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计算机专业大量毕业生进入社会,当前高职计算机类毕业生存在的许多问题逐渐显现了出来。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就业稳定率低,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低。本文针对上述现象,从目前软件服务外包的环境出发,以校企合作的方式,探索一条解决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道路。
关键词: 软件服务 高职计算机专业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一、服务外包的概念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目前全球软件业的三分之一是通过软件外包完成的。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我国软件产业和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历史机遇,是软件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提升的重要途径。2009年2月国务院批准北京、上海、杭州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重点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业务。这几年,我国软件外包出口年均增长50%。据预测,到2011年我国软件外包市场将达到208亿美元。软件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我国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
但目前我国的软件服务外包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全球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0%,远远不及印度,专业化人才匮乏和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成了我国软件服务外包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探索有效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尤其是IT与电子通信行业更是蓬勃发展,这给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带来了许多的就业机会,然而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却是举步维艰。对就业难原因进一步分析,对毕业生作进一步的就业指导,指导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根据当前的新形势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把握自己的择业期望值,坚持正确的择业原则,对学生的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是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里既有社会和学校方面的原因,又有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1.从社会方面看,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认识不够,人才高消费现象日趋严重。
用人单位这种不实事求是的观念和做法,不仅是因为对目前高职教育缺乏了解,而且对人才市场化的运作也认识不深,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自身人力资源成本也剥夺了许多高职计算机毕业生的就业机会。相对而言,本科生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也许比高职生扎实些,但在动手能力方面并不见得比高职生强。因此,社会用人单位应当正确对待学历问题,重视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人尽其才”,真实、客观地反映我国的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2.从学校方面看,学校的高职办学特色不突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缺乏力度。
一方面,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专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既要综合大学本科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又顾及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这两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算是一个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但往往由于这些学校办学定位不准确和培养方式不明确、计算机教学内容落后,开设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不合理等因素,大大阻碍了学生直观地接受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岗位能力的需求。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计算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缺乏有效的力度,致使学生毕业后盲目就业,屡屡受挫。因此,就业指导不应是到学生毕业的那年才开始的,而是应该从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后就进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同时,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就业竞争的压力,从而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和调整学习目标。
3.从学生方面看,一方面是学生的就业悲观情绪和盲目攀高心理;另一方面是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过分地考虑酬金等因素。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入学时常常抱有很强的希望和热情,到毕业的时候择业期望值偏高。当择业遭到四处碰壁以后,期望值一落千丈,从过于自信变为过于自卑、情绪低落、缺少自信,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心态。
三、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与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来看,普遍反映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会做事”,可见人才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各类IT企业所要求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类。
1.软件开发类(包括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指从事开发、研制各类软件产品的,或企业完成自主研制并镶嵌固化到本企业生产的硬件产品中的嵌入式系统软件类工作人员。这类人员要热爱专业,基础扎实,有项目实战、融合、沟通能力,精通一两种计算机语言或开发工具,有编程能力,最好有独立作品、省二级以上竞赛获奖证书或微软等认证。
2.系统集成类,指企业根据用户需求,在软件产品的支持下,将相关硬件设备组成应用系统的人员,要求具有较丰富的软硬件故障处理经验,以勤快、工作有效率、不怕累的男性为宜。
3.软件技术服务类、销售类,指网络软件服务与专业化服务,如信息咨询、培训、涮试、维护、产品升级、系统扩充、监理等人员,要求有亲和力,有社团活动能力,有与用户交流沟通的能力。
4.办公行政类人员,要求有亲和力,做事态度认真,工作有效率。
综合IT企业的专业需求,目前社会主要缺乏如下人员:Java软件开发人员、系统架构人员、专业(软、硬件)测试人员。另外,国内对多媒体技术行业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广告策划类及游戏公司类企业对平面设计、动漫制作专业人员的需求是很专业化的,但是具备出色表现能力的人才却非常缺乏。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1)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承受工作压力的能力不足;(2)缺乏分析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4)掌握的专业技术落后,自主学习性不够;(5)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精,不够专,专业特征不明显;(6)外语能力欠缺;(7)价值取向与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就业定位比较盲目,缺乏竞争力。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积极与IT企业挂钩开展合作办学。面向企业急需灵活设置课程,与企业合作办学,可以较快地把企业开发的科技成果引入教学中,课程设置与教师编制灵活,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除本校教师外,还可外聘企业优秀技术人才来校授课。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要得到IT企业的认可,必须真正做到“零距离”上岗。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毕业生就业前一年,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获得用人信息,甚至可以对课程加以置换,强化IT企业岗位知识,提高毕业和就业质量。
据2010年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传递的信息,目前我国的软件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其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随着各项扶持软件发展政策的出台,国产软件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效的管理手段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
四、构建良性校企合作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校和企业各自有优势也有劣势,但是两者之间很难形成良性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软件外包人才,要解决此问题我们需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学校必须破除长期形成的落后的、封闭的办学观念,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与时俱进、开放的办学理念,提高对校企合作重要意义的正确认识,树立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经济建设,全面拓展和发挥学校的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
企业也要认识到学校在科研和人才综合能力、人才素质培养上的优势,放眼长远利益,改变利润第一的思想,与学校深入合作,建立共赢。良性校企合作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目标导向型的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培养软件人才的双赢驱动方式基础上的,核心是解决学校育人和企业用人的问题,从合作机制和运行模式两个核心层面促使学校和软件企业充分实现优势互补全方位的合作。
2.建立正确的校企互动和运行机制。进行资源整合要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利用双方的优势,整合双方的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要建立起保证学校教学科研活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无缝对接,把教学、科研和生产统一于一个过程中,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1)学校按企业需求设置合适的专业。
(2)校企共同讨论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
(3)技能很重要,道德也很关键。校企需要共同管理学生,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文化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打造“一专多能”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
(4)校企共同培养优秀师资。学校定期送教师到企业学习,提供技能,同时和企业共同带领学生完成软件服务外包项目。企业派遣员工到学校学习,熟悉学校的模式和流程,提升教学技能。
(5)校企共建软件服务外包实训基地。学校和企业整合优势资源,联合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软件服务外包实训基地。理念很重要,制度是保障。校企双方需要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明确双方责任。
3.完善激励机制保障。一个好的模式不仅要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搭建优势平台,同时还需要激励机制作为前进的动力。
(1)为教师建立激励机制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和带领学生完成软件服务外包项目,需要经过环境熟悉,角色转变等过程。学校应当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保障进入企业工作学习教利益,让教师安心在企业带领学生工作学习。
(2)为企业员工建立激励机制。同样企业员工进入学校学习也存在不适应的过程,同时在企业以产品为考核标准,而教学产品不像软件产品,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进入学校的企业员工的利益,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保障进入学校的员工,尽心尽力为培养企业“准员工”而努力。
(3)为学生建立激励机制学生在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学习工作,强度和压力远远大于传统的学习活动,学校和企业需要多多关心学生生活的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采用“奖金”等方式,积极调动学生进入角色参与真实项目实践。
(4)政府为优秀校企合作基地建立激励机制。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软件外包服务人才是软件行业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将为软件行业带来变革,为学生就业提供出路,但是它也需要一些创新的相关措施,如校企联合教材开发、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定期参加培训进行知识更新、校企合作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软件服务外包专家参与教学、引进一流服务外包企业等。这些建设工作需要政府引导,将一些有实力的学校和机构联合起来,加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从管理制度上保障软件教育冲破校园围墙,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软件企业实践结合转变,为学校和企业合作建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联盟搭建优秀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邓健.浅谈提高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可就业能力[J].决策管理,2009,(23).
[2]郭琦.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设置与就业形势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3]谢红标等.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24).
[4]於丽娜.当前经济环境下常州服务外包产业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09,(11).
关键词: 软件服务 高职计算机专业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一、服务外包的概念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
目前全球软件业的三分之一是通过软件外包完成的。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快速发展,为我国软件产业和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历史机遇,是软件产业向产业链高端提升的重要途径。2009年2月国务院批准北京、上海、杭州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重点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业务。这几年,我国软件外包出口年均增长50%。据预测,到2011年我国软件外包市场将达到208亿美元。软件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我国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
但目前我国的软件服务外包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全球所占的市场份额还不到10%,远远不及印度,专业化人才匮乏和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成了我国软件服务外包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探索有效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尤其是IT与电子通信行业更是蓬勃发展,这给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带来了许多的就业机会,然而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却是举步维艰。对就业难原因进一步分析,对毕业生作进一步的就业指导,指导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根据当前的新形势确定自己的择业目标,把握自己的择业期望值,坚持正确的择业原则,对学生的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计算机专业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是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这里既有社会和学校方面的原因,又有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
1.从社会方面看,用人单位对高职教育认识不够,人才高消费现象日趋严重。
用人单位这种不实事求是的观念和做法,不仅是因为对目前高职教育缺乏了解,而且对人才市场化的运作也认识不深,在某种程度上提高自身人力资源成本也剥夺了许多高职计算机毕业生的就业机会。相对而言,本科生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也许比高职生扎实些,但在动手能力方面并不见得比高职生强。因此,社会用人单位应当正确对待学历问题,重视人才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人尽其才”,真实、客观地反映我国的人才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2.从学校方面看,学校的高职办学特色不突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缺乏力度。
一方面,高职院校开设的计算机专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既要综合大学本科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又顾及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把这两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算是一个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但往往由于这些学校办学定位不准确和培养方式不明确、计算机教学内容落后,开设的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不合理等因素,大大阻碍了学生直观地接受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岗位能力的需求。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对计算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缺乏有效的力度,致使学生毕业后盲目就业,屡屡受挫。因此,就业指导不应是到学生毕业的那年才开始的,而是应该从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后就进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同时,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就业竞争的压力,从而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和调整学习目标。
3.从学生方面看,一方面是学生的就业悲观情绪和盲目攀高心理;另一方面是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过分地考虑酬金等因素。
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入学时常常抱有很强的希望和热情,到毕业的时候择业期望值偏高。当择业遭到四处碰壁以后,期望值一落千丈,从过于自信变为过于自卑、情绪低落、缺少自信,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心态。
三、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与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用人单位的意见反馈来看,普遍反映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会做事”,可见人才培养工作距用人单位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各类IT企业所要求的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类。
1.软件开发类(包括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指从事开发、研制各类软件产品的,或企业完成自主研制并镶嵌固化到本企业生产的硬件产品中的嵌入式系统软件类工作人员。这类人员要热爱专业,基础扎实,有项目实战、融合、沟通能力,精通一两种计算机语言或开发工具,有编程能力,最好有独立作品、省二级以上竞赛获奖证书或微软等认证。
2.系统集成类,指企业根据用户需求,在软件产品的支持下,将相关硬件设备组成应用系统的人员,要求具有较丰富的软硬件故障处理经验,以勤快、工作有效率、不怕累的男性为宜。
3.软件技术服务类、销售类,指网络软件服务与专业化服务,如信息咨询、培训、涮试、维护、产品升级、系统扩充、监理等人员,要求有亲和力,有社团活动能力,有与用户交流沟通的能力。
4.办公行政类人员,要求有亲和力,做事态度认真,工作有效率。
综合IT企业的专业需求,目前社会主要缺乏如下人员:Java软件开发人员、系统架构人员、专业(软、硬件)测试人员。另外,国内对多媒体技术行业高端人才的需求日益高涨,广告策划类及游戏公司类企业对平面设计、动漫制作专业人员的需求是很专业化的,但是具备出色表现能力的人才却非常缺乏。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主要存在的问题:(1)责任心和纪律性不强,承受工作压力的能力不足;(2)缺乏分析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不熟,经验不足;(4)掌握的专业技术落后,自主学习性不够;(5)专业知识掌握不够精,不够专,专业特征不明显;(6)外语能力欠缺;(7)价值取向与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不成熟,就业定位比较盲目,缺乏竞争力。
面对以上问题,我们应积极与IT企业挂钩开展合作办学。面向企业急需灵活设置课程,与企业合作办学,可以较快地把企业开发的科技成果引入教学中,课程设置与教师编制灵活,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除本校教师外,还可外聘企业优秀技术人才来校授课。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要得到IT企业的认可,必须真正做到“零距离”上岗。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毕业生就业前一年,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获得用人信息,甚至可以对课程加以置换,强化IT企业岗位知识,提高毕业和就业质量。
据2010年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传递的信息,目前我国的软件产业还处于成长期,其市场潜力还远远没有挖掘出来。随着各项扶持软件发展政策的出台,国产软件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效的管理手段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
四、构建良性校企合作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校和企业各自有优势也有劣势,但是两者之间很难形成良性的校企合作,共同培养软件外包人才,要解决此问题我们需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办学理念。学校必须破除长期形成的落后的、封闭的办学观念,树立符合市场经济和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的,与时俱进、开放的办学理念,提高对校企合作重要意义的正确认识,树立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经济建设,全面拓展和发挥学校的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思想。
企业也要认识到学校在科研和人才综合能力、人才素质培养上的优势,放眼长远利益,改变利润第一的思想,与学校深入合作,建立共赢。良性校企合作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目标导向型的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培养软件人才的双赢驱动方式基础上的,核心是解决学校育人和企业用人的问题,从合作机制和运行模式两个核心层面促使学校和软件企业充分实现优势互补全方位的合作。
2.建立正确的校企互动和运行机制。进行资源整合要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本着“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利用双方的优势,整合双方的资源,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要建立起保证学校教学科研活动和企业生产经营的无缝对接,把教学、科研和生产统一于一个过程中,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1)学校按企业需求设置合适的专业。
(2)校企共同讨论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
(3)技能很重要,道德也很关键。校企需要共同管理学生,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文化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打造“一专多能”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
(4)校企共同培养优秀师资。学校定期送教师到企业学习,提供技能,同时和企业共同带领学生完成软件服务外包项目。企业派遣员工到学校学习,熟悉学校的模式和流程,提升教学技能。
(5)校企共建软件服务外包实训基地。学校和企业整合优势资源,联合共建产学研一体化的软件服务外包实训基地。理念很重要,制度是保障。校企双方需要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明确双方责任。
3.完善激励机制保障。一个好的模式不仅要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搭建优势平台,同时还需要激励机制作为前进的动力。
(1)为教师建立激励机制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学习和带领学生完成软件服务外包项目,需要经过环境熟悉,角色转变等过程。学校应当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保障进入企业工作学习教利益,让教师安心在企业带领学生工作学习。
(2)为企业员工建立激励机制。同样企业员工进入学校学习也存在不适应的过程,同时在企业以产品为考核标准,而教学产品不像软件产品,企业需要充分考虑进入学校的企业员工的利益,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保障进入学校的员工,尽心尽力为培养企业“准员工”而努力。
(3)为学生建立激励机制学生在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学习工作,强度和压力远远大于传统的学习活动,学校和企业需要多多关心学生生活的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采用“奖金”等方式,积极调动学生进入角色参与真实项目实践。
(4)政府为优秀校企合作基地建立激励机制。校企合作联合培养软件外包服务人才是软件行业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将为软件行业带来变革,为学生就业提供出路,但是它也需要一些创新的相关措施,如校企联合教材开发、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建设、教师定期参加培训进行知识更新、校企合作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软件服务外包专家参与教学、引进一流服务外包企业等。这些建设工作需要政府引导,将一些有实力的学校和机构联合起来,加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从管理制度上保障软件教育冲破校园围墙,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软件企业实践结合转变,为学校和企业合作建立软件服务外包人才联盟搭建优秀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邓健.浅谈提高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可就业能力[J].决策管理,2009,(23).
[2]郭琦.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设置与就业形势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3]谢红标等.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9,(24).
[4]於丽娜.当前经济环境下常州服务外包产业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