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成了常态。如何检查特殊时期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所在学校采用学生微课说题的方式来落实。学生通过录制微视频,把解答习题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依据及解题后的感想呈现出来,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反馈的信息,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课视频;说题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160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也称微型课程,一般是指时间小于15分钟的微视频讲解。
学生说题,就是在教和学的双方在精心做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阐述对习题解答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依据及解题后的感想。
学生微课说题是指学生自己制作微视频,将自己对一道题的解答过程分析出来,展示给其他学生。在如此特殊时期,线上教学按部就班。由于笔者承担着关于学生说题的相关课题,在试卷讲评课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将学生微课说题付诸实践。现将最近一位学生的微课说题过程整理如下。
一、学生微课说题实例
说题前教师已经示范了说题程序,并总结说题思路。
审题:从试题所给的相关文字中找到相关信息,排除无关信息。
准确运用知识原理:在收集相关信息后,联系相关教材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找出适合的解题方法。
定答案:用简洁的生物学语言表达出来,学会使用图——文转化。
1.题目呈现
玉米的体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用一定方法将体细胞20条染色体都用32P标记,然后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进行有丝分裂,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和后期一个细胞中,含有标记的染色体各有几条?
2.微课说题过程
(1)审题
已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全部染色体的DNA,注意两条链
求解:两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后期的染色体中放射性物质的分布情况
原理:DNA半保留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染色体与DNA之间的关系。
(2)思路和方法
通过作图法,以一条染色体为例,画出两次有丝分裂过程及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染色体的同位素标记情况。由于DNA有两条链,易产生干扰,在画图时,DNA是否标记也需一同画出。
(3)解题过程(节选)
亲代体细胞全部被标记,我们把含32P染色体用红色表示,不含用白色表示。把含32P脱氧核苷酸链用红色表示,未被标记链用白色表示,选择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为例讲解,亲代用幻灯片展示。
第一次分裂完成后,DNA完成复制,由于是半保留复制方式,子代DNA中有一条链被标记,另一条链新合成的未标记,所以认为所有DNA分子都是被32P标记,那么DNA所在的所有染色体均被标记。(幻灯片展示)
在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粒未分开,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有1个DNA分子,共四条脱氧核苷酸链,由于半保留复制的关系,只有其中一条鏈被标记,认为此时该染色体是被标记的。所以所有20条染色体被标记。而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着丝粒的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0条,原来被标记的一半染色单体即为新的染色体,即20条。(幻灯片)。
二、学生微课说题感悟
这类题我们从高二新课做到现在高三复习,但每次遇到都是似曾相识,却不能清晰地解答。本来这道题我还都没做,教师在之前的直播课中也有讲,当时我只把教师说的重点和答案抄了下来。过了几天,教师让我们小组做这道题并视频讲解,心中惶恐,我们每个人都赶紧找出来又做了一遍,我发现原来我们有些人记录下来的重点相当残缺,甚至答案都抄错了。为了让更多的人听懂,自己首先要弄懂,所以我们把题目重新做了好几遍,完成后我们充分讨论,按照教师给我们的说题规范和要求,也做了明确的分工。因为怕在同学面前丢脸,我们就转换角度看试题。我们也找来了很多同类型的试题,找到相似的解题方法,现在不只是解决试题,而是分析讲解试题。但如何把我的解题思路讲出来?真是花了很多功夫,期间也跟教师沟通了很多次。在充分讨论后,小组选派我为代表,在微课中担任主讲人。在讲解试题时,我尽量尝试着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抽象的规律。在形成这个微视频之前,我把我们组内曾碰到的,我想大家也有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错误做如下简单的归纳。1.每条染色体被标记,不能误认为是DNA的一条链被标记。2. DNA的一条链被标记即认为该条染色体被标记。3.画图解题会非常清晰,每个细胞中只画一条染色体就具有代表性,画多反而混乱。4.画图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要注意。
对于这次解决这道题并制作成讲解视频,虽然它花了我很多个小时,但我收获满满,我也深深感悟:埋头做题,更要抬头思考,不管这个视频对别人而言如何,于我就是一次沉下心思考、总结的过程,我竟意外地在学习的路上捡到许多洒在脚下的珠宝。
三、启示与反思
1.学生微课说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说题,就是让学生教别人进行知识输出,他们首先要对本试题很懂,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输出。从学生做微课的感悟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听课本来只抄写了解题重点和答案,后来却花了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解析试题,从解析试题中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微课说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解析试题时,通过审题,通过标记DNA而使得染色体被标记,所以在解题时应该同时画出染色体和DNA,这样解题思路就不会混乱。平时,我们经常告诉学生怎么做,这里学生已经体会到怎么做,而且是学生告诉学生,显然可信度高,更接地气。在解题过程中,同一代左边绘制DNA,同时右侧绘制染色体,类似于遗传图解中的亲子代关系,这些不难看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学科素养。
3.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
有反思才能举一反三,有反思才能了解自己在答题中出现“卡壳”或者“误判”的根本性原因。有反思才有可能摆脱“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局面。学生在反思说题的过程中,认识到并罗列出相关错误原因,并归纳出这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和注意要点。这对于学生能否摆脱“题海”的束缚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第五高级中学311200)
关键词:高中生物;微课视频;说题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160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也称微型课程,一般是指时间小于15分钟的微视频讲解。
学生说题,就是在教和学的双方在精心做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阐述对习题解答时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解题策略、依据及解题后的感想。
学生微课说题是指学生自己制作微视频,将自己对一道题的解答过程分析出来,展示给其他学生。在如此特殊时期,线上教学按部就班。由于笔者承担着关于学生说题的相关课题,在试卷讲评课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将学生微课说题付诸实践。现将最近一位学生的微课说题过程整理如下。
一、学生微课说题实例
说题前教师已经示范了说题程序,并总结说题思路。
审题:从试题所给的相关文字中找到相关信息,排除无关信息。
准确运用知识原理:在收集相关信息后,联系相关教材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找出适合的解题方法。
定答案:用简洁的生物学语言表达出来,学会使用图——文转化。
1.题目呈现
玉米的体细胞含有20条染色体,用一定方法将体细胞20条染色体都用32P标记,然后放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让其进行有丝分裂,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和后期一个细胞中,含有标记的染色体各有几条?
2.微课说题过程
(1)审题
已知: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全部染色体的DNA,注意两条链
求解:两次有丝分裂的中期、后期的染色体中放射性物质的分布情况
原理:DNA半保留复制、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规律、染色体与DNA之间的关系。
(2)思路和方法
通过作图法,以一条染色体为例,画出两次有丝分裂过程及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染色体的同位素标记情况。由于DNA有两条链,易产生干扰,在画图时,DNA是否标记也需一同画出。
(3)解题过程(节选)
亲代体细胞全部被标记,我们把含32P染色体用红色表示,不含用白色表示。把含32P脱氧核苷酸链用红色表示,未被标记链用白色表示,选择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为例讲解,亲代用幻灯片展示。
第一次分裂完成后,DNA完成复制,由于是半保留复制方式,子代DNA中有一条链被标记,另一条链新合成的未标记,所以认为所有DNA分子都是被32P标记,那么DNA所在的所有染色体均被标记。(幻灯片展示)
在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粒未分开,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每条染色单体有1个DNA分子,共四条脱氧核苷酸链,由于半保留复制的关系,只有其中一条鏈被标记,认为此时该染色体是被标记的。所以所有20条染色体被标记。而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着丝粒的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0条,原来被标记的一半染色单体即为新的染色体,即20条。(幻灯片)。
二、学生微课说题感悟
这类题我们从高二新课做到现在高三复习,但每次遇到都是似曾相识,却不能清晰地解答。本来这道题我还都没做,教师在之前的直播课中也有讲,当时我只把教师说的重点和答案抄了下来。过了几天,教师让我们小组做这道题并视频讲解,心中惶恐,我们每个人都赶紧找出来又做了一遍,我发现原来我们有些人记录下来的重点相当残缺,甚至答案都抄错了。为了让更多的人听懂,自己首先要弄懂,所以我们把题目重新做了好几遍,完成后我们充分讨论,按照教师给我们的说题规范和要求,也做了明确的分工。因为怕在同学面前丢脸,我们就转换角度看试题。我们也找来了很多同类型的试题,找到相似的解题方法,现在不只是解决试题,而是分析讲解试题。但如何把我的解题思路讲出来?真是花了很多功夫,期间也跟教师沟通了很多次。在充分讨论后,小组选派我为代表,在微课中担任主讲人。在讲解试题时,我尽量尝试着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抽象的规律。在形成这个微视频之前,我把我们组内曾碰到的,我想大家也有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错误做如下简单的归纳。1.每条染色体被标记,不能误认为是DNA的一条链被标记。2. DNA的一条链被标记即认为该条染色体被标记。3.画图解题会非常清晰,每个细胞中只画一条染色体就具有代表性,画多反而混乱。4.画图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要注意。
对于这次解决这道题并制作成讲解视频,虽然它花了我很多个小时,但我收获满满,我也深深感悟:埋头做题,更要抬头思考,不管这个视频对别人而言如何,于我就是一次沉下心思考、总结的过程,我竟意外地在学习的路上捡到许多洒在脚下的珠宝。
三、启示与反思
1.学生微课说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生说题,就是让学生教别人进行知识输出,他们首先要对本试题很懂,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输出。从学生做微课的感悟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听课本来只抄写了解题重点和答案,后来却花了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解析试题,从解析试题中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2.学生微课说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在解析试题时,通过审题,通过标记DNA而使得染色体被标记,所以在解题时应该同时画出染色体和DNA,这样解题思路就不会混乱。平时,我们经常告诉学生怎么做,这里学生已经体会到怎么做,而且是学生告诉学生,显然可信度高,更接地气。在解题过程中,同一代左边绘制DNA,同时右侧绘制染色体,类似于遗传图解中的亲子代关系,这些不难看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学科素养。
3.养成反思的良好习惯
有反思才能举一反三,有反思才能了解自己在答题中出现“卡壳”或者“误判”的根本性原因。有反思才有可能摆脱“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局面。学生在反思说题的过程中,认识到并罗列出相关错误原因,并归纳出这类题型的一般解题方法和注意要点。这对于学生能否摆脱“题海”的束缚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第五高级中学3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