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浙江乡村振兴建设的运行模式及经验做法,详细分析发现溧阳市在开展乡村振兴过程中具有的比较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不足,从而为溧阳市乡村振兴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提供积极有效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改革
一、浙江桐庐县石舍村和芦茨村乡村振兴基本情况
石舍村:石舍村是桐庐县富春江镇最偏远的行政村,该村地处著名的浙西旅游带上,村域总面积56.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2亩,山地面积80455亩,其中有4万亩被列为国家生态公益林。石舍村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山林资源相当丰富。绿茶是石舍的一大产业,这里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制作茶叶,可以说这里的茶在桐庐小有名气。毛竹是这里的又一大特色产业,石舍早年就建立了毛竹基地,近年还成立了毛竹专业合作社。古建筑是石舍村的一大特色,该村有3000多平方米的明清建筑群,近年来在县文化局的帮助下进行了修缮保护,目前明清古建筑群也已经成为石舍村的一项特色旅游项目。
芦茨村:芦茨村位于桐庐县西南部,下辖3个自然村,村域面积54.5平方公里,耕地415亩,森林覆盖率92%,生态优势明显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11年,芦茨村被列入市级中心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先后获得浙江省特色精品村、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杭州市乡村旅游示范点、杭州市风情小镇等荣誉。近年来,该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围绕“全域景区、全域旅游、全民兴村”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全民参与”方针,有力促进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2017年,该村引入企业18家,其中特色创业企业14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乡村旅游接待112万人次,同比增长19%,旅游经营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17%;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81.6万元,同比增长485%。
二、浙江省乡村振兴建设经验分析
新世纪以来,浙江通过产业转型、乡村改造、设施配套、生态治理、文化传承等一系列措施,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的建构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改善。乡村面貌由点及面,焕然一新,已经从“一处美”拓展为“一片美”、从“新村美”拓展为“协调美”。目前在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大地上,不仅有江南水乡的田园韵味、青山绿水的乡愁醇味,而且还有城乡融合的现代之美。
1.注重规划引领。注重乡村振兴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如安吉县科学编制了《村庄总体规划》、《环境提升专项规划》、《绿化美化专项设计》等规划方案;桐庐县积极邀请浙江省规划设计院和浙江省美院设计了“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县域大景区,着力打造“潇洒桐庐·秀美乡村”;长兴县则紧紧围绕《长兴县全域旅游“龙腾”计划》建设目标,认真践行举“太湖”旗,打“休闲”牌,走“乡村”路的发展路径。
2.强化产业培育。产业兴则乡村兴,三县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产业培育,强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壮大美丽经济,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如安吉县鲁家村通过“公司+村+家庭农场”的模式,用旅游小火车把农场观光点“串”起来,形成“田园鲁家综合体”;桐庐县则通过美化村庄、开发民宿,出售特产等方式,成功开辟出芦茨慢生活体验区;长兴县顾渚村则通过发展农家乐产业,成功地实现把游客带过来、留下来、还再来,成为上海、南京、杭州等周边大城市老年人休闲旅游的集散地。
3.实施改革驱动。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都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促发展的理念,通过整体推进城乡配套的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系列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美丽乡村建设要素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了城市资源要素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机制。如安吉鲁家村直接采取“公司+村+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让市场资本直接参与到乡村的建设和经营中;桐庐石舍村主要通过引进社会资本,通过租赁房屋,流转土地使用权的方式盘活乡村“沉睡的资本”;长兴顾渚村则是首先通过社会资本带头发展农家乐产业,在带动个人致富的同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再通过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村公共服务供给。
三、浙江经验对溧阳深化乡村振兴建设的有益启示
浙江省在实施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并没有照搬一种固有模式,建设千篇一律村落,而是更新观念,因地制宜,差异竞争、特色生存,形成了各自美丽乡村的异质化品牌。结合溧阳美丽乡村建设具体情况,浙江乡村振兴建设的经验,给我们以下启示:
1.深入调研,用科学规划提前谋篇布局。近几年浙江省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浙江省关于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通知》、《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结合溧阳市乡村振兴实施情况,要继续深化对我市175个行政村基本情况的调研,接续出台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规划发展政策,用科学规划来谋篇布局。
2.做强产业,发挥生产消费的相互作用。从浙江的做法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发展美丽经济,既要讲投入,更要讲产出,说透了就是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农民群众真正富起来,而振兴乡村经济则离不开产业这个硬支撑。结合溧阳实际,在我市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想强化产业支撑,首先是必须要走好在城市需求导向下实现消费供给的路子。作为长三角地区“最美净土”的溧阳,优质的山水环境、长寿的基因元素,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要积极瞄准这2亿群体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的消费需求,以城市需求为导向,把乡村振兴融入到与城市消费共享用户的节奏中寻找空间。在注重消费引导生产的同时,还要积极地“筑巢引凤”,发挥好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强、做大、叫响溧阳品牌”。要充分依托“溧阳1号公路”,在“1号公路”沿线培育优质农副产品品牌,让这条彩虹路在将人们引向诗和远方的同时,也把沿线的农副产品带向千家万户;要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做强做大溧阳农村电商产业,让溧阳的优质农副产品插上“网络的翅膀”飞向全国各地。
3.解放思想,走好城乡融合的发展路子。实施乡村振兴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更不能“等靠看”,必须要解放发展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打开思路,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自觉对标对齐典型标杆,做好“结合实际”的文章,用改革思维的办法破难题,用创新思路的方式追求实效,才能实现后来居上,“弯道超车”。
(作者单位:中共溧阳市委党校)
关键词:乡村;振兴;改革
一、浙江桐庐县石舍村和芦茨村乡村振兴基本情况
石舍村:石舍村是桐庐县富春江镇最偏远的行政村,该村地处著名的浙西旅游带上,村域总面积56.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2亩,山地面积80455亩,其中有4万亩被列为国家生态公益林。石舍村山清水秀,氣候宜人,山林资源相当丰富。绿茶是石舍的一大产业,这里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制作茶叶,可以说这里的茶在桐庐小有名气。毛竹是这里的又一大特色产业,石舍早年就建立了毛竹基地,近年还成立了毛竹专业合作社。古建筑是石舍村的一大特色,该村有3000多平方米的明清建筑群,近年来在县文化局的帮助下进行了修缮保护,目前明清古建筑群也已经成为石舍村的一项特色旅游项目。
芦茨村:芦茨村位于桐庐县西南部,下辖3个自然村,村域面积54.5平方公里,耕地415亩,森林覆盖率92%,生态优势明显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011年,芦茨村被列入市级中心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先后获得浙江省特色精品村、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杭州市乡村旅游示范点、杭州市风情小镇等荣誉。近年来,该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围绕“全域景区、全域旅游、全民兴村”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全民参与”方针,有力促进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2017年,该村引入企业18家,其中特色创业企业14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乡村旅游接待112万人次,同比增长19%,旅游经营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17%;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81.6万元,同比增长485%。
二、浙江省乡村振兴建设经验分析
新世纪以来,浙江通过产业转型、乡村改造、设施配套、生态治理、文化传承等一系列措施,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的建构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改善。乡村面貌由点及面,焕然一新,已经从“一处美”拓展为“一片美”、从“新村美”拓展为“协调美”。目前在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大地上,不仅有江南水乡的田园韵味、青山绿水的乡愁醇味,而且还有城乡融合的现代之美。
1.注重规划引领。注重乡村振兴的规划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如安吉县科学编制了《村庄总体规划》、《环境提升专项规划》、《绿化美化专项设计》等规划方案;桐庐县积极邀请浙江省规划设计院和浙江省美院设计了“山水如画、人间仙境”的县域大景区,着力打造“潇洒桐庐·秀美乡村”;长兴县则紧紧围绕《长兴县全域旅游“龙腾”计划》建设目标,认真践行举“太湖”旗,打“休闲”牌,走“乡村”路的发展路径。
2.强化产业培育。产业兴则乡村兴,三县在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产业培育,强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壮大美丽经济,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如安吉县鲁家村通过“公司+村+家庭农场”的模式,用旅游小火车把农场观光点“串”起来,形成“田园鲁家综合体”;桐庐县则通过美化村庄、开发民宿,出售特产等方式,成功开辟出芦茨慢生活体验区;长兴县顾渚村则通过发展农家乐产业,成功地实现把游客带过来、留下来、还再来,成为上海、南京、杭州等周边大城市老年人休闲旅游的集散地。
3.实施改革驱动。三县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都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促发展的理念,通过整体推进城乡配套的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系列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美丽乡村建设要素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了城市资源要素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机制。如安吉鲁家村直接采取“公司+村+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让市场资本直接参与到乡村的建设和经营中;桐庐石舍村主要通过引进社会资本,通过租赁房屋,流转土地使用权的方式盘活乡村“沉睡的资本”;长兴顾渚村则是首先通过社会资本带头发展农家乐产业,在带动个人致富的同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再通过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优化村公共服务供给。
三、浙江经验对溧阳深化乡村振兴建设的有益启示
浙江省在实施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并没有照搬一种固有模式,建设千篇一律村落,而是更新观念,因地制宜,差异竞争、特色生存,形成了各自美丽乡村的异质化品牌。结合溧阳美丽乡村建设具体情况,浙江乡村振兴建设的经验,给我们以下启示:
1.深入调研,用科学规划提前谋篇布局。近几年浙江省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浙江省关于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通知》、《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结合溧阳市乡村振兴实施情况,要继续深化对我市175个行政村基本情况的调研,接续出台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规划发展政策,用科学规划来谋篇布局。
2.做强产业,发挥生产消费的相互作用。从浙江的做法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发展美丽经济,既要讲投入,更要讲产出,说透了就是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让农民群众真正富起来,而振兴乡村经济则离不开产业这个硬支撑。结合溧阳实际,在我市乡村振兴战略中要想强化产业支撑,首先是必须要走好在城市需求导向下实现消费供给的路子。作为长三角地区“最美净土”的溧阳,优质的山水环境、长寿的基因元素,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要积极瞄准这2亿群体追求高品质、健康生活的消费需求,以城市需求为导向,把乡村振兴融入到与城市消费共享用户的节奏中寻找空间。在注重消费引导生产的同时,还要积极地“筑巢引凤”,发挥好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强、做大、叫响溧阳品牌”。要充分依托“溧阳1号公路”,在“1号公路”沿线培育优质农副产品品牌,让这条彩虹路在将人们引向诗和远方的同时,也把沿线的农副产品带向千家万户;要进一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做强做大溧阳农村电商产业,让溧阳的优质农副产品插上“网络的翅膀”飞向全国各地。
3.解放思想,走好城乡融合的发展路子。实施乡村振兴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更不能“等靠看”,必须要解放发展思想,创新发展理念。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打开思路,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自觉对标对齐典型标杆,做好“结合实际”的文章,用改革思维的办法破难题,用创新思路的方式追求实效,才能实现后来居上,“弯道超车”。
(作者单位:中共溧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