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主主义与教育》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教育代表著作。杜威在书中呼吁民主的教育,借以实现民有、民享、民治资产阶级的民主社会。本文主要从课程设置到教学活动两方面,来剖析杜威教育的民主性,并探讨杜威教育思想对今天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关键词:民主;教育;课程;教学;启示
约翰·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阐释了他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指出了教育是实现社会民主的基本手段,从而提出了关于教育目的、教育本质、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教育观点。笔者对书中的一些教育观点进行了总结,主要谈一谈民主社会与教育的关系、课程观和教学观等等。
一、 民主社会与民主教育
(一) 民主社会
杜威以《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书名,因为民主社会是他的理想国。那么杜威心目中理想的“民主社会”是什么样的?
他认为衡量社会不能单凭主观臆断来制定标准,应以社会成员共享利益的多寡为尺度,还应以本社会和其他社会能否交流互惠为尺度。首先,民主社会拥有每一位民众共享的利益,相互关爱,自由交往,这是维系社会繁荣和进步的基础。其次,民主社会倡导民主开放,破除了种族和阶级之间的隔阂,谋求人类事业和社会制度的刷新。杜威认为民主除了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要是一种合作协同的生活方式,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
(二) 民主社会与民主教育的关系
杜威认为,一方面,民主社会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使得教育有可能普及到所有的人。另一方面,民主教育又可以推动民主生活方式、民主社会的形成。在教育内容上,可以向学生传达民主观念,灌输民主思想。在学校活动安排、教学组织、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可以体现民主。另外,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民主教育。
(三) 民主教育的教育目的
在书中,杜威是这样阐述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那么,杜威是否真的认为教育无目的呢?杜威认为,除了教育的历程它自身,并没有别的目的。由此可见,杜威区分了两种教育目的,即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和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真正教育目的内在于教育历程。而教育的历程,即是继续不断的重新组织,重新构造,重新形成的过程。将教育的目的存在于教育活动之中,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教育,而不应当在教育之外给教育限定以其他的外在目的。
杜威的这种教育无目的论是建立在对传统教育目的的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的。杜威反对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或传统教育,他认为那种教育只是强制性地将外力施加在受教育者身上。传统的教育目的是呆板的、机械的,它不能在特定的情景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不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他认为在民主社会和民主教育中,应当奉行教育无目的论。
二、 民主教育的课程观
(一) 课程来源:儿童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在课程方面,杜威是极力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的教育理论。在杜威看来,传统教育的课程是由前人所积累起来的系统的间接经验构成的,是一种符号和文字构成的系统,是由成人编就的。这样的课程非常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他提出,课程要还原于儿童。儿童要从现实生活中接受教育,从儿童的生活世界中选择课程内容,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并将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真正将课程成为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
(二) 课程设置:主动作业
杜威非常重视主动作业,认为课程设置中应该有主动作业。总体上,杜威把主动作业分为工作和游戏两个方面。主动作业包含很多,例如劳动、手工、游戏,还有烹饪、缝纫、纺织等等,这一类的许多活动都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杜威觉得,通过主动作业能够为儿童的学习,提供直接的经验和真正的动机更加直接和真实地去接触感受现实的社会。杜威倡导,将教育与生活相联系,通过主动作业,在这个雏形的社会中学习。
(三) 课程结构: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结合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根据学科逻辑而编排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杜威倡导活动课程,把活动课程看成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在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结合。只有将两种课程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完善课程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 民主教育的教学观
(一) 主张儿童中心
传统的教学观主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认为教学是传授知识的工作。儿童被固定在座位上,接受“满堂灌式”的教育。儿童完全处于消极被动地位,教师不关注儿童的积极性、兴趣爱好等,严重地抑制了儿童的创造力。他主张“儿童中心”,反对“教材中心”和“教师中心”。杜威强调,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儿童为中心,儿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杜威主张,教师去适应儿童,而不是儿童适应教师。教师应成为儿童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对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杜威并不是完全无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肯定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只是更加注重儿童。第二,在强调“儿童中心”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教师会对儿童完全放任。
(二) 倡导“做中学”
杜威认为,教师的教学不能强制性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慢慢地引导儿童在活动中自己探索发现,收获知识。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做中学”的教学理论。他强调,做是根本,没有做,则儿童学习无有凭借。“做中学”,这把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放到了一个更高的地位。它强调了训练独立思维的创新能力,也强调了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如何做到“做中学”?做中学,就是在实践操作中学习,让学生融入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去,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要让学生放手去做,解放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不断地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造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和独立性。让儿童在亲自接触具体事物的过程中,運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获得丰富的感觉经验。 四、 民主教育给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一)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杜威认为,民主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种新型的理智、新型的情操和新型的个性”。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面对家长、学校、社会的多重压力,在教学工作中,总是追求步调一致,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天性和创新精神。
因此,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主张教育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力求每一位學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努力使教育成为生动活泼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教学,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位儿童都能健康幸福的成长。
(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因此,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教好书本知识,而更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感兴趣的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果。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倡导学生的动手能力
杜威的“做中学”、“主动作业”、“活动课程”等思想,都突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和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育中不断地启发学生,不断地诱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不断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应该把学生圈在课堂中,只是一味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应该把他们引向课外、引向最真实的生活中去,在活动课程中,不断地实践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从而真正地“活学活用”知识。
(四) 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
杜威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中的独裁者,应打破教师的权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倾听来自儿童的心声和满足儿童的需求,让儿童感受到民主的氛围,能够在民主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乐于与教师交流、沟通,帮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高效率地进行学习。
虽然,杜威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也是有一些的不科学的地方,它超越了一定的现实基础和社会基础。但是,我认为,在杜威课程与教学的思想中,功是远远大于过的。他提出的课程观和教学论,不仅仅在美国处于权威地位,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力。在教育界中,很多人将杜威的地位放在仅次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位置。就连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也是深受杜威的影响。所以,对于杜威这位伟大的思想教育家,我们更应该广泛地汲取杜威课程与教学理论和思想中的精华,并且结合我国的课程现状和教学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杜威课程观和教学论的现实意义,真正地把我国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地完善教育。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许玮.对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解读和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孙晓艳.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对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启示[D].河南大学,2011.
[4]杜芳芳.对杜威教育哲学特征的审视——从《民主主义与教育》谈起[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04):11-15.
关键词:民主;教育;课程;教学;启示
约翰·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阐释了他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指出了教育是实现社会民主的基本手段,从而提出了关于教育目的、教育本质、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教育观点。笔者对书中的一些教育观点进行了总结,主要谈一谈民主社会与教育的关系、课程观和教学观等等。
一、 民主社会与民主教育
(一) 民主社会
杜威以《民主主义与教育》为书名,因为民主社会是他的理想国。那么杜威心目中理想的“民主社会”是什么样的?
他认为衡量社会不能单凭主观臆断来制定标准,应以社会成员共享利益的多寡为尺度,还应以本社会和其他社会能否交流互惠为尺度。首先,民主社会拥有每一位民众共享的利益,相互关爱,自由交往,这是维系社会繁荣和进步的基础。其次,民主社会倡导民主开放,破除了种族和阶级之间的隔阂,谋求人类事业和社会制度的刷新。杜威认为民主除了是一种政府的形式,它首先要是一种合作协同的生活方式,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
(二) 民主社会与民主教育的关系
杜威认为,一方面,民主社会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使得教育有可能普及到所有的人。另一方面,民主教育又可以推动民主生活方式、民主社会的形成。在教育内容上,可以向学生传达民主观念,灌输民主思想。在学校活动安排、教学组织、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可以体现民主。另外,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民主教育。
(三) 民主教育的教育目的
在书中,杜威是这样阐述教育目的:“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那么,杜威是否真的认为教育无目的呢?杜威认为,除了教育的历程它自身,并没有别的目的。由此可见,杜威区分了两种教育目的,即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和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真正教育目的内在于教育历程。而教育的历程,即是继续不断的重新组织,重新构造,重新形成的过程。将教育的目的存在于教育活动之中,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教育,而不应当在教育之外给教育限定以其他的外在目的。
杜威的这种教育无目的论是建立在对传统教育目的的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的。杜威反对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或传统教育,他认为那种教育只是强制性地将外力施加在受教育者身上。传统的教育目的是呆板的、机械的,它不能在特定的情景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不能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他认为在民主社会和民主教育中,应当奉行教育无目的论。
二、 民主教育的课程观
(一) 课程来源:儿童经验的改造和重组
在课程方面,杜威是极力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的教育理论。在杜威看来,传统教育的课程是由前人所积累起来的系统的间接经验构成的,是一种符号和文字构成的系统,是由成人编就的。这样的课程非常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他提出,课程要还原于儿童。儿童要从现实生活中接受教育,从儿童的生活世界中选择课程内容,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并将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真正将课程成为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
(二) 课程设置:主动作业
杜威非常重视主动作业,认为课程设置中应该有主动作业。总体上,杜威把主动作业分为工作和游戏两个方面。主动作业包含很多,例如劳动、手工、游戏,还有烹饪、缝纫、纺织等等,这一类的许多活动都是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杜威觉得,通过主动作业能够为儿童的学习,提供直接的经验和真正的动机更加直接和真实地去接触感受现实的社会。杜威倡导,将教育与生活相联系,通过主动作业,在这个雏形的社会中学习。
(三) 课程结构: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结合
学科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根据学科逻辑而编排的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杜威倡导活动课程,把活动课程看成课程实施的基本方式。在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将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结合。只有将两种课程相互结合,才能更好地完善课程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 民主教育的教学观
(一) 主张儿童中心
传统的教学观主张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认为教学是传授知识的工作。儿童被固定在座位上,接受“满堂灌式”的教育。儿童完全处于消极被动地位,教师不关注儿童的积极性、兴趣爱好等,严重地抑制了儿童的创造力。他主张“儿童中心”,反对“教材中心”和“教师中心”。杜威强调,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儿童为中心,儿童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杜威主张,教师去适应儿童,而不是儿童适应教师。教师应成为儿童活动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对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杜威并不是完全无视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肯定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只是更加注重儿童。第二,在强调“儿童中心”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教师会对儿童完全放任。
(二) 倡导“做中学”
杜威认为,教师的教学不能强制性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慢慢地引导儿童在活动中自己探索发现,收获知识。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做中学”的教学理论。他强调,做是根本,没有做,则儿童学习无有凭借。“做中学”,这把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放到了一个更高的地位。它强调了训练独立思维的创新能力,也强调了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如何做到“做中学”?做中学,就是在实践操作中学习,让学生融入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中去,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要让学生放手去做,解放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不断地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造精神,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和独立性。让儿童在亲自接触具体事物的过程中,運用自己的手脑耳口等感觉器官,获得丰富的感觉经验。 四、 民主教育给教育工作者的启示
(一)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杜威认为,民主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一种新型的理智、新型的情操和新型的个性”。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面对家长、学校、社会的多重压力,在教学工作中,总是追求步调一致,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天性和创新精神。
因此,我们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主张教育工作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力求每一位學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努力使教育成为生动活泼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教学,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每一位儿童都能健康幸福的成长。
(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因此,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教好书本知识,而更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感兴趣的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果。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倡导学生的动手能力
杜威的“做中学”、“主动作业”、“活动课程”等思想,都突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和操作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育中不断地启发学生,不断地诱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发现,不断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应该把学生圈在课堂中,只是一味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应该把他们引向课外、引向最真实的生活中去,在活动课程中,不断地实践和操作,提高动手能力,从而真正地“活学活用”知识。
(四) 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
杜威认为,教师不应该是教育中的独裁者,应打破教师的权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倾听来自儿童的心声和满足儿童的需求,让儿童感受到民主的氛围,能够在民主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会让学生乐于与教师交流、沟通,帮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高效率地进行学习。
虽然,杜威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也是有一些的不科学的地方,它超越了一定的现实基础和社会基础。但是,我认为,在杜威课程与教学的思想中,功是远远大于过的。他提出的课程观和教学论,不仅仅在美国处于权威地位,在国际上也很有影响力。在教育界中,很多人将杜威的地位放在仅次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位置。就连中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也是深受杜威的影响。所以,对于杜威这位伟大的思想教育家,我们更应该广泛地汲取杜威课程与教学理论和思想中的精华,并且结合我国的课程现状和教学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杜威课程观和教学论的现实意义,真正地把我国的教育工作落到实处,不断地完善教育。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许玮.对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解读和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6.
[3]孙晓艳.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对我国高中语文教育的启示[D].河南大学,2011.
[4]杜芳芳.对杜威教育哲学特征的审视——从《民主主义与教育》谈起[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0,(0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