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给学生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rzis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个性,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如何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借”给学生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呢?从哪些方面“借”呢?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学有用的数学。所以我们提供的教学内容应是现实的、有价值的,具有新颖性和探究性。借这样有“生命”的材料,才能训练发现问题的慧眼,提高观察力,激活数学问题意识。
  一、在计算中“借”,发现问题
  数学知识是逻辑性很强的知识,一些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比如退位减法就是在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在教“23-5”前,学生已经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不退位的减法,如“25-5”。在学生看来“23-5”与“25-5”是一样的,如何使学生意识到“23-5”与“25-5”是不同的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先算一算。在计算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23-5”中“3-5”减不下,怎么办呢?由此展开的探究活动就是学生的自觉要求,他们会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个位向十位借一,再用13去减5,这样就解决了问题,也促进了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多方面的发展。
  二、在操作中“借”,产生问题
  动手操作也可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同时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与敏捷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后充分展示思维的过程,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材料以及科学活动充分展开,暴露思维的发生发展过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后,我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它的■,让学生操作后反馈,有多种折法。我微笑着举起一张学生折过的长方形纸,上面的4道折痕清晰可见,“请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我问。很快一名学生举手说:“这4道折痕都相交在中間一点。”其他同学也点头赞同,教师表扬了这位同学,并趁势启发:“大家有什么猜想吗?”部分同学摆弄着手里的长方形纸片,思考着。片刻,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猜想经过这中间的一点任意折一次,也能折出它的■。”我依旧微笑着,不置可否。这时,很多同学已经忙开了:他们按照这种方法试了起来,还有学生把折成的两份剪了下来,重合后,发现是一样大的,立即兴奋得跳了起来。学生们热情高涨,有的还不厌其烦地试第二次,第三次……
  三、在猜测中“借”,产生问题
  教师要努力挖掘知识之间的矛盾因素,创设一种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不断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导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变老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如教学“线段”后,给出2个点,让学生画出一条线段;给出3个点,让学生继续按照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看看能画出几条;给出4个点、5个点让学生接着画线段。对4个点能画出几条线段的问题学生有不同意见,纷纷提问:“为什么3个点连成3条线段,4个点就不止连4条线段呢?” “那5个点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呢?”也有学生在小声嘀咕:是不是有什么规律在里面呢?许多定理和定律就是在猜测之后,经过论证得到证实的。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猜测,使得数学问题的产生变得自然、有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生活中“借”,发现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数学问题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我微笑不答,表扬他们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了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由此,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自觉把所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形成良好的学习个性,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教育价值,通过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以问题为纽带施教,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 安徽省灵璧县灵西中心学校
  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前不久,湖南高考招生刚刚结束本科提前批的录取,一些考得不理想的考生已将复读提上了日程,复读班市场进入了“旺季”。2014年,湖南省高考生37.8万人,其中往届生5万人,复读生比例超13%。也就是说,七八个考生中,就有一个复读生。(7月17日《长沙晚报》)  不惜复读也要读名校,这是个人的选择,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复读,那些高考发挥失常,或是立志于从事某一职业,希望考上相关的学校而又没能考上的学生,
期刊
毫无疑问,2014年的陕西高考作文题甫一曝出,即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甚至连不少“围观者”也技痒难搔,赤膊上阵,形成了“全民网络写作”的狂欢。语文的影响力能及于此,着实令人心喜。但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仍有诸多应予重视的问题。限于篇幅,本文仅就高考写作中考生立意与构思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谈一些看法,以期引起教师和学生们的注意。  一、立意的准确性和深刻性有待提高  1.2014年陕西考生高考作文立意
期刊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英语课堂提倡合作学习不仅让课堂教学活力大增,加强生生、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一、在小学英语课堂开展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1. 班级授课制的需要。  我国的学校教育是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进行的,而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是班级规模较大,人数较多,这就使得教师
期刊
中国画古代称之为丹青。自伏羲画卦、仓颉造字以来;善于丹青书画的人物,正如太史公司马迁所言:“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薪尽火传,代代才人辈出。张僧繇飞龙破壁,吴道子玉带当风,范中立沉雄厚古,倪云林高逸清空。朝代更迭,历史往复,富贵者无不磨灭而丹青画者永存。合于大道,启迪性灵。  古人云:“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
期刊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长期以来,由于许多学校教师缺乏创新,作业练习陷入机械和繁琐,学生们在死记硬背、机械抄写的过程中,应试能力是提高了,可学习热情却丧失殆尽,学生们身心健康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对学习也产生了厌倦情绪。  所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不同难度和数量的作业,是进行有效教学的迫切需要。在作业布置中要真正体现“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期刊
英语阅读历来是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体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种考查方法。但在阅读实践中,许多学生还是对英语阅读题目心生畏惧,考试中阅读仍是学生们失分最多的题目。究其根本,还是学生们没有掌握阅读中的注意事项以及答题技巧,下面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对英语阅读题目的研究分享几点初中英语阅读的答题要点。  一、夯实基础知识,为有效答题做好预设  对于英语的学习者来说,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其中英语阅读环节
期刊
持续忙碌后的假期是一片绿洲。绿洲里蕴含着生命,不仅令人向往,而且确实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穿越而不能绕过的历程。  即将到来的暑假,就是教师面前的一片绿洲。是继续加班补课,在看得见的工作业绩簿上再添上一笔,直至自己的心灵步入荒漠;还是敞开心扉,直扑心仪已久的绿洲,成为每位教师艰难而其实又不难的选择。  面临绿洲正确地作出选择的前提是,真正意识到善于休闲是一种必要而又尚未被大家认同的成长。现实生活中
期刊
教育家叶圣陶、夏丏尊两位曾在《立达学园旨趣》一文中说过:“我们的人格教育第一个要素就是诚实。社会上许多罪恶都生于虚伪。待人不诚,于是有欺诈凌虐;待己不诚,于是有失节败行。这种风气,学校教育要负大部分责任,因为种种繁琐的条文,形式的奖惩和敷衍的手段都是培养虚伪的祸根。”这就是说,我们的德育必须要求学生“懂”,而且要使学生“信”,要求学生躬行践履,最终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唯此,才是真正的德育,才是我
期刊
本刊陆续推出特级教师系列报道,每期推出一名特级教师,从他们的成长足迹、心路历程、教育教学经验、精彩课堂等方面入手,全面展示特级教师的风采。让广大的中小学教师真正地走进特级教师的世界,也为那些正在不懈努力着的教师群体“提供生动的、成功的案例,积累宝贵的素材”。别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宝贵的经验却是一种珍贵的启迪。探寻之旅开始了,跟随着我们的脚步,一起出发吧!  姜有荣,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盐城市名师
期刊
近年来,各地义务教育都有了新的发展,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不同人群之间受教育的机会还存在显著差异,在一些地方和有些方面还有扩大的趋势。同时,由于在教育发展中依然存在着经费投入不到位、制度设计不到位、管理不到位的三大困局,使城乡之间教育均衡发展更是困难重重。如何推进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构建城乡一体、教育均衡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呢?  2012年11月,平政中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