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金默玉:中国最后一位格格的跌宕人生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00803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5月26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格格金默玉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作为大清朝肃亲王善耆的幼女、川岛芳子的亲妹妹、末代皇帝溥仪的侄女,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4岁时父母双亡,靠21个哥哥和16个姐姐抚育长大;她留过洋、享过福,也坐过牢、吃过苦,最后嫁给了我国著名书画家马万里,并打拼成了北京东方研修学院、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副董事长。这位命运多舛的末代格格,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跌宕人生?
  个性飞扬,“海归格格”偏要抛头露面
  金默玉,原名爱新觉罗·显琦,1918年出生于辽宁省旅顺市,她是清末八大亲王之一肃亲王善耆38个孩子中最小的女儿,川岛芳子的亲妹妹。
  金默玉出生时,父亲已经在东北流亡6年了,所以她没有赶上肃王府的鼎盛年代。
  整个童年,金默玉都在旅顺的宅邸里度过。虽然当时已经没了皇帝,但在那个大宅院里,前清的礼仪还沿袭着。他们落座时得规规矩矩,只能半个屁股在凳子上,跟谁说话要慢慢把头扭过去,以耳朵上的坠子不能有任何摆动为标准;逢年过节,一定要以标准礼仪拜祭祖宗牌位;向同族长辈请安的时候,也是一丝不苟。
  在肃亲王家里,吃饭是件大事。女孩子们更不能表示出狼吞虎咽的样子,尤其是在宴会上,金默玉和姐姐们从不会去夹远处的菜,那种不雅观的事情通常由奶妈代劳,奶妈们会递给她们一个小盘子,一样菜夹一点在里面。这当然会吃不饱,但是不能流露出来,她们要坚持到回家去,再由奶妈给开小灶。
  对这些规矩,金默玉的哥哥姐姐都无条件地遵守下来。违反的后果是可怕的,有过这样的先例:大福晋房里的二哥哥,过年打牌的时候偷了兄弟们的牌,被肃亲王赶出了府。肃亲王说,王府里不能留这样没有“德行”的人。
  1922年,56岁的善耆暴病而死。几个月后,他年龄最小的四侧妃也因病逝世。就这样,4岁的金默玉在一年间父母双亡,加上亲姐姐金璧辉(川岛芳子)自小去了日本,她只得由几位同父异母的姐姐抚养。
  金默玉小学在旅顺日本人开办的学校就读;13岁赴日本贵族学校女子学院读书;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至日本女子大学英文系学习。
  刚满19岁,金默玉就对未来有了自己的打算,她希望能成为一名四处采访的女记者,或者歌唱演员。王府里的长辈们被她的想法吓坏了:一个王府格格,怎么能出去抛头露面做职业妇女呢?但这位十七格格显示出了和父亲一样的固执。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金默玉被迫从日本辍学回到了北京。不久后,她终于瞒着家人找到一个职位:在一家日本人开的钟表公司当顾问,薪水很高,又不用坐班。
  那段时间,应该是金默玉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薪水还没发下来,就被她预支光了:亲戚朋友们上公司来买东西,一律挂她的账;女同事们下班了,金默玉请她们去吃西餐。到了月底一算,她反而欠公司的钱。那时金默玉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她要靠给人打毛衣来维持一家9口的生计;有一天,她吃一碗面,都要在心里飞快地计算。
  开餐馆蹲大牢,含泪与画家丈夫离婚
  1940年,哥哥们离开了京城,但金默玉没有跟着去。她觉得“家里的男人们都太不成器”。父亲把儿子们都送到国外,他们读的是国外最好的军事院校。但在金默玉看来,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军事院校里只学到了一身大爷脾气,有几位哥哥还抽上了大烟。几年下来,肃亲王的产业在这些哥哥手中败落下来,东四十四条的房产、旅顺的房产、大连的房产都一点一点被变卖了。他们把卖房子的事情托给川岛芳子的养父川岛浪速,这个日本人却私吞了一半财产。
  到1949年哥哥们从大连去香港时,留给金默玉的全部财产只有100块钱。她却要用这笔钱去喂养9张嘴:大哥的4个孩子、二哥的两个孩子,还有大哥的老保姆和保姆的女儿,而她尚未结婚,几乎没有任何社会和生活经验。
  为了维持生计,金默玉开始变卖家中的物品:钢琴、地毯、沙发、皮大衣、留声机……由于根本不懂市价,一大堆皮衣还卖不到一件衣服的钱。昔日的十七格格还织起了毛衣出售,3天织1件,但仍不够一家人的买菜钱。此后,她还开过洗衣坊,用上好的肥皂,一个月下来,买肥皂的钱比挣的还多。赊账成了每天的必修课,胡同口杂货铺的老太太看到她就追着问:“钱什么时候给啊?”
  这样的日子一直熬到1952年,金默玉开起了饭店。那年一个哥哥到了日本,给她和6个孩子寄回了一笔生活费。斟酌再三,她在自家租来的院子里开了间西餐厅,结果没人上门。
  后来金默玉改开四川饭馆,北京当时有40万四川人,这家四川饭馆一下子火了起来。虽然没赚多少钱,但至少吃穿不再发愁了。两年后,饭店被公私合营,她成为中央编译局的一名职员,每月拿60元工资。金默玉回到家里,开心得哼起了小曲。
  1954年秋天,在一位画社老板的牵线下,36岁的金默玉与画家马万里相识相爱,并很快举行了婚礼。大喜那天,旗袍是借来的,请帖是丈夫马万里亲自用毛笔写的。这样的婚礼,或许潦草了些,却是她自己选择的。
  马万里是当时国内极负盛名的花鸟画家,曾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任妻子死于难产;第二任妻子因感情不和与他离婚,并卷走了全部家产。遇到金默玉时,马万里还住在女儿家的小房子里,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更别提画画了,他也因此心灰意冷,一度想自杀。金默玉的出现让他重新有了作画的地方,也有了一个家。但没想到,风暴那么快就到来了。
  1958年2月,离当年的春节还有5天,金默玉突然从家中被带走,开始了她15年的牢狱生活。唯一的罪名,就是她的出身:“肃亲王的女儿,特务川岛芳子的妹妹,在那个年代,这足以让我致命。”妻子的入狱,让马万里濒临崩溃。为了不连累丈夫,监狱中的金默玉含泪申请了离婚,她决定独自度过漫长的刑期。
  可马万里并没有因此躲过“文化大革命”的迫害,长达10多年的精神与肉体双重折磨,让他倒在了这场政治运动带来的灾难当中。金默玉入狱的第14年,饱受迫害的马万里在等到平反通知书仅仅几个月后,就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金默玉在监狱农场的15年,像所有想摆脱出身阴影的人一样,她试图用拼命劳动来洗刷掉自己身上“十七格格”和“川岛芳子之妹”的烙印,以致9节脊骨因劳累过度坏损,“天气稍一阴冷,浑身都难受”……1973年,刑满释放的金默玉来到天津茶淀农场,成为一名农场工人。
  1975年冬日的一天,金默玉正在用一把比她还高的大铁锹,在农场费力地挖着苹果树下的冻土,手掌流血了,她也不作声。此时,一位讲北方话的上海人,闯进了金默玉的生活。他拿来药和纱布,替金默玉包扎好了流血的手掌,并送给她一把自制的小铁锹,和一本日语版的《人民中国》。
  在这个实心汉子的追求下,金默玉很快答应了他的求婚,因为她希望能在农场里分到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她厌恶身边的那些女劳改犯,“她们中有人曾是舞女,每天早上起来要喝几大杯酒,用别人听不懂的话喃喃地咒骂;有人用红纸把嘴染得通红,游手好闲。”
  老骥伏枥,晚年成为爱心教育家
  1976年,跟丈夫回上海探亲时,金默玉病倒了。X光片显示,她的病历上写着“脊椎骨质增生、骨髓炎、腰肌劳损”。农场给她办了病退,每月工资降至19.2元,“连吸烟的钱都不够”,何况还要给婆婆寄钱。吸烟,是金默玉在监狱里养成的习惯,“腰疼得受不了,或者累得撑不住,我就吸烟,后来一天能吸一包。”
  无奈之际,金默玉生平第一次想到了求人。按照她的性子,是死也不求人的。在监狱,腰疼得拿不起放在地上的铺盖,就用脚去移;没有梳子,就用牙刷把头发一点一点地刷过去;衣服破得没有替换,就用碎布在上面缝出小花来。无论处境如何,外表一定要整整齐齐。
  曾经在肃亲王府侍奉她的保姆,一次去农场看望金默玉时,拉着她掉眼泪:“格格,您这是从天上摔到地下了!”金默玉大笑:“这不是还没摔死吗?”也曾有一位在美国的侄孙女,苦苦请求这位姑奶奶住到自己家里去,可她就是不去。“我不愿意麻烦他们。”但在1979年,她写了生平第一封求人的信,收信人是邓小平。
  在信里,金默玉不是要求平反,而是要求一份工作,她还记得信里的内容:“我如今已经干不了体力劳动了,但是还干得了脑力劳动,请给我工作。”信回得很快。告别北京21年后,金默玉终于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之后的十几年,她有了收获。一生无儿无女的金默玉,一直就想办一所学校,为中国的孩子们做些实事。1992年初,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她与丈夫将家中所有的存款全部拿出来,购买了书桌、教材等学习用品,开办了“爱心儿童日语班”。老人命运多舛的一生充满坎坷,直到暮年,她才学有所用,开始为培养儿童的日语能力而奉献自己的爱心。她既当校长,又当老师,亲自教课,并亲率儿童学员东渡扶桑,与日本学校儿童进行文化交流。
  为了把“班”办成学校,从1993年起,金默玉在日本和北京之间奔波数年,动用了同学、朋友、亲戚等一切关系,四处演讲,终于筹足了办学经费。1996年5月,位于河北廊坊市开发区的爱心日语培训学校正式挂牌。据有关部门确认,该校是当时国内设施最齐全的民办日语专修学校。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金默玉不顾八旬高龄,亲自教课之余,还多次往返中日之间,筹措资金。2000年9月,她在这所学校的基础上,建起了廊坊东方大学城。直到此时,她才终于在廊坊市,有了一套完全用自己挣来的钱买下的房子。邻居们都知道这是个了不得的老太太。
  大学城正式开学后,近万名大学生入校学习,金默玉任副董事长。与此同时,她致力于中日友好联谊活动,接待了众多的日本客人。2001年,金默玉被日本静冈县A.C.C.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聘为客座教授。
  2002年,北京外企服务集团和金默玉共同创办了北京东方研修学院,这也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一所优质民办高校,主要从事非学历高等教育和各类培训。
  已经很少回北京的金默玉,此后才和同族之间来往渐多。2004年,她见了润麒,他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嫡妻婉容之弟。当时润麒已经是90岁的老人,他告诉金默玉,又有一个在美国的侄孙女想和她联系,“你不要那么倔,多和孩子们联络联络,去那边住住。”在她看来,润麒的变化真大。她说,润麒年轻的时候,书房桌子上常放把手枪,不高兴了就冲着屋顶开枪,屋顶上被打出好几个洞。“我们都老了……”她叹了口气。
  2010年11月,笔者曾有幸与同行一起采访过金默玉老人,当时她已经91岁了,离休后在北京一所养老院生活。但她的作息习惯,却像前卫的艺术青年:清晨六七点钟才睡,下午两三点钟起床。“网球、篮球、高尔夫球的比赛都是夜里头演呀。”她笑眯眯地说,开朗得犹如孩童。
  那一刻,你很难相信,有着这样笑容的老人,身后竟有如此坎坷的人生:她留过洋、享过福,也坐过牢、吃过苦。而当这一切过去,她仍然可以说出“喜怒哀乐”这四个字,“你那个哀跟那个怒啊,都应该搁到自己心里,但是喜和乐,可以跟很多人来分享。”
  2014年5月26日,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大清格格金默玉,因病逝世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96岁。
  编辑 / 孙鲁宁
其他文献
德华的内衣店  一个上午,吉秀被烦了3次。第一次,是眉清目秀的男人来找她拿回忘记在银行柜台上的卡。第二次,还是这个男人,想找她更改口令。第三次,他刚刚出现,吉秀就冷冰冰地问他,又忘记什么了?  结果他说,忘记对你说谢谢了。然后随手塞给她一张小纸片,说,这是我们公司的优惠卡,如果没事的话,可以上网看看。  吉秀在银行做大堂经理,说是大堂经理,其实就是一个处理杂事的,有客户的银行卡被ATM机吞了,或是
说到背书,很多人都会想到死记硬背。想到自己从小学到中学,不知在老师的强迫下背了多少东西,不免对背书心生厌烦。因此,也就不太要求自己的孩子背书。其实,背书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呢?   1.背书可以训练儿童听觉记忆的能力。从心理学角度看,一定程度的机械记忆,可以扩充儿童记忆的广度,这对儿童上課接纳较长的语言信息是很有帮助的。儿童只有完全接纳了信息,才有完整了解内容并做出恰当的言语或动
孔展鹏是福建省知名帆船帆板运动员,他曾斩获亚洲帆船锦标赛冠军,4次勇摘全国性比赛金牌。就是这位在水上世界劈波斩浪、所向披靡的体坛明星,其爱情之舟却剧烈触礁:孔展鹏与名牌大学女硕士秦晓雪相识仅半个月便闪婚,很快发现温柔美丽的娇妻在校期间曾经被大老板包养过,于是在蜜月里两人开始分居。当秦晓雪诞下孩子后,十分介意妻子不光彩过去的孔展鹏或许恨屋及乌,连亲生儿子也懒得相认,从而引发了一桩罕见的婚内追讨抚养费
今年21岁的莱尔是美国著名的铅球明星。他热爱铅球,把自己的全部心思都投入到铅球训练上,一心想在美东联盟的铅球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为此,从13岁那年开始加入美东联盟,他已经准备了8年。眼看着离比赛还有一个多月,莱尔的训练更卖力了。  就在他充满信心,准备大展身手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美国国家骨髓库打来的。他们告诉莱尔,有位患者,与他的骨髓配对百分之百符合,而这名罹患罕见白血病的男孩,仅剩
1.热心读者  这个男人真的有点烦。要买书,直接来书吧就好了嘛,又是打电话又是发短信,先是要求预留,再通知来取的时间,后又因故改期……折腾到最后,居然还要加你微信。  高科技时代也有一点不好,来自陌生人的热情你都不知道怎么拒绝好,比如眼前这位“热心读者”。拒绝得多了,又要被那帮已经结婚生子的闺蜜骂:你不是说要放宽自己的频率吗?宽在哪里?让我们看看。  一个不能和闺蜜们聊老公孩子热炕头的闺蜜不是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