在新版六年级上册没有出现过。我也在想,怎么会把《芬芳茉莉》这课从第四课挪到了第一课?从个人角度出发,我在网上查看了茉莉花的花期是5月至10月,9月刚开学,茉莉花花期未过,不仅能从生活中闻到茉莉的清香,而且还能从音乐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们的吴斌主编这么安排也应该是想应时应景吧!
二、芬芳茉莉之变
从新旧教材的书面排版内容来看,个人觉得都比较喜欢,如果两者结合就更好了。例如:
1、图一是旧教材(P28)上的,其实也可以在新教材中写出,学生可以在老师没有教授新课之前就直接的了解了《茉莉花》这首民歌的信息。
2、图二是旧版教材(P26)中位于歌曲下方,图三是新版教材(作业P1)中的课后作业,其实两张图片的内容表达的是同一个问题,图二是可以根据文字选择,图三则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也正是体现出《新课标》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3、在旧版教材中有出现小调(图四旧P27)的解释,但在新版教材中没有出现。“小调”这个词,这个词在音乐中其实还是属于比较专业的词汇,学生对这个词例解比较困难,故在新版教材中省略此“小调”。
4、图五(旧版P29)、图六(新版P3)没有太大的差别,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旧版中明确写着表现形式,而新版教材中没有。也正是体现出了《新课标》中提出的创造性发展价值。
5、图七是旧版教材中(P29)出现的地图,在地图上明确标着江苏、东北、河北三个地方的具体位置,对于小学生,没有学过地理,一时半会也解释不清楚,但不说呢又觉得解释不清楚地域的差别。总的说,这幅地图让学生了解一下也是好的,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见、听见,了解地区民歌。
6、图八(旧P30)、图九(旧P30)、图十(旧P31)、图十一(旧P31)、图十二(旧P31)都是旧版教材中出现的,图十三是新版教材(P5)中出现的,非常简洁。
7、学唱歌曲《茉莉花》中出现了一条发生练习(图十四新P7),旁边还有备注演唱方式(图十五新P6):它是单旋律,我用我自己的方式给他加了第二声部的旋律,刚好可以做一个二声部学唱的铺垫。
教材编排方面的变化也主要在合理调整传统作品与现代作品、中国作品与外国作品、汉族作品与少数民族作品,以及声乐作品的比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也是音乐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从小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感受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并提高其健康高雅的审美水平。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前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