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朝天门码头,长江和嘉陵江在此交汇。隔江相望,一个规划面积120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型城区正在两江之滨迅速崛起。
自2010年6月18日成立以来,两江新区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要求,探索新区绿色生态发展新路,实现了产业与绿化同步,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绿色崛起,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
以城聚产
汽车驶过朝天门长江大桥,来到码头对岸正在建设中的两江新区中央商务区。作为长江上游唯一的中央商务区,这里目前已经完成了土地拆迁整治、市政道路和综合管网、重庆大剧院和重庆科技馆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益文化设施的建设,3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和总部机构已经开始入驻,一个国际化的金融核心区初见端倪。
不远处的鱼复工业园里,一个规划面积103公顷的两江国际汽车城正迅速崛起。按照规划,两江国际汽车城将成为一个以微车为主、中高档轿车为辅,以新能源汽车为特色的全球最大微型汽车生产基地,以及西部最大乘用车生产基地,最终具备年产220万辆整车、300万台发动机和汽车全系列配套零部件的能力。
汽车产业只是两江新区核心产业体系中的一部分。近年来,两江新区在产业发展上,重点打造“333”产业体系,即汽车、电子信息、云计算等3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规模性产业;通用航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3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成长性产业;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等3大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服务性产业。此外,在产业布局上,两江新区根据“一心四带”的战略空间布局,通过金融商务中心、都市功能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带、物流加工产业带、先进制造产业带,科学布局核心产业来推动产业发展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在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两江新区按照产城同步、产业融合的原则,集制造园、配套产业园、家园、物流园、生态园“五园合一”,为产业入驻搭建了优质的承接载体。记者在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区看到,该园区在打造覆盖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产业的同时积极配套家园、生态园,园区内41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已全面开建,近7万平方米的云顶山公园、建设中的万寿山公园以及近6万平方米的云计算广场,为园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
以城布局,优势产业不断聚集。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落户两江新区项目967个,合同投资额4810亿元。在汽车、电子信息、云计算、装备制造、航空、医药和金融、物流等重点产业都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五大产业集群初步成形。
以产兴城
生活在诗情画意般的城镇,步行三五分钟就可到达工作岗位;产业园区内,超市、公园、医院一应俱全……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向纵深推进,两江新区“产城一体”的发展路径也逐渐清晰,百姓安居乐业的梦想在这里逐步成为现实。
汽车沿着双向八车道的两江大道往东行驶,道路两旁大树林立。在大道尽头,就是位于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的“和合家园”安置房小区。“和合家园”是两江新区为“农转城”人员量身定做的安置房,小区占地约780亩,总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住房1.49万套,可供2.5万人居住。
在小区门口,记者碰上正在散步的余先生。今年48岁的他原本是龙兴镇寨子村的农民,一家人以种粮为生。去年7月,他一家5口人搬进了“和合家园”,住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房子。和余先生一样入住“和合家园”的,一共有1.5万名当地的“农转城”居民。为确保“农转城”人员失地不失业,龙兴开发区管委会通过协商,让入驻企业承诺,拿出其中的15%的就业岗位来聘用当地农转城人员。同时,通过开发拉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满足了部分人员就业需要。
“和合家园”只是两江新区产城融合推进城乡统筹的一个缩影。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两江新区始终不渝地坚持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新型城镇化基础战略,坚持产业和城市同步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积极推动产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如今,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两江新区已经形成了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的良好发展格局。
据了解,两江新区在开发开放的过程中,将公租房选址建设靠近产业聚集区,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转业”成为市民和产业人才,打造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并有示范价值的产城融合推进城乡统筹之路。
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素质产业人才对新区发展意义重大,公租房建设不但解决了产业人才的安居问题,而且也极大降低了企业社会发展成本,公租房建设正成为新区吸引国内外企业落户两江新区的重要优势。
生态宜居
走进两江新区,便捷宽阔的公路千道,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密密麻麻的集装箱码头,处处都散发着现代化新城的气息。
一半山水一半城。在水域、山地和生态面积占去近一半的新区里,一个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优美宜居的“生态两江”绚丽夺目,总规模近6000亩的两江新区龙湾中央城市森林公园、九曲河湿地森林公园、蔡家中央森林公园3大城市森林公园里,山花烂漫、绿树成荫,让两江新区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3大空间的协调,向山水中的宜居新区、森林中的产业新城又迈进了一步。
今年春节前,两江新区重要基础设施项目重庆中央公园正式开园,这是继纽约中央公园、伦敦海德公园、上海浦东世纪公园之后,全球第4个城市中央公园,同时也是西部最大的开放式城市中央公园,拥有2.4万平方米广场音乐喷泉、200亩阳光草坪。值得一提的是,新区所建公园位于寸土寸金的城市黄金地段,这体现了两江新区以民为本的开发建设理念。
两江新区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走开发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有效规划和保护区内山脉、河流、湿地等天然生态屏障,以江北嘴、悦来、礼嘉、龙盛4个城市中心区为重点,促进产城融合、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社会和谐,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都市核心区。
两江新区以“智慧+自然”为城市开发建设理念,现已实施悦来国家绿色低碳生态城区示范、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示范、水土片区可再生能源集中连片全国示范项目;开展了数字城管、保税物流便捷通关、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等大量智慧城市相关工作。
两江新区规划展馆的巨型沙盘上,新区的生态发展布局一目了然。根据“江山叠翠,绿网融城”的规划理念和“一带、四楔、十廊、百园、绿网”的空间布局,两江新区在未来10年将实施外围四山森林屏障工程、森林植被景观提升工程、横向森林廊道建设工程、森林生态休闲游憩区建设工程、两江滨江景观带建设工程、城市绿化空间建设工程和城市森林绿网建设工程。到2015年,两江新区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5%以上,城郊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绿地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格局正加速形成。
自2010年6月18日成立以来,两江新区按照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要求,探索新区绿色生态发展新路,实现了产业与绿化同步,生态与经济共赢的绿色崛起,成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
以城聚产
汽车驶过朝天门长江大桥,来到码头对岸正在建设中的两江新区中央商务区。作为长江上游唯一的中央商务区,这里目前已经完成了土地拆迁整治、市政道路和综合管网、重庆大剧院和重庆科技馆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益文化设施的建设,3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和总部机构已经开始入驻,一个国际化的金融核心区初见端倪。
不远处的鱼复工业园里,一个规划面积103公顷的两江国际汽车城正迅速崛起。按照规划,两江国际汽车城将成为一个以微车为主、中高档轿车为辅,以新能源汽车为特色的全球最大微型汽车生产基地,以及西部最大乘用车生产基地,最终具备年产220万辆整车、300万台发动机和汽车全系列配套零部件的能力。
汽车产业只是两江新区核心产业体系中的一部分。近年来,两江新区在产业发展上,重点打造“333”产业体系,即汽车、电子信息、云计算等3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规模性产业;通用航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3大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成长性产业;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等3大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服务性产业。此外,在产业布局上,两江新区根据“一心四带”的战略空间布局,通过金融商务中心、都市功能产业带、高新技术产业带、物流加工产业带、先进制造产业带,科学布局核心产业来推动产业发展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在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两江新区按照产城同步、产业融合的原则,集制造园、配套产业园、家园、物流园、生态园“五园合一”,为产业入驻搭建了优质的承接载体。记者在两江新区水土高新园区看到,该园区在打造覆盖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产业的同时积极配套家园、生态园,园区内41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已全面开建,近7万平方米的云顶山公园、建设中的万寿山公园以及近6万平方米的云计算广场,为园区群众提供了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
以城布局,优势产业不断聚集。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落户两江新区项目967个,合同投资额4810亿元。在汽车、电子信息、云计算、装备制造、航空、医药和金融、物流等重点产业都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五大产业集群初步成形。
以产兴城
生活在诗情画意般的城镇,步行三五分钟就可到达工作岗位;产业园区内,超市、公园、医院一应俱全……随着统筹城乡发展向纵深推进,两江新区“产城一体”的发展路径也逐渐清晰,百姓安居乐业的梦想在这里逐步成为现实。
汽车沿着双向八车道的两江大道往东行驶,道路两旁大树林立。在大道尽头,就是位于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的“和合家园”安置房小区。“和合家园”是两江新区为“农转城”人员量身定做的安置房,小区占地约780亩,总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住房1.49万套,可供2.5万人居住。
在小区门口,记者碰上正在散步的余先生。今年48岁的他原本是龙兴镇寨子村的农民,一家人以种粮为生。去年7月,他一家5口人搬进了“和合家园”,住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房子。和余先生一样入住“和合家园”的,一共有1.5万名当地的“农转城”居民。为确保“农转城”人员失地不失业,龙兴开发区管委会通过协商,让入驻企业承诺,拿出其中的15%的就业岗位来聘用当地农转城人员。同时,通过开发拉动周边地区产业发展,满足了部分人员就业需要。
“和合家园”只是两江新区产城融合推进城乡统筹的一个缩影。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两江新区始终不渝地坚持实施大开放主战略、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新型城镇化基础战略,坚持产业和城市同步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推动产业的优化升级,积极推动产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如今,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拓展,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两江新区已经形成了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的良好发展格局。
据了解,两江新区在开发开放的过程中,将公租房选址建设靠近产业聚集区,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转业”成为市民和产业人才,打造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并有示范价值的产城融合推进城乡统筹之路。
两江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高素质产业人才对新区发展意义重大,公租房建设不但解决了产业人才的安居问题,而且也极大降低了企业社会发展成本,公租房建设正成为新区吸引国内外企业落户两江新区的重要优势。
生态宜居
走进两江新区,便捷宽阔的公路千道,郁郁葱葱的绿色植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密密麻麻的集装箱码头,处处都散发着现代化新城的气息。
一半山水一半城。在水域、山地和生态面积占去近一半的新区里,一个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优美宜居的“生态两江”绚丽夺目,总规模近6000亩的两江新区龙湾中央城市森林公园、九曲河湿地森林公园、蔡家中央森林公园3大城市森林公园里,山花烂漫、绿树成荫,让两江新区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3大空间的协调,向山水中的宜居新区、森林中的产业新城又迈进了一步。
今年春节前,两江新区重要基础设施项目重庆中央公园正式开园,这是继纽约中央公园、伦敦海德公园、上海浦东世纪公园之后,全球第4个城市中央公园,同时也是西部最大的开放式城市中央公园,拥有2.4万平方米广场音乐喷泉、200亩阳光草坪。值得一提的是,新区所建公园位于寸土寸金的城市黄金地段,这体现了两江新区以民为本的开发建设理念。
两江新区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避免走开发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有效规划和保护区内山脉、河流、湿地等天然生态屏障,以江北嘴、悦来、礼嘉、龙盛4个城市中心区为重点,促进产城融合、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社会和谐,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都市核心区。
两江新区以“智慧+自然”为城市开发建设理念,现已实施悦来国家绿色低碳生态城区示范、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示范、水土片区可再生能源集中连片全国示范项目;开展了数字城管、保税物流便捷通关、渝新欧国际物流大通道等大量智慧城市相关工作。
两江新区规划展馆的巨型沙盘上,新区的生态发展布局一目了然。根据“江山叠翠,绿网融城”的规划理念和“一带、四楔、十廊、百园、绿网”的空间布局,两江新区在未来10年将实施外围四山森林屏障工程、森林植被景观提升工程、横向森林廊道建设工程、森林生态休闲游憩区建设工程、两江滨江景观带建设工程、城市绿化空间建设工程和城市森林绿网建设工程。到2015年,两江新区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45%以上,城郊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绿地率达到4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生态格局正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