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了解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有效教学的内涵与构成,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26
新课程背景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数学教学有效性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能否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是数学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数学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达成有效的数学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和核心。围绕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价值取向和影响因素,根据教学体验,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寻求数学教学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要使课堂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寻求教学的生活意义。更新内容,讲清知识的来源以及应用,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这就要求学生在面临实际情境或实际问题时,首先能够判断这一问题与所学的哪些知识有关,然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活起来。另外,在内容上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让学生感到知识贴近他们的生活,让课堂具有亲切感和亲和力。
实例1. 例如:我们在上《黄金分割》时,如果我们直接告诉学生:分一线段为两部分,使得较长的那部分的长跟原来线段的长的比=0.618/1,那么点是线段的黄金分割点。这样的课如同空中楼阁。学生不但不理解为什么要找这一点、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又有什么作用呢?这样,不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最重要的是没有让学生经历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这一过程,违背了学生特点,致使学生不能灵活地掌握知识。如果我们首先让学生去观察身边的如五角星等物体,让学生去体会它们外形的协调美,在让学生去测量线段的长度关系、计算然后再分组讨论,最后总结得出结论。这样,不但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还把知识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还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作用及其数学的美。我们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巩固《黄金分割》点的有关知识,设计了如下习题:女士为什么喜欢穿高跟鞋呢,原来身材标准的人的肚脐就是人的身高的“黄金分割点”。它使的下身是人身高的0.618倍,但是有的人的身材长得不标准,所以看起来不美观,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她们给自己穿上了不同高度的高跟鞋,回家后请量一下自己的高度,给自己购买一双适合于自己的高跟鞋。这一习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很强的吸引力,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二、倡导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即转变目前在一些课堂存在的单一、他主、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引导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究,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启迪幽闭的心智,放飞禁锢的情愫,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1. 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积极的内在体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行为,为每个学生提供并创设获取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体验情境,使学生在充分参与的基础上,获得个体生命的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参与。创设冲突情境,促使他们主动思索、探究一个个“为什么”的答案,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实例2. 例如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引入,可以创设实验式的情境。
教师布置实验内容:逢年过节时,按照国人的习俗,家家户户要写春联、贴窗花,尤其是碰上喜庆场面,还要张灯结彩,用大红纸剪一个大大的喜字,贴在醒目处。请问,我们有哪些同学会剪喜字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由会剪喜字的同学作指导,要求每个同学用剪刀和纸剪一个喜字。
实验内容布置完毕,教室内热闹非凡,同学之间请教的请教、指导的指导,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谐统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连平时最不求上进的学生也在积极参与。不到5分钟,全班就圆满完成了实验任务。
这时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将喜字对折,我们发现什么现象?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
实践证明,通过直观的实验演示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在认识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
2. 展现教学过程魅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师从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上下工夫,大力挖掘教师教的潜力,在“灌的技术”上煞费苦心,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把生动、多样的课堂教学囿于单调的模式之中。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学习,不像接受学习那样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将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它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更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挫折和失败,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和认知的过程。利用计算机与数学软件对一些不易掌握的数学概念进行试验,展现教学过程魅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实例3. 我们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形思想结合起来,使动点的运动过程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观察动点的变化过程中发现规律,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而数学软件《几何画板》中的动画、追踪轨迹等功能就恰好填补了探索动点规律的空白,为轨迹等教学提供了有效手段。如:“正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教学中可用电脑画出y=2x的图象,在图象上取一动点p(x,y),并用鼠标拖动直线y=2x上的动点p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动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数值的变化,它们有什么规律,体会y随x的增大而增大、y随x的减小而减小是什么意思。这种直观的动画效果演示使学生加深了理解,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吸取了知识。这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三、实现多维有效的交往互动,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明确的责任分工和高密度的交互作用,使教学过程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主动、探究、合作”这三个关键词为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它们分别从学习的不同方面来进行界定,“主动”指学习品质,“探究”指学习途径,“合作”则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三者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究其实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特征的学习是重视实践活动的学习、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因而,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正是有效教学理念下有效的学习方式。
实例4. “‘做庄’使我勤奋”是摘錄于2001年12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李红婷的《“问题解决教学”为学生创造发展空间》中的一个案例。
“我们试验班设了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很多,如课内小组讨论、课外习题研究、课外阅读、帮助后进生等,合作小组的主持轮流担任,如果有人暂时不想担任,可由小组成员推荐他人,我们常把主持游戏称为“做庄”。大家都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做庄有成就感,能激发你的学习热情,常常有弄不懂决不罢休的劲头。做得好,教师夸你,同学服你。我数学一般,要做得好就要比别人多下苦功,我常常把可能在合作小组内进行的课内、课外问题反复思考,不仅要弄清楚,而且还要考虑最好的表达方式。我的庄越做越好,不时赢得同学们的赞赏,也常令我兴奋不已。合作学习也使我学会了与同学交流,一些想法常常是在争论中清晰起来的。我的数学成绩在不经意在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进一步学好数学我也有了更强烈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柳俊霞,陈毓霞.浅谈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J].新课程(上),2011(6).
[2] 曹勇军.有效教学关键在于完整和持续——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1(17).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基本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26
新课程背景下,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数学教学有效性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能否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全面发展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是数学有效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数学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三是提供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达成有效的数学学习是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和核心。围绕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价值取向和影响因素,根据教学体验,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联系生活实际,寻求数学教学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要使课堂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寻求教学的生活意义。更新内容,讲清知识的来源以及应用,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这就要求学生在面临实际情境或实际问题时,首先能够判断这一问题与所学的哪些知识有关,然后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活起来。另外,在内容上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让学生感到知识贴近他们的生活,让课堂具有亲切感和亲和力。
实例1. 例如:我们在上《黄金分割》时,如果我们直接告诉学生:分一线段为两部分,使得较长的那部分的长跟原来线段的长的比=0.618/1,那么点是线段的黄金分割点。这样的课如同空中楼阁。学生不但不理解为什么要找这一点、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又有什么作用呢?这样,不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最重要的是没有让学生经历动手动脑去获取知识这一过程,违背了学生特点,致使学生不能灵活地掌握知识。如果我们首先让学生去观察身边的如五角星等物体,让学生去体会它们外形的协调美,在让学生去测量线段的长度关系、计算然后再分组讨论,最后总结得出结论。这样,不但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还把知识建立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还体会到了数学知识的作用及其数学的美。我们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巩固《黄金分割》点的有关知识,设计了如下习题:女士为什么喜欢穿高跟鞋呢,原来身材标准的人的肚脐就是人的身高的“黄金分割点”。它使的下身是人身高的0.618倍,但是有的人的身材长得不标准,所以看起来不美观,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她们给自己穿上了不同高度的高跟鞋,回家后请量一下自己的高度,给自己购买一双适合于自己的高跟鞋。这一习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趣味性,有很强的吸引力,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二、倡导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即转变目前在一些课堂存在的单一、他主、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引导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究,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启迪幽闭的心智,放飞禁锢的情愫,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1. 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积极的内在体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和改善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行为,为每个学生提供并创设获取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以愉悦的学习促成学习的愉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体验情境,使学生在充分参与的基础上,获得个体生命的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充分参与。创设冲突情境,促使他们主动思索、探究一个个“为什么”的答案,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实例2. 例如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引入,可以创设实验式的情境。
教师布置实验内容:逢年过节时,按照国人的习俗,家家户户要写春联、贴窗花,尤其是碰上喜庆场面,还要张灯结彩,用大红纸剪一个大大的喜字,贴在醒目处。请问,我们有哪些同学会剪喜字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由会剪喜字的同学作指导,要求每个同学用剪刀和纸剪一个喜字。
实验内容布置完毕,教室内热闹非凡,同学之间请教的请教、指导的指导,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和谐统一,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就连平时最不求上进的学生也在积极参与。不到5分钟,全班就圆满完成了实验任务。
这时教师及时提出问题:将喜字对折,我们发现什么现象?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
实践证明,通过直观的实验演示来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维的积极性。在认识结构中,直观形象具有的鲜明性和强烈性,往往给抽象思维提供较多的感性认识经验。
2. 展现教学过程魅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教师从教学方法、教学技术上下工夫,大力挖掘教师教的潜力,在“灌的技术”上煞费苦心,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把生动、多样的课堂教学囿于单调的模式之中。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学习,不像接受学习那样将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将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它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更是一种经历,包括经历挫折和失败,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学习和认知的过程。利用计算机与数学软件对一些不易掌握的数学概念进行试验,展现教学过程魅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实例3. 我们学习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形思想结合起来,使动点的运动过程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从观察动点的变化过程中发现规律,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而数学软件《几何画板》中的动画、追踪轨迹等功能就恰好填补了探索动点规律的空白,为轨迹等教学提供了有效手段。如:“正比例函数的增减性”教学中可用电脑画出y=2x的图象,在图象上取一动点p(x,y),并用鼠标拖动直线y=2x上的动点p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动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数值的变化,它们有什么规律,体会y随x的增大而增大、y随x的减小而减小是什么意思。这种直观的动画效果演示使学生加深了理解,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吸取了知识。这种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和方法。
三、实现多维有效的交往互动,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明确的责任分工和高密度的交互作用,使教学过程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它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体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主动、探究、合作”这三个关键词为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它们分别从学习的不同方面来进行界定,“主动”指学习品质,“探究”指学习途径,“合作”则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三者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究其实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为特征的学习是重视实践活动的学习、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学习,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因而,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正是有效教学理念下有效的学习方式。
实例4. “‘做庄’使我勤奋”是摘錄于2001年12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李红婷的《“问题解决教学”为学生创造发展空间》中的一个案例。
“我们试验班设了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很多,如课内小组讨论、课外习题研究、课外阅读、帮助后进生等,合作小组的主持轮流担任,如果有人暂时不想担任,可由小组成员推荐他人,我们常把主持游戏称为“做庄”。大家都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做庄有成就感,能激发你的学习热情,常常有弄不懂决不罢休的劲头。做得好,教师夸你,同学服你。我数学一般,要做得好就要比别人多下苦功,我常常把可能在合作小组内进行的课内、课外问题反复思考,不仅要弄清楚,而且还要考虑最好的表达方式。我的庄越做越好,不时赢得同学们的赞赏,也常令我兴奋不已。合作学习也使我学会了与同学交流,一些想法常常是在争论中清晰起来的。我的数学成绩在不经意在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进一步学好数学我也有了更强烈的愿望。”
参考文献:
[1] 柳俊霞,陈毓霞.浅谈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J].新课程(上),2011(6).
[2] 曹勇军.有效教学关键在于完整和持续——关于有效教学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