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与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积极推进农村水质安全的有效建设,对于提升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整体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对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农村饮水的水质安全这一问题的有效重视,明确国家对此提出的规定与要求,并切实加强水质保障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关键词:农村饮水问题;水质安全;水质保障技术、
引言
有效保障农村饮水的水质安全,对于实现农村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提升、促进我国农村地区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为实现对水质安全的切实保障,当地相关部门应积极致力于了解、学习、并清晰认识国家在农村饮水水质安全方面提出的规定与要求,并致力于推进水质保障技术的有效研发与切实应用。
一、农村饮水的水质安全与水质保障技术要求
为有效推进农村饮水的水质安全化建设,其必要的前提工作首先是加强对国家相关规定与要求的有效学习与清晰认识。国家对该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水质安全自身的整体要求,以及农村饮水水质保障技术要求等方面。
目前,我国农村饮水的水质安全要求主要以《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准则》这一文件为基础开展、实施,并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水平的变更而不断更新、完善。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进程逐步迈入新时期,为积极加强农村饮水的水质安全建设,愈发需要国家出台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进行有效支持,从而实现在新时期背景下农村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提升。
在农村饮水水质保障技术要求方面,主要应根据农村地区在技术支持、研发与提升上的各类技术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突破。对此,当地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与该技术领域的专家、组织的积极合作,有效加强对农村水源水质、水量的监控与保障,强化适用于该地区的净水厂设计与建设,有效解决输水管网的建设与配置问题。农村地区供水设施规模相对较小,这决定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能照搬城镇供水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经验,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因地制宜的规划、建设与发展。
二、农村饮水的水质保障技术
目前在提升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方面,常用的技术主要包括饮用水消毒技术和针对特定性质水源或受污染水源的凈化技术等。随着国家整体经济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进一步保障农村地区水质安全意义重大。具体将在下文详述。
(一)饮用水消毒技术
积极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是有效保证农村地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关键举措,对此,相关部门必须积极重视对饮用水消毒技术的有效研发与应用,在保证消毒过程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对该类技术进行有效推广,从而推进农村地区整体水质安全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目前国家提出的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新标准,要求我国农村地区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必须经过安全、有效的消毒处理方能进入输配环节[1]。
为有效适应农村地区饮用水的实际需要,应积极基于农村地区小型供水设施的条件支持,推行相应的消毒技术,保证农村地区居民的饮用水安全。目前,农村地区的常用饮用水消毒技术主要包括运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化学物质进行消毒,或用紫外线等物理形式进行消毒等,此类技术目前经不断的发展与革新,已渐趋成熟,并配备有相应的消毒用设备。其中,采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供水设施中普遍采用的消毒技术之一,具有对环境风险和人身安全风险相对较小且可控、实际操作过程简便快捷、消毒效率高且效果较好、自动化程度较高、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从而得以在物质条件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得以广泛应用。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的建设,当地部门也应积极鼓励相关技术的有效研发,并积极加强与相关技术专家、人才的有效合作,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整体质量,保障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人身健康。
(二)针对特定性质水源或受污染水源的净化技术
我国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的天然水源具有高砷、高氟、高盐分等特定性质,也有部分地区的水源因受污染而难以被直接利用,长期饮用这一类的水,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诱发癌症等恶性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应积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并推行针对特定性质水源或受污染水源的水质净化技术,从而在有效保障当地居民健康的前提下,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既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也有助于实现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对高砷、高氟等特定性质的水源进行净化的过程中,过去一段时间内常用的方法基本以活性氧化铝吸附为主,然而由于残余铝成分同样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加之活性氧化铝本身适用范围偏小、实际吸附容量较低等特点,已逐渐难以适应目前对饮用水净化水平的实际需要。对此,相关技术部门应积极加强针对活性氧化铝替代吸附材料的研究、推广与应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饮用水的整体质量。
在去除水源盐分方面的小规模技术以反渗透法和纳滤法为主,其原理是通过压力来驱动的膜分离技术;而鉴于农村地区供水与处理设施规模较小、承受成本范围相对较小等问题,适用于城镇净水厂的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难以适应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农村地区应据此积极发挥小规模集成净水技术,从而有效处理水源污染物,实现对处理水质、设施占地面积、实际操作与管理难度、建设与运行成本,以及潜在的自动化能力进行有效控制[2]。
结语
为有效促进农村地区饮用水质量的提升、从而促进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提高,当地相关部门应在积极了解、学习国家在农村饮水水质安全方面提出的规定与要求、对其产生相对清晰的认识后,积极加强对消毒与净化技术等水质保障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有效推动农村地区饮用水质安全保障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汉松.“十三五”时期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现状、问题与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2017,17(11):57-60+81.
[2]刘来胜,刘玲花,周怀东,吴雷祥,吴佳鹏,霍炜洁.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新阶段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水利,2016(11):19-22.
作者简介:
李爱萍(1978-),女,籍贯:甘肃省舟曲县人,学历:中专,毕业于甘肃省煤炭工业学校;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水电;
(作者单位:甘肃省舟曲县水务水电局)
关键词:农村饮水问题;水质安全;水质保障技术、
引言
有效保障农村饮水的水质安全,对于实现农村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提升、促进我国农村地区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为实现对水质安全的切实保障,当地相关部门应积极致力于了解、学习、并清晰认识国家在农村饮水水质安全方面提出的规定与要求,并致力于推进水质保障技术的有效研发与切实应用。
一、农村饮水的水质安全与水质保障技术要求
为有效推进农村饮水的水质安全化建设,其必要的前提工作首先是加强对国家相关规定与要求的有效学习与清晰认识。国家对该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水质安全自身的整体要求,以及农村饮水水质保障技术要求等方面。
目前,我国农村饮水的水质安全要求主要以《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准则》这一文件为基础开展、实施,并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水平的变更而不断更新、完善。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建设进程逐步迈入新时期,为积极加强农村饮水的水质安全建设,愈发需要国家出台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进行有效支持,从而实现在新时期背景下农村地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提升。
在农村饮水水质保障技术要求方面,主要应根据农村地区在技术支持、研发与提升上的各类技术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突破。对此,当地相关部门应积极加强与该技术领域的专家、组织的积极合作,有效加强对农村水源水质、水量的监控与保障,强化适用于该地区的净水厂设计与建设,有效解决输水管网的建设与配置问题。农村地区供水设施规模相对较小,这决定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不能照搬城镇供水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经验,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因地制宜的规划、建设与发展。
二、农村饮水的水质保障技术
目前在提升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方面,常用的技术主要包括饮用水消毒技术和针对特定性质水源或受污染水源的凈化技术等。随着国家整体经济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进一步保障农村地区水质安全意义重大。具体将在下文详述。
(一)饮用水消毒技术
积极对饮用水进行消毒,是有效保证农村地区居民身体健康的关键举措,对此,相关部门必须积极重视对饮用水消毒技术的有效研发与应用,在保证消毒过程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对该类技术进行有效推广,从而推进农村地区整体水质安全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目前国家提出的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新标准,要求我国农村地区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必须经过安全、有效的消毒处理方能进入输配环节[1]。
为有效适应农村地区饮用水的实际需要,应积极基于农村地区小型供水设施的条件支持,推行相应的消毒技术,保证农村地区居民的饮用水安全。目前,农村地区的常用饮用水消毒技术主要包括运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等化学物质进行消毒,或用紫外线等物理形式进行消毒等,此类技术目前经不断的发展与革新,已渐趋成熟,并配备有相应的消毒用设备。其中,采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供水设施中普遍采用的消毒技术之一,具有对环境风险和人身安全风险相对较小且可控、实际操作过程简便快捷、消毒效率高且效果较好、自动化程度较高、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从而得以在物质条件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得以广泛应用。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饮用水安全的建设,当地部门也应积极鼓励相关技术的有效研发,并积极加强与相关技术专家、人才的有效合作,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饮用水整体质量,保障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与人身健康。
(二)针对特定性质水源或受污染水源的净化技术
我国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的天然水源具有高砷、高氟、高盐分等特定性质,也有部分地区的水源因受污染而难以被直接利用,长期饮用这一类的水,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诱发癌症等恶性疾病。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应积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并推行针对特定性质水源或受污染水源的水质净化技术,从而在有效保障当地居民健康的前提下,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既缓解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局面,也有助于实现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对高砷、高氟等特定性质的水源进行净化的过程中,过去一段时间内常用的方法基本以活性氧化铝吸附为主,然而由于残余铝成分同样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加之活性氧化铝本身适用范围偏小、实际吸附容量较低等特点,已逐渐难以适应目前对饮用水净化水平的实际需要。对此,相关技术部门应积极加强针对活性氧化铝替代吸附材料的研究、推广与应用,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饮用水的整体质量。
在去除水源盐分方面的小规模技术以反渗透法和纳滤法为主,其原理是通过压力来驱动的膜分离技术;而鉴于农村地区供水与处理设施规模较小、承受成本范围相对较小等问题,适用于城镇净水厂的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难以适应农村地区的实际需要,农村地区应据此积极发挥小规模集成净水技术,从而有效处理水源污染物,实现对处理水质、设施占地面积、实际操作与管理难度、建设与运行成本,以及潜在的自动化能力进行有效控制[2]。
结语
为有效促进农村地区饮用水质量的提升、从而促进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提高,当地相关部门应在积极了解、学习国家在农村饮水水质安全方面提出的规定与要求、对其产生相对清晰的认识后,积极加强对消毒与净化技术等水质保障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以有效推动农村地区饮用水质安全保障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汉松.“十三五”时期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现状、问题与对策[J].水利发展研究,2017,17(11):57-60+81.
[2]刘来胜,刘玲花,周怀东,吴雷祥,吴佳鹏,霍炜洁.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新阶段发展方向探讨[J].中国水利,2016(11):19-22.
作者简介:
李爱萍(1978-),女,籍贯:甘肃省舟曲县人,学历:中专,毕业于甘肃省煤炭工业学校;现有职称: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利水电;
(作者单位:甘肃省舟曲县水务水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