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心理与我国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关系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4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建筑是一个泛指,其包括的内容比较宽泛,即人们参与的对素质提高有益的场所,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博物馆、展览馆、音乐厅、酒吧等,这些都是文化建筑,此外,著名学府、历史遗迹等也慢慢归到文化建筑的范畴内。对一个国家来说,文化建筑是衡量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此,城市的发展不但要保证文化建筑的数量,还要保证文化建筑的质量。环境艺术设计以环境为背景衬托,结合一系列物质技术手段、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室内外环境。
  关键词:审美心理;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
  一、审美心理
  人们物质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产生对精神与美的追求,从心理角度来看,人们对美最直观的理解感受无非包括两种,一种是事物引发的感知觉,另一种就是事物引起的心理波动。文化建筑体现出的美感并非表面深层次的,而是形成了一个相对矛盾的体系。社会发展与社会环境相对影响、制约,在两者发展的过程中,美学享受以及美学价值的概念也在发生改变。由此来看,文化建筑受到审美心理很大的影响,这些感情因素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的生理机能。所谓的审美,指的就是美感的产生和体验,是人的知、情、意的有机结合。心理学能够更好地将一些涉及创作的理论问题阐明,在一个文化空间中吸引人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在空间活动中怎么更好地通过自身的感觉来反映接触对象,这些都需要心理学予以解释,并将这些经验归纳、整理,总结人们对审美心理的共性和倾向,借以对文化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进行指导,并发展多元化的艺术设计语言,将其有效地发展和应用于各种富有时代感的文化建筑,增强人们对文化建筑的审美感受。
  二、环境艺术设计与审美心理
  无论是环境艺术设计,还是审美,都处于一定的环境当中。作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艺术设计不但体现出人对规律的把握,还表现出极强目的性。正是艺术设计创造这种属性,才彰显出其审美的创造意义,才能创造合乎自然,顺应人性的环境。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劳动是活的,是塑造形象之火。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这里的劳动划为重复、机械劳动的范畴,而应该将其看作有目的、有规律的劳动,其首先是经过优化设计的,其次需要具备创造性。越是复杂、高级的生产劳动,就越是离不开艺术设计,若是不在艺术设计上下功夫,那么这些劳动也就缺失了审美创造意义。环境艺术设计汲汲于美,是一种有追求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它的灵魂就在于创新,若是缺失了创新,艺术设计的生命也就不复存在。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时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十分关注流行性、公众性,对公众流行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爱好是十分在意的,这是因为艺术设计必须植根于人,若是缺少了人的认可,那么再有创造性的艺术设计也就沦为了虚妄,不具备了实用价值。对于环境艺术设计来说,前瞻性是必须要考虑的一点,只有预见公众审美观念以及发展趋势,才能更好地推陈出新。
  三、环境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
  1.设计思维方面
  文化建筑的服务功能是传统设计比较注重的,而具有审美观念的文化建筑则不仅如此。其不但注重环境艺术的内涵,而且将审美理念和规范的融合作为一个重点内容。环境艺术实际上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性,这不但体现在相反的艺术理念,还体现在不同的艺术情感上。故而在文化建筑设计的时候,要融入创造性思维,不断破旧立新。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将现代设计理念与审美心理相融合。首都博物馆展厅宽敞明亮,建筑格局布置和物品的陈列十分和谐,过渡十分自然,不会让人产生突兀的感觉。室内的文物,在设计的掩映下更是显出了几分历史的厚重和积淀。
  2.公众需求问题
  物质价值只能满足公众的一部分需求,建筑与思想上的共鸣难以彰显出来。为此,在文化建筑环境设计的过程中,要突出的是设计的文化和思想功能。只有在设计中融入艺术情感,提高设计本身的精神价值。具体来说,就是要让设计贴近公众的生活,使其设计结构能够更好地承担文化服务职能,使公众从中受到不一样的审美体验。人的思想會影响设计师的判断和设计,在主题不变的情况下,为了取得更好的思想传达效果,设计师在设计中要将人与环境融合到一起。这样不仅可以带给观众更为周到的服务,也能为其提供新的审美角度。结合首都博物馆的例子来看,其本身是我国著名的文化遗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馆藏也有着很大的文化价值。
  3.审美传达问题
  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要融入复杂且简单的设计理念。信息具有多样性、延展性、扩充性等特征,依据这些特征,我们不但可以丰富环境艺术设计的思想文化内涵,还可以提升文化建筑的价值,将文化建筑交流的意义充分凸显出来。总之,设计师要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如此才能更好地把握各种审美需求和审美习惯。结合不同的理论倾向,设计师可以选择不同的艺术设计重点。一般来说,在现代设计中,审美文化的创造一般都是通过主客体物质性、艺术性的融合来实现的。也只有这样的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掘创造的逻辑中介。
  结语
  在文化建筑环境设计发展过程中,审美心理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人们的审美往往和现代科学技术、时代发展紧密相联,而这正是文化建筑艺术设计进步的源泉。为此,我们在对文化建筑艺术设计进行研究的时候,应该拓展视野,不仅局限于技术层面的研究,而应该汲取更多的审美元素。如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要真正促进我国文化建筑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不是单纯利用高科技手段、借鉴国际风格就能实现的。我们要处理的核心问题就是将审美心理与环境艺术相结合。大量的实践表明,审美情感不但可以影响信息交流质量,还能提高观众的认知深度。
  参考文献:
  [1]高兴.设计概论[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2版.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4.
其他文献
从两种文本的语言差异性来看,小说以文字为媒介,具有间接性特征。因而,小说刻画的形象具有模糊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切和哈姆雷特”。电影语言是镜头,以直观的画面和画面造型展现形象。因而银幕形象具有清晰性和分解性。从小说的时间和电影的时间来看,小说语言表述的时间具有符号性特征,既有精神的连续性,又有时间的逻辑性。电影通过镜头展现的时间具有运动性特征和拼接式思维。从空间的塑造来看,所刻画的人物是作家想象中
期刊
摘要:《西游记》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其语言精妙,诙谐有趣,人物形象灵动活泼而广为人称赞。《西游记》中,也有大量的佛家用语,引用佛教经典。其中,《心经》是作者给予关注度最高的一部佛家经典,作者通过对佛家经典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心经》的理解,也是借助唐僧师徒之口,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心经》的引用,也是《西游记》的一大精妙之处。  关键词:《西游记》、《心经》、唐僧、孙悟空  《西游记》中的《心经
期刊
历史的客观性一直以来是史学史永不褪色的话题之一,关于这个问题,在19世纪的思辨的历史话语中,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历史存在客观性,不止存在,并且是作为真正历史的准则和参照。19世纪比较有影响力的像孔德、达尔文和马克思,孔德的实证主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法则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物质的法则,都是将历史以科学化、规律化,到后来的兰克史学,更是将“据事直书”固定为历史书写的基本准则,不难发现,19世纪的西方史学
期刊
摘要:古代汉语是我国一项宝贵的文化财富,同时音韵学知识也是古代汉语文学的重要内容,通过音韵学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诗词、文章的内涵,同时强化了对于古代汉语知识的学习。本文通过系统的介绍音韵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内涵,从多个角度、多個方面说明了音韵学知识的重要教学意义,从而更好的学习音韵学知识,最终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对于古代汉语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关键词:音韵学知识;古代汉语学习;价值  引言  对于语言
期刊
摘要:笔者任何一部舞蹈作品的成功与否都和编导的选材有重要联系,所以笔者从《中国妈妈》的人物、音乐、舞蹈语言、题材方面入手阐述在编创过程中选材的重要性及意义,旨在帮助年轻的编导更好的进行编创。  关键词:《中国妈妈》舞蹈选材 人物 题材 舞蹈语言   一、《中国妈妈》作品分析  (一)舞蹈的人物  从《中国妈妈》的人物来讲,它围绕抗日时期的一位中国妈妈和日本遗孤两个角色进行塑造的。从心理学角度讲,母
期刊
摘要: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作为17世纪最重要的荷兰艺术家,伦勃朗这一生留下了太多的绘画巨作。 张大千则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就是这看似毫无瓜葛的两位艺术家,却都对自画像情有独钟
期刊
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从先秦一直流传至今,其中《蒹葭》、《关雎》、《采薇》等诗篇更是作为名篇和经典在民间被广为传颂。统治者的权威使诗篇自上而下传播,民众对生活的反映在诗篇中的反映,后世思想家对诗篇中前人思想的认可,都是《诗经》保存并被广为传播的重要因素。这种传播现象,与传播的手法技巧、普遍规律、作用方式、传播模式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诗经;传播写作技巧;传播规律;艺术手法;
期刊
摘要: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探索世界的两种方式,都来源于社会实践,都必须运用想象力,发挥创造力。本文通過对艺术与科学本质特征的比较,认为艺术是从情感出发对世界美德追求,科学是从理性出发对世界真的探寻,两者具有矛盾和统一的辩证关系,同时艺术与科学的结合能够促进彼此的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  关键词:艺术;科学;本质;结合  一、艺术与科学的本质特征比较  对于“艺术是什么”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考,从上个世纪到
期刊
我爱家乡的黄河,因为那里是黄河进入山西的第一湾。流经这里的黄河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鸡鸣三省”,这三省分别是山西、陕西和内蒙古自治区。  梅花谢尽的春天,黄河两岸青峰壁立,解冻的黄河奔流不息,一路向东,好像吟唱着小曲迎接春天。  众花媲美的夏天,黄河欢快地歌唱,尽情地舞蹈。黄河两岸的农家炊烟缓缓上升,尤其是陕西那边,像一个坐在黄河泛舟上的兵马俑吹着旱烟。  (本文作者丁彦乔拍摄于2017年7月) 
期刊
摘要:艺术设计在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中国社会对艺术设计更为重视,艺术设计所体现的知识交叉,传承创新,多元开放的特征,与其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艺术融合,风格化,与时俱进,科学发展?  中国艺术设计的发展离不开西方艺术的启蒙。它的发展是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近代社会的变革大潮而发生的。?1977年英国成立设计师协会标志着设计师成为一门新的学科,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