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标准清理年底前完成
卫生部日前要求,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包括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内容等,并启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
(《健康报》)
国家奖学金每年奖4.5万名研究生
财政部、教育部日前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在读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1万名,硕士研究生3.5万名,每生每年2万元。
(《深圳商报》)
6年逾8000人因土地违法受处分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日前透露,到2011年年底,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发现并督促纠正整改了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项目4091个。六年来,通过土地督察共计有8471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党纪政纪处分,1589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法制日报》)
8万余名干部两年上交钱券近8亿元
中央纪委监察部日前透露,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至2011年年底,中国共有83195名党员干部主动上交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共计7.71亿元,查处违纪金额39198.28万元,处理违纪党员干部3578人。
2010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实施《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据统计,2010年和2011年,全国各级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43万多人次,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91万多人次,诫勉谈话11万多人次。两项法规印发后,2011年1月启动集中报告工作。据统计,全国共有100多万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报告了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率为100%。
(《北京晨报》)
老兵莫言 提干记
1976年,莫言参军,来到烟台龙口(黄县)某通讯团服兵役。莫言在部队表现不错,被领导安排在部队业余学校任数学兼语文教官。3年过去了,领导王政委偶然听了他的课,觉得他是个人才,便把他调到训练大队任政治课教员兼保密员。1979年8月底,莫言来到保定郊区的狼牙山脚下,进入训练大队,当了一名没编制的“战士”政治教官。
部队把莫言调到训练大队接受考察。但到了年底,上级下了个文件说,所有干部必须经过军校或训练大队的培训才能提干,且战士年龄超过24岁不能提干。而莫言1979年年底已经超过24周岁,不符合提干条件。到了1982年,莫言已经是一个有7年兵龄的老兵了。
莫言参军时期,部队为战士们设立了优厚的激励制度,如一名士兵如能在省级报刊发表文章,就可以记三等功。莫言从1978年开始坚持写作并投稿,但一直没有回音。知道邻近莫言部队的保定市文联主办的文学双月刊《莲池》后,莫言写好一篇小说寄过去,退回来,再寄,又退。终于有一天,收到《莲池》编辑的一封信,说希望他去编辑部谈谈。他兴奋得一夜未合眼,翻来覆去地看信。翌日一早,他搭上长途汽车来到编辑部。编辑毛兆晃说让他改改。莫言回部队后,干脆新写了一篇寄给毛编辑。毛编辑说,还不如上一个呢。莫言不气馁,把两个小说杂糅在一起,又送到编辑部。此即莫言1981年秋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春夜雨霏霏》。接着,《莲池》又发表了莫言的第二篇小说《丑兵》。因为发表了这两篇小说,他引起了领导的关注。
莫言发表小说后,政治部肖副主任和宣传科科长来训练大队调查,谈论莫言的事情。训练大队队长和政委说莫言确实是个人才,这样的人才不提干实在太可惜了。作为一名战士,他年龄是太大了,但作为一名干部,二十五六岁还算很年轻。肖副主任听到这个反映后认为,明天应该“去听听这个小鬼的课”。
翌日,政治部肖副主任、宣传科科长和训练大队的队长、政委听了莫言的课,表示满意。肖副主任很爱才,他和干部科科长带着莫言的材料和他在《莲池》发表的两篇短篇小说,专门跑到军委总参谋部组织部(当时叫干部部),申请为他提干。总参领导回答说,你们回去打个报告,我们就同意。
就这样,1982年暑假,27岁的莫言被破格提拔为正排职教员,被调到北京延庆某部队机关工作。翌年,《莲池》杂志发表了莫言的两篇小说,《售棉大路》和《民间音乐》,第一篇被《小说月报》转载。老作家孙犁读了《民间音乐》,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1984年秋天,解放军艺术学院由著名作家、后任总政文化部长的徐怀中将军领衔,创建了文学系。莫言报名参加了几轮考试,也获得了通过,但不知何故,他没在规定的时间到军艺报到,按规定他就不能被录取了。徐怀中把莫言叫去,问他写过什么东西。莫言从包里摸出《莲池》和孙犁的评论,郑重地递过去。徐怀中仔细地看完后,对系里的干事刘毅然说:“这个学生,即便文化考试不及格我们也要。”就这样,莫言正式进入军艺。
(《人民政协报》)
郑秀:守望曹禺一生的女人
1933年,北平的时局非常险恶。清华大学决定,免除应届毕业生的期末考试,以全年平均分数评定毕业成绩,提前放暑假。
此时,23岁的曹禺是西洋文学系的应届毕业生,刚认识比他低两届的女生郑秀不久。曹禺留在校园没有回天津的家,他要求郑秀也不要回南京。两人整天在清华园图书馆相对而坐,除低声交谈一两句话之外,便分别做自己的事:曹禺埋头创作剧本《雷雨》,郑秀用工整娟秀的字迹誊写出来。郑秀是《雷雨》的第一位读者,他俩也由相识到相知,很快进入热恋。
经过三年恋爱,曹禺与郑秀于1936年11月26日在南京举行了隆重的订婚典礼。1938年春,二人同赴已撤到长沙的国立剧校,并在长沙举行了简单的婚礼。遗憾的是,他们之间炽热的感情没维持多久,在郑秀生了两个女儿后,曹禺便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方瑞。
早在和郑秀婚后不久,曹禺便和方瑞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婚外恋。可以说,这段恋情从一开始就处于半公开状态,当时江安剧专的学生们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此事,一见二人在一起散步都自觉回避。郑秀是何时知道的已不可考,但想来到江安全城皆知的时候,她想装不知道也不可能了。 曹禺数次向郑秀提出离婚,但那时郑秀已育有二女,坚决不离,二人夫妻关系名存实亡。1951年,郑秀在十分孤寂和痛苦中同意离婚。郑秀对曹禺的同窗好友张骏祥说:“过去我爱曹禺,嫁给了他,现在我还是爱他。我同意离婚,因为我希望他幸福。”
与郑秀办完离婚手续后,曹禺和方瑞终于结束了同居生活,正式结了婚。
“文革”期间,曹禺没能逃过厄运,遭到批斗,被下放到农场劳改。方瑞连惊带吓,身体垮掉了,必须靠大量服食安眠药才能入睡。1974年的一天,方瑞在自家床上离开了人世。遗体旁散落着大量安眠药片。
方瑞去世,曹禺不但失去了心灵伴侣,更没了照料他饮食起居的人。这时,他与郑秀的女儿万黛肩负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万黛从不否认,自己对父亲的照料,间接倾注了母亲郑秀的心血,若不是郑秀对曹禺的生活饮食习惯了解得非常清楚,她也很难将父亲照料得那么好。郑秀离婚后并未再婚,现在方瑞已死,女儿们都盼着二人复婚。从万黛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郑秀也有此意。可是,曹禺却完全不会意。
曹禺住牛棚时,有一天天还没亮,他起来担煤,远远看到走来一个人,踮足张望,徘徊不去。曹禺认出是郑秀,也不搭话,径自进屋。曹禺的学生戴君良当时正在扫地,当郑秀从他身边走过时,他看到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
“文革”结束后,某一天曹禺突然向女儿们宣布,他要结婚了,对象是著名戏剧演员李玉茹。
曹禺与李玉茹是老相识。在曹禺逝世后,李玉茹接受采访时说,早在40年代末,曹禺还未与郑秀离婚时,就曾向她倾诉过婚姻的不幸,并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但她因为母亲的反对而未跟曹禺进一步发展。后来曹禺与方瑞结了婚,两人也就很少联系了。
“文革”结束后,曹禺去上海探望李玉茹,从此开始互通书信。1979年,两人决定共同组织家庭。到底是年纪大了,曹禺这一次对婚姻自由的追求明显不如上一次理直气壮,悄悄办理了再婚登记手续。
得知曹禺与李玉茹结婚,郑秀大哭了一场。1989年10月,郑秀走完了孤苦的人生之路。她临终前曾希望与曹禺见上一面,但经多方转达,不知何故,曹禺终究没有出现。她是口中喃喃地念着“家宝、家宝”离开人世的。曹禺的原名叫万家宝。受过高等教育的郑秀,即使难免有从一而终的思想,但于无望中坚持守候曹禺一生,毕竟也是发自内心对曹禺执着的真感情。
得知结发妻子郑秀去世,曹禺以自己的名义送了个巨大无比的花篮。
1996年12月13日,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逝世,享年86岁。
2008年7月11日,李玉茹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4岁。
(《文汇报》等)
家传的味道
上周,跟爱人一起去拜访她的一位高中女同学。这位同学是一位女强人,一家有上百名员工的公司老总。她亲自在家为我们下厨做菜,并神秘地称:“你们有口福了,能够吃到我家的祖传私房菜——蜜汁红烧肉。”
等了很长时间,红烧肉才端了上来——果然是美味无比,油而不腻,细腻嫩滑,肉放在嘴中就会升腾起一种它要自动融化开来的奇妙感觉。我们不禁夸赞起这位女同学来,她却神情忧伤地跟我们说起了这道蜜汁红烧肉的故事——
她说,自己大学毕业后便自主创业,成天在外面忙碌奔波,三餐都在外面解决,偶尔在家里吃,也是泡个方便面什么的将就打发一下。后来宝宝出生了,她只好把在老家的母亲请来帮忙。
母亲来了,她的口福也就来了,每隔几天就能吃上一回蜜汁红烧肉,连小小的女儿也吃上了瘾,稍大能开口说话时,常常嚷着要吃外婆做的“甜肉”。母亲这一做就做了四年多。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一直健康的母亲在去年的某一天突发脑溢血,没能抢救回来。
送走母亲后,想着以后再也吃不到母亲做的红烧肉了,她才后悔自己之前为什么要那么忙,为什么不抽出一点时间来跟母亲学学这道菜的做法。
有一天,她的女儿无意间在橱柜的一个盒子里翻出一张字条。她拿过来打开一看,竟然是已逝半年多的母亲生前写的:“妮,妈妈知道你整天忙,不肯,也没有时间跟妈妈学做菜,但是可可喜欢吃外婆做的红烧肉,我怕哪一天我突然走了,可可吃不到外婆的红烧肉会闹腾的,所以,妈妈今天把红烧肉的做法写下来,你有空得闲了,学着做做。”
读着母亲留下的菜谱,她泪如雨下。母亲竟然想得如此周到,似乎早已预料到了一切!
这位女同学还说,这些年,自己在外面的饭店吃过无数顿饭,几万元一餐的也吃过,但是,没有哪一道菜能让她记得和想念。私房菜餐馆也去过不少,但同样很快也会忘记其味道,唯有母亲的蜜汁红烧肉她永远都忘不了。
最后她还告诉我们,自从看到母亲留下的那张字条后,她就突然醒悟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为了挣钱而拼命工作,而是学起了母亲,适当回归家庭,按照母亲字条上的做法做红烧肉给女儿吃。她说,等女儿长大后,自己还要把这道菜的做法教给女儿,告诉她,这道菜是外婆留给她们的爱。
每个母亲都有一道拿手的传家菜,令儿女们难以忘怀,这道菜健康卫生,没有放过量的味精,却鲜美无比,因为里面添加了一个最重要的佐料——母爱!每个做子女的,对母亲最大的怀念和感恩,就是记住这道菜的做法,并在有空时,常常做一做它,不让它失传,因为那是妈妈留下的永恒的味道。
(《合肥日报》)
卫生部日前要求,在2013年年底前完成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方案,包括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内容等,并启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
(《健康报》)
国家奖学金每年奖4.5万名研究生
财政部、教育部日前设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每年奖励4.5万名在读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1万名,硕士研究生3.5万名,每生每年2万元。
(《深圳商报》)
6年逾8000人因土地违法受处分
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日前透露,到2011年年底,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发现并督促纠正整改了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的项目4091个。六年来,通过土地督察共计有8471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党纪政纪处分,1589人被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法制日报》)
8万余名干部两年上交钱券近8亿元
中央纪委监察部日前透露,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至2011年年底,中国共有83195名党员干部主动上交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共计7.71亿元,查处违纪金额39198.28万元,处理违纪党员干部3578人。
2010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实施《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据统计,2010年和2011年,全国各级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谈话43万多人次,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91万多人次,诫勉谈话11万多人次。两项法规印发后,2011年1月启动集中报告工作。据统计,全国共有100多万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报告了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率为100%。
(《北京晨报》)
老兵莫言 提干记
1976年,莫言参军,来到烟台龙口(黄县)某通讯团服兵役。莫言在部队表现不错,被领导安排在部队业余学校任数学兼语文教官。3年过去了,领导王政委偶然听了他的课,觉得他是个人才,便把他调到训练大队任政治课教员兼保密员。1979年8月底,莫言来到保定郊区的狼牙山脚下,进入训练大队,当了一名没编制的“战士”政治教官。
部队把莫言调到训练大队接受考察。但到了年底,上级下了个文件说,所有干部必须经过军校或训练大队的培训才能提干,且战士年龄超过24岁不能提干。而莫言1979年年底已经超过24周岁,不符合提干条件。到了1982年,莫言已经是一个有7年兵龄的老兵了。
莫言参军时期,部队为战士们设立了优厚的激励制度,如一名士兵如能在省级报刊发表文章,就可以记三等功。莫言从1978年开始坚持写作并投稿,但一直没有回音。知道邻近莫言部队的保定市文联主办的文学双月刊《莲池》后,莫言写好一篇小说寄过去,退回来,再寄,又退。终于有一天,收到《莲池》编辑的一封信,说希望他去编辑部谈谈。他兴奋得一夜未合眼,翻来覆去地看信。翌日一早,他搭上长途汽车来到编辑部。编辑毛兆晃说让他改改。莫言回部队后,干脆新写了一篇寄给毛编辑。毛编辑说,还不如上一个呢。莫言不气馁,把两个小说杂糅在一起,又送到编辑部。此即莫言1981年秋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春夜雨霏霏》。接着,《莲池》又发表了莫言的第二篇小说《丑兵》。因为发表了这两篇小说,他引起了领导的关注。
莫言发表小说后,政治部肖副主任和宣传科科长来训练大队调查,谈论莫言的事情。训练大队队长和政委说莫言确实是个人才,这样的人才不提干实在太可惜了。作为一名战士,他年龄是太大了,但作为一名干部,二十五六岁还算很年轻。肖副主任听到这个反映后认为,明天应该“去听听这个小鬼的课”。
翌日,政治部肖副主任、宣传科科长和训练大队的队长、政委听了莫言的课,表示满意。肖副主任很爱才,他和干部科科长带着莫言的材料和他在《莲池》发表的两篇短篇小说,专门跑到军委总参谋部组织部(当时叫干部部),申请为他提干。总参领导回答说,你们回去打个报告,我们就同意。
就这样,1982年暑假,27岁的莫言被破格提拔为正排职教员,被调到北京延庆某部队机关工作。翌年,《莲池》杂志发表了莫言的两篇小说,《售棉大路》和《民间音乐》,第一篇被《小说月报》转载。老作家孙犁读了《民间音乐》,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1984年秋天,解放军艺术学院由著名作家、后任总政文化部长的徐怀中将军领衔,创建了文学系。莫言报名参加了几轮考试,也获得了通过,但不知何故,他没在规定的时间到军艺报到,按规定他就不能被录取了。徐怀中把莫言叫去,问他写过什么东西。莫言从包里摸出《莲池》和孙犁的评论,郑重地递过去。徐怀中仔细地看完后,对系里的干事刘毅然说:“这个学生,即便文化考试不及格我们也要。”就这样,莫言正式进入军艺。
(《人民政协报》)
郑秀:守望曹禺一生的女人
1933年,北平的时局非常险恶。清华大学决定,免除应届毕业生的期末考试,以全年平均分数评定毕业成绩,提前放暑假。
此时,23岁的曹禺是西洋文学系的应届毕业生,刚认识比他低两届的女生郑秀不久。曹禺留在校园没有回天津的家,他要求郑秀也不要回南京。两人整天在清华园图书馆相对而坐,除低声交谈一两句话之外,便分别做自己的事:曹禺埋头创作剧本《雷雨》,郑秀用工整娟秀的字迹誊写出来。郑秀是《雷雨》的第一位读者,他俩也由相识到相知,很快进入热恋。
经过三年恋爱,曹禺与郑秀于1936年11月26日在南京举行了隆重的订婚典礼。1938年春,二人同赴已撤到长沙的国立剧校,并在长沙举行了简单的婚礼。遗憾的是,他们之间炽热的感情没维持多久,在郑秀生了两个女儿后,曹禺便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方瑞。
早在和郑秀婚后不久,曹禺便和方瑞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婚外恋。可以说,这段恋情从一开始就处于半公开状态,当时江安剧专的学生们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此事,一见二人在一起散步都自觉回避。郑秀是何时知道的已不可考,但想来到江安全城皆知的时候,她想装不知道也不可能了。 曹禺数次向郑秀提出离婚,但那时郑秀已育有二女,坚决不离,二人夫妻关系名存实亡。1951年,郑秀在十分孤寂和痛苦中同意离婚。郑秀对曹禺的同窗好友张骏祥说:“过去我爱曹禺,嫁给了他,现在我还是爱他。我同意离婚,因为我希望他幸福。”
与郑秀办完离婚手续后,曹禺和方瑞终于结束了同居生活,正式结了婚。
“文革”期间,曹禺没能逃过厄运,遭到批斗,被下放到农场劳改。方瑞连惊带吓,身体垮掉了,必须靠大量服食安眠药才能入睡。1974年的一天,方瑞在自家床上离开了人世。遗体旁散落着大量安眠药片。
方瑞去世,曹禺不但失去了心灵伴侣,更没了照料他饮食起居的人。这时,他与郑秀的女儿万黛肩负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万黛从不否认,自己对父亲的照料,间接倾注了母亲郑秀的心血,若不是郑秀对曹禺的生活饮食习惯了解得非常清楚,她也很难将父亲照料得那么好。郑秀离婚后并未再婚,现在方瑞已死,女儿们都盼着二人复婚。从万黛的叙述中可以看出,郑秀也有此意。可是,曹禺却完全不会意。
曹禺住牛棚时,有一天天还没亮,他起来担煤,远远看到走来一个人,踮足张望,徘徊不去。曹禺认出是郑秀,也不搭话,径自进屋。曹禺的学生戴君良当时正在扫地,当郑秀从他身边走过时,他看到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
“文革”结束后,某一天曹禺突然向女儿们宣布,他要结婚了,对象是著名戏剧演员李玉茹。
曹禺与李玉茹是老相识。在曹禺逝世后,李玉茹接受采访时说,早在40年代末,曹禺还未与郑秀离婚时,就曾向她倾诉过婚姻的不幸,并向她表达了自己的爱意,但她因为母亲的反对而未跟曹禺进一步发展。后来曹禺与方瑞结了婚,两人也就很少联系了。
“文革”结束后,曹禺去上海探望李玉茹,从此开始互通书信。1979年,两人决定共同组织家庭。到底是年纪大了,曹禺这一次对婚姻自由的追求明显不如上一次理直气壮,悄悄办理了再婚登记手续。
得知曹禺与李玉茹结婚,郑秀大哭了一场。1989年10月,郑秀走完了孤苦的人生之路。她临终前曾希望与曹禺见上一面,但经多方转达,不知何故,曹禺终究没有出现。她是口中喃喃地念着“家宝、家宝”离开人世的。曹禺的原名叫万家宝。受过高等教育的郑秀,即使难免有从一而终的思想,但于无望中坚持守候曹禺一生,毕竟也是发自内心对曹禺执着的真感情。
得知结发妻子郑秀去世,曹禺以自己的名义送了个巨大无比的花篮。
1996年12月13日,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曹禺逝世,享年86岁。
2008年7月11日,李玉茹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4岁。
(《文汇报》等)
家传的味道
上周,跟爱人一起去拜访她的一位高中女同学。这位同学是一位女强人,一家有上百名员工的公司老总。她亲自在家为我们下厨做菜,并神秘地称:“你们有口福了,能够吃到我家的祖传私房菜——蜜汁红烧肉。”
等了很长时间,红烧肉才端了上来——果然是美味无比,油而不腻,细腻嫩滑,肉放在嘴中就会升腾起一种它要自动融化开来的奇妙感觉。我们不禁夸赞起这位女同学来,她却神情忧伤地跟我们说起了这道蜜汁红烧肉的故事——
她说,自己大学毕业后便自主创业,成天在外面忙碌奔波,三餐都在外面解决,偶尔在家里吃,也是泡个方便面什么的将就打发一下。后来宝宝出生了,她只好把在老家的母亲请来帮忙。
母亲来了,她的口福也就来了,每隔几天就能吃上一回蜜汁红烧肉,连小小的女儿也吃上了瘾,稍大能开口说话时,常常嚷着要吃外婆做的“甜肉”。母亲这一做就做了四年多。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一直健康的母亲在去年的某一天突发脑溢血,没能抢救回来。
送走母亲后,想着以后再也吃不到母亲做的红烧肉了,她才后悔自己之前为什么要那么忙,为什么不抽出一点时间来跟母亲学学这道菜的做法。
有一天,她的女儿无意间在橱柜的一个盒子里翻出一张字条。她拿过来打开一看,竟然是已逝半年多的母亲生前写的:“妮,妈妈知道你整天忙,不肯,也没有时间跟妈妈学做菜,但是可可喜欢吃外婆做的红烧肉,我怕哪一天我突然走了,可可吃不到外婆的红烧肉会闹腾的,所以,妈妈今天把红烧肉的做法写下来,你有空得闲了,学着做做。”
读着母亲留下的菜谱,她泪如雨下。母亲竟然想得如此周到,似乎早已预料到了一切!
这位女同学还说,这些年,自己在外面的饭店吃过无数顿饭,几万元一餐的也吃过,但是,没有哪一道菜能让她记得和想念。私房菜餐馆也去过不少,但同样很快也会忘记其味道,唯有母亲的蜜汁红烧肉她永远都忘不了。
最后她还告诉我们,自从看到母亲留下的那张字条后,她就突然醒悟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为了挣钱而拼命工作,而是学起了母亲,适当回归家庭,按照母亲字条上的做法做红烧肉给女儿吃。她说,等女儿长大后,自己还要把这道菜的做法教给女儿,告诉她,这道菜是外婆留给她们的爱。
每个母亲都有一道拿手的传家菜,令儿女们难以忘怀,这道菜健康卫生,没有放过量的味精,却鲜美无比,因为里面添加了一个最重要的佐料——母爱!每个做子女的,对母亲最大的怀念和感恩,就是记住这道菜的做法,并在有空时,常常做一做它,不让它失传,因为那是妈妈留下的永恒的味道。
(《合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