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鉴赏公选课探究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baoso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目前国内教育模式的改革和科技手段的日益更新,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从美术鉴赏课程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方式方面加以探究,寻求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普通高校;美术鉴赏;授课方法;主动性
  我国美术教育从起步到现在,经历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从起初个别学校的业余讲座和选修课到全国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选修课,有的还成立了艺术教育专门机构,教学规模和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美术鉴赏课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主要课程。既能传承艺术中的文化精髓,又能陶冶情操、拓宽发展空间、培养和提升高校学生的审美理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美术鉴赏教学是公共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和普及文化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开设的美术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美术教育,一种是普通美术教育。前者的目的是艺术的“传递者”,后者是艺术的“消费者”。美术鉴赏课也同样分为这两种,美术专业学生的鉴赏课和公共美术鉴赏课。而后者是涉及范围最广,也是最基础的美术教育,是现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修养。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美术鉴赏课课程正在走向成熟与完善。
  一、课程内容分析
  从总体上看,公共美术鉴赏课的内容丰富,美术作品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等,包罗了中外美术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内容是确定的,关键是怎样讲,是以介绍美术作品为主,还是以美术史为线把了解历史脉络放在首位,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目前,国内除了艺术生,普通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很少接触到艺术作品,基本上以应试为主,专门学习过相关艺术知识的就更少了,更谈不上对艺术品和艺术家的了解了。如果教师一上来就让学生去鉴赏美术作品,由于学生缺少相关的知识经验,很难体会到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内涵,难以引起共鸣,最终丧失了学习兴趣,只能流于表面的欣赏,很难达到“鉴赏”的目的。在内容上按照中国山水画、中国人物画、中国花鸟画,欧洲中世纪美术、欧洲文艺复兴、欧洲古典油画、欧洲现实主义油画、欧洲浪漫主义、油画印象主义、欧洲现代绘画这样的顺序来讲,虽然显得很专业,但对美术知识缺乏的非艺术生而言显得散碎凌乱,不易形成一根主线,对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会形成一定的困扰。所以在授课的内容主张上采用以美术史为线,以艺术家、艺术作品为点,点线结合系统介绍美术鉴赏知识。内容应由浅入深,从艺术品是怎样诞生的了解艺术品的创作过程,把艺术产生的几种学说、各种美术类别及特征、艺术作品的语言等美术基本知识渗透在美术鉴赏中。这样学生在信息的接受上才能和以往的知识经验呼应。
  二、授课方法分析
  在授课中不照本宣科给学生留下发挥想象的空间,不空洞讲授学习传统的重要性,让学生在作品中感受传统。不教给学生怎样进行美术欣赏,而是介绍教师自己在美术作品鉴赏中的体会,也不要求学生明确课程目的,而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收获。抓住美术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相关这一条主线,介绍艺术的发源,介绍生产力和美术的关系,从学生所缺乏的美术基本知识入手,引导学生把美术和社会联系起来,把美术和科技的发展联系起来。从美术作品材质的变化,讲到绘画形式和方法的改变。如纸张的出现、油画颜料的发明、光学技术的发展、照相机的发明等,这些科技的进步又怎样促进了美术的发展,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在授课方法上主张:1.将艺术家与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色相结合。在进行美术作品介绍时,从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潮流、艺术特色、及艺术家自身经历展开。艺术品是艺术家的阅历和修养在作品中的体现,是艺术家审美经验的集中体现。这些都和艺术家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分不开,是艺术家人生经历的体现。美术作品本身的构图、内容的选取、色调的搭配、形体塑造、材质等也和艺术家的阅历,时代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而这些恰恰也是作品的外在体现,艺术作品的艺术特色就是通过这些传达出来的。艺术品也是艺术家的审美体现,针对不同的美术作品,有意识地挖掘作品的背景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发现美提高审美修养。2.将授课内容与本地资源相结合。除了进行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参观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在课堂上将作品进行讲解分析,然后再带学生到美术馆实地参观,让学生自己去体验作品的内涵。比如讲到陶器、青铜器,可以带学生到当地博物馆参观学习。讲到民间艺术,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民间艺术作品,了解这些艺术品的制作流程、方法,体会作品的魅力,了解当地美术的发展历史。广泛运用当地图书馆、美术馆、展览厅等,充分利用各种场地和各种相关资源。通过对本地美术资源的挖掘,引导学生主动认识美,主动挖掘自己身边的艺术元素,调动其学习积极性。3.将作品欣赏和讨论相结合。作品欣赏是对艺术的再创造,不同的个体对作品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在讨论中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有利于拓展自己的视野,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通过讨论能深化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学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在教师的激发、诱导下,让学生在讨论中动脑去“悟”。在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亲自经历了像艺术家那样思索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体验了思索问题过程中的体验。这种体验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了愉快,这种愉快是促使学生进行探索的激励因素,一个人的成就就是在这样的渴望体验成功的愉快需求下取得的。反之,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强加于学生,灌输式教学不仅不能使学生品尝到独立自主成功而获得的愉快,继而还使其将失去学习兴趣。通过课堂的讨论,请学生们课后完成一篇小短文。短文的字数不限,内容可以是课堂讨论的延展,也可以是学习中的感想或学习过程中的认识,小结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反映,并且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好准备和调整。
  三、学生主动性的分析
  教学想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兴趣,决定着学生的学也影响着教师的教。首先,学生的兴趣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前提,能把美术鉴赏课作为选修课的学生肯定不缺乏对美术的兴趣。这就是一个好的开端,教师应先从学生的爱好入手,创设情景,激发爱好,营造一定的心理氛围。比如第一堂课先以“艺术品是怎样诞生的”拉开序幕,引人入胜,让学生在了解艺术品诞生的过程中体会作品的意义和内涵,揭开艺术品的神秘性,拉近美术作品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艺术家和作品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意识到艺术品是人创造出来的,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也是艺术再造的一部分。从自身出发来体验作品的魅力,尊重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经验。其次,优化课堂教学的氛围。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也不愿回答问题的情况比较普遍。不敢质疑,创新意识得不到发扬,学生的个性就难以凸显。只有在质疑、解疑、释疑过程中学生主体性才能发挥出来。教师提出问题时,不仅要让学生把握美术知识,还要让学生在鉴赏作品时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作品。比如在欣赏现代艺术家的抽象作品时,大多同学都会有看不懂的感觉,会觉得这是瞎胡画,从而质疑作品的价值。这时我们就可以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然后指导学生从所学的艺术语言知识来分析作品,从艺术语言的点、线、面、形体、明暗、色彩、肌理等艺术要素来分析。再通过了解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的背景等相关因素来全面把握作品,而后让学生从自己周围生活中找出相关现代抽象符号,找到这些抽象符号在雕塑、服装、包装、建筑、室内装修等领域的应用图片,使学生对现代艺术有个整体的感性熟悉。最后通过图像、视频、实物等展示让学生观察,再组织学生展开来讨论,进一步了解抽象艺术、了解作品,从而消除对抽象绘画作品的偏见。使学生顺利完成“质疑→思考→熟悉→理解”这一把握知识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来理解作品,感受作品。通过讨论不但可以活跃气氛、激活思维,还可以增强记忆、提高效率。让学生参与到授课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培养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或艺术家,通过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在学生剖析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家或作品时,学会查找资料,学会从艺术家的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中分析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进而分析作品的艺术价值。课件做完进行试讲,发现不足再加以改进。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就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从搜集资料、图片、到制作成完整的课件,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增加了新鲜感,增长了知识,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文献查找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从美术鉴赏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美术鉴赏这门课没有清楚的认识或明确的认知,但都认为美术鉴赏课程对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大部分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兴趣,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经验的积累,同时学生们对美术和美术作品缺乏足够的认识。作品的历史背景、中西文化的不同以及艺术家本人的创作思想都是鉴赏一幅作品的关键。如果学生孤立地去看待美术现象、美术作品、美术行为,就割裂了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只有涉及相关的学科知识,联系现实社会生活,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能在学习生活之中感受到美,发现到美,把美融入了生活,才算真正体现了美术教育的意义。
  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科技的限制,艺术形式和内容必然反映不同的社会性和现实性,这样就形成了艺术的多元化。艺术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缩影,也是人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反映。艺术如果仅仅只是作为鉴别和欣赏,那是远远不够的,鉴赏的最终目的是交流,是对话,是学习,是发展,是提高人的认识能力,提高人的素质。另外,学生择业时面临的困境也使得他们迫切需要各方面知识的扩充,需要多方面技能的培养。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美的理解也在与时俱进,美术鉴赏课也需在实践中摸索,不断适应新的需要、新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金凤.普通高校美术鉴赏课程研究[J].大众文艺,2009,(19):178.
  [2]欧阳启名.关于美术鉴赏课程改革的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增刊):8-10.
其他文献
为了解公共浴池的卫生状况,以便加强监督管理,我们于2001年年底对盐城市60家公共浴池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随着价格下调,很多朋友都购买了 随身听,供上下班之余放松调节情绪。 时下的MP3、CD、NETMD都可以被看 作是随身听的一种,而现在市场上的高 档随身听多数是国外产品,而且生产
【正】在今天的台式机标准配置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液晶显示器忽然成了主流配置,不论是品牌机还是DIY的选择,都不自觉地选择液晶显示器,这是不是预示了一个液晶时代的来临呢?
【正】鑫宝MM是位职业平面模特,为人热情开朗,工作上的伙伴,前些日子她在网上说起想要买一个MP3播放器。当时以为女孩肯定都喜欢好看,漂亮的东西,就随口说了个苹果IPOD。“IPOD不
摘 要:通过分析高校美术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美术理论教学的实际现状,探讨了普通高校美术专业理论教学改革可行性目标和措施。希望在现有机制和生源状况下,通过理论教学的改革,使美术专业的学生对美术理论课程有新的认识,并对其艺术专业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美术理论;改革;影响  对于大多数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似乎美术理论课程只是为了完成学分的一门“次要”课程。导致美术专业理论课不受
作者简介:李铮,西南民族大学艺术院201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学油画。
<正>~~
期刊
目的探讨剖宫产与自然产产妇产科高危险因素的差异,为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以剖宫产与自然产产妇各94例为研究对象,应用产妇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胎膜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如何让中华民族的油画更好地发展,更加具有中华民族的特性,展现出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它自身的独特性,我们就需要深入的分析我国油画发展的民族化。  关键词:民族精神;民族化;多元化  现如今,世界已成为一个整体,各个国家都希望在发展的浪潮中占有一席之位,这就需要彼此间的合作与较量,其中经济文化的较量最为突出。首先,在经济方面,我国的经济水平目前仍处于受资本主义
【正】当今显示器市场液晶势如破竹,在经过 轮番价格战之后LCD开始逐渐走向主流,成 为人们谈论和选购的焦点。对显示器稍有了 解的朋友都知道,显示器尺寸越大越好,能 够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