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反讽的意义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定义和分类也多种多样。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运用了大量的反讽,有词语反讽,情景反讽等手法。其中的命运反讽、戏剧反讽和浪漫反讽的体现尤其值得研究。反讽的运用使得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表现层次更加宽广,艺术意蕴更加深刻。
关键词:反讽 微观反讽 宏观反讽 命运反讽 戏剧反讽 浪漫反讽
一、反讽的定义和分类
反讽一词源于希腊语中eir€"恘eia,意为“佯装无知者”。要给反讽下个定义比较困难,因为它比较复杂,人们对它的界定和分类还存在争议。反语(反讽)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词义反用法,指用字词表达相反意思的方式,这是反语的简单形式。[2]3第二类为情景式反语,就是反语的意蕴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方能体现出来。
而irony作为文学批评术语时通译为“反讽”,也是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手法之一。反讽由原来作为修辞格到成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和文学批评术语,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反讽在古典时期主要有三种类型:1.苏格拉底式的佯作无知。2.阿里斯托芬喜剧中的佯装无知。3.罗马式反讽。指由古罗马演说家西塞罗·昆提里安所论述的反讽。
反讽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术语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才开始真正使用的。现代文学理论把反讽看作是理解和创作文艺作品的文学批评原则和创作原则,研究反讽的范围从微观的词语修辞进入到整体构思、人物塑造、主题表现和整体风格、对世界的认识态度等宏观的层面上来。
伴随着西方文学和哲学思想的前进,反讽的涵义与功能从修辞格层面演进到诗学层面、哲学层面。但不管如何,在语境中,反讽总是包含着与表面陈述相反的,体现文字的表面意义和真实意义之间、行动和结果之间、表象和真实之间等等有一种不相符合、不相协调甚至互为矛盾的现象。
英国小说家哈代是比较惯用反讽的作家。他对古典神话悲剧的熟悉也使他在创作中运用古典戏剧的反讽手法。在他的小说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中有大量反讽的运用。我们探讨在这部小说中命运反讽、戏剧反讽和浪漫反讽的运用。
二、命运反讽
命运反讽又称情境反讽或宇宙反讽。在命运反讽的文艺作品中,命运成了盲目的、无理性的、漠视人生的“弥漫宇宙的内在的意志力”。偶然和出乎意料是命运反讽的主要表现形式,人在命运面前永远是弱者。
古希腊经典悲剧作品中的命运反讽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俄狄浦斯式。第二是美狄亚式。第三是诸如阿基里斯等英雄的悲剧反讽。
苔丝身上兼有上面三种类型的特征。苔丝为了改变命运,也进行了很多努力,但“所作的每一步努力都恰好使自己更深地落入命运之网”,恰如俄狄浦斯。
苔丝的努力改变命运和狂怒杀死亚历克方面与美狄亚在精神上有共同之处。她的高贵品质、勇敢承担责任、努力改变命运也与神话英雄的勇敢、高贵和斗争相吻合。
三、戏剧反讽
索福克勒斯所用的反讽被人称为戏剧反讽。戏剧反讽指的是在戏剧中某角色(从他或她的言语或行为所表露的)对事实情况的认识与观众或读者所知道的事实情况之间的反差 [1] 。戏剧反讽作品中“观众或读者比戏剧或作品中反讽的对象更了解真实情况,而反讽的对象对自己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行为和命中注定的事情全然不知,对美好未来充满着期待和憧憬,但是,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事与愿违的悲剧性结局。”[4]《苔丝》中也运用了大量的戏剧反讽。
小说中人物的看法与读者知道的事实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苔丝的父亲姓杜伯菲尔德,是杜伯维尔的英语化。D’Urbervilles是法语,具有贵族的味道, Durbeyfield是英语,field(田野)意味着平民化。这姓氏的变化蕴涵着苔丝家族由贵族变成破落农民的意思。所以冒牌的杜伯维尔象征着新兴的资产阶级取代贵族的位置,欺压破落的真贵族,这也可算是表里颠倒的反讽。
《苔丝》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贞洁”。在安琪儿的眼里,苔丝是个完美的姑娘。可是,事实上证明安琪儿是蒙在鼓里。由于命运的安排,苔丝想在婚前告诉安琪儿自己的秘密的打算都无法实现,新婚之夜,却是噩梦的开始。安琪儿最中意的贞洁,原来却是苔丝所没有的;误解、偶然、意外、读者知情而主人公不知情,就是戏剧反讽在这部小说中的体现形式。
四、浪漫反讽
浪漫反讽这一术语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家施莱格尔兄弟创立的。弗?施莱格尔就宣称,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反讽是“认识到一个事实:世界在本质上是诡论式的,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才能抓住世界的矛盾整体性。”[5]
《苔丝》中对安琪儿·克莱尔的人物的塑造就带有浪漫反讽的特点。
总体上,安琪儿是个矛盾的、悖论式的人物。他有真诚、聪明、理性、有开明思想的一面,也有任性、非理性、无责任感、无情、自私、保守的一面。他向往基督教早期朴素而真诚的信仰,对宗教主张改造,尊重农民,具有创业精神,这些都是他正面的形象。但他在性观念上的保守,对待苔丝的绝情,都是他的缺点。更为反讽的是,安琪儿自身有不检点的过去,但他却难于接受苔丝的“失贞”。
从结构上讲,《苔丝》整部小说的结构就是福祸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符合“世界在本质上是诡论式的”、矛盾的的浪漫反讽哲学的观点,也符合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观点。苔丝每次都在看似遇到好事的时候陷入了困境;在困境的后面又看到了希望。虽然她的处境是每况愈下,最终走向毁灭,但作者也不是完全悲观,还表现人类的希望。她被捕前躺在古代祭祀太阳的巨石祭台上,象征着她与黑暗斗争、为追求光明而牺牲。结尾也暗借《失乐园》中亚当和夏娃走出伊甸园的形象,对人类未来充满希望。
另外,文章整体上是对人类的性道德、性观念进行了探讨。安琪儿代表了理性、性道德,也代表过度理性和源于基督教的性压抑以及对女子的不公平的贞洁要求;亚力克代表人的性欲望,但也代表不道德的或非理性的性行为、观念。哈代让他们互相对照,表现在性上偏向压抑和放纵都是有问题的,探讨婚姻与爱情、精神与物质、灵(爱)和肉(性)的结合问题。小说的整体结构都是围绕这些矛盾来展开的。
参考文献:
[1][美] 阿格纳斯(Agnes, Michael)主编. 韦氏新世界大学词典 (英语版, 第四版)[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2] 文军. 英语修辞格词典[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3:330-331.
[3] 哈代. 苔丝[M]. 孙法理译.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2.
[4] 马可云.论反讽的艺术形式与属性.[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3).
[5] 赵毅衡. 新批评-种特殊的形式主义文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183.
[6] 谢灿琛.德伯家的苔丝.主要人物及其姓名的文化内涵[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1).
[7] 高玉华等. 英语姓名词典[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谢灿琛(1973—),男,广东潮安人,硕士研究生,广东省惠州学院外语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关键词:反讽 微观反讽 宏观反讽 命运反讽 戏剧反讽 浪漫反讽
一、反讽的定义和分类
反讽一词源于希腊语中eir€"恘eia,意为“佯装无知者”。要给反讽下个定义比较困难,因为它比较复杂,人们对它的界定和分类还存在争议。反语(反讽)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词义反用法,指用字词表达相反意思的方式,这是反语的简单形式。[2]3第二类为情景式反语,就是反语的意蕴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方能体现出来。
而irony作为文学批评术语时通译为“反讽”,也是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手法之一。反讽由原来作为修辞格到成为一种文学创作原则和文学批评术语,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反讽在古典时期主要有三种类型:1.苏格拉底式的佯作无知。2.阿里斯托芬喜剧中的佯装无知。3.罗马式反讽。指由古罗马演说家西塞罗·昆提里安所论述的反讽。
反讽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术语是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才开始真正使用的。现代文学理论把反讽看作是理解和创作文艺作品的文学批评原则和创作原则,研究反讽的范围从微观的词语修辞进入到整体构思、人物塑造、主题表现和整体风格、对世界的认识态度等宏观的层面上来。
伴随着西方文学和哲学思想的前进,反讽的涵义与功能从修辞格层面演进到诗学层面、哲学层面。但不管如何,在语境中,反讽总是包含着与表面陈述相反的,体现文字的表面意义和真实意义之间、行动和结果之间、表象和真实之间等等有一种不相符合、不相协调甚至互为矛盾的现象。
英国小说家哈代是比较惯用反讽的作家。他对古典神话悲剧的熟悉也使他在创作中运用古典戏剧的反讽手法。在他的小说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简称《苔丝》)中有大量反讽的运用。我们探讨在这部小说中命运反讽、戏剧反讽和浪漫反讽的运用。
二、命运反讽
命运反讽又称情境反讽或宇宙反讽。在命运反讽的文艺作品中,命运成了盲目的、无理性的、漠视人生的“弥漫宇宙的内在的意志力”。偶然和出乎意料是命运反讽的主要表现形式,人在命运面前永远是弱者。
古希腊经典悲剧作品中的命运反讽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是俄狄浦斯式。第二是美狄亚式。第三是诸如阿基里斯等英雄的悲剧反讽。
苔丝身上兼有上面三种类型的特征。苔丝为了改变命运,也进行了很多努力,但“所作的每一步努力都恰好使自己更深地落入命运之网”,恰如俄狄浦斯。
苔丝的努力改变命运和狂怒杀死亚历克方面与美狄亚在精神上有共同之处。她的高贵品质、勇敢承担责任、努力改变命运也与神话英雄的勇敢、高贵和斗争相吻合。
三、戏剧反讽
索福克勒斯所用的反讽被人称为戏剧反讽。戏剧反讽指的是在戏剧中某角色(从他或她的言语或行为所表露的)对事实情况的认识与观众或读者所知道的事实情况之间的反差 [1] 。戏剧反讽作品中“观众或读者比戏剧或作品中反讽的对象更了解真实情况,而反讽的对象对自己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行为和命中注定的事情全然不知,对美好未来充满着期待和憧憬,但是,等待他们的命运是事与愿违的悲剧性结局。”[4]《苔丝》中也运用了大量的戏剧反讽。
小说中人物的看法与读者知道的事实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苔丝的父亲姓杜伯菲尔德,是杜伯维尔的英语化。D’Urbervilles是法语,具有贵族的味道, Durbeyfield是英语,field(田野)意味着平民化。这姓氏的变化蕴涵着苔丝家族由贵族变成破落农民的意思。所以冒牌的杜伯维尔象征着新兴的资产阶级取代贵族的位置,欺压破落的真贵族,这也可算是表里颠倒的反讽。
《苔丝》中有一个关键词就是“贞洁”。在安琪儿的眼里,苔丝是个完美的姑娘。可是,事实上证明安琪儿是蒙在鼓里。由于命运的安排,苔丝想在婚前告诉安琪儿自己的秘密的打算都无法实现,新婚之夜,却是噩梦的开始。安琪儿最中意的贞洁,原来却是苔丝所没有的;误解、偶然、意外、读者知情而主人公不知情,就是戏剧反讽在这部小说中的体现形式。
四、浪漫反讽
浪漫反讽这一术语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由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家施莱格尔兄弟创立的。弗?施莱格尔就宣称,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反讽是“认识到一个事实:世界在本质上是诡论式的,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才能抓住世界的矛盾整体性。”[5]
《苔丝》中对安琪儿·克莱尔的人物的塑造就带有浪漫反讽的特点。
总体上,安琪儿是个矛盾的、悖论式的人物。他有真诚、聪明、理性、有开明思想的一面,也有任性、非理性、无责任感、无情、自私、保守的一面。他向往基督教早期朴素而真诚的信仰,对宗教主张改造,尊重农民,具有创业精神,这些都是他正面的形象。但他在性观念上的保守,对待苔丝的绝情,都是他的缺点。更为反讽的是,安琪儿自身有不检点的过去,但他却难于接受苔丝的“失贞”。
从结构上讲,《苔丝》整部小说的结构就是福祸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符合“世界在本质上是诡论式的”、矛盾的的浪漫反讽哲学的观点,也符合矛盾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观点。苔丝每次都在看似遇到好事的时候陷入了困境;在困境的后面又看到了希望。虽然她的处境是每况愈下,最终走向毁灭,但作者也不是完全悲观,还表现人类的希望。她被捕前躺在古代祭祀太阳的巨石祭台上,象征着她与黑暗斗争、为追求光明而牺牲。结尾也暗借《失乐园》中亚当和夏娃走出伊甸园的形象,对人类未来充满希望。
另外,文章整体上是对人类的性道德、性观念进行了探讨。安琪儿代表了理性、性道德,也代表过度理性和源于基督教的性压抑以及对女子的不公平的贞洁要求;亚力克代表人的性欲望,但也代表不道德的或非理性的性行为、观念。哈代让他们互相对照,表现在性上偏向压抑和放纵都是有问题的,探讨婚姻与爱情、精神与物质、灵(爱)和肉(性)的结合问题。小说的整体结构都是围绕这些矛盾来展开的。
参考文献:
[1][美] 阿格纳斯(Agnes, Michael)主编. 韦氏新世界大学词典 (英语版, 第四版)[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2] 文军. 英语修辞格词典[M].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 1993:330-331.
[3] 哈代. 苔丝[M]. 孙法理译.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02.
[4] 马可云.论反讽的艺术形式与属性.[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3).
[5] 赵毅衡. 新批评-种特殊的形式主义文论[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183.
[6] 谢灿琛.德伯家的苔丝.主要人物及其姓名的文化内涵[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8(1).
[7] 高玉华等. 英语姓名词典[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作者简介:谢灿琛(1973—),男,广东潮安人,硕士研究生,广东省惠州学院外语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