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文立足当前实际,分析了山东省内当前经济产业方面新旧动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标准化+”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发展的门槛效应、引领效应、催化效应和倍增效应,以及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 “标准化+”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 in the current economic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probes into the threshold effect, leading effect, catalytic effect and multiplier effect of "standardization+" in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its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version of old and new kinetic energy.
Key words: old and new kinetic energy, "standardization +"
1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国经济现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标准化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统筹推进,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加强。2015年,标准化工作改革全面启动,2018年1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正式实施,标准化已经迅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如何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成为重要的议题。
2 新旧动能转换与“标准化+”
2.1 新旧动能转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实现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转换,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任务和当务之急。
为抢抓当前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实现产业结构和经济飞跃的战略性转变,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战略部署,要求以动能转换统领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对于解决当前的经济低迷造成的矛盾,加快山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就是围绕质量效益这个中心,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即“四新”),来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即“四化”)[1]。
2.2 “标准化+”
“标准化+”是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提出的重要理念,就是把标准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方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级,通过标准化规范引领产业新发展,催生经济新效益,达到“1+1>2”的效果。这符合标准化工作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特点,也符合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际需要[2]。新《标准化法》第二条,也将标准化的范围扩展到“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
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动计划(2015—2016年)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三個重要的纲领性文件。2015年年底,国务委员王勇在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上,提出了“标准化+”的概念:要积极实施“标准化+”行动,实现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生态文明、消费升级和公共服务的融合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深入开展“标准化+”行动,标准化不断向乡村振兴、海洋强省、行政审批、基层党的建设、精准扶贫等新领域拓展,标准化的基础性、引领性和战略性作用不断彰显。2018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在新旧动能转换领域,要充分释放标准化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门槛效应、催化效应、引领效应、倍增效应,以标准引领“山东制造”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3 山东省新旧动能发展的现状
3.1 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旧动能发展的基础稳固
山东省有比较齐全的产业门类,特别是一些重点行业的优势特别突出。2016 年,七大传统产业:机械、建材、医药、轻工、纺织、化工、冶金拥有36186家规模以上企业 ,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8万亿元,实现利润7639 亿元。有110种重点产品的产量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居第一位的产品有46种。尤其是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行业显著增多,比如轮胎行业中轮胎子午化率达到91%,而平板玻璃深加工率则达到 45%,食品精深加工的比例也达到了40%。
3.2 “四新”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促使新动能不断带动能力的提高
当前,山东省在工业领域各个方面都有发展良好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成为推动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有效支撑了制造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山东省以“四新”经济增加值为11162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16.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 23.9%。2011年以来,山东省共有39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专项,全省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达25项。 4 新旧动能转换中存在的问题
4.1 传统产业所占比例较高,新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
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传统产业所占比例较大,全省工业比重的70%是传统产业。全省主营业务收入排在前三位的化工、农副食品加工、纺织业都是资源型加工产业,而装备制造业所占的比重还达不到30%,仅为29.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所占比重更少,仅仅占3.9%。在服务业的比例结构中,现代服务业比重仅占47.5%,比江苏省低12.9个百分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将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与南方一些省市相比,山东省新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够高。
4.2 发展质量效益需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山东省GDP在全国排第三位,财政收入排第五位,2016年的税比为73.3%。山东省经济外向度不高,外贸依存度2016年仅为23.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在沿海主要省市中排名靠后。2016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的33.8%,比江苏省低7.7个百分点,比浙江省低 6.3 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授权量等创新能力方面与其他先进省市差距较大。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更是不足,仅为广东、江苏的65%。
5 “标准化+”效应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作用
5.1 “标准化+”的门槛效应可以加快传统产业提升,促进产业智慧化
标准既要拉高线,也要守底线。传统产业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迸发新的活力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推动力。通过标准“划底线”的门槛作用,严格市场准入标准,逐步制定各行业能耗限额、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地方标准,加强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强化质量、安全、环保、能耗等标准的硬约束,可以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优势产能的发展留出空间。对于食品、纺织、工程机械、家具、服装、造纸、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要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大力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以标准升级倒逼装备制造和消费品质量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智慧服务、智能制造拓展,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
近年来,山东省在制造业领域深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标准助力工程、化解过剩产能标准支撑工程、循环经济建設标准示范工程、工业绿动力标准保障工程,为新旧动能转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引导重点产业集群制定实施高水平的团体标准,以先进标准助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形成新动能。
5.2 “标准化+”的引领效应可以加快新兴产业培育,促进智慧产业化
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在2017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只有37个,比美国少了近200个(美国有233个)。存在这种巨大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标准上的差距。“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这是广泛流传于产业界的一种说法,虽不完备,却体现了标准的重要性。从国际标准的主导情况看,发达国家掌握着90%以上国际标准的主导权,而我国主导的国际标准占比仅1%。由此可以看出,制造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标准的竞争。从德国“工业4.0”实施建议的8个优化行动领域看,标准化列于首位便是最有力的印证[3]。党的十九大要求“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用先进标准引领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就是突出“标准化+”的引领作用。
培育新动能的关键是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这也是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近年来,山东省通过实施新产业新动能标准领航工程,健全科技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引领新经济健康发展。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信息产业、海洋经济等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行业,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研制同步,将关键共性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争取提升为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培育形成新动能。对于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应完善支持政策,在产业化和标准化上取得突破。大力推动新兴产业领域标准化建设,加快先进技术标准的研制与推广应用,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标准引领和支撑。特别是要加大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创新培育力度,推动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成为孵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的主力军。
5.3 “标准化+”的催化效应可以加快产业链条延伸,促进跨界融合化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跨界与巨大的新需求之间相互促进、共生发展,未来必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山东省具有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一二三产业基础雄厚,推进产业跨界融合潜力巨大。一是农业“新六产”融合。即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整合,打通和拓展产业链条。二是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把互联网融入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和产品生产周期全过程,促进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三是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推进实现制造业服务业化和服务业产业化,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形成新动能。
山东省深入开展的“标准化+实体经济”行动,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催化效应,推动标准化在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在农业农村领域,通过制定发布一系列地方标准和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动农产品品牌高端化,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等农业“新六产”发展。在制造业领域,通过开展“两化融合”和培育高端装备标准化试点等标准化创新项目,推动标准化工作的深度融合。在服务业领域,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在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制定一批标准,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5.4 “标准化+”的倍增效应可以加快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品牌高端化
企业的品牌是其文化、创新、标准、质量和效益的代表,目前国际产业竞争的直接表现就是品牌的竞争,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切入点应该是品牌的高端化。近年来,山东省创建了一批知名品牌,但与先进省市的差距仍然较大。2018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名单中,山东省只入选了40个,而北京市入选94个,广东省入选90个。2018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山东有6个品牌上榜,而广东有23个、浙江有8个。
山东省通过建设“三大项目库”,推动“山东标准”不断创新、走在前列。通过建设“企业标准领跑者项目培育库”,推动“山东标准”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建设“国际标准项目创新培育库”,推动“山东标准”走在世界前列;通过建设“推动质量品牌高端化‘一品一标’项目培育库”,以先进标准推动品牌高端化。
6 结束语
山东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该《方案》要求,山东重点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标准领航工程。山东省将率先建立起倒逼落后产能加快化解淘汰、促进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支撑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引领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的新旧动能转换标准体系,在“十强”产业领域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领先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充分释放标准化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门槛效应、催化效应、引领效应、倍增效应。“标准化+”必将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中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刘佳.“四新”促“四化”助力新旧动能转换[J].理论学习,2017(8):29-31.
支树平.发挥“标准化+”效应 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标准化,2016(2):4-7.
陈磊,郎晓黎.“标准化+”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7(7):64-66.
关键词:新旧动能转换 “标准化+”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 in the current economic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probes into the threshold effect, leading effect, catalytic effect and multiplier effect of "standardization+" in adjust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its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version of old and new kinetic energy.
Key words: old and new kinetic energy, "standardization +"
1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我国经济现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标准化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统筹推进,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加强。2015年,标准化工作改革全面启动,2018年1月1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正式实施,标准化已经迅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如何加强标准化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成为重要的议题。
2 新旧动能转换与“标准化+”
2.1 新旧动能转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加快实现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转换,建设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任务和当务之急。
为抢抓当前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实现产业结构和经济飞跃的战略性转变,山东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战略部署,要求以动能转换统领全省经济发展大局,对于解决当前的经济低迷造成的矛盾,加快山东省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而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就是围绕质量效益这个中心,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即“四新”),来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即“四化”)[1]。
2.2 “标准化+”
“标准化+”是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提出的重要理念,就是把标准化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方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级,通过标准化规范引领产业新发展,催生经济新效益,达到“1+1>2”的效果。这符合标准化工作涉及多个行业领域的特点,也符合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际需要[2]。新《标准化法》第二条,也将标准化的范围扩展到“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
自2015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行动计划(2015—2016年)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三個重要的纲领性文件。2015年年底,国务委员王勇在国务院标准化协调推进部际联席会议上,提出了“标准化+”的概念:要积极实施“标准化+”行动,实现标准化与技术创新、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生态文明、消费升级和公共服务的融合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深入开展“标准化+”行动,标准化不断向乡村振兴、海洋强省、行政审批、基层党的建设、精准扶贫等新领域拓展,标准化的基础性、引领性和战略性作用不断彰显。2018年6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在新旧动能转换领域,要充分释放标准化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门槛效应、催化效应、引领效应、倍增效应,以标准引领“山东制造”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3 山东省新旧动能发展的现状
3.1 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旧动能发展的基础稳固
山东省有比较齐全的产业门类,特别是一些重点行业的优势特别突出。2016 年,七大传统产业:机械、建材、医药、轻工、纺织、化工、冶金拥有36186家规模以上企业 ,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8万亿元,实现利润7639 亿元。有110种重点产品的产量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居第一位的产品有46种。尤其是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行业显著增多,比如轮胎行业中轮胎子午化率达到91%,而平板玻璃深加工率则达到 45%,食品精深加工的比例也达到了40%。
3.2 “四新”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促使新动能不断带动能力的提高
当前,山东省在工业领域各个方面都有发展良好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成为推动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有效支撑了制造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山东省以“四新”经济增加值为11162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16.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 23.9%。2011年以来,山东省共有39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专项,全省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达25项。 4 新旧动能转换中存在的问题
4.1 传统产业所占比例较高,新经济发展速度不够快
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传统产业所占比例较大,全省工业比重的70%是传统产业。全省主营业务收入排在前三位的化工、农副食品加工、纺织业都是资源型加工产业,而装备制造业所占的比重还达不到30%,仅为29.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所占比重更少,仅仅占3.9%。在服务业的比例结构中,现代服务业比重仅占47.5%,比江苏省低12.9个百分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将是对传统产业的升级。与南方一些省市相比,山东省新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够高。
4.2 发展质量效益需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山东省GDP在全国排第三位,财政收入排第五位,2016年的税比为73.3%。山东省经济外向度不高,外贸依存度2016年仅为23.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6个百分点,在沿海主要省市中排名靠后。2016年,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的33.8%,比江苏省低7.7个百分点,比浙江省低 6.3 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授权量等创新能力方面与其他先进省市差距较大。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更是不足,仅为广东、江苏的65%。
5 “标准化+”效应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作用
5.1 “标准化+”的门槛效应可以加快传统产业提升,促进产业智慧化
标准既要拉高线,也要守底线。传统产业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迸发新的活力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推动力。通过标准“划底线”的门槛作用,严格市场准入标准,逐步制定各行业能耗限额、污染物排放、安全生产地方标准,加强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强化质量、安全、环保、能耗等标准的硬约束,可以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优势产能的发展留出空间。对于食品、纺织、工程机械、家具、服装、造纸、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要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大力实施标准提档升级工程,以标准升级倒逼装备制造和消费品质量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智慧服务、智能制造拓展,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
近年来,山东省在制造业领域深入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标准助力工程、化解过剩产能标准支撑工程、循环经济建設标准示范工程、工业绿动力标准保障工程,为新旧动能转换发挥了重要作用。引导重点产业集群制定实施高水平的团体标准,以先进标准助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形成新动能。
5.2 “标准化+”的引领效应可以加快新兴产业培育,促进智慧产业化
没有高标准,就没有高质量。在2017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中国只有37个,比美国少了近200个(美国有233个)。存在这种巨大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标准上的差距。“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这是广泛流传于产业界的一种说法,虽不完备,却体现了标准的重要性。从国际标准的主导情况看,发达国家掌握着90%以上国际标准的主导权,而我国主导的国际标准占比仅1%。由此可以看出,制造业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标准的竞争。从德国“工业4.0”实施建议的8个优化行动领域看,标准化列于首位便是最有力的印证[3]。党的十九大要求“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强调“用先进标准引领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就是突出“标准化+”的引领作用。
培育新动能的关键是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这也是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近年来,山东省通过实施新产业新动能标准领航工程,健全科技与标准化互动支撑机制,引领新经济健康发展。对于高端装备制造、信息产业、海洋经济等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行业,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研制同步,将关键共性技术转化为先进标准,争取提升为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培育形成新动能。对于量子通信、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应完善支持政策,在产业化和标准化上取得突破。大力推动新兴产业领域标准化建设,加快先进技术标准的研制与推广应用,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标准引领和支撑。特别是要加大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创新培育力度,推动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成为孵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品的主力军。
5.3 “标准化+”的催化效应可以加快产业链条延伸,促进跨界融合化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跨界与巨大的新需求之间相互促进、共生发展,未来必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山东省具有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一二三产业基础雄厚,推进产业跨界融合潜力巨大。一是农业“新六产”融合。即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推进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整合,打通和拓展产业链条。二是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把互联网融入制造业的各个环节和产品生产周期全过程,促进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三是先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推进实现制造业服务业化和服务业产业化,全面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形成新动能。
山东省深入开展的“标准化+实体经济”行动,充分发挥“标准化+”的催化效应,推动标准化在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在农业农村领域,通过制定发布一系列地方标准和创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动农产品品牌高端化,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终端型、体验型、智慧型、循环型等农业“新六产”发展。在制造业领域,通过开展“两化融合”和培育高端装备标准化试点等标准化创新项目,推动标准化工作的深度融合。在服务业领域,不断完善标准化体系,在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制定一批标准,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5.4 “标准化+”的倍增效应可以加快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品牌高端化
企业的品牌是其文化、创新、标准、质量和效益的代表,目前国际产业竞争的直接表现就是品牌的竞争,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切入点应该是品牌的高端化。近年来,山东省创建了一批知名品牌,但与先进省市的差距仍然较大。2018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名单中,山东省只入选了40个,而北京市入选94个,广东省入选90个。2018中国品牌价值百强榜,山东有6个品牌上榜,而广东有23个、浙江有8个。
山东省通过建设“三大项目库”,推动“山东标准”不断创新、走在前列。通过建设“企业标准领跑者项目培育库”,推动“山东标准”走在全国前列;通过建设“国际标准项目创新培育库”,推动“山东标准”走在世界前列;通过建设“推动质量品牌高端化‘一品一标’项目培育库”,以先进标准推动品牌高端化。
6 结束语
山东省人民政府近日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该《方案》要求,山东重点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标准领航工程。山东省将率先建立起倒逼落后产能加快化解淘汰、促进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支撑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引领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的新旧动能转换标准体系,在“十强”产业领域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领先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充分释放标准化在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门槛效应、催化效应、引领效应、倍增效应。“标准化+”必将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中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刘佳.“四新”促“四化”助力新旧动能转换[J].理论学习,2017(8):29-31.
支树平.发挥“标准化+”效应 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标准化,2016(2):4-7.
陈磊,郎晓黎.“标准化+”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2017(7):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