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婆婆

来源 :山西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in_c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婆婆坐在摇椅上,摇着日子。
  阳光铺洒在阳台上,照着她的银丝闪闪发光。摇椅吱呀着发出声响,让她想起年轻时候,拉着平车,平车也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穿过低矮的平房,颠簸而纠缠的马路,苏婆婆拉着溢满的垃圾。车马好慢!苏婆婆握着平车的把手,或做“吊环”,或做“下蹲”,额头部青筋暴露。平车服服帖帖跟着走。
  苏婆婆还是苏媳妇的时候,一个滂沱大雨之夜,矿上煤层冒顶,苏媳妇一夜之间成了寡妇。三个孩子瞬间成了没爹的娃。苏媳妇泪水长流啊,老天!叫一个外地女人怎么活?苏媳妇坐在雨地里哭,哭完三个娃接着哭。泪水雨水一起流。
  矿上照顾死亡家属,苏媳妇成了临时清洁工。
  黎明的矿区,空气中弥漫着睡意蒙眬的气息。几个分不清性别的“蒙面人”出现在垃圾堆旁。一阵七手八脚的扫、铲、装,动作干净迅速。初开始,苏媳妇戴上头套、袖套、手套,只露出眼睛,仍怕脏了身子,干活便赶不上趟。拉平车的重活归到她身上。
  垃圾场在一里以外的河滩边。颠簸而纠缠的马路,苏媳妇拉着溢满的垃圾,车马好慢!苏媳妇握着平车的把手,或做“吊环”,或做“下蹲”,额头部青筋暴露。平车服服帖帖跟着走,有时拐成“之”字,有时画着圈。苏媳妇感觉自己蒙上眼睛便是头驴子,不知疲倦地朝前迈。后来,她干脆脱了头套、袖套,手套,像个上了发条的驴子,两条臂力愈发有力。下河滩的路上,能激起一溜尘烟。
  “好能干的婆娘!”
  男人们忍不住啧啧夸口。让街头快嘴的翠香听见了,便即刻纠正:“她是个寡妇!”后来翠香们看到苏媳妇,会故意捏着鼻子,或者猛拍身上的灰,躲瘟疫似的。苏媳妇眼里便淌着泪,淌得脸上浅浅的土沟。回头,她把自己倒饬得清清爽爽,头发用皂荚洗得光滑溜溜。
  还有时候,一般在月底,拿上工资的苏媳妇会上街割块儿肉,在院里把案板剁得咚咚响。排房前后都传着苏媳妇家又吃饺子。女人们都眼气着呢。苏媳妇这个时候腰杆站得笔直,自己挣钱花,硬气!
  有一年,通往河灘的路边搭了些建筑工地,就有戴柳帽的工人出出进进。苏媳妇会停下来捎些垃圾杂物,拉平车的举动日渐吃力。
  工人们感激苏媳妇,安慰她说:“等楼建成,就不会这么辛苦了。”
  苏媳妇就盼着这么一天。
  时间在平车里打转。工人们加速拆解着矿区密匝、拥堵的旧平房。和泥砌砖,打夯上架。第二年,一片新楼渐次冒出来。后来,另一路人马开进来。苏媳妇日日行走的马路越变越窄,成了楼间距。路面硬化成型,推着平车便可滑行。这个时候,存在了几十年的垃圾堆不见了,就在苏媳妇眼皮底下。
  苏媳妇知道工人们没有骗她。破旧的平车已无用武之地,苏媳妇把它交了公,结束“驴”生时代。
  只需归拢楼区前的垃圾桶,交与清洁车运送即可。苏媳妇开始了全新工作体验。推轮子的声音让她脚步轻盈起来。腰肢竟也有些娉婷。街头的翠香也搬到新楼,时不时趁倒垃圾的空,问苏媳妇:“有空缺没?”言下之意也想干这轻松的活。
  苏媳妇几个字交代她:“都提速喽!”
  几年之后,苏媳妇成为苏婆婆。她歇了。那天,苏婆婆掰着指头数,她度过了马路人生十五年。
  苏婆婆的活由当年苏媳妇一样年龄的人接替了。就像马路和水泥路的交接,平车和垃圾桶的交接,平房和楼房的交接,一切那么自然。苏婆婆唯一遗憾的是,她的临时工身份,没有变更。这也成了翠香们嘴里的诟病。那就意味着,苏婆婆将老无所依。
  那天,苏婆婆坐在摇椅上,晒着太阳。回想起当年颠簸而纠缠的马路,溢满的垃圾,车马好慢!此时,一个陌生电话打进来。对方追溯了苏婆婆尘土飞扬的年代,日出而作的故事。
  很快,社区有人上门,五七生产队,养老保险金,十五年临时工的事情比苏婆婆还门儿清。苏婆婆没想到,几十年的车马人生一直没被忘记,苏婆婆更没想到,政府要给她发工资了,那个奢望的正式工待遇,不是梦。
  苏婆婆那天买了肉,把案板剁得咚咚响,腰杆也挺得直直的,就像当年在排房一样。
  【作者简介】刘海红,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有作品入选《阳光》《长篇小说选刊·增刊》《散文选刊》《小说林》《微型小说选刊》,2020年《微型小说排行榜》。
其他文献
那时候,村里都还在种田,犁田打耙必须要用牛。养条牛,不像养猪那么容易,相对要很大的成本。村里多数人家单独养不起,或是几家扯伙养一条,或是不养,春耕季节,只得去别人家借。早先,我家与人扯伙,养过一头大黄牯。后来,这黄牯摔下悬崖,死了。此后多年,我家没养过牛。春耕季节总是去别人家借,几多不方便,父亲很想再养一条。  恰好河坝里华青家一条母牛下了崽,养不过来,找人扯伙,辗转听说我家想养牛,便主动找上门来
期刊
河边洗衣的女人  河边洗衣的女人,像草木一样安静  只有木棒槌击打的声音不停回荡……  时快、时慢、时轻、时重  如音乐般的节拍,似寺庙敲打着木鱼  我知道一些在河边洗衣的女人  一个把我的青春洗进了潮湿的岁月深处  一个洗着洗着,就永远倒在了岸边  还有一个在河边分娩  婴儿落在岸边茂密的花草丛  今日,我又看到在河边洗衣的女人  她俯身掬水,捞起朵朵白云  她摊开衣物,搂住温暖的太阳  在湘西
期刊
虚拟  在别桥,秋天更加澄澈  如理想世界的镜像  从土里翻出碧绿的菜畦  高大的玉米  和硬黄的稻茬  站在秋阳下  甚至连我也包括进去  就好像我也认真耕种过  我也青了又绿,绿了又黄  就好像我这一块土地也能  用铁锹和耙子翻耕  一年收获两季  区隔  栏杆立在岸边  河水无法爬上来  像我一样  在步道上行走  当然,它们也在行走  一大群人,像走夜路的  但无声  而我只是一个人  在
期刊
一个人临死前会有什么感受?rn他(她)会看到一些什么?rn有人说那个正在死去的人会感到自己变轻,他慢慢上升,竟离开了自己的身体——那是他的灵魂.从前一个人只能偶尔感受到灵
期刊
1  从火葬场出来,楚彤彤一直没说话,右手里攥着一朵白花,左手拎着黑色高跟鞋,光脚往东走着。我伸手去抓那双高跟鞋,她身子一晃,躲了过去,高跟鞋在她手里颠来颠去,跟小时候看的旱船似的,脚步虚浮不定。正是三伏天,温度上来得很快,热气自下而上,像是给人套了一件毛衣,热气直往我脑门上蹿。我说,还是得穿着,水泥路升温快,别烫着。她回头看看我,又看向火葬场的高炉说,你说那里边热不热?我说,节哀顺变。她说,要是
期刊
如何正视一个词语  藏在书房里。我的香炉,我的图书  我的词语,是沉默,是风声大作  白雪纷飞,是溪流潺潺或悬崖  瀑布或是一根枯枝卷入涡流潜入河流  内部,没有完整的孤独,也没有  起兴类似狂草的结构,组成平静的  句子,从身体周围通过,不能脱离卷轴  和某些隐秘的念头,就像是一副  流畅的书法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  发现那起伏的气息,就像是心电图  报告用以描述事实的线条,是有情绪  和思想
期刊
那人在西口坐着。  或者,那人不是坐着,而是歪着。  离西口不远的地方,有五棵或者六棵小老杨,也歪着,那人一歪,也是一棵小老杨了。  西口是这地方最西的一个口,通向西口的是一条大路,所以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从西口出去或者进来的人,都是生意人。口里有粮食,有盐,有茶叶;口外有牛羊肉、马匹,还有皮做的硬货。生意人总是把口里的东西贩到口外,再把口外的东西贩回口里。出出进进,就都跟那人熟了。  “锅三,
期刊
其实她是一个山沟里的黄毛丫头,名叫招娣。  明白没?她是有使命的。她上面有两个姐姐,到她时,还没出生,父母就紧张得不得了,阿弥陀佛来个儿子吧,结果呢,哇的一声,又是个丫头!父母失望了,就给她起名叫招娣。  本来招娣的“娣”就是“弟”,后来想了想,女孩子嘛,就改成了“娣”。  结果她还真争气,把弟弟招来了,没辜负父母的期望。不过嘛,父母对她也没有感恩戴德,宠谁也轮不到她。  命运的转机发生在那天下午
期刊
抬头望时,蓦然觉得此刻的太阳仿佛一只大鸟的眼睛,格外温情.rn习惯了遍山遍野的绿色,陡见两处草木稀疏的绝壁,反倒觉出几分亲切,就像绿树掩映的老家大门翼然洞开,门里站着老
期刊
梅子其实不叫梅子。梅子,是阿嬷叫出来的小名。梅子姓李,叫李青梅,八零后。青梅是个女孩,“妹子”叫着叫着就成了梅子了。  那年春天大旱,秀水村旁边的梅溪竟也水位大降。溪边的大片稻田无法及时插秧,青梅爸只好到外地去务工,结果他在一次意外中受了重伤,高位截瘫了。  晴天霹雳,阿嬷时常以泪洗面。幸亏阿嬷酿得一手好酒,农闲时就走村串寨卖卖自家酿的娘酒(娘酒,客家地区女人坐月子时喝的酒,近些年人们也拿来作保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