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赣州市全南县陂头镇瑶山村,坐落在峰峦叠嶂的群山怀抱之中,是我省唯一的瑶族聚居地。村前溪水潺潺,村后松竹摇曳。初夏时节,我们去该村拜访了98岁的瑶族寿星王天祥。王老步履稳健,耳不聋、眼不花,而且十分健谈。
户口簿记载,王天祥1914年8月25日出生于广东省始兴县。为了生存,王天祥的上辈在广东、江西之间来回迁徙,故有“过山瑶”之称。王天祥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新中国成立后,瑶家人定居在全南县竹山乡的岐山村。正值壮年的王天祥由于办事公道、心地善良被选为一族之尊,一村之长,他还曾是县人民委员会委员,乡、县人民代表,江西省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1959年,他还上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王老如今已是五代同堂,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共83人。王天祥老人健康长寿的秘诀,可以归纳为六个字:多动、杂食、豁达。
多动新中国成立前,瑶家人在茫茫的深山老林里,过着“一把斧、一把刀、一支鸟铳”的游猎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狩猎仍是瑶家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一出门狩猎就十天半月不回家,往往就地用竹筒烧饭、篝火取暖,露宿深山,饱受风霜。艰苦的环境和常年的攀爬行走,锤炼了王天祥的身体,为健康长寿奠定了基础。80岁以后,王老爬山少了,但他闲不住,在门前栽花种果。种豆种菜。王老闲时还总在村里散散步,跟邻里聊聊天。他说:“要长寿,多遛遛。”
杂食新中国成立前,瑶家人只在山坡烧荒后种些旱稻、玉米、豆类、粟类、薯类。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吃上国家粮,但仍保持吃杂粮的习惯。王老说,吃杂粮可调节胃口、增进食欲。不时的吃顿杂粮感到别有风味。因此,王老上山之时、劳作之余,对田边野菜、山上野果、土内薯芋、水中蚌螺,都“顺手牵羊”,可谓是土内土外、山上水下、五谷杂粮,无所不沾。杂食造就了他无“硬化”和“梗塞”之忧的动脉和心脏,为他的好身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步入老年期后。家中生活优裕且儿孙孝顺,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但他从不贪吃,每天还少不了“粗”“杂”。为找“粗”“杂”,他每天步入田间地头、邻近山坳,无形中也促进了“多动”,活动了筋骨。
豁达王天祥作为一族之尊。一村之长,平常接触的人和事着实不少,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碰碰,他宁可自家吃亏,绝不亏待别人,即使遭到他人误解,也不计较。他在任时是这样,1986年退下来以后,仍一如既往地待人处事。
2001年,王天祥的老伴撒手西去。但他想得通、看得开,无事哼唱瑶家山歌,看看DVD《哨妹子》等赣南采茶戏:茶余饭后给孙子、曾孙讲他进京观礼的故事,始终保持乐观心态。
王老如今单独生活,为的是能自己上山砍柴、下地种菜,做饭、洗衣。他说:“单独生活自由自在,如果在家里坐享儿孙们的孝顺,身体肯定不如现在这么硬朗。”笔者也衷心祝愿王老能健康长寿乐期颐。
心态好 易长寿 蓝芳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长寿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在这美好和谐的时代,谁不想好好地享受人生呢?但是,一个人的长寿是与很多因素有关的,譬如遗传、生活习惯、当地的气候条件等。不过,据专家对一些长寿老人的调查研究得知,个人的心态对健康长寿也影响很大。如果老年人能对自己的心态进行多方面调整,那么便有利于长寿。
第一,要乐观地估计自己的生命极限。有些人稍微上了点年纪,便暮气沉沉,总想着自己老了,长吁短叹“来日不多”。这种负面的心态是一些人难以长久保持健康生命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追求长寿者应当淡化生理年龄,坚信自己的心理年龄很年轻。像著名作词家阎肃,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但还乐观称自己是“80后”,跟一些中青年评委一样参与各种大赛的评判。有这种心态的老人,生命之树一定会长青。
第二,要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生存价值。欲长寿者切莫感叹今不如昔,人老了就什么都不行:而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比如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学识和经验,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你要坚信人老雄心仍旧在,仍可有所作为,余热亦可生辉: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及他人永远是一个有用的人。有些老人把退休当做人生的第二春,在干自己喜欢的事上,做出了一番骄人的成绩,这充分说明了生命的潜力是很大的,
第三,要主动地平衡自己的生理状态。老人无论是在身心上还是观念上,都要时时注意平衡自己的状态,以使机体处于最佳运行状况,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首先要做到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和协调,以防疾病和邪害的侵袭;其次要保持营养平衡,做到科学饮食,不过饱过饥;再次要保持动静平衡,劳逸结合。当然最重要的是,还应保持心态平衡,过度的喜怒哀乐,都不利于身心健康。
总之,老年人如能在调整心态上下些功夫,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想、老有所为,快快乐乐地生活,那健康长寿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责编/花语
户口簿记载,王天祥1914年8月25日出生于广东省始兴县。为了生存,王天祥的上辈在广东、江西之间来回迁徙,故有“过山瑶”之称。王天祥就是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新中国成立后,瑶家人定居在全南县竹山乡的岐山村。正值壮年的王天祥由于办事公道、心地善良被选为一族之尊,一村之长,他还曾是县人民委员会委员,乡、县人民代表,江西省政协第三、四、五届委员。1959年,他还上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王老如今已是五代同堂,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共83人。王天祥老人健康长寿的秘诀,可以归纳为六个字:多动、杂食、豁达。
多动新中国成立前,瑶家人在茫茫的深山老林里,过着“一把斧、一把刀、一支鸟铳”的游猎生活。新中国成立后,狩猎仍是瑶家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一出门狩猎就十天半月不回家,往往就地用竹筒烧饭、篝火取暖,露宿深山,饱受风霜。艰苦的环境和常年的攀爬行走,锤炼了王天祥的身体,为健康长寿奠定了基础。80岁以后,王老爬山少了,但他闲不住,在门前栽花种果。种豆种菜。王老闲时还总在村里散散步,跟邻里聊聊天。他说:“要长寿,多遛遛。”
杂食新中国成立前,瑶家人只在山坡烧荒后种些旱稻、玉米、豆类、粟类、薯类。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吃上国家粮,但仍保持吃杂粮的习惯。王老说,吃杂粮可调节胃口、增进食欲。不时的吃顿杂粮感到别有风味。因此,王老上山之时、劳作之余,对田边野菜、山上野果、土内薯芋、水中蚌螺,都“顺手牵羊”,可谓是土内土外、山上水下、五谷杂粮,无所不沾。杂食造就了他无“硬化”和“梗塞”之忧的动脉和心脏,为他的好身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步入老年期后。家中生活优裕且儿孙孝顺,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但他从不贪吃,每天还少不了“粗”“杂”。为找“粗”“杂”,他每天步入田间地头、邻近山坳,无形中也促进了“多动”,活动了筋骨。
豁达王天祥作为一族之尊。一村之长,平常接触的人和事着实不少,难免会遇到一些磕磕碰碰,他宁可自家吃亏,绝不亏待别人,即使遭到他人误解,也不计较。他在任时是这样,1986年退下来以后,仍一如既往地待人处事。
2001年,王天祥的老伴撒手西去。但他想得通、看得开,无事哼唱瑶家山歌,看看DVD《哨妹子》等赣南采茶戏:茶余饭后给孙子、曾孙讲他进京观礼的故事,始终保持乐观心态。
王老如今单独生活,为的是能自己上山砍柴、下地种菜,做饭、洗衣。他说:“单独生活自由自在,如果在家里坐享儿孙们的孝顺,身体肯定不如现在这么硬朗。”笔者也衷心祝愿王老能健康长寿乐期颐。
心态好 易长寿 蓝芳卉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长寿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在这美好和谐的时代,谁不想好好地享受人生呢?但是,一个人的长寿是与很多因素有关的,譬如遗传、生活习惯、当地的气候条件等。不过,据专家对一些长寿老人的调查研究得知,个人的心态对健康长寿也影响很大。如果老年人能对自己的心态进行多方面调整,那么便有利于长寿。
第一,要乐观地估计自己的生命极限。有些人稍微上了点年纪,便暮气沉沉,总想着自己老了,长吁短叹“来日不多”。这种负面的心态是一些人难以长久保持健康生命活力的主要原因之一。追求长寿者应当淡化生理年龄,坚信自己的心理年龄很年轻。像著名作词家阎肃,已经是80多岁的老人了,但还乐观称自己是“80后”,跟一些中青年评委一样参与各种大赛的评判。有这种心态的老人,生命之树一定会长青。
第二,要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生存价值。欲长寿者切莫感叹今不如昔,人老了就什么都不行:而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比如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学识和经验,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你要坚信人老雄心仍旧在,仍可有所作为,余热亦可生辉: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及他人永远是一个有用的人。有些老人把退休当做人生的第二春,在干自己喜欢的事上,做出了一番骄人的成绩,这充分说明了生命的潜力是很大的,
第三,要主动地平衡自己的生理状态。老人无论是在身心上还是观念上,都要时时注意平衡自己的状态,以使机体处于最佳运行状况,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首先要做到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和协调,以防疾病和邪害的侵袭;其次要保持营养平衡,做到科学饮食,不过饱过饥;再次要保持动静平衡,劳逸结合。当然最重要的是,还应保持心态平衡,过度的喜怒哀乐,都不利于身心健康。
总之,老年人如能在调整心态上下些功夫,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想、老有所为,快快乐乐地生活,那健康长寿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责编/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