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陈代谢”,是生物和事物客观发展的必然规律。那么,什么是生物?什么叫事物?生物和事物之间是什么关系?什么叫生物的新陈代谢?什么叫事物的新陈代谢?两者之间有什么相同和区别?又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有什么关联?等等。关于这些问题,我只是从学习中得到一些粗浅的认识,请行家、学者、专业人士,批评指教导航。
一、什么是生物?
生物,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在自然界中约有几百万种。动物与植物和真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共同组成生物五界。据书上记载,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大约二百万种物种,每个物种里又有许多品种。这就说明生物的多样性。
二、什么叫事物:
事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自然界中有千千万,万万千的事物,在人类社会中,也有千千万,万万千的事物。都不可计其真实数字。
三、生物和事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认为生物和事物之间有相同之处,更有根本不同之处。所谓相同之处,就是生物可以包括在事物之中,生物也可以称其为事物。事物从广义讲包括面宽广。但凡称事物者,不可统称为生物。因为,事物绝大多数来讲,都不是具有生命的物体,而称其为生物者,都是具有生命特征的物体才能叫生物。而事物是不具有生命特征的才能称其事物。这就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四、什么是生物的新陈代谢?
说起生物的新陈代谢,必然联系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伟大意义和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绿色植物本身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创造物资基础。
①绿色植物的“叶绿素”物质,能够吸收阳光的能量制造各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粮食、水果、蔬菜、煤炭、石油中所含的能量等,都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储藏起来的,就为绿色植物本身,和一切动物、人类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试想,绿色植物本身、动物、人类等一切生物,如果没有绿色植物,没有粮食、果树、蔬菜、油脂类食物,药用等绿色植物,生物的生命能生存发展吗?这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上是至高无上的重要了。
②“光合作用”促使地球上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的循环不息,物资不灭。
绿色植物利用阳光能量,把吸收来的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产生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是空气中的氧气的主要来源。空气中二氧化碳减少主要靠绿色植物。这就促进了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的不断循环。否则人和动物及一切生物怎样生存发展?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以下图表示。
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和生成各类有机物引起和促进各类生物的新陈代谢,使生命得以生存繁殖和发展。
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和生成各类有机物,为生物生存打下物资基础,也就是为各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本身)进行“新陈代谢”创造基本条件。“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维持生物体的生长、繁殖、运动等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的总称。其方向和速度受着各种因素的调节,以适应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变化。生物体将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转化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称为“同化作用”(或组成代谢)。反之,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分解以释放能量或排出体外称为“异化作用”(或分解代谢)代谢是酶所催化的,具有复杂的中间过程,例如葡萄糖在生物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这些过程总称为“中间代谢”,新陈代谢失调会产生疾病。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就终止。恩格斯指出:“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断的新陈代谢,而这种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7页。
由于全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排放在空气中,产生大量有机物质,供植物、动物人类利用,这就引发和促进大范围的物质循环。可用下图形式来加以表示:
五、什么是事物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原指生物体经常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过程。后来就引申到解释事物的问题上,就比喻事物的不断更新发展,导致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但许多旧事物,不等于立即消亡,仍然存有对照保存的意义,事物的新陈代谢,也可以说是“推陈出新”,“排除旧的”“创造新的”多指对旧事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以新的面貌出现。“
这就提出了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的课题了。对于此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早有科学论述和结论。我摘录叙述如下。
新事物和旧事物: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发展看做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衰亡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理解的新事物,并不是产生和存在于现实中的一切事物,而只是正在产生和发展的,有前途的,能促进整个社会或社会的某些方面更快地向前发展的事物。新事物是发展的推动力。这样来理解新事物,就可以正确地区别开真正的新事物和假的“新事物”表面的“新事物”。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理解的旧事物,就是不再成为发展的推动力的,并且变成进一步向前发展障碍的一切事物。旧事物和新事物代表着现实中过去的和现在的、衰颓的和新生的、反面的和正面的、保守的和革命的等等事物。新的进步的事物反对旧的衰颓的事物的斗争,是发展的最重要的规律。新旧事物之间的斗争,总是合乎规律地以新的进步的事物取得胜利而结束,因为新的,进步的事物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新事物在战胜旧事物时,并不是抛弃所有的旧事物,而是要利用人类以往所获得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新旧事物之间存在着有规律的联系,继承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把新事物绝对化。新事物本身是有发展变化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新事物逐渐变旧,由发展的动力变成发展的障碍。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不仅要看到社会中新的进步事物,而且要继续关心它们的成长和发展,关心它们的日益完善。凡是已经停止发展的,不再完善和前进的新事物,就会散失其先进的地位。 写到这里,关于什么是事物的新陈代谢?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我想,从理论道理上,应该是比较清楚了。但为了更具体明白起见,要是把人类社会人们经常所接触、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们生活亲身经历的衣、食、住、行的各项事物,稍加提示说明,就会更具体地理解什么是事物的新陈代谢和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了。
衣:要知道古代人—古人,当初“穿衣服”是披树叶,盖毛草、穿兽皮毛和用毛草串连的草片为衣服,逐步发展利用植物纤维,织成麻布,缝成麻衣裤。形成近代纺织和服装行业经历了很漫长的道路,人类今天所穿戴的服装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总是新旧更替,日新月异的变化,各季节对服装需要和要求不同,人类按年龄生长发育有各个不同时期,婴幼儿、青少年、青壮年,壮年和老年,不同年龄阶段,对服装需求也不同,纺织厂家编织布料,花色品种质地,按人们需求,不断创新发展,缝纫厂家,根据各类人员市场需求,对服装设计花色品种,功能多种多样。这样一来,人类自己经历,是天天,月月、季季、年年,实际感受到对服装的弃旧图新,日新月异地变化。这就是穿衣事物的新陈代谢?
食:民以食为天,每地区又都有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味觉倾向,又各自将这些精妙的技艺发展成了一种习俗,一种文化。《中国剪报》推出了一栏专题“舌尖上的文化”。现在已经介绍了十二个地区的特色食品,如“安徽大救驾”、“黄山烧饼”、“炒疙瘩”、“北京门钉肉饼”、“北京卤煮火烧”“蚵仔煎”、“甘肃炸百合”、“兰州牛肉面”、“肠粉”、“潮州牛肉丸”“广州粉果”“广东鸡仔饼”各地的特色食品多得很,继续阅读《中国剪报》“舌尖上的文化”介绍吧!“舌尖上的文化”介绍,正说明中国饮食文化的专利技术日益更新,并形成传统性和继承性,流芳千百代,永远在继续前进发展。
中国人口有13亿多,全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中国区域划分有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若干个特区。各地都有特色饮食食品。各省市地区,亿万个家庭都有烹饪“大师”,主食有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做法;副食有千百万种烹饪佳肴的做法和吃法;有形成“鲁菜”“川菜”等具有各地方特色菜肴。而且日新月异,不断创新,形成新的饮食文化。这就是饮食文化更新代谢。
住:古代人,最初是寻找山洞住,或用树枝棍搭成窝棚挡风避雨居住。后来有用简陋工具挖掘山洞住,(现在西北延安地区还建有现代化的窑洞)。再后来是自己打土墙,土坯来盖房。到了能烧砖瓦以后,用支起木架结构,围墙用砖,房顶用瓦盖起较好的住房,经历了几千年。直到现代,发展为钢筋水泥框架结构,废除笨重的砖瓦,围墙采用保暖轻巧又坚固的材料,盖成高层、低层、宫殿、别墅式、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住房。这就是人类住房条件不断推陈出新,弃旧图新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结果。
行:人们的出行,开始都是双腿脚行走。随后,人的智慧创作木轮车,独轮和双轮车,人坐在车上推着走。以后发展利用牛、马、驴、骡子等拉车;再发展有钢铁制的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由低级到高级,再发展到铁路、高铁、动车等;水路由小舟到船舶、到火轮、汽轮,再到汽艇,空中由小飞机到大型客机,战机到宇宙飞船,建设空间站,无线电等等。这就是人类水、陆、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的和新陈代谢。也是人们亲眼所见的日常事物,交通运输和通讯事物的发展变化。
为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新陈代谢”,再例举一个事物,既能更好地认识理解什么是事物的新陈代谢,又能帮助理解认识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由中国剪报社社长王荣泰老师主编的中国首部关于一个字的大型工具书《万寿大典》(精装本),有从钟鼎、玺印、书画、典籍、简帛、镜鉴、钱币等载体截取形态各异的“寿”字汇编而成,共收集自商周时代起3700年间单体“寿”字10001个,包括近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和书法家墨宝,寓意万寿无疆并附图例135幅,文字注释共14万余字。
《万寿大典》一书,由汉语拼音之父,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时年106岁老人周有光特为本书著文畅谈长寿真经,原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新闻出版署署长宋大文作序。此书其意义和作用非凡。
《万寿大典》,对单体“寿”字从商周时代起3700年间的收集,是非常困难和艰巨的伟大工程。说明“寿”字形体的千变万化,和“新陈代谢”,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发展看做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衰亡的过程,但并非一律否定排除旧事物,抛弃旧事物,而是利用人类以往所获得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新旧事物之间存在着规律的联系,继承性。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万寿大典》的收集出版,说明“寿”字的“推陈出新”,也说明新旧事物之间是相联系的。但其它大多数的旧事物都是要被淘汰的。
以上,关于“生物和事物的新陈代谢的理论观点和实例的陈述,到此告一段落。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请行家,学者,专业人士,批评指教导航。
一、什么是生物?
生物,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三大类,在自然界中约有几百万种。动物与植物和真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共同组成生物五界。据书上记载,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大约二百万种物种,每个物种里又有许多品种。这就说明生物的多样性。
二、什么叫事物:
事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一切物体和现象,自然界中有千千万,万万千的事物,在人类社会中,也有千千万,万万千的事物。都不可计其真实数字。
三、生物和事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认为生物和事物之间有相同之处,更有根本不同之处。所谓相同之处,就是生物可以包括在事物之中,生物也可以称其为事物。事物从广义讲包括面宽广。但凡称事物者,不可统称为生物。因为,事物绝大多数来讲,都不是具有生命的物体,而称其为生物者,都是具有生命特征的物体才能叫生物。而事物是不具有生命特征的才能称其事物。这就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四、什么是生物的新陈代谢?
说起生物的新陈代谢,必然联系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伟大意义和作用。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绿色植物本身以及人类)的生存发展创造物资基础。
①绿色植物的“叶绿素”物质,能够吸收阳光的能量制造各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粮食、水果、蔬菜、煤炭、石油中所含的能量等,都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储藏起来的,就为绿色植物本身,和一切动物、人类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试想,绿色植物本身、动物、人类等一切生物,如果没有绿色植物,没有粮食、果树、蔬菜、油脂类食物,药用等绿色植物,生物的生命能生存发展吗?这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上是至高无上的重要了。
②“光合作用”促使地球上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的循环不息,物资不灭。
绿色植物利用阳光能量,把吸收来的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产生有机物,并释放氧气,是空气中的氧气的主要来源。空气中二氧化碳减少主要靠绿色植物。这就促进了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的不断循环。否则人和动物及一切生物怎样生存发展?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以下图表示。
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和生成各类有机物引起和促进各类生物的新陈代谢,使生命得以生存繁殖和发展。
由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和生成各类有机物,为生物生存打下物资基础,也就是为各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本身)进行“新陈代谢”创造基本条件。“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维持生物体的生长、繁殖、运动等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的总称。其方向和速度受着各种因素的调节,以适应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变化。生物体将从食物中摄取的养料转化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称为“同化作用”(或组成代谢)。反之,生物体将自身的组成物质分解以释放能量或排出体外称为“异化作用”(或分解代谢)代谢是酶所催化的,具有复杂的中间过程,例如葡萄糖在生物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这些过程总称为“中间代谢”,新陈代谢失调会产生疾病。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就终止。恩格斯指出:“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断的新陈代谢,而这种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7页。
由于全地球上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排放在空气中,产生大量有机物质,供植物、动物人类利用,这就引发和促进大范围的物质循环。可用下图形式来加以表示:
五、什么是事物的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原指生物体经常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过程。后来就引申到解释事物的问题上,就比喻事物的不断更新发展,导致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但许多旧事物,不等于立即消亡,仍然存有对照保存的意义,事物的新陈代谢,也可以说是“推陈出新”,“排除旧的”“创造新的”多指对旧事物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其以新的面貌出现。“
这就提出了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的课题了。对于此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早有科学论述和结论。我摘录叙述如下。
新事物和旧事物: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发展看做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衰亡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理解的新事物,并不是产生和存在于现实中的一切事物,而只是正在产生和发展的,有前途的,能促进整个社会或社会的某些方面更快地向前发展的事物。新事物是发展的推动力。这样来理解新事物,就可以正确地区别开真正的新事物和假的“新事物”表面的“新事物”。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理解的旧事物,就是不再成为发展的推动力的,并且变成进一步向前发展障碍的一切事物。旧事物和新事物代表着现实中过去的和现在的、衰颓的和新生的、反面的和正面的、保守的和革命的等等事物。新的进步的事物反对旧的衰颓的事物的斗争,是发展的最重要的规律。新旧事物之间的斗争,总是合乎规律地以新的进步的事物取得胜利而结束,因为新的,进步的事物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新事物在战胜旧事物时,并不是抛弃所有的旧事物,而是要利用人类以往所获得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新旧事物之间存在着有规律的联系,继承性。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把新事物绝对化。新事物本身是有发展变化的,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新事物逐渐变旧,由发展的动力变成发展的障碍。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不仅要看到社会中新的进步事物,而且要继续关心它们的成长和发展,关心它们的日益完善。凡是已经停止发展的,不再完善和前进的新事物,就会散失其先进的地位。 写到这里,关于什么是事物的新陈代谢?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我想,从理论道理上,应该是比较清楚了。但为了更具体明白起见,要是把人类社会人们经常所接触、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们生活亲身经历的衣、食、住、行的各项事物,稍加提示说明,就会更具体地理解什么是事物的新陈代谢和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了。
衣:要知道古代人—古人,当初“穿衣服”是披树叶,盖毛草、穿兽皮毛和用毛草串连的草片为衣服,逐步发展利用植物纤维,织成麻布,缝成麻衣裤。形成近代纺织和服装行业经历了很漫长的道路,人类今天所穿戴的服装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总是新旧更替,日新月异的变化,各季节对服装需要和要求不同,人类按年龄生长发育有各个不同时期,婴幼儿、青少年、青壮年,壮年和老年,不同年龄阶段,对服装需求也不同,纺织厂家编织布料,花色品种质地,按人们需求,不断创新发展,缝纫厂家,根据各类人员市场需求,对服装设计花色品种,功能多种多样。这样一来,人类自己经历,是天天,月月、季季、年年,实际感受到对服装的弃旧图新,日新月异地变化。这就是穿衣事物的新陈代谢?
食:民以食为天,每地区又都有与众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味觉倾向,又各自将这些精妙的技艺发展成了一种习俗,一种文化。《中国剪报》推出了一栏专题“舌尖上的文化”。现在已经介绍了十二个地区的特色食品,如“安徽大救驾”、“黄山烧饼”、“炒疙瘩”、“北京门钉肉饼”、“北京卤煮火烧”“蚵仔煎”、“甘肃炸百合”、“兰州牛肉面”、“肠粉”、“潮州牛肉丸”“广州粉果”“广东鸡仔饼”各地的特色食品多得很,继续阅读《中国剪报》“舌尖上的文化”介绍吧!“舌尖上的文化”介绍,正说明中国饮食文化的专利技术日益更新,并形成传统性和继承性,流芳千百代,永远在继续前进发展。
中国人口有13亿多,全国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中国区域划分有3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若干个特区。各地都有特色饮食食品。各省市地区,亿万个家庭都有烹饪“大师”,主食有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做法;副食有千百万种烹饪佳肴的做法和吃法;有形成“鲁菜”“川菜”等具有各地方特色菜肴。而且日新月异,不断创新,形成新的饮食文化。这就是饮食文化更新代谢。
住:古代人,最初是寻找山洞住,或用树枝棍搭成窝棚挡风避雨居住。后来有用简陋工具挖掘山洞住,(现在西北延安地区还建有现代化的窑洞)。再后来是自己打土墙,土坯来盖房。到了能烧砖瓦以后,用支起木架结构,围墙用砖,房顶用瓦盖起较好的住房,经历了几千年。直到现代,发展为钢筋水泥框架结构,废除笨重的砖瓦,围墙采用保暖轻巧又坚固的材料,盖成高层、低层、宫殿、别墅式、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住房。这就是人类住房条件不断推陈出新,弃旧图新发展的结果,也是人类精神文化和物质文明发展的结果。
行:人们的出行,开始都是双腿脚行走。随后,人的智慧创作木轮车,独轮和双轮车,人坐在车上推着走。以后发展利用牛、马、驴、骡子等拉车;再发展有钢铁制的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由低级到高级,再发展到铁路、高铁、动车等;水路由小舟到船舶、到火轮、汽轮,再到汽艇,空中由小飞机到大型客机,战机到宇宙飞船,建设空间站,无线电等等。这就是人类水、陆、空、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的和新陈代谢。也是人们亲眼所见的日常事物,交通运输和通讯事物的发展变化。
为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新陈代谢”,再例举一个事物,既能更好地认识理解什么是事物的新陈代谢,又能帮助理解认识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
由中国剪报社社长王荣泰老师主编的中国首部关于一个字的大型工具书《万寿大典》(精装本),有从钟鼎、玺印、书画、典籍、简帛、镜鉴、钱币等载体截取形态各异的“寿”字汇编而成,共收集自商周时代起3700年间单体“寿”字10001个,包括近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和书法家墨宝,寓意万寿无疆并附图例135幅,文字注释共14万余字。
《万寿大典》一书,由汉语拼音之父,著名语言文字学家,时年106岁老人周有光特为本书著文畅谈长寿真经,原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委员,新闻出版署署长宋大文作序。此书其意义和作用非凡。
《万寿大典》,对单体“寿”字从商周时代起3700年间的收集,是非常困难和艰巨的伟大工程。说明“寿”字形体的千变万化,和“新陈代谢”,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发展看做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衰亡的过程,但并非一律否定排除旧事物,抛弃旧事物,而是利用人类以往所获得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新旧事物之间存在着规律的联系,继承性。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万寿大典》的收集出版,说明“寿”字的“推陈出新”,也说明新旧事物之间是相联系的。但其它大多数的旧事物都是要被淘汰的。
以上,关于“生物和事物的新陈代谢的理论观点和实例的陈述,到此告一段落。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请行家,学者,专业人士,批评指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