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英语课外活动组织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7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英语课外活动作为高职院校英语学习的必要补充手段,在很多高职院校中推广。但是,由于院校对于英语重视程度不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自主认识度不够,以及制度上对于学生课外活动的支持不力,使得英语课外活动影响力及推广度欠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推广英语课外活动以加大校园影响力及加大资金赞助,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开展不同活动,建立健全的指导教师制度。
  关键词: 高职院校英语课外活动组织 问题 对策
  
  英语课外活动一直是高职院校鼓励英语学习、推广英语学习的一种有效学习途径。目前,我校以“英语协会”作为载体,担负着促进全院学生的课外英语学习的任务。我校已经成立7年的英语协会,现在存在着哪些问题呢,如何解决?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英语协会”成立的目的
  英语协会最初成立是希望通过协会这个载体将英语学习推广到校园各个角落,将英语爱好者吸引到这个平台上,鼓励并且促进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协会在成立的七年时间里,已经带领不少学生成长起来。
  二、高职院校中英语课外活动组织中的问题
  现在,我院的“希望英语协会”已经开设了七年,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它的推广及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现在甚至很多学生存有“英语协会只是为了英语成绩好的学生专门开设”的论断。当然,英语协会本身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它出现了哪些问题呢?
  1.管理层。
  (1)领导不重视。高职院校本来就是以就业作为第一办学准则,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用”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上至领导层下至学生,“英语好坏与将来就业无关”的思想在校园中非常流行。根据我院2008年的学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被调查的学生中51.7%是为了毕业证而学习,只有5%的学生是为了兴趣而学习。虽然学院在2006年就在学生手册中写出了“英语等级考试未过者不得毕业”的条款,但实际上却无法完全执行。作为没有约束力的英语课外活动组织,学生们完全是凭兴趣参加,更是缺少积极的引导和支持。而和一些分院开办的协会相比较,学生更愿意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专业协会,甚至一些专业协会的指导教师以“就业还是英语”作为说服学生的口头禅。“英语协会”在专业上比不过专业协会,在娱乐性上又不敌“舞蹈协会”或“武术协会”等协会。在每年新生入学时,英语协会在招生上都是绞尽脑汁,但往往结果是学生大量涌向专业协会或是娱乐协会,且与学生们朝夕相处的专业老师或是分院领导也将更多心思投入到专业协会的发展中。
  (2)对指导教师缺乏相应的激励性制度安排。指导教师在学院英语课外活动组织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指导教师要将学院的安排下达到学生处,另一方面,指导老师还要积极沟通学生与学院的联系,此外,还要负责英语教师之间及学生成员之间的沟通。这样一个角色确是很多老师不愿担当的。主要原因是,学院对于指导教师的工作并没有以一种有效的形式表现出来。英语教师并不会因为担当指导教师而有额外的报酬,只会在年终时以指数来表示,折算成报酬为一学期比其他教师多几十元钱,而且在期末的教学评优时也不会有任何倾斜。其他教师认为指导教师已经收到报酬,不该为此再有任何奖励,甚至还出现指导教师因为协会活动举办形式或是内容而受到某些教师议论的情况。以上所述都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指导教师的积极性。
  2.学生。
  对于英语协会,学生的反应两极化,有的是极其热情,有的是根本没有兴趣参加。
  (1)对于协会的错误认识。很多学生在听到“英语协会”时,第一反应就是“这个是为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开设的协会”,甚至还有学生专门询问英语教师“基础不好能不能加入英语协会”。新生们往往非常崇拜协会的会长和干事,认为他们一定是“英语出类拔萃”,认为加入了协会就证明自己英语能力强。这样其实是消极推广了协会,在协会和学生之间设立了一道墙。
  (2)学生整体英语能力较差。这是所有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学生从小学习英语,但是实际的英语水平却很值得怀疑。多年的英语学习下来,很多学生连基本的语法知识都没有掌握。尤其是这两年因为地震原因,四川考生取消了高考听力,这几乎使得学生两年没有接触听力和口语。而协会主要以口语学习为主,经常进行口语相关的练习,使得学生更加畏惧。
  3.协会本身的局限。
  尽管协会在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这样的成果却不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协会活动强调口语和竞争。不管是平常的口语角还是每年的演讲比赛或是每年的电影配音大赛,都只是培养了少数学生。很多英语老师反映,这些节目只是针对基础好的学生,后进生参加了比赛只会更加自卑,更不愿意学习。虽然平常也有晚会等娱乐节目的安排,但是学院现在越来越注重协会各项活动的学术性,因此短期内英语课外活动仍然是以“口语比赛”形式举行。
  此外,协会的发展还有一个瓶颈:资金紧张。每次活动除了购买矿泉水及笔、纸之外就无能为力了。
  三、高职院校推广英语课外活动的对策
  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途径,英语课外活动组织的推广有着巨大的影响。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中英语协会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我特提出以下对策。
  1.积极推进与各分院的联系。
  协会的发展不能只着眼于自己的会员,应该着眼于整个校园,主动与各分院联系,加强与专业教师、辅导员的沟通交际,通过他们对协会多做宣传,也可以为协会创造整体氛围。对各分院灌输协会的宗旨和理念,及时纠正许多老师的误解。
  2.建立和健全激励指导教师的制度。
  制度安排是制度的具体化,指约束特定的活动方式和相互关系的一套行为准则。为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应该在物质激励上实行一定的奖励政策,至少要体现出对于指导教师劳动的认可和尊重;其次应该在教学评优等相关的激励中向指导教师倾斜;最后,要鼓励英语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设立一定年限的任期,轮流任职。
  3.多方联系开拓资金链,为协会活动准备充分的物质支持。
  最佳办法是寻找一个稳定的赞助者,最好与英语学习有关,比如学校的联办企业,或是对口实习企业,或是国际项目合作单位,等等。这个主要是取决于各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不推崇小吃店或美发店作为协会活动赞助商。
  4.协会活动多样化,兼有教育性和娱乐性。
  可以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开展一些娱乐性强的活动,以鼓励他们参与和投入。学习可以有多种载体,不要仅仅局限于竞争型的活动。并且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针对性地定期开展讲座、学习总结,以满足学生的不同要求。协会要做大做强,需要更多人的参与。
  5.聘请外教或海归教师定期指导。
  外教或是海外留学回来的教师,拥有语音纯熟并且熟悉国外文化的优点,更加擅长口语交际和口语练习。在学校财力允许的状况下,聘请外教或海归教师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感觉英语学习不再遥远、不再抽象。
  
  参考文献:
  [1]刘卉.高校双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2]孙倚娜.应重视大学英语口语教学[Z].www.sina.com.
  [3]陆游龙.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关键[Z][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心理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分别从历史起源、心理因素、价值取向及道德观念等角度分析英汉委婉语的异同及其文化根源;通过英汉委婉语的比较研究,可以从中了解两种语言的许多共性和个性,还可以从委婉语中折射出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文化的民族性和共同性。  关键词: 英语委婉语 对比 文化 异同    一、引言  委婉语(euphemis
摘 要: 在美国早期社会中,白人女性是一个特殊群体。她们虽然以自己独有的形式参加了美国的独立运动,但却无缘国家的政治进程。妇女是一个既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又被政治生活束缚的社会群体。美国革命虽然没能给予女性参与政治的平等权利,但却使妇女亲身体验到了自由原则对于美国的意义,同时也从女性消费方面开创了体现女性爱国热情和国家认同的新形式。女性通过抵制洋货,自己作坊生产和扶持国货的举动,间接地为维护美国
摘 要: 在电工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从中发现问题,不断地总结,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真正目的,并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进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增强其内涵。  关键词: 《电工基础》 理实一体化教学 实践 工学结合    当前许多职校教师还是只注重学生对基础理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往往用统一的尺度、单一的方法来考核评价学生,存在着
古代文学作品是文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凝炼传神,意境高远,丰蕴的思想与生动的形象往往融为一体,耐人寻味,学生在阅读古代文学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为传承中国悠久的文化,促进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沟通和交流,促使人们寻找自己的民族之根和文化身份,古文学习已经渐渐受到了重视,小学阶段要求必背古诗70首,每册课本中也涉及了古诗词的学习。  纵观整个小学教材,除了古诗词,还有很多文章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是其语言、内容与现代人的语言习惯、生活内容有较大的距离,加之现代中学生课业负担重,很难静下心来品读古典诗歌。可是古典诗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怎能让它淹没在浮躁的尘世、横流的物欲中呢?新课标大力倡导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把诗歌鉴赏视为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要求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文基础。高中教师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
一  两千余年前,老子曾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两百年后,庄子在《天道篇》里讲了轮扁斫轮的故事,为的告诉世人:所谓圣人之言,不过尽是糟粕。在庄周的心中,言辞,永远不可能曲尽事物的含义。  轮扁制作车轮的技术可谓当世无双,然而其子却对此一窍不通。并非轮扁不懂得把自己的技艺传给儿子,只是他的技艺所达到的水平,已是言语所不能解释清楚的。斫轮之技,须得“不徐不疾”方得真谛,乃出上乘,却惟有匠人自身
摘 要: 李渔和布莱希特是来自不同国家、身处不同年代的戏剧理论家。他们的戏剧理论虽然有不同之处,但也有很多相通之处。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核心是“间离效果”,在李渔的理论论述和实践中早已有所体现。从观众、演员、剧作者三方面来比较两者的戏剧理论,从中可以看到一些中西戏剧理论发展、交融的轨迹。  关键词: 李渔 布莱希特戏剧理论 剧作者 演员 观念    李渔(公元1611—约1679年),中国明末清初戏
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语文教学而言,它从以阅读为主向读写并重过渡,教材也从低年级的口语交际篇发展到专门的习作篇,可见对学生写作的要求逐步提高,写作的机会也逐渐增多了。处在这样的关口,面对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面对尚处于蹒跚学步的孩子,我们的思考聚焦于:三年级孩子习作的学前基础、提升点与最佳途径究竟是什么。  通过了解,我们认为三年级的学生写作的困难在于:1.缺乏自信;2.缺乏素材;
一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美散文。它通过记述“百年老屋”的几经兴衰,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眷恋。读了此文,读者无不为之动容。正如明人王锡爵所说:“温润典丽,如清庙之瑟,一唱三叹,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之所以有如此感人的力量,就在于一个“情”字,因为文中洒泪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事事关情,语语动情。但只有情而无艺,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习惯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养成的。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受益终身。  孩子进入小学学习,是人生的第一次转折。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下面我就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作如下尝试。  一、在听力游戏中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  聪明的孩子谁都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