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形势下,维护幼儿教育公平,促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导向。幼儿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幼儿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本文在探讨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特点、原则和目的。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教育资源配置 合理
1 概念界定
1.1 教育资源和幼儿教育资源
有学者认为教育资源有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之分,显性资源主要有人(师资、生源)、财(经费)、物(校舍、设备、仪器、图书等办学条件);隐性资源有:师生关系、校风班风、学校知名度等等。在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中,显性资源是形成隐性资源的前提,隐性资源是在显性资源基础上派生的,相比较而言,显性资源比隐性资源更具稳定性。因此,本研究中的“教育资源”主要是指显性资源,即《教育大辞典》中所下的定义。“幼儿教育资源”是指在幼儿教育领域的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总和。
1.2 教育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稀缺资源或有限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在不同使用方向和使用者之间(如产业、地区及企业之间)的分配。经济学第一概念的阐释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有所启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问题。因此,所谓教育资源配置,通常是指在教育资源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或在不同子系统之间进行分配,以期投入教育的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尽量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需求,以求教育持续、协调和健康地发展。它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教育资源在各级分类教育间的分配,在各级各类教育的学校之间的分配,在各地教育间的分配。
2 幼儿教育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特点
2.1 幼儿教育的外在性
幼儿教育的外在性决定了政府是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承担者。外在性有时也称外部效应,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因此,存在外在性的场合,市场机制就会失灵,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外在性强是其一大特点,而幼儿教育更是各级教育中外在性最强,社会受益面最广的一种准公共产品。一些有关教育成本与效益的研究也显示,教育阶段越低,教育的社会贡献率就越高,社会和国家从中获益就越多
2.2 幼儿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
我国是一个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国家,教育经费只占世界教育经费总量的1%,却被用于占世界20%的教育对象,而在这公共教育经费中,只有1.3%左右被用于幼儿教育。在当前我国公共教育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要解决幼儿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就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的投入,而必须利用市场机制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幼儿教育领域,提高现有公共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幼儿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下,受地方政府有限财力的制约,作为非义务教育的幼儿教育在资源配置中引入市场力量,面向市场筹集教育经费和提供教育服务,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明智的选择。
2.3 幼儿教育的福利性
我国幼儿教育自诞生以来便具有一种福利性,这就要求幼儿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做到公平与效率兼顾。幼儿教育发展到今天,其福利性早已不仅仅是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减免学费的问题,还包括维护儿童的权益,使其幸福成长。幼儿教育是社会福利事业中的一种,幼儿教育的资源配置必须能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取得平衡。根据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在对幼儿教育资源配置时需要对配置的范围和重点进行调整,在保证幼儿教育投入适当增加前提下,要扩大幼儿教育财政经费的受惠幼儿园和幼儿的范围。对弱势地区、幼儿园和幼儿采取补偿制度,提高幼儿教育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率,以使更多的孩子能接受幼儿教育,最终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3 幼儿教育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目标
幼儿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是实现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缓解当前幼儿教育资源有限与人民群众对幼儿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的必要手段。幼儿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应有如下目标指向。
3.1 确保幼儿教育经费稳定增长
明确幼儿教育投入是政府的职责,设立幼儿教育专项经费,确保幼儿教育财政性经费在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多渠道筹措幼儿教育经费,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3.2 保证各类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民办幼儿园资助政策,推进幼儿教育公平化;保证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投入,发挥区域内“以点带面”作用;扩大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缓解入园难等问题。
3.3 实现幼儿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建立面向全体幼儿教师的培训制度;建立幼儿教师城乡间、园际间合理、有效的流动机制。
3.4 实现区域内幼儿教育供给结构的合理性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调整幼儿教育的供给结构,使各层次幼儿教育的比例恰当,从而满足当地人们多样化的幼儿教育需求。
4 幼儿教育资源合理化配置的原则
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是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配置时所必须依据的法则和标准。由于幼儿教育资源总体上是有限的,因此,要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就必须遵循好以下原则。
4.1 规划先行原则
教育发展规划是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依据,教育规划应该有先导性、前瞻性和权威性。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立合理的教育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划,是搞好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
4.2 需求平衡原则
幼儿教育资源合理化配置必须解决幼儿教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二者的平衡。首先,幼儿教育资源投入总量应该满足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其次,要充分考虑不同社会阶层对幼儿教育的多样化需求,避免幼儿教育供给不足和过剩现象。
4.3 量力而行原则
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城乡两级政府的财政实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要稳步前进,既要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根据适度发展的原则,量力而行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参考文献:
[1]马晓燕.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供求关系初探[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l)
[2]赵波,李宏等.区域教育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初探[J].教育科学,2001(5)
关键词:幼儿教育 教育资源配置 合理
1 概念界定
1.1 教育资源和幼儿教育资源
有学者认为教育资源有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之分,显性资源主要有人(师资、生源)、财(经费)、物(校舍、设备、仪器、图书等办学条件);隐性资源有:师生关系、校风班风、学校知名度等等。在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中,显性资源是形成隐性资源的前提,隐性资源是在显性资源基础上派生的,相比较而言,显性资源比隐性资源更具稳定性。因此,本研究中的“教育资源”主要是指显性资源,即《教育大辞典》中所下的定义。“幼儿教育资源”是指在幼儿教育领域的所有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总和。
1.2 教育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各种稀缺资源或有限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在不同使用方向和使用者之间(如产业、地区及企业之间)的分配。经济学第一概念的阐释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有所启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配置问题。因此,所谓教育资源配置,通常是指在教育资源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在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或在不同子系统之间进行分配,以期投入教育的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尽量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需求,以求教育持续、协调和健康地发展。它包括社会总资源对教育的分配;教育资源在各级分类教育间的分配,在各级各类教育的学校之间的分配,在各地教育间的分配。
2 幼儿教育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特点
2.1 幼儿教育的外在性
幼儿教育的外在性决定了政府是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主要承担者。外在性有时也称外部效应,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因此,存在外在性的场合,市场机制就会失灵,资源配置不能达到最优。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外在性强是其一大特点,而幼儿教育更是各级教育中外在性最强,社会受益面最广的一种准公共产品。一些有关教育成本与效益的研究也显示,教育阶段越低,教育的社会贡献率就越高,社会和国家从中获益就越多
2.2 幼儿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
我国是一个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国家,教育经费只占世界教育经费总量的1%,却被用于占世界20%的教育对象,而在这公共教育经费中,只有1.3%左右被用于幼儿教育。在当前我国公共教育制度尚未建立的情况下,要解决幼儿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就不可能完全依靠政府的投入,而必须利用市场机制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幼儿教育领域,提高现有公共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幼儿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下,受地方政府有限财力的制约,作为非义务教育的幼儿教育在资源配置中引入市场力量,面向市场筹集教育经费和提供教育服务,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明智的选择。
2.3 幼儿教育的福利性
我国幼儿教育自诞生以来便具有一种福利性,这就要求幼儿教育资源的配置要做到公平与效率兼顾。幼儿教育发展到今天,其福利性早已不仅仅是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减免学费的问题,还包括维护儿童的权益,使其幸福成长。幼儿教育是社会福利事业中的一种,幼儿教育的资源配置必须能在效率和公平之间取得平衡。根据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在对幼儿教育资源配置时需要对配置的范围和重点进行调整,在保证幼儿教育投入适当增加前提下,要扩大幼儿教育财政经费的受惠幼儿园和幼儿的范围。对弱势地区、幼儿园和幼儿采取补偿制度,提高幼儿教育财政经费的使用效率,以使更多的孩子能接受幼儿教育,最终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
3 幼儿教育资源合理化配置的目标
幼儿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是实现幼儿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缓解当前幼儿教育资源有限与人民群众对幼儿教育需求日益增长的矛盾的必要手段。幼儿教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应有如下目标指向。
3.1 确保幼儿教育经费稳定增长
明确幼儿教育投入是政府的职责,设立幼儿教育专项经费,确保幼儿教育财政性经费在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多渠道筹措幼儿教育经费,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3.2 保证各类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实施民办幼儿园资助政策,推进幼儿教育公平化;保证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投入,发挥区域内“以点带面”作用;扩大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缓解入园难等问题。
3.3 实现幼儿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建立面向全体幼儿教师的培训制度;建立幼儿教师城乡间、园际间合理、有效的流动机制。
3.4 实现区域内幼儿教育供给结构的合理性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调整幼儿教育的供给结构,使各层次幼儿教育的比例恰当,从而满足当地人们多样化的幼儿教育需求。
4 幼儿教育资源合理化配置的原则
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是指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配置时所必须依据的法则和标准。由于幼儿教育资源总体上是有限的,因此,要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就必须遵循好以下原则。
4.1 规划先行原则
教育发展规划是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依据,教育规划应该有先导性、前瞻性和权威性。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确立合理的教育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划,是搞好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
4.2 需求平衡原则
幼儿教育资源合理化配置必须解决幼儿教育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二者的平衡。首先,幼儿教育资源投入总量应该满足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求;其次,要充分考虑不同社会阶层对幼儿教育的多样化需求,避免幼儿教育供给不足和过剩现象。
4.3 量力而行原则
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是城乡两级政府的财政实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要稳步前进,既要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要根据适度发展的原则,量力而行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参考文献:
[1]马晓燕.教育资源配置与教育供求关系初探[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l)
[2]赵波,李宏等.区域教育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初探[J].教育科学,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