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指出了课堂教学改革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向大家介绍了一种正在探索中不断完善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过程,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课程改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能否真正有效的落实,主要是通过教师对课程的实施来实现;学生能否在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实现质的变化,也离不开教师对课程的实施。而新型教学模式则是落实课程改革政策,提高学生素质,在新环境下培养新型人才所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借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东风,作为课改实验校的教师,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实践,我们受益匪浅。作为国家教育的最基层工作者,我们直接接触的是教材、学生和课堂,而课堂又是联系教材和学生的纽带,是教师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方向的体现。培养自主的学习者,是现代教育的宗旨。本着这一宗旨,我们初步实践并正在不断探讨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激趣导入:
虽然初中阶段是学生对外界新鲜事物有着强烈好奇的阶段,但并不等于所有的未知对他们都有吸引力。学生不爱学习,是大多数老师的苦恼。其实,学与不学往往就在他们的一念之间,人们长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浓厚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能否在一节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里,引起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是课堂效果的关键,也是教师素质的体现。同样一个问题,同样一节课,平铺直叙,索然无味,让人厌倦;而精彩的导入正是适应了学生好奇的要求,能使学生在老师的吸引下,主动学习,迫不及待。导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因教材内容而定,可以是歌曲导入,故事导入,新旧知识对比导入,小品导入,诗歌情景导入,作品展示导入.............
例如:在学习“温暖的家庭”一课时,我考虑到本届学生年龄小,又是二胎,在家骄纵成性,不可能体会到父母的操劳、父母无私的爱,甚至可能认为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为了创设一个能让学生体会父爱、母爱的情景,我在上课后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先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燕诗》”,在同学们差异的目光下,我大声朗读了一遍。由于开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朗读一遍后,大部分同学就已理解了诗的大意,我又适时请几位同学为大家分析诗的含义,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表现欲。这样,一个温暖的燕家庭就展现在学生面前,是
他们能自然的想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自主探究:
在兴趣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了解课文的必要环节,是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的有利时机,只有全面了解课文,才能避免知识上的漏洞;同时,伴随着学生自学的收获,他们也会发现许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也各不相同:基础知识扎实,理解能力强的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能少一点,而那些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偏差的就相对多一些。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掌握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们知道,初中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另一些同学可能认为很简单,但他们却希望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做出精彩的表现,同时,由于学生们处在同一年龄段,他们的发言会更容易被同学们接受,有时甚至会触动某些同学的灵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时如果老师直接回答了这些问题,就会让他们感到失望,进而失去了课堂参与的兴趣,影响了整个课堂效果。所以再这一环节,我们侧重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再思考,促进自主探究,同时考虑到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难易度,我们采取有基础薄弱的同学先提出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
三、合作学习: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些问题不是某一个同学能解决的,但也决不能因此由老师代替学习,而应发动全体同学的力量,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但全班范围内的讨论是不现实的,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派上用场,我们采用的是“6AA”小组学习法。所谓“6AA”即由前后三桌6名同学组成,第一个A代表小组长,第二个A代表每桌负责的同学。每组安排好中差学生各两名,各组情况基本相同。合作时,同学们有大量的时间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分享别人的认识、方法、思路,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使每个人都有享受成功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他们体会到:要相让别人认真倾听自己的见解,尊重自己,就必须先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融洽和谐的同学关系;同时,拥有不同经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同学也启发了其他同学的思路,有助于在相互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这样,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课堂单一化、静态化的弊端,真正实现了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形成了自主发展。
四、成果展示:
在经过了自学、探究、合作学习等不同层次、由浅入深的学习之后,学生初步得到了结论,表现的欲望会更加强烈,这完全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个性发展的心里规律,这时,老师就要为学生提供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是课堂的高潮所在,也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们每周在组内指定一名同学纪录讨论结果并代表小组发言,从尖子生到中等生,再到学困生,后者在学习中不断模仿前者,训练他们的语言技巧,是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一环节,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形成学习兴趣,活跃整个课堂。
五、拓展延伸:
通过以上四步,学生已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但学习的成果如何,有没有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是否具备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没有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来指导今后的人生,这些都需要通过反馈和应用来检验,从而形成知识的整体性。反馈一般在课堂上进行,但有时根据需要,也可能在课外完成,但不管哪一种,都需要老师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题目,例如:在学习“建设美好社区”一课时,课上学生知道了建设美好社区首先要了解社区,学会如何设计调查报告,但是否有能力通过调查得出一份可靠的结论,用于社区建设,却无法确认,所以我根据农村社区文化氛围不浓的特点,设计了一份“调查自己家庭支出”的调查报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认识到问题的实质。
以上是我们正在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结起来就是:在兴趣的吸引下自主学习,在收获的同时发现问题,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合作,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应用,使学生自主发展,我认为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现代教育的宗旨。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
[2]《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大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静,东北大学秦皇岛分院地理教育专业毕业 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现任地理课教学,多次获区、市、省级教学公开课奖励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课程改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能否真正有效的落实,主要是通过教师对课程的实施来实现;学生能否在课程改革的环境下,实现质的变化,也离不开教师对课程的实施。而新型教学模式则是落实课程改革政策,提高学生素质,在新环境下培养新型人才所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借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东风,作为课改实验校的教师,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实践,我们受益匪浅。作为国家教育的最基层工作者,我们直接接触的是教材、学生和课堂,而课堂又是联系教材和学生的纽带,是教师教育思想和课程改革方向的体现。培养自主的学习者,是现代教育的宗旨。本着这一宗旨,我们初步实践并正在不断探讨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激趣导入:
虽然初中阶段是学生对外界新鲜事物有着强烈好奇的阶段,但并不等于所有的未知对他们都有吸引力。学生不爱学习,是大多数老师的苦恼。其实,学与不学往往就在他们的一念之间,人们长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浓厚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能否在一节课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里,引起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是课堂效果的关键,也是教师素质的体现。同样一个问题,同样一节课,平铺直叙,索然无味,让人厌倦;而精彩的导入正是适应了学生好奇的要求,能使学生在老师的吸引下,主动学习,迫不及待。导入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因教材内容而定,可以是歌曲导入,故事导入,新旧知识对比导入,小品导入,诗歌情景导入,作品展示导入.............
例如:在学习“温暖的家庭”一课时,我考虑到本届学生年龄小,又是二胎,在家骄纵成性,不可能体会到父母的操劳、父母无私的爱,甚至可能认为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为了创设一个能让学生体会父爱、母爱的情景,我在上课后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先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燕诗》”,在同学们差异的目光下,我大声朗读了一遍。由于开始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朗读一遍后,大部分同学就已理解了诗的大意,我又适时请几位同学为大家分析诗的含义,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表现欲。这样,一个温暖的燕家庭就展现在学生面前,是
他们能自然的想到父母对自己的爱。
二、自主探究:
在兴趣引导下的自主学习是学生了解课文的必要环节,是他们进行独立思考的有利时机,只有全面了解课文,才能避免知识上的漏洞;同时,伴随着学生自学的收获,他们也会发现许多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也各不相同:基础知识扎实,理解能力强的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能少一点,而那些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偏差的就相对多一些。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掌握正确处理这些问题的方法。我们知道,初中学生有着非常强烈的表现欲,有些同学提出的问题,另一些同学可能认为很简单,但他们却希望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做出精彩的表现,同时,由于学生们处在同一年龄段,他们的发言会更容易被同学们接受,有时甚至会触动某些同学的灵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时如果老师直接回答了这些问题,就会让他们感到失望,进而失去了课堂参与的兴趣,影响了整个课堂效果。所以再这一环节,我们侧重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再思考,促进自主探究,同时考虑到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难易度,我们采取有基础薄弱的同学先提出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
三、合作学习: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些问题不是某一个同学能解决的,但也决不能因此由老师代替学习,而应发动全体同学的力量,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但全班范围内的讨论是不现实的,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派上用场,我们采用的是“6AA”小组学习法。所谓“6AA”即由前后三桌6名同学组成,第一个A代表小组长,第二个A代表每桌负责的同学。每组安排好中差学生各两名,各组情况基本相同。合作时,同学们有大量的时间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交流,分享别人的认识、方法、思路,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使每个人都有享受成功的机会,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在长期的合作过程中,他们体会到:要相让别人认真倾听自己的见解,尊重自己,就必须先学会尊重他人,欣赏他人,形成了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融洽和谐的同学关系;同时,拥有不同经验、背景、不同思维方式的同学也启发了其他同学的思路,有助于在相互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这样,合作学习改变了以往课堂单一化、静态化的弊端,真正实现了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形成了自主发展。
四、成果展示:
在经过了自学、探究、合作学习等不同层次、由浅入深的学习之后,学生初步得到了结论,表现的欲望会更加强烈,这完全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个性发展的心里规律,这时,老师就要为学生提供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是课堂的高潮所在,也是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们每周在组内指定一名同学纪录讨论结果并代表小组发言,从尖子生到中等生,再到学困生,后者在学习中不断模仿前者,训练他们的语言技巧,是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这一环节,满足他们的表现欲,形成学习兴趣,活跃整个课堂。
五、拓展延伸:
通过以上四步,学生已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但学习的成果如何,有没有真正掌握所学知识,是否具备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没有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来指导今后的人生,这些都需要通过反馈和应用来检验,从而形成知识的整体性。反馈一般在课堂上进行,但有时根据需要,也可能在课外完成,但不管哪一种,都需要老师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题目,例如:在学习“建设美好社区”一课时,课上学生知道了建设美好社区首先要了解社区,学会如何设计调查报告,但是否有能力通过调查得出一份可靠的结论,用于社区建设,却无法确认,所以我根据农村社区文化氛围不浓的特点,设计了一份“调查自己家庭支出”的调查报告,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从而认识到问题的实质。
以上是我们正在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总结起来就是:在兴趣的吸引下自主学习,在收获的同时发现问题,在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合作,在掌握知识的前提下应用,使学生自主发展,我认为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现代教育的宗旨。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中国言实出版社
[2]《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大出版社
作者简介:王静,东北大学秦皇岛分院地理教育专业毕业 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现任地理课教学,多次获区、市、省级教学公开课奖励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