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地下室工程的建设与日俱增,但地下室混凝土墙体出现裂缝现象较为多见,其中大部分裂缝导致渗漏,影响人们的使用,有的裂缝还危及结构的安全,因此需对裂缝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高工程质量。
关键词:地下室混凝土外墙 裂缝原因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1
近年来高层建筑数量在建筑比例中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高层建筑都相应地设有地下室。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出现裂缝是常见通病,由于地下室墙体裂缝会引起渗漏水,易影响使用功能,引起钢筋锈蚀,进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工程上出现这种有害裂缝,势必要花去一些的人力和财力进行修复。因此在施工前,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各种因素做好地下室的防裂措施。
1 裂缝原因分析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但裂缝大多数是由于混凝土温度变化和收缩引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变形,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裂缝。混凝土的收缩与下列因素有较大关系:所用水泥标号越高、水泥用量、水灰比越大混凝土收缩越大;混凝土越密实、在结硬过程中周围环境湿度越大、混凝土构件的(体积/表面积)比值越大、混凝土的收缩越小。采用泵送的商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为了追求可泵性,一般水灰比都偏大且骨料粒径偏小,而骨料粒径偏小不利于制约混凝土的收缩。(2)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比内部快,变形也大,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应力而产生裂缝。地下室通常采用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墙间设有与之相连的框架柱,混凝土墙比柱子的截面和配筋都大得多,混凝土墙与外界空气接触面较大,散热比框架柱混凝土快得多,两者之间产生温差,变形不同步协调,因在高度方向是自由的,纵向却受到地下室底板的约束,当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时便易在柱子附近和墙体中间部位出现开裂,而且随着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这些裂缝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继续发展和变化,也可能有新的裂缝发生。(3)设计未严格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标准,未按规定要求在最大间距内合理设置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或在配筋设计时未考虑其抗裂性等;在施工时,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浇捣质量控制不严,拆模过早以及后期养护工作不到位等,增加了裂缝产生的几率。
2 裂缝的预防措施
混凝土内出现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控制的是减少和防止影响地下室结构承载力和使用条件的有害裂缝,达到设计要求的防水、抗渗标准,确保地下室结构安全和满足使用功能。因此必须从设计、施工所选用的原材料、施工工艺和方法及养护四个方面进行控制。
2.1 设计方面
(1)合理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級,设置小直径、密间距的分布钢筋。(2)按规范要求合理设置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
2.2 材料方面
各种材料必须满足标准要求:使用合格的水泥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优选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所产生的热量;粗细骨料质地应坚硬,在满足可泵性的条件下,尽量选择大粒径级配良好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如含泥量过大的话,不仅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而且会引起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降低,对混凝土抗裂不利;选择用合适的外加剂和掺各料,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和料外加剂的品种材料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经试验合格。
2.3 施工方面
(1)合理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在满足泵送条件下尽量降低水灰比,禁止为了施工方便提高入模性能在现场私自加水调整坍落度、外加剂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严格控制砼搅拌时间,为墙体施工提供高质量的拌料。在混凝土中按设计要求掺入适量微膨胀剂,补偿混凝土的收缩。(2)各种使用材料均应计量准确,尤其是所掺外加剂的掺量必须准确,按厂家推荐的掺量,经试配确定最佳的掺量;严格控制砼用水量,用水量多,坍落度过大,将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增大墙体开裂的可能性。(3)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设计地下室外墙迎水面的厚度为50 mm,但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控制不当,造成保护层厚保过大,使墙体表面存在着一层厚厚的素混凝土,面层极易产生收缩裂缝。可考虑在混凝土表面增设钢筋网片,提高表面的防裂性能,阻止表面裂缝向墙体内部发展。(4)采用保温性能较好的模板,拼缝严实,加固可靠,浇筑前应浇水湿润充分,但模内不得有积水。混凝土拆模时间不能过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之差不得超过20 ℃,推迟拆模,保证足够的保温时间是防止出现裂缝的主要措施。冬季施工时,构件拆除模板时间应延至7天以上。(5)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时间,避免混凝土的水份因时间过长而蒸发流失。振捣不良是混凝土不密实、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成为其他应力裂缝的起源点。混凝土要分层分段浇筑,各部分必须充分振捣,要注意处理好分层分段处接头混凝土的连接。浇筑后的混凝土在初凝前,加强混凝土的二次振捣,凝土的二次振捣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产生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提高防渗性,消除混凝土由于沉陷产生的裂纹和细缝。(6)加强混凝土早期湿养护,推迟产生收缩的时间,减少干缩裂缝。当混凝土终凝之后,即应开始养护,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的同时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浇灌完成后和模板拆除后,及时在表面铺设保温覆盖物,减少水分蒸发,使表面砼和内部砼的温差保持在25 ℃以下,防止砼内外温差过大。地下室外墙养护可以采用塑料管(或钢管)打上细而密的孔眼,成喷淋小水幕带对墙全长进行淋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持续湿润。达到脱模强度后,可松动模板对拉螺栓,但不拆除模板,在墙体外侧与模板之间有一定的缝隙,使上部淋水能进入模板与墙壁之间,模板可起到既保温又保湿的双重作用,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养护环境以过到控制墙体裂缝的目的。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这样既可以减少内外部温差,又可保证早期湿养护和后期养护的最佳效果。模板拆除后,尽快完成其他防水层的施工,及时完成土方的回填,避免地下室外墙长期处于裸露状态,以利于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
3 结语
虽然产生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但是,只要严格执行有关规范,从设计、生产、施工各方面层层把关,针对开裂原因对整体进行设计优化,合理选材,精心施工就会有效控制墙体有害裂缝的质量通病。
参考文献
[1]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S].
[2]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关键词:地下室混凝土外墙 裂缝原因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1
近年来高层建筑数量在建筑比例中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利用资源,高层建筑都相应地设有地下室。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出现裂缝是常见通病,由于地下室墙体裂缝会引起渗漏水,易影响使用功能,引起钢筋锈蚀,进而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工程上出现这种有害裂缝,势必要花去一些的人力和财力进行修复。因此在施工前,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各种因素做好地下室的防裂措施。
1 裂缝原因分析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多,有变形引起的裂缝、有外载作用引起的裂缝、有养护环境不当和化学作用引起的裂缝等。但裂缝大多数是由于混凝土温度变化和收缩引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使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升高,当混凝土内部与表面温差过大时,就会产生温度应力和变形,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内外的约束力时,就会产生裂缝。混凝土的收缩与下列因素有较大关系:所用水泥标号越高、水泥用量、水灰比越大混凝土收缩越大;混凝土越密实、在结硬过程中周围环境湿度越大、混凝土构件的(体积/表面积)比值越大、混凝土的收缩越小。采用泵送的商品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为了追求可泵性,一般水灰比都偏大且骨料粒径偏小,而骨料粒径偏小不利于制约混凝土的收缩。(2)混凝土受外部条件的影响,表面水分损失比内部快,变形也大,较大的表面干缩变形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产生较大应力而产生裂缝。地下室通常采用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墙间设有与之相连的框架柱,混凝土墙比柱子的截面和配筋都大得多,混凝土墙与外界空气接触面较大,散热比框架柱混凝土快得多,两者之间产生温差,变形不同步协调,因在高度方向是自由的,纵向却受到地下室底板的约束,当拉应力超过抗拉强度时便易在柱子附近和墙体中间部位出现开裂,而且随着环境温、湿度的变化,这些裂缝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继续发展和变化,也可能有新的裂缝发生。(3)设计未严格执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标准,未按规定要求在最大间距内合理设置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或在配筋设计时未考虑其抗裂性等;在施工时,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浇捣质量控制不严,拆模过早以及后期养护工作不到位等,增加了裂缝产生的几率。
2 裂缝的预防措施
混凝土内出现裂缝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控制的是减少和防止影响地下室结构承载力和使用条件的有害裂缝,达到设计要求的防水、抗渗标准,确保地下室结构安全和满足使用功能。因此必须从设计、施工所选用的原材料、施工工艺和方法及养护四个方面进行控制。
2.1 设计方面
(1)合理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級,设置小直径、密间距的分布钢筋。(2)按规范要求合理设置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
2.2 材料方面
各种材料必须满足标准要求:使用合格的水泥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优选水化热较低的水泥,以降低水泥水化所产生的热量;粗细骨料质地应坚硬,在满足可泵性的条件下,尽量选择大粒径级配良好的骨料;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如含泥量过大的话,不仅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而且会引起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的降低,对混凝土抗裂不利;选择用合适的外加剂和掺各料,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掺和料外加剂的品种材料性能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经试验合格。
2.3 施工方面
(1)合理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水泥用量;在满足泵送条件下尽量降低水灰比,禁止为了施工方便提高入模性能在现场私自加水调整坍落度、外加剂改变混凝土的配合比;严格控制砼搅拌时间,为墙体施工提供高质量的拌料。在混凝土中按设计要求掺入适量微膨胀剂,补偿混凝土的收缩。(2)各种使用材料均应计量准确,尤其是所掺外加剂的掺量必须准确,按厂家推荐的掺量,经试配确定最佳的掺量;严格控制砼用水量,用水量多,坍落度过大,将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增大墙体开裂的可能性。(3)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设计地下室外墙迎水面的厚度为50 mm,但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控制不当,造成保护层厚保过大,使墙体表面存在着一层厚厚的素混凝土,面层极易产生收缩裂缝。可考虑在混凝土表面增设钢筋网片,提高表面的防裂性能,阻止表面裂缝向墙体内部发展。(4)采用保温性能较好的模板,拼缝严实,加固可靠,浇筑前应浇水湿润充分,但模内不得有积水。混凝土拆模时间不能过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之差不得超过20 ℃,推迟拆模,保证足够的保温时间是防止出现裂缝的主要措施。冬季施工时,构件拆除模板时间应延至7天以上。(5)控制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时间,避免混凝土的水份因时间过长而蒸发流失。振捣不良是混凝土不密实、蜂窝、麻面、空洞,导致钢筋锈蚀或成为其他应力裂缝的起源点。混凝土要分层分段浇筑,各部分必须充分振捣,要注意处理好分层分段处接头混凝土的连接。浇筑后的混凝土在初凝前,加强混凝土的二次振捣,凝土的二次振捣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产生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密实度,提高防渗性,消除混凝土由于沉陷产生的裂纹和细缝。(6)加强混凝土早期湿养护,推迟产生收缩的时间,减少干缩裂缝。当混凝土终凝之后,即应开始养护,混凝土养护的关键是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的同时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发展。浇灌完成后和模板拆除后,及时在表面铺设保温覆盖物,减少水分蒸发,使表面砼和内部砼的温差保持在25 ℃以下,防止砼内外温差过大。地下室外墙养护可以采用塑料管(或钢管)打上细而密的孔眼,成喷淋小水幕带对墙全长进行淋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持续湿润。达到脱模强度后,可松动模板对拉螺栓,但不拆除模板,在墙体外侧与模板之间有一定的缝隙,使上部淋水能进入模板与墙壁之间,模板可起到既保温又保湿的双重作用,从而改善混凝土的养护环境以过到控制墙体裂缝的目的。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适当延长养护时间,这样既可以减少内外部温差,又可保证早期湿养护和后期养护的最佳效果。模板拆除后,尽快完成其他防水层的施工,及时完成土方的回填,避免地下室外墙长期处于裸露状态,以利于混凝土后期强度增长。
3 结语
虽然产生墙体裂缝的因素很多,但是,只要严格执行有关规范,从设计、生产、施工各方面层层把关,针对开裂原因对整体进行设计优化,合理选材,精心施工就会有效控制墙体有害裂缝的质量通病。
参考文献
[1]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S].
[2] 王铁梦.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