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早渗透估算,打好认知基础。把估算与其他教学环节融合起来,注重估算过程,养成估算习惯,从而让估算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
关键词:估算 估算意识 渗透 估测能力 开放探索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估算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独立出现在教材中。“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成为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更是训练思维发展智力的需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估算却不受重视。很多老师对于估算的意义和作用缺乏系统的认识,对估算教学的理解还只浮于表面。因此,估算教学被很多老师孤立起来,并没有有机地融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出现了为估算而“估算”的现象。那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估算教学真正落在实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提前渗透估算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其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都更喜欢并认可具体的确定的事物和现象,对于估算有一定的畏难心理。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提前渗透估算。比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次正式出现了估算的教学内容。但是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有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我觉得在这一阶段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提前渗透“误差”概念。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们可以安排这样的学习活动。出示一堆糖果,先叫学生去估一估有多少颗,这个时候很多学生是在乱猜、在矇,答案与结果相差甚远。再有意指导学生先去数出10颗糖果,让学生去仔细观察这一堆糖果大约有几个10,从而去推算这堆糖果有多少颗,这个环节,学生的答案靠近了准确结果。最后,组织学生准确地数出糖果的颗数,再与推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及时表扬了几个估的跟准确结果比较靠近的学生。活动中,学生先掌握10颗糖果的正确表象,再去估计一堆糖果的数量,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发展学生的推算能力。通过这样一次推算经历,一方面丰富了学生自己的估计经验,另一方面渗透了估算是允许有误差的。事先估计再和实际的数量比较,有助于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并渗透了“误差”概念。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学习估算时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同时为学习估算做好心理准备和打好认知基础。
二、注重实际运用,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一)巧妙设计,感受估算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想办法搜集或者捕捉一些好的素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去感受,哪些问题解决需要近似值,就是需要估算。比如在吴正宪老师的一节《估算》课中,引入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
青青和妈妈去超市购物,妈妈带了100元:
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有意义?
1、青青想确认100元钱是不是够时。
2、售银员把每种食品的价格输入收银机时。
3、青青被告知应付多少元。
师:这三种情况哪种情况要用估算?你会选择几?
生一致回答:第一种。
师:如果收银员收银时说你大约要付100元,你会怎样?
生:嗯(边摇头)
师:对呀,咱不干,需要精算……
(评:学生在学习估算时大都是与生活脱节的,感觉无用的。在教学估算时,让学生从经常接触的生活情景中,判断哪种情况估算比精算更有意义?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接着说了个反例,学生很本能的摇头反对。这样设计,使原本枯燥的知识生活化,贴进学生的生活,感悟估算的意义和价值。)
(二)注重观察操作,培养估测能力
生活中,在测量长度或质量时,有时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的结果,即使需要精确的结果,也要先做一个恰当的判断,以确定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从这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长度和质量观念是合理估测的前提。
三、有效融合估算与各环节的教学
估算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不应把估算孤立的单独作为一个课时来教学。事实上估算教学应渗透于教学的各个必要环节,以此来提高估算的价值,加强估算的实效。
把估算和验算结合起来。如在进行计算教学以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估计,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再在计算后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对照,这样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做完了计算题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运用估算,进行快速检查。
四、注重估算过程,养成估算习惯
估算不需要统一的答案,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方法,结果合理即为正确答案。该如何评价估算的值?估的准不准,大多教师喜欢与准确值的偏差去量化。其实估算的结果应该是多样化的,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估得越准。要关注的是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估算的策略是否合乎情理。只要是合理的就该应当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鼓励他们积极解释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优化估算的策略。注重的应该是与准确值差异的症结所在,从实质上分析估算值的可用性,懂得偏差的原因即可。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估算过程,调整估算方法,估算策略也就有一个质的提升过程。
估算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估算习惯的养成和估算能力的提高,标志之一就是自觉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估算的习惯不是教出来的,需要在实践中逐渐磨练,要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强各种类型的估算练习,从而帮助学生灵活掌握估算方法,学会主动地用估计的眼光去观察数学
总之,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从而让估算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3]. 黄剑活 《如何走出估算教学的“尴尬”》 《数学教学月刊》2010.11
[4]. 马光红 陈庆宪《学会估算方法,感受估算价值》《数学教学月刊》2010.9
[5] 沈重予.《加强估算 培养运算能力——谈苏教版实验教科书里的估算》《小学数学教师》2010.5
[6]. 吴双燕《低年级估算教学之路探索》http://www.eduwg.com/jylw/59394_2.html
关键词:估算 估算意识 渗透 估测能力 开放探索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估算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独立出现在教材中。“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估算意识”成为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是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更是训练思维发展智力的需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估算却不受重视。很多老师对于估算的意义和作用缺乏系统的认识,对估算教学的理解还只浮于表面。因此,估算教学被很多老师孤立起来,并没有有机地融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出现了为估算而“估算”的现象。那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把估算教学真正落在实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提前渗透估算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其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都更喜欢并认可具体的确定的事物和现象,对于估算有一定的畏难心理。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提前渗透估算。比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次正式出现了估算的教学内容。但是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有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我觉得在这一阶段就可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提前渗透“误差”概念。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们可以安排这样的学习活动。出示一堆糖果,先叫学生去估一估有多少颗,这个时候很多学生是在乱猜、在矇,答案与结果相差甚远。再有意指导学生先去数出10颗糖果,让学生去仔细观察这一堆糖果大约有几个10,从而去推算这堆糖果有多少颗,这个环节,学生的答案靠近了准确结果。最后,组织学生准确地数出糖果的颗数,再与推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及时表扬了几个估的跟准确结果比较靠近的学生。活动中,学生先掌握10颗糖果的正确表象,再去估计一堆糖果的数量,进一步理解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发展学生的推算能力。通过这样一次推算经历,一方面丰富了学生自己的估计经验,另一方面渗透了估算是允许有误差的。事先估计再和实际的数量比较,有助于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并渗透了“误差”概念。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学习估算时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同时为学习估算做好心理准备和打好认知基础。
二、注重实际运用,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一)巧妙设计,感受估算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想办法搜集或者捕捉一些好的素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去感受,哪些问题解决需要近似值,就是需要估算。比如在吴正宪老师的一节《估算》课中,引入时创设这样一个情境:
青青和妈妈去超市购物,妈妈带了100元:
在下面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比精确计算有意义?
1、青青想确认100元钱是不是够时。
2、售银员把每种食品的价格输入收银机时。
3、青青被告知应付多少元。
师:这三种情况哪种情况要用估算?你会选择几?
生一致回答:第一种。
师:如果收银员收银时说你大约要付100元,你会怎样?
生:嗯(边摇头)
师:对呀,咱不干,需要精算……
(评:学生在学习估算时大都是与生活脱节的,感觉无用的。在教学估算时,让学生从经常接触的生活情景中,判断哪种情况估算比精算更有意义?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接着说了个反例,学生很本能的摇头反对。这样设计,使原本枯燥的知识生活化,贴进学生的生活,感悟估算的意义和价值。)
(二)注重观察操作,培养估测能力
生活中,在测量长度或质量时,有时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的结果,即使需要精确的结果,也要先做一个恰当的判断,以确定所使用的测量工具。从这方面考虑,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立长度和质量观念是合理估测的前提。
三、有效融合估算与各环节的教学
估算能力是学生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不应把估算孤立的单独作为一个课时来教学。事实上估算教学应渗透于教学的各个必要环节,以此来提高估算的价值,加强估算的实效。
把估算和验算结合起来。如在进行计算教学以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估计,确定计算结果的取值范围,再在计算后引导学生进行验证对照,这样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做完了计算题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运用估算,进行快速检查。
四、注重估算过程,养成估算习惯
估算不需要统一的答案,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理的方法,结果合理即为正确答案。该如何评价估算的值?估的准不准,大多教师喜欢与准确值的偏差去量化。其实估算的结果应该是多样化的,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估得越准。要关注的是估算结果是否合情合理,估算的策略是否合乎情理。只要是合理的就该应当鼓励他们大胆地尝试,鼓励他们积极解释自己的观点,交流自己的看法,优化估算的策略。注重的应该是与准确值差异的症结所在,从实质上分析估算值的可用性,懂得偏差的原因即可。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估算过程,调整估算方法,估算策略也就有一个质的提升过程。
估算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估算习惯的养成和估算能力的提高,标志之一就是自觉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估算的习惯不是教出来的,需要在实践中逐渐磨练,要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加强各种类型的估算练习,从而帮助学生灵活掌握估算方法,学会主动地用估计的眼光去观察数学
总之,教师要做启发学生运用估算的有心人,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寻找契机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再通过交流估算方法、技巧等途径,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从而让估算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3]. 黄剑活 《如何走出估算教学的“尴尬”》 《数学教学月刊》2010.11
[4]. 马光红 陈庆宪《学会估算方法,感受估算价值》《数学教学月刊》2010.9
[5] 沈重予.《加强估算 培养运算能力——谈苏教版实验教科书里的估算》《小学数学教师》2010.5
[6]. 吴双燕《低年级估算教学之路探索》http://www.eduwg.com/jylw/5939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