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原史话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之所以称乐游原为古原,是因为自渭河南岸至终南山以北开阔的平原上,有许多道隆起于地面的土原,关中人习惯称这种地形为“原”(通“源”字)。在长安附近有许多著名的原,如:少陵原、白鹿原、细柳原、铜人原、咸阳原等。据传说乐游原曾是秦朝宫苑宜春苑的所在之处,秦二世就在此殒命。在西汉时期,汉宣帝曾在乐游原上修建“乐游苑”,故而称古原。《汉书·宣帝纪》说,神爵“三年春,起乐游苑。”颜师古注引《三辅黄图》说,苑“在杜陵西北”。又引《关中记》说,“宣帝立庙于曲池之北,号乐游。案其处则今之所呼乐游庙者是也,其余基尚可识焉。盖本为苑,后因立庙乎?”而宋敏求 《长安志》 引 《关中记》 曰:“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名曰乐游庙,因葬为名,神爵三年春起。”这其中两段引用的《关中记》的原文,早已亡佚,不见于辑佚本中,这其中关于修建乐游苑在先还是修建乐游庙在先这个问题上显得有些混乱,根据《汉书》的记载,许皇后死于本末三年,而乐游苑营建于神爵三年,许皇后死在乐游苑营建之前,故而当先立乐游庙,而后修苑林,因庙而名故为乐游苑。
  西汉时期的乐游原,还位于长安的城郊地区,而到了隋唐时期,因为长安城的迁移和扩建,将乐游原圈入了城郭之中,张礼的《游城南记》中曾有这样的记述:“乐游原亦曰园,在曲江之北,即秦宜春苑也。汉宣帝起乐游庙,因以为名,在唐京城内”。乐游庙位于唐长安城升平坊。据宋代《长安志》卷八《唐京城》:升平坊“东北隅乐游庙”,乐游庙自汉至唐历经几百年的磨难,遗迹尚能辨认。“宣帝立庙曲江之北,即今升平坊内基址是也”。
  唐武则天时期,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曾在乐游原上修建山庄,太平公主在原上大肆修建亭阁,奢华至极,曾为时人津津乐道,韩愈《游太平公主山庄》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写成:“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压城闉。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韩愈这首怀古诗通过写太平公主大肆修建亭台楼阁,以此来讥讽她的奢华和贪欲。后来太平公主因谋反的罪名而被杀,唐玄宗曾先后把这里赐给宁王、申王、岐王、薛王做住所,此时乐游原的性质仍旧是皇家园林。
  乐游原虽然是皇家专属的游赏场所,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会向其他的社会阶层开放,在太平公主入主乐游原时,就曾广设宴席,李峤曾作《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来记录当时的盛况;唐玄宗也喜欢在乐游原大宴群臣,他为此还曾专门作诗:《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诗云;撰日岩廊暇,需云宴乐初。万方朝玉帛,千品会簪裾。地入南山近,城分北斗余。池塘垂柳密,原隰野花疏。帟幕看逾暗,歌钟听自虚。兴阑归骑转,还奏弼违书。当时作为臣子的崔述等人,也都作诗记录了当时的盛大场面:春日照长安,皇恩宠庶官。合钱承罢宴,赐帛复追欢。供帐凭高列,城池入迥宽。花催相国醉,鸟和乐人弹。北阙云中见,南山树杪看。乐游宜缔赏,舞咏惜将阑。(《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臣乐游园宴》)
  除了皇帝赐宴之外,在重要的节日到来之时,乐游原也会向公众开放,允许世人登原游玩,清人徐松的《唐两京城坊考》中有这样的记载:“乐游原居京城之最高,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指掌。每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咸就此登赏拔楔。”正月晦日中和节、三月三日上巳节、九月九日重阳节,是唐代从古代继承下来的三个重要的时令节日。在这些重要的节日朝廷要大宴百官,人们纷纷走到户外赏花踏青。《文苑英华》中也有记载提到“汉神爵中起乐游苑,在万年县南,亦名乐游原。唐长安中,太平公主置亭原上。每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士女畢集。”杜甫曾有诗《乐游原歌》,自注曰:“晦日,贺兰杨长史宴醉中作。”由此可见中和节、上巳节、重阳节时,乐游原是长安城内居民的集中游览处。
  现在作为地铁站名的地标青龙寺,虽然贵为佛门八宗之一密宗的祖庭,而其前身是隋文帝时期修建的灵感寺,唐武德四年寺废。据传说,龙朔二年城阳公主患病,苏州和尚法朗诵《观音经》祈佛保佑得愈,公主奏请复立为观音寺。直至景云二年改名青龙寺。直至此时,青龙寺在长安城中的地位仍出于较低的一级中,并不能和慈恩寺、兴善寺、灵感寺等名寺相提并论。唐德宗时,兴善寺主持不空法师的弟子惠果到青龙寺任主持,讲授真言大法,青龙寺成为密总的重要的传播之地。传说密宗佛法有为人消灾祈福的神奇功效,惠果就曾多次为国举行消灾祈福法会,大历十年(公元776年)代宗生病,惠果依法加持痊愈,花阳公主生病代宗诏请惠果作法,三月便愈。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皇太子病重,惠果依法加持,二月痊愈。对于密宗僧人能为国为民消灾祈福,上自皇帝下至百姓深信不疑,因此青龙寺香火旺盛,游人如潮.尤其三月三日到乐游原踏青,去青龙寺拔楔祈福,已成为固定的节日形式。青龙寺还具有很高的国际文化交流地位,日本佛教史上著名的“入唐八家”中有六家曾在此修行。公元804年,日本高僧空海到寺学习,惠果为他受金刚佛法灌顶,赠号“遍照金刚”。一年后,惠果圆寂,空海携惠果所赠法器、经典、佛像归国,在日本高野山金刚寺创日本真言宗,成为开创东密的祖师,被誉为“弘法大师”,青龙寺也因此成为日本佛教密宗祖庭,盛名远播。这一盛事,也由诗词记载流传。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空海与青龙寺义操和尚告别归国时,有《留别青龙寺义操阇梨》云:“同法同门喜遇深,随空白雾忽归岑。一生一别难再见,非梦思中数数寻。”
  此外,青龙寺还备受唐代文人墨客们的青睐。青龙寺受文士喜爱,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幽静雅致的自然人文景观密不可分。登高望远、感兴述怀是文人所好,建于乐游原之上的青龙寺便成为文士们的畅游之地,这实际上也是青龙寺借了乐游原的地势而取得人们的重视。王维《青龙寺昙壁上人兄院集并序》中的诗前小序,对青龙寺高远独特的景观有精到概括:“高原陆地,下映芙蓉之池;竹林果园,中秀菩提之树……太虚寥廓,南山为之端倪;皇州苍茫,渭水贯于天地。”而诗中的“坐看南陌骑,下听秦城鸡。眇眇孤烟起,芊芊远树齐。青山万井外,落日五陵西”等诗句,更具体地点明了青龙寺远望青山、五陵的地理优势,境界开阔且富有诗情画意。再如刘得仁的“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青龙寺僧院》)、“高视终南秀,西风度阁凉”等句(《秋晚与友人游青龙寺》)都写出了青龙寺的地理优势。朱庆余的《题青龙寺》一诗对寺内、寺周的景色都有形象描写:“寺好因岗势,登临值夕阳。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廊。竹色连平地,虫声在上方。最怜东面静,为近楚城墙。”整首诗把青龙寺的位置和地势之优、景色之佳、登临之美一一说尽。中唐诗人贾岛曾居于青龙寺,在他的《题青龙寺》一诗中,以“拟看青龙寺里月,待无一点夜云时”之诗句,表达了自己对青龙寺的向往与钟爱。
  乐游原的存在,是唐代社会中自然景观与文人想象的结合物,人们在流动的过程中往复循环地观察自然,品味着人生的意境。
其他文献
摘 要:袁庚,中国一代革命者的典型代表,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人物。  袁庚,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中,穿越抗击日寇的硝烟、解放战争的炮火,从军事情报到国家外交,从秦城监狱到南海港岛,他以超人的智慧、卓越的胆识,勇敢的精神,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忠诚奉献,志道直前,不惧不忧,勇往精进,敢于担当,书写着传奇的人生。他是一位英雄,奋勇维护民族的尊严;他是一位斗士,毅然决然向黑暗开炮;他是一位先锋,坚定地扛起改
期刊
“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吾知海内千芳,人间万艳,必有与吾同哭同悲者焉”[1]!《老残游记》为当时中国社会之缩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以此哭泣换天下人哭同悲,以治病救人喻治国救民。  在《老残游记》中,多采用白话描写老残的所见所闻,其中不乏有古代诗词的引用以及作者刘鹗借老残或他人之手所写诗文。这一现象虽是世界文苑中的奇特现象,但在中国古典小说十分常见,主要目的是为了渲染和
期刊
摘 要:清人和珅时常作为反派贪官出现在大荧幕上,成为人人皆知的人物形象。但是和珅的才华却很少被提及。文章从和珅的才、财及二者之间的联系来探讨对当今时代的警示。  关键词:和珅;才华;财富;警示  和珅(1750-1799)清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钮祜禄氏,字致斋。生员出生。乾隆三十四年(1769)袭轻车都偎尉迟世职,入宫,三等侍卫,受高宗赏识。四十一年授户部侍郎,旋擢军机大臣,在任二十余年。历任步军
期刊
摘 要:长沙窑彩绘的出现,丰富了中国陶瓷的装饰艺术,打开了釉下彩的工艺新篇章,在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其纹饰较中国其他地区窑系出品瓷器纹样,具有一定特殊性,体现在素材选择、笔法工艺和动物纹饰的非群体性上。本文将从时代审美风向、地域文化特色、海外文化影响和宗教哲学思想等几个层面,排除和探究长沙窑动物纹饰非群体性特征形成原因的可能性。  关键词:长沙窑:釉下彩:动物纹饰  长沙窑,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
期刊
摘 要:苗族是中国具有国际性代表的民族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湖南、湖北、重庆、四川等地。苗族服饰作为一个民族文化代表的有机载体,云南省红河地区金平县苗族服饰强烈反应出其鲜明的民族个性,民族个体之间强烈的自我认知意识,凸显其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在民族服饰文化中突显其特殊性  关键词: 苗族;文化特征;服饰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时代的更替与变迁,族人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文化体制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文化创作的相关机制也渐渐被激活,且越来越具有开放性,文化创作的理念与活力日益突出,我国在舞台艺术创作方面也有了更高的水平,舞台艺术的相关创作体系逐步走向了完善与成熟的道路,舞台艺术的创作观念不再单一,创作的方式方法更具多样性特点。而这些都与舞台艺术的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此就对舞台艺术要素当中灯光、音响以及多媒体的运用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舞台艺术
期刊
摘 要:为进一步提升纪念馆藏品利用率,促进我国纪念馆事业可持续发展进程,提出了有效处理藏品保护与利用之间关系的建议。文章首先浅谈纪念馆藏品展陈的保护意义,其次对纪念馆藏品在展陈利用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条阐述,最后对纪念馆藏品在展陈利用中保护效果差以及安全系数偏低的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纪念馆;藏品;展陈利用;保护问题;措施探究  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纪念馆事业获得更大
期刊
摘 要:从越南重男的传统思想,笔者提出观点:男性因素是越南水上木偶戏的文化根基。具体的表现为:越南水上木偶戏里从木偶的制作到木偶表演者都由男人来担当。因此也可以说水上木偶的表演台是红河三角农夫表现自身本事的一种舞台。  关键词:性文化;男性要素;水上木偶戏;民间舞台  越南水上木偶戏源于农民的日常生活、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这些生活因素渐渐成为了水上木偶戏的题材和规定了它的内容。没有这些前题的基础就
期刊
全民阅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本现为文化与科技的竞争,体现为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图书出版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图书市场的繁荣情况相比,我国的国民阅率却持续走低,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读书之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和自我学习、发展的能力,十分有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社会,有利于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  一、全民
期刊
摘 要:自现代设计产生和发展以来,中国传统工艺面临着继承与发展的难题,在保持文化传承且具有现代审美上陷入困境。本文以传统工艺中的漆艺为例来进行探讨,从漆艺发展历程和材料特点来分析,研究漆艺与现代生活器皿结合的可能,在使用传统工艺手法的同时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制造出有现代气息、符合生活功用的漆器。  关键词:传统漆艺;生活器皿;现代设计;日本漆器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传统手工艺受到社会改造的摧毁,几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