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云亦云”其实是指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不经过仔细思考就随波逐流,盲目从众,没有或者缺少自己的主见的现象。常见于三类人群中。分别是:①缺乏思考的主动性,学习能力缺失;②自信心不足,没有主见,思维容易受到干扰;③缺乏创造性思维。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现象分析和对策。
关键字:学习主动性、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
金蔡松年在《槽声同彦高赋》说道:“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字典中对于人云亦云的解释是: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形容没有主见。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跟风现象。纵观历史,从古至今这类现象就很多见;从懵懂孩童到垂髫老人也依然会跟风从众。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也存在着这样“人云亦云”的现象。那作为数学教师要如何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这一“人云亦云”的现象呢?
一.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人云亦云”的表现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人云亦云”其实是指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不经过仔细思考就随波逐流,盲目从众,没有或者缺少自己的主见的现象[1]。是孩子未能自主思考,没有主见想法的去跟随或模仿他人的一种态度及行为。
数学课堂中,“人云亦云”的现象主要出现在三类人群中。分为:①缺乏思考的主动性,学习能力缺失;②自信心不足,没有主见,思维容易受到干扰;③缺乏创造性思维。
以鸡兔同笼题型为例,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鸡和兔各有几只?如何来解决这个1500年前古人提出的数学问题呢,学生们提出多种方法,包括:画图法、列表法、假设的方法等。这个时候我问: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学生们先是停顿了5秒,第一个吃螃蟹的孩子说列表法好,紧接着班里一小半的孩子都附和,而再次深究为什么时,往往很多人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就属于第一类人群:不清楚知识,但是往往跟随着第一个答案附和,盲目趋同、模仿他人,是一种典型的从众心理,尤其是喜欢跟随成绩比较优异的孩子的结果。接下来会有一小部分孩子开始自己的思考,认为是假设法比较好,并能说出好的原因。与此同时会出现第二类人群:自主意识不强,容易收到周围因素的干扰,从而放弃自己原来的选择。最后在给学生3分钟时间探讨交流后,大部分孩子认为是假设法更好。但其中还存在第三类人群,他们有在思考,但并不能理解假设法的真正含义,只是比较片面的接受了同学说的计算过程简便这一理由。
二.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人云亦云”的情况分析
1. 缺乏思考的主动性,学习能力缺失
这一类的课堂表现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孩子不主动的思考并回答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从教师角度上来看,教学设计未能做到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属于无效问题,课堂效果收到影响;学生角度上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积极,习惯于依赖跟风,未能做到独立性思考。这样的结果会造成教师对于课堂生成的效果把握有所偏差,从而影响教学的进一步实施。
2. 自信心不足,没有主见,思维容易受到干扰
信心不足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遭遇挫折,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体验失败,从而致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确实。学习的无助感和底气不足使得学生想要从他人的观点中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人云亦云”,思维容易受到干扰。
3. 缺乏创造性思维
这部分孩子有自己得想法,思维也比较活跃,不过受到年龄、理解力、生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得影响,对于问题不能很透彻得理解,缺乏独立创造性思维。在他人的讲解下可以做到一知半解,需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一定时间从而消化。
三.课堂中“人云亦云”现象的应对策略
1. 激发学习主动性
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学生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控、自主程度,从而决定着其身心的发展水平。”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保证。对于缺乏思考的主动性,学习能力缺失的学生,重点应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教师可以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2],同时培养学生的自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2.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给孩子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需要营造民主的数学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探究,逐漸形成孩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要将我们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化,趣味化的素材相结合,引入到课堂之中,建立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意识,从而培养其自主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转变教学方法,将单一化的传统式授课方法,转变成学生喜爱的游戏教学法,使沉闷的数学课堂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3]。让学生想说敢说,从而逐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
我们所说的“人云亦云”现象,并不是绝对的贬义词,相反的,对于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学生,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学习,老师或同学搭建一个上升的台阶让他们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领悟,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创造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这部分学生发现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多问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很容易出现从众现象,我们需要分析出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对数学的认知,从而提出解决办法,判断是将这一现象加以利用,还是重新调整课堂设计,增强师生之间教学互动等。不管是人云亦云、人云异云还是人云不云,总之能够让孩子们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思考动手后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就是一个好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闫振岭.试析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跟风”现象[J].贵州教育,2012(6):28-30.
[2]公海霞.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102-104.
[3]张俊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教育现代化,2018(39):2095-8420.
[4]孙茂锦.小学数学课堂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师教育论坛,2019(04):321-323.
孙晶(1992—),女,汉,陕西西安,职务: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单位所在省市:陕西西安,单位邮编710031
关键字:学习主动性、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
金蔡松年在《槽声同彦高赋》说道:“槽床过竹春泉句,他日人云吾亦云”。字典中对于人云亦云的解释是: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形容没有主见。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跟风现象。纵观历史,从古至今这类现象就很多见;从懵懂孩童到垂髫老人也依然会跟风从众。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也存在着这样“人云亦云”的现象。那作为数学教师要如何正确对待学生出现的这一“人云亦云”的现象呢?
一.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人云亦云”的表现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人云亦云”其实是指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之后学生不经过仔细思考就随波逐流,盲目从众,没有或者缺少自己的主见的现象[1]。是孩子未能自主思考,没有主见想法的去跟随或模仿他人的一种态度及行为。
数学课堂中,“人云亦云”的现象主要出现在三类人群中。分为:①缺乏思考的主动性,学习能力缺失;②自信心不足,没有主见,思维容易受到干扰;③缺乏创造性思维。
以鸡兔同笼题型为例,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鸡和兔各有几只?如何来解决这个1500年前古人提出的数学问题呢,学生们提出多种方法,包括:画图法、列表法、假设的方法等。这个时候我问: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好?学生们先是停顿了5秒,第一个吃螃蟹的孩子说列表法好,紧接着班里一小半的孩子都附和,而再次深究为什么时,往往很多人说不出个所以然。这就属于第一类人群:不清楚知识,但是往往跟随着第一个答案附和,盲目趋同、模仿他人,是一种典型的从众心理,尤其是喜欢跟随成绩比较优异的孩子的结果。接下来会有一小部分孩子开始自己的思考,认为是假设法比较好,并能说出好的原因。与此同时会出现第二类人群:自主意识不强,容易收到周围因素的干扰,从而放弃自己原来的选择。最后在给学生3分钟时间探讨交流后,大部分孩子认为是假设法更好。但其中还存在第三类人群,他们有在思考,但并不能理解假设法的真正含义,只是比较片面的接受了同学说的计算过程简便这一理由。
二.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人云亦云”的情况分析
1. 缺乏思考的主动性,学习能力缺失
这一类的课堂表现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孩子不主动的思考并回答问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从教师角度上来看,教学设计未能做到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属于无效问题,课堂效果收到影响;学生角度上主要是学习态度不积极,习惯于依赖跟风,未能做到独立性思考。这样的结果会造成教师对于课堂生成的效果把握有所偏差,从而影响教学的进一步实施。
2. 自信心不足,没有主见,思维容易受到干扰
信心不足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是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遭遇挫折,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体验失败,从而致使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确实。学习的无助感和底气不足使得学生想要从他人的观点中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人云亦云”,思维容易受到干扰。
3. 缺乏创造性思维
这部分孩子有自己得想法,思维也比较活跃,不过受到年龄、理解力、生长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得影响,对于问题不能很透彻得理解,缺乏独立创造性思维。在他人的讲解下可以做到一知半解,需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一定时间从而消化。
三.课堂中“人云亦云”现象的应对策略
1. 激发学习主动性
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学生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控、自主程度,从而决定着其身心的发展水平。”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根本保证。对于缺乏思考的主动性,学习能力缺失的学生,重点应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教师可以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2],同时培养学生的自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2.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给孩子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需要营造民主的数学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探究,逐漸形成孩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要将我们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化,趣味化的素材相结合,引入到课堂之中,建立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意识,从而培养其自主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转变教学方法,将单一化的传统式授课方法,转变成学生喜爱的游戏教学法,使沉闷的数学课堂活跃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3]。让学生想说敢说,从而逐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3.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
我们所说的“人云亦云”现象,并不是绝对的贬义词,相反的,对于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学生,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学习,老师或同学搭建一个上升的台阶让他们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领悟,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创造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培养这部分学生发现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多问为什么,不断提高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4]。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很容易出现从众现象,我们需要分析出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对数学的认知,从而提出解决办法,判断是将这一现象加以利用,还是重新调整课堂设计,增强师生之间教学互动等。不管是人云亦云、人云异云还是人云不云,总之能够让孩子们体会学习的乐趣,感受思考动手后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就是一个好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闫振岭.试析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跟风”现象[J].贵州教育,2012(6):28-30.
[2]公海霞.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102-104.
[3]张俊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教育现代化,2018(39):2095-8420.
[4]孙茂锦.小学数学课堂创造性思维培养模式的构建[J].教师教育论坛,2019(04):321-323.
孙晶(1992—),女,汉,陕西西安,职务: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单位所在省市:陕西西安,单位邮编71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