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看到我们的老师,其中也包括曾经的我,放学后很晚很晚,还在给学困生补课,甚至连任课都要边备课、判作业、边辅导,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结果是学困生提高了一些小小的成绩,可我们自己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学生在题海大战中苦苦挣扎,对语文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一切都在恶性循环中进行。现在静下心来,反思一下,作为教师,为什么我们不从自己的教学、教法上加以思考,求一些根本性的改变呢?何不动脑筋向我们的语文课堂40分钟要质量、要实效呢?通过一段时间在语文课堂上的实践,我觉得事半功倍,我在向语文课追求实效,真正创建轻松愉悦的语文课堂。请看我今天的语文课堂——活力四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激发兴趣,注入活力;自主学习,充满活力;拓展延伸,再显活力。
一、激发兴趣,注入活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在孩子们身上激发出来。欲望在兴趣的基础上产生,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欲望,兴趣则是学习的先导。”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
1.导语激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他们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新知的探索学习中。所以,良好的导语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例如:在《美丽的公鸡》这一课,我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一上课,我对学生说:“孩子们,我说个谜语,你们猜猜是什么。”学生一听猜谜语,情绪立刻活跃起来了。我说道:“头戴大红帽, 身披五彩衣, 好像小闹钟, 清早催人起。”话音刚落,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公鸡!”接着我又顺势出示公鸡图,问:“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呢?”“美丽的公鸡。”学生齐声回答。我迅速地在黑板上板书出课题。我和学生就这样,一起走进了文本。
2.情境激趣
语言是最有魅力的一种交际方式,有时可以让人热泪盈眶;有时可以让人义愤填膺;有时可以让人展开无尽的遐想;有时也会让人跃跃欲试……而小学生是最易受语言感染熏陶的人群。教师用生动的描述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沉浸到课文的气氛之中。
二、自主学习,充满活力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有效地获取鲜活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相应的技能,进一步激发起探究的欲望,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放松的警惕状态是学习之“门”,“门”半开半闭,学习则无法畅通;“门”大开时,学习者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和脑波流畅而同步,注意力集中,学生处于最佳的接收状态。而要想打开学生大胆发言这扇“门”,作为教师就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此,我努力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在“朋友”面前大胆地表现自我。我把他们当作学习的真正主人,相信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鼓励每一个学生,时刻注意情感的释放和启发。当质疑时,让孩子们感到我和他们一样是个参与者,像朋友一样平等的交流;当他们提问或回答问题时不着边际,或出错时,我也不埋怨斥责,而是首先肯定他们的勇敢,再去耐心引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例如:在《动物时装表演》的学习中,我请同学们评选出最佳的时装,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孔雀;有的说:变色龙;有的说:刺猬。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就此组织学生展开争论,说一说评出最佳时装的理由。此时的学生各抒己见,最终他们从激烈的争论中找到了正确地答案。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引导者,只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平等的氛围,而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由此可见,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多么的重要啊!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
三、拓展延伸,再显活力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更应让他们从中得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入境”,也就是走进文本;又能“出境”,也就是实现拓展与升华,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拓展他们的思路,发散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的内容会适当作一些拓展延伸,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落叶》一课时,我在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后延伸:深秋阵阵凉意袭来,小动物们都想赶紧找个温暖的地方,各式各样的落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小动物们还可以把它当作什么呢?此时,同学们展开想象,各抒己见。他们还能根据课文写作的格式,仿写出一段话,比如有的同学写出: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狗爬上来,把它当作床。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把它当作棉被。作为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想象,我还适时地向他们发放带有古诗的落叶以示奖励。
通过近年来我对语文课堂的反思与实践,使我越来越喜欢语文了,同时也感染了我的学生,他们也同我一样,爱上了语文课。孩子们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为了主动参与,学生乐学了,我也随之轻松了。做创新型教师、做研究型教师、做反思型教师使我受益匪浅,真正做到向40分钟要质量,努力追求实效。活力四射的语文课堂,即减学生的负又增课堂的效。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第一中心小学 北京】
一、激发兴趣,注入活力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法在孩子们身上激发出来。欲望在兴趣的基础上产生,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欲望,兴趣则是学习的先导。”只有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注入了活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方法:
1.导语激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受,不仅能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他们把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自然地进入新知的探索学习中。所以,良好的导语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例如:在《美丽的公鸡》这一课,我用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新课。一上课,我对学生说:“孩子们,我说个谜语,你们猜猜是什么。”学生一听猜谜语,情绪立刻活跃起来了。我说道:“头戴大红帽, 身披五彩衣, 好像小闹钟, 清早催人起。”话音刚落,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公鸡!”接着我又顺势出示公鸡图,问:“这是一只怎样的公鸡呢?”“美丽的公鸡。”学生齐声回答。我迅速地在黑板上板书出课题。我和学生就这样,一起走进了文本。
2.情境激趣
语言是最有魅力的一种交际方式,有时可以让人热泪盈眶;有时可以让人义愤填膺;有时可以让人展开无尽的遐想;有时也会让人跃跃欲试……而小学生是最易受语言感染熏陶的人群。教师用生动的描述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沉浸到课文的气氛之中。
二、自主学习,充满活力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有效地获取鲜活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相应的技能,进一步激发起探究的欲望,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放松的警惕状态是学习之“门”,“门”半开半闭,学习则无法畅通;“门”大开时,学习者心跳加快,呼吸频率和脑波流畅而同步,注意力集中,学生处于最佳的接收状态。而要想打开学生大胆发言这扇“门”,作为教师就要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此,我努力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在“朋友”面前大胆地表现自我。我把他们当作学习的真正主人,相信尊重每一个学生,热爱鼓励每一个学生,时刻注意情感的释放和启发。当质疑时,让孩子们感到我和他们一样是个参与者,像朋友一样平等的交流;当他们提问或回答问题时不着边际,或出错时,我也不埋怨斥责,而是首先肯定他们的勇敢,再去耐心引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例如:在《动物时装表演》的学习中,我请同学们评选出最佳的时装,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孔雀;有的说:变色龙;有的说:刺猬。我没有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就此组织学生展开争论,说一说评出最佳时装的理由。此时的学生各抒己见,最终他们从激烈的争论中找到了正确地答案。整个过程教师只是引导者,只是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平等的氛围,而学生成了学习的真正主人。由此可见,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多么的重要啊!学生畅所欲言,自由发挥。
三、拓展延伸,再显活力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会获取知识,更应让他们从中得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入境”,也就是走进文本;又能“出境”,也就是实现拓展与升华,让学生充分地表现自己,拓展他们的思路,发散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的内容会适当作一些拓展延伸,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落叶》一课时,我在最后设计了这样一个课后延伸:深秋阵阵凉意袭来,小动物们都想赶紧找个温暖的地方,各式各样的落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小动物们还可以把它当作什么呢?此时,同学们展开想象,各抒己见。他们还能根据课文写作的格式,仿写出一段话,比如有的同学写出: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狗爬上来,把它当作床。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把它当作棉被。作为教师,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想象,我还适时地向他们发放带有古诗的落叶以示奖励。
通过近年来我对语文课堂的反思与实践,使我越来越喜欢语文了,同时也感染了我的学生,他们也同我一样,爱上了语文课。孩子们由以前的被动学习转为了主动参与,学生乐学了,我也随之轻松了。做创新型教师、做研究型教师、做反思型教师使我受益匪浅,真正做到向40分钟要质量,努力追求实效。活力四射的语文课堂,即减学生的负又增课堂的效。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第一中心小学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