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们的是相补相成的。时代的飞速发展,我区农牧区教育中出现的几点现象,令人担忧,使我们感到教育的任重而道远。如辍学,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等方面,谈一些我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农牧区 教育 现状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家都已深知没有知识就很难立足于这个社会。我区的经济、教育等方面在近十几年来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现在的农牧区教育发展还是不容乐观。这些都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有的是部分专业师资的短缺;有的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不能与学校很好地协作,使学生的学业、个性等都得不到适合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的是农牧区家长把学生受教育当作是一种负担而去逃避;有的是家长 观念不同,使得一部分学生辍学或隔三差五逃课。
一、家庭及家庭教育
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典故。一个家庭中,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孩子是否接受教育和受教育程度起支配作用。有的家长们让孩子接受教育,除了追求教育的精神和完善的价值以外,还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有的把教育视为一种投资活动;有的家长把它当成是一种国家强加于他们的累赘。我们估且不谈这些教育价值观的正误。
在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由于人们的文化程度低,再加上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的人们致富心切,所以把教育当作是踏板,希望孩子通过上学考上大学,跳出山区这道农坎。当然,这种想法也并不完全错,但是当孩子上学无望时,家长们则往往会收回教育的投资,从而转向对劳动生产,让孩子半途辍学回家务农或是外出进城务工。
现在农牧区都实行“三包”教育——“包吃、包住、包学费”,国家请他们到学校来上学,仍然还有部分学生辍学。可其它少数民族的孩子却是可望而不可求的。有的学生更是让教师、家长担心。要吃饭、睡觉时才翻墙回学校,其余都在田里、林子里或是茶馆里喝茶看录相。更可悲的是这些学生不想来上学,原因有:1、同意他们父母的观点,认为自己的成绩不好,迟早都得当农民,不知道农民和“农民”之间也是有区别的;2、他们觉得上学没有像家里一样的自由;3、三是对自己没有理想、信念,没有自信;4、跟着别的小孩在社会上混,这是何等的可怕,会影响社会的安定。
由些可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刻,家长的观念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家长也是开导和让孩子树立自信,树立理想的帮手,让他们努力学习,對社会充满希望。
二、学校、社会
随着前面例举的事件,学校应与乡、村级领导和上级领导一同为学生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得到很好的教育,提高当地的文化素质,这样才能提高当地的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减少负担,使学生的辍学状况得到缓解或是得到根治,学校也应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师德的培养入手, 多搞一些听课、听课等一些教学教研活动。也可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组织教师一起编写校本教材,这样也能因地制宜,为学校、为社会尽到力量。农民也觉得学校也能教孩子一些切合农牧区的知识,从而就业减少辍学。这样也能提高教师的水平。骨干教师和老教师带队,培养出新一批学校的生命军,为学校注入新的生命。
为了农牧区家庭生活水平和素质从本质上得到提高,使乡村的整体水平提高,乡村政府机关应更加认识到只有知识才能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更应该配合学校教育,农牧民也要认识到这一点;让每个孩子都上学且努力学习,我们的教育才会振兴起来,当地的经济、人们的素质等都会随之促进。
瞻望未来,我区将与内地一共进入小康社会,更加需要知识性人才, 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就业也就更紧张,为了不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我深深感受到我区农牧区教育问题上的几点认识和观点。希望与同行、家长们共同探讨,最后希望社会、各级领导能更加关心我们的教育事业,关注我们农牧区孩子的成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能上学,且不是忽掩而过,这才是我们为社会做出的一份贡献。至此,我感谢那些为我们的教育事业的做过贡献的每一位好心人。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荣才、陈丽梅花 《家长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
3、刘元璋 《家庭教育热门话题》华东师大出版
【关键词】农牧区 教育 现状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家都已深知没有知识就很难立足于这个社会。我区的经济、教育等方面在近十几年来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现在的农牧区教育发展还是不容乐观。这些都表现在不同的方面,有的是部分专业师资的短缺;有的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不能与学校很好地协作,使学生的学业、个性等都得不到适合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的是农牧区家长把学生受教育当作是一种负担而去逃避;有的是家长 观念不同,使得一部分学生辍学或隔三差五逃课。
一、家庭及家庭教育
古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典故。一个家庭中,家长的教育价值观对孩子是否接受教育和受教育程度起支配作用。有的家长们让孩子接受教育,除了追求教育的精神和完善的价值以外,还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有的把教育视为一种投资活动;有的家长把它当成是一种国家强加于他们的累赘。我们估且不谈这些教育价值观的正误。
在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由于人们的文化程度低,再加上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的人们致富心切,所以把教育当作是踏板,希望孩子通过上学考上大学,跳出山区这道农坎。当然,这种想法也并不完全错,但是当孩子上学无望时,家长们则往往会收回教育的投资,从而转向对劳动生产,让孩子半途辍学回家务农或是外出进城务工。
现在农牧区都实行“三包”教育——“包吃、包住、包学费”,国家请他们到学校来上学,仍然还有部分学生辍学。可其它少数民族的孩子却是可望而不可求的。有的学生更是让教师、家长担心。要吃饭、睡觉时才翻墙回学校,其余都在田里、林子里或是茶馆里喝茶看录相。更可悲的是这些学生不想来上学,原因有:1、同意他们父母的观点,认为自己的成绩不好,迟早都得当农民,不知道农民和“农民”之间也是有区别的;2、他们觉得上学没有像家里一样的自由;3、三是对自己没有理想、信念,没有自信;4、跟着别的小孩在社会上混,这是何等的可怕,会影响社会的安定。
由些可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深刻,家长的观念决定着孩子的未来,家长也是开导和让孩子树立自信,树立理想的帮手,让他们努力学习,對社会充满希望。
二、学校、社会
随着前面例举的事件,学校应与乡、村级领导和上级领导一同为学生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得到很好的教育,提高当地的文化素质,这样才能提高当地的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减少负担,使学生的辍学状况得到缓解或是得到根治,学校也应从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师德的培养入手, 多搞一些听课、听课等一些教学教研活动。也可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组织教师一起编写校本教材,这样也能因地制宜,为学校、为社会尽到力量。农民也觉得学校也能教孩子一些切合农牧区的知识,从而就业减少辍学。这样也能提高教师的水平。骨干教师和老教师带队,培养出新一批学校的生命军,为学校注入新的生命。
为了农牧区家庭生活水平和素质从本质上得到提高,使乡村的整体水平提高,乡村政府机关应更加认识到只有知识才能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更应该配合学校教育,农牧民也要认识到这一点;让每个孩子都上学且努力学习,我们的教育才会振兴起来,当地的经济、人们的素质等都会随之促进。
瞻望未来,我区将与内地一共进入小康社会,更加需要知识性人才, 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加,就业也就更紧张,为了不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我深深感受到我区农牧区教育问题上的几点认识和观点。希望与同行、家长们共同探讨,最后希望社会、各级领导能更加关心我们的教育事业,关注我们农牧区孩子的成长,积极配合学校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能上学,且不是忽掩而过,这才是我们为社会做出的一份贡献。至此,我感谢那些为我们的教育事业的做过贡献的每一位好心人。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荣才、陈丽梅花 《家长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
3、刘元璋 《家庭教育热门话题》华东师大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