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精品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写新闻精品,是读者大众的殷切期望,是党和政府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是新闻事业发展的需求,也是真正的新闻记者追求的目标。多出精品,提高报纸质量,这是平面新闻媒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采写新闻精品,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要认真研究受众对象,把握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知识结构的对象在心态和需求上的差别,并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等,选择新闻内容的重点,选择易于接受的形式,从而使我们的新闻精品能够进入对象的认知结构。
  笔者翻看了新华社原社长穆青的新闻作品,从数量上说不算多,但他笔下的《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等一篇篇不朽的名作,为读者所喜欢并广为流传,不少作品在大学课堂上成了教学的案例,在新闻同行中也是有口皆碑。
  时下,我们身边每天产生着大量的新闻作品,可是,人们能记住的又有多少?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应是一种去粗取精的职业。
  精品是最有情的,最鼓舞人心的。
  从事新闻这一行当,若想在新闻的海洋里做弄潮儿,期望攀登新闻的高峰,就必须有精品意识、有精品追求,换言之,即逼迫你自己必须拿出精品来。
  新闻工作者生产新闻精品,需要掌握社会发展动向、精神风貌和新闻事件本质特点,对新闻素材深加工、精加工、精心策划、创造性构建。近年来,我们的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要影响社会风气、塑造人的灵魂、提高国民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至流传于子孙后代,新闻作品所起的宣传作用,是别的任何思想和意识形态形式都不能代替的。
  正因为这样,国家和人民对新闻作品有着很高的要求。它要为现实服务,成为推动生活前进的健康因素和鼓舞力量;它要为人民服务,起到灵魂工程师的作用。不能够允许不好的、低劣的、有害的所谓作品胡乱生产和流通。
  但是,现在的状况是:新闻作品的产量很大,但有相当多是平庸的、粗制滥造的。就新闻文风来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观念僵化,缺乏引导技艺;二是贪大求长,热衷空谈;三是官腔官调,拒人于千里之外;四是盲目炒作,追求轰动效应。
  针对这种状况,要改进文风,就要求我们树立导向意识、责任意识、读者意识、精品意识,在报道中求短、求实、求快、求活,切忌通篇使用概念化语言、说教式语言,要多用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还原报道的感性色彩。靠精品去争取读者,去占领市场,去占据空间,对于低俗、庸俗、媚俗的东西,最终战而胜之,取而代之。
  创造精品,既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使命;既是一种应战,也是一种挑战。它应成为新闻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我们就是失职,就是缺乏觉悟,就愧对时代和人民,就有负于记者这一神圣称号。
  精品的创造,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和思路。精品可贵,但精品的产生和生产非常不易。决不是表表态说说而已,而是需要高瞻远瞩,深入基层,脚踏实地前行。新闻工作者首先要有精品意识和精品追求,同时要有采写精品的条件。一方面,像任何优秀新闻作品的产生一样,精品的产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另一方面,它又是可以通过“求”而“可遇”的。这就要求加大“求”的力度,增加“求”的质量。
  一是在思想上,要能站在时代的前沿。作为时代精神反映的新闻,不能不代表那个时代以至人类的思考和意向。精品之作不能不在思想上有所“破”并有所“立”。这样,才能奏响时代的强音,给读者以思想冲击和精神营养。
  翻阅当代新闻,由于某种程度上忽视新闻的思想性,使得一些作品角度狭窄、内容肤浅的问题,比较常见。这个问题在新闻采写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采写新闻精品所必须特别解决的问题。
  强调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思想理论对新闻报道中的重要要求。在当下这个千变万化的时代,唯有通过加强新闻报道的思想性,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受众辨明是非、澄清认识,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振奋精神,激发人们努力工作的热情,坚定人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这样,写出的新闻精品,应能给读者以警策、启悟和鼓舞,给现实生活以推动。
  二是进入生活的深部和人的精神深层。奏响时代的最强音,摸准人心的走向和脉搏的律动,展现出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和生动,这是精品在内容上的特征。为此,记者必须特别重视对生活的发现和开掘。
  新闻精品来自哪里?来自生活的富矿、深井。富矿、深井,存在于生活之中。抓住“机遇”,克服“困难”,都必须依靠深入生活。仅仅依靠老的生活经历和旧的经验,要采写出精品,显然是不行的了。不去深入生活,一切都谈不上。
  改革开放的时代,最大、最根本的变化,集中体现在人的变化上。古人说:涉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处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记者应当在深入生活上有新的认识、新的思路、新的进步。
  三是在写作表现上的创新和成熟。深刻的思想内容、丰富的人物个性,必须通过完美精湛的写作技巧表现出来。作品能不能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因而受到广大群众欢迎,能不能为读者广为传诵,这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检验。
  当然,今天的记者的精品力作,也必然带着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它必须敢于吸收当今国外新闻同行的写作经验和新鲜技巧,同时,大胆创新中国式的新闻报道形式。
  采写新闻精品,是个富有巨大魅力的目标,更是一个说不尽的话题。愿我们为此目标而千方百计、竭尽全力。
  (作者为安阳日报社专题新闻部主任)
其他文献
在小学低年级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英语知识,如何运用英语知识。而对刚接触英语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全新的英语还是有困难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有必要设计精彩的课堂教学步骤,把干巴巴的单词、句子变成活灵活现的事物,这样就形象生动得多,学生也就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再难的知识也能较快地接受。    一、认识字母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