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逐渐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主渠道。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政治参与的无序化状态。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规范互联网参政行为,创造有序的网络参政环境。
关键词:互联网 政治参与 无序化
政治参与又称为公共政治参与、公众政治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公民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来行使国家权利。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新公民的政治参与模式。一方面,互联网的隐蔽性、开放性、实时性等特点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由地发表对国家政治和公共事务的看法,提高政治参与的实效性;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又容易造成网络参政的无序化。
一、互联网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
1.提高政治参与的意识
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传统政治参与条件的限制,人们认为政治是由精英阶层掌握的,与自己无关。这种观念造就了公民的民主意识薄弱,政治参与意愿不强。一般来说,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与公民对自身参与政治活动的效能预期成正比,就是说,公民预计自己的政治参与行为能有好的效果,政治参与意识就会提升;反之就会降低。
互联网的诞生和普及,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首先,网络是一个虚拟化的平台,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身份是平等的,不管是普通公民,还是政府官员或政治家,大家有平等参与政治的机会,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其次,互联网时代,政府政务信息在官方网络大量公开,公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另外,政府越来越重视和鼓励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中国各大城市相继开通了网络问政平台,保障市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还有是一些和民生相关的市政工程,还让市民网络投票公决。例如宁波三号地铁线出口的造型设计,就是让市民网上投票表决。这些势必让的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2.降低政治参与的成本
参与成本指的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所花费的经费、时间、精力等等。首先,互联网降低了公民获取政务信息的成本。在信息时代,政府部门越来越借助互联网公开发布相关政治信息,公民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等随时随地免费获知信息。其次,互联网降低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成本。传统的政治参与形式比如投票、选举等,由于受到时间、地点、路费等因素的限制,参与成本较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性加大,无疑加重了传统政治参与的成本。而互联网的跨时空性特点使公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微信、微博、邮件、BBS论坛等进行投票、选举、发表政见等,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3.扩大参与主体的范围
传统的政治参与,需要公民亲身实时实地进行活动,因为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很多人不便参与政治活动,政治参与主体的数量难以保证。互联网的发展克服了时空的障碍,使公民可以凭借网络隔空参与政治生活,网络的这种便捷性有利于吸引大量的公民参与政治,扩大了政治参与主体的数量和范围。
此外,相对于传统的实名政治参与,互联网的匿名性,使公民能卸下思想包袱、放开顾虑,畅所欲言。因此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4.拓宽政治参与的途径
我国传统的公民政治参与有人民代表大会、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基层群众自治、信访等形式,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但这种传统的官方的政治参与渠道狭窄,很多群众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直接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博客、电子邮件、官方网站、网络论坛等各种渠道知晓国家、政府的方针政策,直接、及时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更多、更便捷的网络应用,公民的政治参与途径将大大拓宽。
二、互联网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
1.网络信息难辨真伪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开放的世界。一般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自由地发布言论和信息,无需审核。这种无政府主义使得网络上充斥大量的虚假、反动的信息,而普通公民难以辨别是非真伪,失去判断力,从而产生从众心理和行为。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政治民主必然是失真的、虚假的民主。虚假的信息和虚假的民主必然给政府的甄别工作增加难度。
2.网络舆情难以控制
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使所有网民能够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在网络上发布消息。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会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散布谣言,煽动大众情绪。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开放性等特点,使舆情一触即发,快速蔓延,为政府控制舆情带来了难度。如果政府不能及时对网络舆情加以控制和引导,将会引发社会动乱,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构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网络保障机制
1.改善网络监管系统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政治参与是势不可挡的趋势。各级政府应提高互联网技术,创新互联网政治参与的管理方法和监督模式,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秩序。比如应对网络匿名性带来的弊端,可以实行相对的网络实名制,也就是说公民只有通过实名注册才在网络上进行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发表言论、投票等等政治活动。而公民在进行网络参政的时候,他的真实身份只有对政府网站的相关管理人员可见,对其他人都是匿名的。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保护公民的隐私,消除他们的顾虑;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监督、追溯公民的政治言行,警示每个公民都要对自己发布的信息负责,而转发评论的公民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2.加強网络立法工作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要改变公民网络参政的无序化状态,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的互联网立法不够完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法律法规中的条例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规范网络参政的需要。首先,发达国家网络技术比较成熟,可以借鉴他们在互联网参政方面的立法经验,制定科学的法律规范;其次,根据我国目前在网络参政方面出现的无序化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
3.提高网民思想政治素养和法律素养
公民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他们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直接影响网络参政的秩序和质量。政府可以在官方网站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平台,宣传网络参政的正面人物,提升公民的网络道德素养;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政能力;宣传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互联网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公民法律认知和尊法、守法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玉鑫.当代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
[2]文 睿.公民网络参与下政府管理的创新模式[J].中国信息化,2017
[3]李 享.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9
[4]郭彦森.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进程、议题和趋势[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2016年度科研计划项目阶段性论文。项目主持人:魏亚飞(主持人所在单位:武汉晴川学院科研处)。项目名称:《网络虚拟社会条件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2016426)
关键词:互联网 政治参与 无序化
政治参与又称为公共政治参与、公众政治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公民通过有序的政治参与来行使国家权利。
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网络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新公民的政治参与模式。一方面,互联网的隐蔽性、开放性、实时性等特点使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由地发表对国家政治和公共事务的看法,提高政治参与的实效性;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又容易造成网络参政的无序化。
一、互联网对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
1.提高政治参与的意识
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和传统政治参与条件的限制,人们认为政治是由精英阶层掌握的,与自己无关。这种观念造就了公民的民主意识薄弱,政治参与意愿不强。一般来说,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与公民对自身参与政治活动的效能预期成正比,就是说,公民预计自己的政治参与行为能有好的效果,政治参与意识就会提升;反之就会降低。
互联网的诞生和普及,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首先,网络是一个虚拟化的平台,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身份是平等的,不管是普通公民,还是政府官员或政治家,大家有平等参与政治的机会,可以自由发表言论,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其次,互联网时代,政府政务信息在官方网络大量公开,公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取相关信息;另外,政府越来越重视和鼓励公民的网络政治参与。中国各大城市相继开通了网络问政平台,保障市民充分行使民主权利。还有是一些和民生相关的市政工程,还让市民网络投票公决。例如宁波三号地铁线出口的造型设计,就是让市民网上投票表决。这些势必让的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2.降低政治参与的成本
参与成本指的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所花费的经费、时间、精力等等。首先,互联网降低了公民获取政务信息的成本。在信息时代,政府部门越来越借助互联网公开发布相关政治信息,公民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等随时随地免费获知信息。其次,互联网降低了公民参政议政的成本。传统的政治参与形式比如投票、选举等,由于受到时间、地点、路费等因素的限制,参与成本较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性加大,无疑加重了传统政治参与的成本。而互联网的跨时空性特点使公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利用微信、微博、邮件、BBS论坛等进行投票、选举、发表政见等,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3.扩大参与主体的范围
传统的政治参与,需要公民亲身实时实地进行活动,因为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很多人不便参与政治活动,政治参与主体的数量难以保证。互联网的发展克服了时空的障碍,使公民可以凭借网络隔空参与政治生活,网络的这种便捷性有利于吸引大量的公民参与政治,扩大了政治参与主体的数量和范围。
此外,相对于传统的实名政治参与,互联网的匿名性,使公民能卸下思想包袱、放开顾虑,畅所欲言。因此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4.拓宽政治参与的途径
我国传统的公民政治参与有人民代表大会、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基层群众自治、信访等形式,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但这种传统的官方的政治参与渠道狭窄,很多群众因为各种条件的限制,无法直接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博客、电子邮件、官方网站、网络论坛等各种渠道知晓国家、政府的方针政策,直接、及时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出现更多、更便捷的网络应用,公民的政治参与途径将大大拓宽。
二、互联网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
1.网络信息难辨真伪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开放的世界。一般情况下,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自由地发布言论和信息,无需审核。这种无政府主义使得网络上充斥大量的虚假、反动的信息,而普通公民难以辨别是非真伪,失去判断力,从而产生从众心理和行为。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政治民主必然是失真的、虚假的民主。虚假的信息和虚假的民主必然给政府的甄别工作增加难度。
2.网络舆情难以控制
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使所有网民能够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在网络上发布消息。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会肆无忌惮地在网络上散布谣言,煽动大众情绪。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开放性等特点,使舆情一触即发,快速蔓延,为政府控制舆情带来了难度。如果政府不能及时对网络舆情加以控制和引导,将会引发社会动乱,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构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网络保障机制
1.改善网络监管系统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政治参与是势不可挡的趋势。各级政府应提高互联网技术,创新互联网政治参与的管理方法和监督模式,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秩序。比如应对网络匿名性带来的弊端,可以实行相对的网络实名制,也就是说公民只有通过实名注册才在网络上进行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发表言论、投票等等政治活动。而公民在进行网络参政的时候,他的真实身份只有对政府网站的相关管理人员可见,对其他人都是匿名的。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保护公民的隐私,消除他们的顾虑;另一方面又可以有效监督、追溯公民的政治言行,警示每个公民都要对自己发布的信息负责,而转发评论的公民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2.加強网络立法工作
法律具有国家强制力,要改变公民网络参政的无序化状态,必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的互联网立法不够完善,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法律法规中的条例相对滞后,无法满足规范网络参政的需要。首先,发达国家网络技术比较成熟,可以借鉴他们在互联网参政方面的立法经验,制定科学的法律规范;其次,根据我国目前在网络参政方面出现的无序化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
3.提高网民思想政治素养和法律素养
公民作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他们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直接影响网络参政的秩序和质量。政府可以在官方网站上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平台,宣传网络参政的正面人物,提升公民的网络道德素养;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和参政能力;宣传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性,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加强互联网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公民法律认知和尊法、守法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玉鑫.当代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方式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
[2]文 睿.公民网络参与下政府管理的创新模式[J].中国信息化,2017
[3]李 享.我国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及对策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9
[4]郭彦森.网络政治参与研究的进程、议题和趋势[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2016年度科研计划项目阶段性论文。项目主持人:魏亚飞(主持人所在单位:武汉晴川学院科研处)。项目名称:《网络虚拟社会条件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B2016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