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已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中国政府采用了稳健的财政政策以及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国内经济发展,即通过政策扶持来促进国内的经济复苏并促进中国经济信贷的扩张。中国信贷业务扩张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给银行金融系统带来负面影响。本文既分析了信贷业务扩张对银行信贷资产产生影响的几个方面,又在信贷业务扩张的背景下提出了提高银行信贷资产管理效率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信贷业务;银行金融系统;影响
在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的轮流刺激之下,国内经济形式已经开始明显好转,因此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走出了次贷危机影响。在整体过程中,国内银行的信贷业务在所有行业中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爆发了次贷危机之后,中国长期处在信用扩张阶段之中,最近几年,M2和M1的年增长量都超过了1/5,而在爆发了通货膨胀问题之后,M1,M2的供应量才得到一定控制并逐渐回归正常水平。但是根据事实显示,信贷业务扩张也会给银行金融系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会使银行经营风险增加。
一、我国银行信贷资产现状
(一)信贷资产剧增
根据央行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货币供应量在逐年增涨,新增贷款也逐年再创新高。我国前期的银行信贷资产处于较为平稳的增长状态,但后期却开始出现“信贷大跃进”问题,信贷增长近十倍,已经远远超出预期的宏观调控目标。
(二)资产质量不容乐观
根据银监会的有关数据,我国境内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以及不良贷款率正在逐年下降。从数据上看,银行主要资产的质量指标正在持续改善,不良贷款以及不良贷款率也开始出现了双降。不过,不良贷款“双降”并不代表坏账风险会降低。首先,就机构类型而言,引发不良贷款“双降”的主体为国有银行,在大幅增长信贷投放规模之后,银行业不良率正在逐渐下降,贷款总量也随之增多,这也就意味着“分母”变大。而银行资产质量的好转大多体现在账面改善之上,因此银行业仍然在面临着很大的资产质量压力。其次,银行的正常贷款迁徙率正在逐渐上升。在研究银行资产质量的过程之中,笔者发现早在几年前,风险就已经开始逐渐显露,这也就意味着我国银行已经受到了十分严重的金融危机影响,主要体现在各大银行正常贷款迁徙率普遍升高之上。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不良贷款以及不良贷款率的“双降”使我国银行资产质量逐步下降,新增贷款风险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
(三)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不合理
虽然我国的贷款新增量正在逐渐攀升,但是在全国信贷投放增长的背景之下,我国却面临着信贷结构不合理以及信贷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甚至其中还存在长期贷款比重高的问题以及票据融资风险。其实,在银行贷款的增长过程中,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不仅高于短期贷款,而且其增长幅度也大于短期贷款。最近几年的银行中长期贷款幅度显著大于短期贷款增长幅度,这也就意味着最主要的银行贷款增长就是中长期贷款增长。其实,商业银行经营迫切需要协调短期贷款以及中长期贷款的比重,所以,如果使用短期债务代替中长期贷款,那么则会使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以及债务资产结构错配风险。此外,最近几年的票据融资增长速度较快,增幅显著,并且对于企业以及商业银行而言,这些增长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其中却也蕴藏巨大的风险,这是因为如果票据融资只是进入银行体系内循环而不进入实体经济,那么此类循环将会积累许多的系统性风险。更重要的是,如果票据融资失去了真实贸易背景,那么此类票据融资交易将会渗入到股市及楼市之中并造成资产泡沫。
二、信贷扩张对银行金融系统的影响
(一)存贷规模和质量情况
依托于政府信贷扩张政策,银行总存贷规模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加,相比于次贷危机之前,银行总存贷规模已经发生了成倍的增加。在使用五级分类指标度量体系评估新增信贷资产质量的时候,笔者发现在银行信贷资产中,正常类资产所占份额正在持续增加,这就表明在信贷业务扩张的时候,各银行已经逐步实现了资产质量控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损失类资产的比例也得到了明显上升,这也就表明银行的经营风险也正在进一步增加,从而提醒银行管理者必须要深思此类问题。
(二)经营风险状况
其实,研究存贷规模、资本充足率、存贷质量以及不良贷款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银行的经营风险进行探究。在经过研究之后,笔者发现其中對银行威胁最大的当属不良贷款。在本次信贷扩张中,大多是以中长期投资为主,而这些中长期投资主要流进了政府鼓励的行业之中。从表面上来,现今的中国经济正是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之中,因此发生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还是相对较低。不过因为此次贷款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并且政策项目金额巨大,所以仍然必须要对银行信贷的资产风险进行十分严格的控制,那么这就意味着贷款收益会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根据研究显示,大多数银行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收益率,并且波动率较大,所以也就表明其收益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信贷扩张背景下银行信贷资产管理应对对策
就整个银行系统信贷规模而言,相比于次贷危机之前,不管是长期贷款还是短期贷款以及有价证券都在成倍增长。正是因为吸取了美国银行信贷资产信贷危机的教训,人们才开始重视我国信贷业务的快速扩张速度。在特殊的中国经济背景之下,信贷政策逐渐发展起来,并且信贷政策已经促进国内的经济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甚至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都依托于信贷扩张政策。不过在这个过程之中,管理者还是应该明白在信贷业务扩张的同时,金融行业也面临着潜在的风险。所以,在信贷业务扩张的背景之下,银行必须要强化自身风险控制能力、提升信贷资产经营效率并降低经营风险。基于此,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的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控制存贷款规模
信贷业务扩张所产生的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通货膨胀、部分行业过热以及投机问题,这都会使国家的经济平衡被打破,甚至会出现经济失控的现象。所以,只有适当的存贷款规模才能制止社会投机者在有限的社会需求以及高利润的环境下盲目扩张其生产能力,这样才可以避免出现浪费社会资源、违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以及阻碍我国产业借助次贷危机实现产业升级发展的结果。 (二)优化信贷结构、合理分配信贷资金流向
其实,优化信贷结构的主要目的在于将资本充足率以及不良贷款率等各项指标严格控制在央行以及銀监会规定的范围之中。因此,各银行必须要以央行政策为导向,对信贷资金流向进行合理分配,并适当的控制短期以及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从而增加对资金需求量大、经济薄弱以及资信可靠行业的贷款支持。此外,还需要对过度投资以及投机行业贷款发放标准进行严格审核,从而组合贷款流向以及时间以实现信贷结构优化。
(三)加强风险控制以及信贷监督
从美国次贷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泡沫的导火索就是过度的信贷扩张,过度的信贷扩张会使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同时也会加剧银行的经营风险。所以,对于银行而言,必须要加强内部的风险控制、进行日常信贷监督并想尽一切方法来降低经营风险。除此之外,还需要赋予银监会银行监管职能,除了要保证包括不良贷款率以及资本充足率在内的银行各项风险指标处于可测水平范围内之外,还需要定期定点抽查所有会影响其长期经营的指标,从而达到全面提升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政策除了能够解决中国经济持续低靡问题之外,还引发了国内金融系统的新问题,基于美国次贷危机教训,我国的政府以及银行机构管理者已经开始重视银行信贷业务扩展对金融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并且,使用积极的态度来解决信贷业务扩展问题已经成为了国家政府防范经济危机的主要形式,同时,解决信贷业务扩展问题也已经成为了银行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经营效率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张建平,范致镇,曹祯庭,吴清.货币政策向制造业传导梗阻的机制研究——基于信贷渠道的货币政策产业传导效应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7,01:111-119.
[2]熊德平,孙佳.中国金融发展的渔业经济增长效应——基于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视角的省级面板数据GMM估计[J].农业技术经济,2014,03:97-107.
[3]李丛文,闫世军.我国影子银行对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基于GARCH-时变Copula-CoVaR模型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5,10:64-75.
[4]翟光宇.货币政策、理财产品与微观主体存贷款选择——基于上市银行2004-2013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6,01:36-47,125.
[5]祝继高,胡诗阳,陆正飞.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基于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融出方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6,01:66-82.
关键词:信贷业务;银行金融系统;影响
在货币政策以及财政政策的轮流刺激之下,国内经济形式已经开始明显好转,因此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走出了次贷危机影响。在整体过程中,国内银行的信贷业务在所有行业中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爆发了次贷危机之后,中国长期处在信用扩张阶段之中,最近几年,M2和M1的年增长量都超过了1/5,而在爆发了通货膨胀问题之后,M1,M2的供应量才得到一定控制并逐渐回归正常水平。但是根据事实显示,信贷业务扩张也会给银行金融系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并会使银行经营风险增加。
一、我国银行信贷资产现状
(一)信贷资产剧增
根据央行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货币供应量在逐年增涨,新增贷款也逐年再创新高。我国前期的银行信贷资产处于较为平稳的增长状态,但后期却开始出现“信贷大跃进”问题,信贷增长近十倍,已经远远超出预期的宏观调控目标。
(二)资产质量不容乐观
根据银监会的有关数据,我国境内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以及不良贷款率正在逐年下降。从数据上看,银行主要资产的质量指标正在持续改善,不良贷款以及不良贷款率也开始出现了双降。不过,不良贷款“双降”并不代表坏账风险会降低。首先,就机构类型而言,引发不良贷款“双降”的主体为国有银行,在大幅增长信贷投放规模之后,银行业不良率正在逐渐下降,贷款总量也随之增多,这也就意味着“分母”变大。而银行资产质量的好转大多体现在账面改善之上,因此银行业仍然在面临着很大的资产质量压力。其次,银行的正常贷款迁徙率正在逐渐上升。在研究银行资产质量的过程之中,笔者发现早在几年前,风险就已经开始逐渐显露,这也就意味着我国银行已经受到了十分严重的金融危机影响,主要体现在各大银行正常贷款迁徙率普遍升高之上。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不良贷款以及不良贷款率的“双降”使我国银行资产质量逐步下降,新增贷款风险也开始逐渐暴露出来。
(三)商业银行贷款结构不合理
虽然我国的贷款新增量正在逐渐攀升,但是在全国信贷投放增长的背景之下,我国却面临着信贷结构不合理以及信贷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甚至其中还存在长期贷款比重高的问题以及票据融资风险。其实,在银行贷款的增长过程中,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不仅高于短期贷款,而且其增长幅度也大于短期贷款。最近几年的银行中长期贷款幅度显著大于短期贷款增长幅度,这也就意味着最主要的银行贷款增长就是中长期贷款增长。其实,商业银行经营迫切需要协调短期贷款以及中长期贷款的比重,所以,如果使用短期债务代替中长期贷款,那么则会使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风险以及债务资产结构错配风险。此外,最近几年的票据融资增长速度较快,增幅显著,并且对于企业以及商业银行而言,这些增长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其中却也蕴藏巨大的风险,这是因为如果票据融资只是进入银行体系内循环而不进入实体经济,那么此类循环将会积累许多的系统性风险。更重要的是,如果票据融资失去了真实贸易背景,那么此类票据融资交易将会渗入到股市及楼市之中并造成资产泡沫。
二、信贷扩张对银行金融系统的影响
(一)存贷规模和质量情况
依托于政府信贷扩张政策,银行总存贷规模已经有了明显的增加,相比于次贷危机之前,银行总存贷规模已经发生了成倍的增加。在使用五级分类指标度量体系评估新增信贷资产质量的时候,笔者发现在银行信贷资产中,正常类资产所占份额正在持续增加,这就表明在信贷业务扩张的时候,各银行已经逐步实现了资产质量控制,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其中的损失类资产的比例也得到了明显上升,这也就表明银行的经营风险也正在进一步增加,从而提醒银行管理者必须要深思此类问题。
(二)经营风险状况
其实,研究存贷规模、资本充足率、存贷质量以及不良贷款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银行的经营风险进行探究。在经过研究之后,笔者发现其中對银行威胁最大的当属不良贷款。在本次信贷扩张中,大多是以中长期投资为主,而这些中长期投资主要流进了政府鼓励的行业之中。从表面上来,现今的中国经济正是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之中,因此发生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还是相对较低。不过因为此次贷款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并且政策项目金额巨大,所以仍然必须要对银行信贷的资产风险进行十分严格的控制,那么这就意味着贷款收益会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根据研究显示,大多数银行并没有得到较好的收益率,并且波动率较大,所以也就表明其收益性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三、信贷扩张背景下银行信贷资产管理应对对策
就整个银行系统信贷规模而言,相比于次贷危机之前,不管是长期贷款还是短期贷款以及有价证券都在成倍增长。正是因为吸取了美国银行信贷资产信贷危机的教训,人们才开始重视我国信贷业务的快速扩张速度。在特殊的中国经济背景之下,信贷政策逐渐发展起来,并且信贷政策已经促进国内的经济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甚至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经济发展都依托于信贷扩张政策。不过在这个过程之中,管理者还是应该明白在信贷业务扩张的同时,金融行业也面临着潜在的风险。所以,在信贷业务扩张的背景之下,银行必须要强化自身风险控制能力、提升信贷资产经营效率并降低经营风险。基于此,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的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控制存贷款规模
信贷业务扩张所产生的最为直接的结果就是通货膨胀、部分行业过热以及投机问题,这都会使国家的经济平衡被打破,甚至会出现经济失控的现象。所以,只有适当的存贷款规模才能制止社会投机者在有限的社会需求以及高利润的环境下盲目扩张其生产能力,这样才可以避免出现浪费社会资源、违背资源优化配置原则以及阻碍我国产业借助次贷危机实现产业升级发展的结果。 (二)优化信贷结构、合理分配信贷资金流向
其实,优化信贷结构的主要目的在于将资本充足率以及不良贷款率等各项指标严格控制在央行以及銀监会规定的范围之中。因此,各银行必须要以央行政策为导向,对信贷资金流向进行合理分配,并适当的控制短期以及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从而增加对资金需求量大、经济薄弱以及资信可靠行业的贷款支持。此外,还需要对过度投资以及投机行业贷款发放标准进行严格审核,从而组合贷款流向以及时间以实现信贷结构优化。
(三)加强风险控制以及信贷监督
从美国次贷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泡沫的导火索就是过度的信贷扩张,过度的信贷扩张会使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加,同时也会加剧银行的经营风险。所以,对于银行而言,必须要加强内部的风险控制、进行日常信贷监督并想尽一切方法来降低经营风险。除此之外,还需要赋予银监会银行监管职能,除了要保证包括不良贷款率以及资本充足率在内的银行各项风险指标处于可测水平范围内之外,还需要定期定点抽查所有会影响其长期经营的指标,从而达到全面提升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政策除了能够解决中国经济持续低靡问题之外,还引发了国内金融系统的新问题,基于美国次贷危机教训,我国的政府以及银行机构管理者已经开始重视银行信贷业务扩展对金融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并且,使用积极的态度来解决信贷业务扩展问题已经成为了国家政府防范经济危机的主要形式,同时,解决信贷业务扩展问题也已经成为了银行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经营效率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参考文献:
[1]张建平,范致镇,曹祯庭,吴清.货币政策向制造业传导梗阻的机制研究——基于信贷渠道的货币政策产业传导效应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17,01:111-119.
[2]熊德平,孙佳.中国金融发展的渔业经济增长效应——基于人均GDP和劳动生产率视角的省级面板数据GMM估计[J].农业技术经济,2014,03:97-107.
[3]李丛文,闫世军.我国影子银行对银行的风险溢出效应——基于GARCH-时变Copula-CoVaR模型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5,10:64-75.
[4]翟光宇.货币政策、理财产品与微观主体存贷款选择——基于上市银行2004-2013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6,01:36-47,125.
[5]祝继高,胡诗阳,陆正飞.银行从事影子银行业务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基于影子银行体系资金融出方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16,01: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