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VB程序设计是许多高校必修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实例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VB;实例教学;条件迁移法;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9-0444-02
Teaching Method on VB Program Design in Universities
YAO Nan-she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Huainan 232001,China)
Abstract: Visual Basic Program Design is a basic course that required in many universities. Combining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the writer holds a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with examples.
Key words: VB; teaching with examples; conditions of migration law; heuristic teaching
1 引言
VB程序设计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是许多高校必修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在日常的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这个问题,找出一条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成为广大计算机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2 重视起始课的教学,促使学生形成兴趣
VB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刚开始许多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远不如多媒体的图形图象、动画处理课有意思。如何促使学生形成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从学习中感受快乐。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要重视第一次课的教学。我们在第一次课就把用VB语言编写的有趣的程序和界面漂亮的程序给学生展示,讲解程序的功能。例如,展示多功能计算器、简易画图程序、简易文本编辑器、CD播放器、五字棋、随鼠标移动的图形、滚动字幕、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等等。从而使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产生学好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实例教学法,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授VB程序设计,像任何其他语言的程序设计一样,教材中前几章多数都是先介绍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及VB语言基础等等一系列的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然后才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考虑,这样安排无可非议,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前提下,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比较困难,同时也容易挫伤学生学习VB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打破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采用以实例作为知识的载体,追踪学生的兴趣和问题,由实例去操纵学生自己主动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注意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加深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比如,教材中的一道典型例题:“百钱买百鸡”问题。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分析题意,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这时部分同学已经知道将要使用循环结构、条件判断和输出语句,却不清楚如何使用,教师此时趁热打铁重点介绍语句的使用规则,再总结归纳一下,整个知识点也就清晰明了。
实例教学法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按教材的顺序授课,而是以精选出的程序实例为中心,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具体实例的讲述上,把要学习的语法和概念融入到具体实例中来讲解。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学习,从而避免了枯燥、繁杂的理论说教,不仅能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大有帮助。
4 采用条件迁移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条件迁移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在教材原有程序的基础上逐渐改变和增加条件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程序的分析理解和举一反三的综合能力。
例如,學生在学习For……Next循环时,教材中给出了一段求1到100之间所有奇数和的程序。代码如下:
Dim S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S=0
For I=1 to 100 Step 2
S=S I
Next I
Print “S=”;S
这段程序在学生弄懂FOR……NEXT循环语句之后,理解起来是并不困难的,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要求学生对原程序条件做如下几种变化:
1) 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要求步长为2。
2) 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要求步长为1。
3)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任意输入一个自然数N,求1到N之间所有偶数的和。
这里第⑴小题和教材原程序相比难度不大,只要将循环控制变量的初始值改为2即可,学生通过模仿就可以完成。第⑵小题增加了难度,在编程过程中,需要做两点变化:一要将循环控制变量的变化范围改为从1到50,二要修改循环体,将循环体语句变为S=S 2*I。要做到这些变化,需要学生对For……Next循环语句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并能创造性地予以运用。第⑶小题在第⑵小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条件,即循环变量的终止值需用变量N来表示,因此需要在程序的前面增加一条定义变量N的语句,还需要使用InputBox语句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将终止值输入给变量N,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对刚刚学习编程的学生来说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通过练习,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编程能力可以得到训练和明显提高。
5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计算机语言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我们可以大胆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尽快明确编程思路,掌握基本编程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即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时间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从而更深入地展开学习。在课堂上,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去编程实现,教师只扮演“打字员”的角色,直接把内容输入到语言环境中,一边输入一边和大家交流,如果实在有困难,教师停下来再加以详细分析,直到程序编译、运行和显示出正确结果。启发式教学很容易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完整过程,也大大地提高了我们授课的效率。
6 开展程序设计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开办程序设计小组也是提高大家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采取分组竞赛活动,培养他们良性竞争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求1000之内的所有完数”这个例子,先介绍一种常见算法,其他方法让程序设计小组自主去解决,最后比较哪组使用方法最多,方法最巧,同时把这些好方法介绍给大家,鼓励大家去发现新思路、新方法,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还可以组织一部分编程能力强的同学参与一些小型程序的开发,这样既可以培养编程高手,又可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定期开展程序设计竞赛,让感兴趣的同学挑战一下自己的编程能力,挖掘自身的潜力。
实践证明这种竞赛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语句的使用方法,还能培养他们多种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集体协作能力。
7 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过程,以争取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家启,姚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3版.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2] 陈建军.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9).
[3] 龚沛曾,杨志强,陆慰民,等.案例教学法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4(5).
[4] 刘世荣.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4).
关键词:VB;实例教学;条件迁移法;启发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9-0444-02
Teaching Method on VB Program Design in Universities
YAO Nan-sheng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Huainan 232001,China)
Abstract: Visual Basic Program Design is a basic course that required in many universities. Combining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the writer holds a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with examples.
Key words: VB; teaching with examples; conditions of migration law; heuristic teaching
1 引言
VB程序设计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它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是许多高校必修的一门计算机基础课。在日常的VB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程序设计本身枯燥、难懂这个问题,找出一条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成为广大计算机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
2 重视起始课的教学,促使学生形成兴趣
VB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刚开始许多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远不如多媒体的图形图象、动画处理课有意思。如何促使学生形成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带着兴趣学习,从学习中感受快乐。
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要重视第一次课的教学。我们在第一次课就把用VB语言编写的有趣的程序和界面漂亮的程序给学生展示,讲解程序的功能。例如,展示多功能计算器、简易画图程序、简易文本编辑器、CD播放器、五字棋、随鼠标移动的图形、滚动字幕、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等等。从而使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产生学好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实例教学法,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授VB程序设计,像任何其他语言的程序设计一样,教材中前几章多数都是先介绍对象、对象的属性、方法和事件及VB语言基础等等一系列的在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然后才介绍程序的建立和运行。从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考虑,这样安排无可非议,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考虑,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前提下,要完全理解这些概念比较困难,同时也容易挫伤学生学习VB的积极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教学中,可以打破课本原有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采用以实例作为知识的载体,追踪学生的兴趣和问题,由实例去操纵学生自己主动发现、分析和处理问题。注意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加深对一些概念的理解。比如,教材中的一道典型例题:“百钱买百鸡”问题。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分析题意,引导学生积极去思考,这时部分同学已经知道将要使用循环结构、条件判断和输出语句,却不清楚如何使用,教师此时趁热打铁重点介绍语句的使用规则,再总结归纳一下,整个知识点也就清晰明了。
实例教学法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按教材的顺序授课,而是以精选出的程序实例为中心,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具体实例的讲述上,把要学习的语法和概念融入到具体实例中来讲解。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学习,从而避免了枯燥、繁杂的理论说教,不仅能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大有帮助。
4 采用条件迁移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条件迁移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通过在教材原有程序的基础上逐渐改变和增加条件的方法来提高学生对程序的分析理解和举一反三的综合能力。
例如,學生在学习For……Next循环时,教材中给出了一段求1到100之间所有奇数和的程序。代码如下:
Dim S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
S=0
For I=1 to 100 Step 2
S=S I
Next I
Print “S=”;S
这段程序在学生弄懂FOR……NEXT循环语句之后,理解起来是并不困难的,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要求学生对原程序条件做如下几种变化:
1) 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要求步长为2。
2) 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要求步长为1。
3)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任意输入一个自然数N,求1到N之间所有偶数的和。
这里第⑴小题和教材原程序相比难度不大,只要将循环控制变量的初始值改为2即可,学生通过模仿就可以完成。第⑵小题增加了难度,在编程过程中,需要做两点变化:一要将循环控制变量的变化范围改为从1到50,二要修改循环体,将循环体语句变为S=S 2*I。要做到这些变化,需要学生对For……Next循环语句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并能创造性地予以运用。第⑶小题在第⑵小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条件,即循环变量的终止值需用变量N来表示,因此需要在程序的前面增加一条定义变量N的语句,还需要使用InputBox语句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将终止值输入给变量N,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对刚刚学习编程的学生来说这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通过练习,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编程能力可以得到训练和明显提高。
5 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计算机语言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我们可以大胆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尽快明确编程思路,掌握基本编程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即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时间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从而更深入地展开学习。在课堂上,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去编程实现,教师只扮演“打字员”的角色,直接把内容输入到语言环境中,一边输入一边和大家交流,如果实在有困难,教师停下来再加以详细分析,直到程序编译、运行和显示出正确结果。启发式教学很容易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完整过程,也大大地提高了我们授课的效率。
6 开展程序设计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开办程序设计小组也是提高大家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在教学中,采取分组竞赛活动,培养他们良性竞争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比如“求1000之内的所有完数”这个例子,先介绍一种常见算法,其他方法让程序设计小组自主去解决,最后比较哪组使用方法最多,方法最巧,同时把这些好方法介绍给大家,鼓励大家去发现新思路、新方法,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还可以组织一部分编程能力强的同学参与一些小型程序的开发,这样既可以培养编程高手,又可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使他们尽快适应社会需求。定期开展程序设计竞赛,让感兴趣的同学挑战一下自己的编程能力,挖掘自身的潜力。
实践证明这种竞赛活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语句的使用方法,还能培养他们多种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集体协作能力。
7 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过程,以争取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家启,姚成.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3版.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2] 陈建军.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9).
[3] 龚沛曾,杨志强,陆慰民,等.案例教学法在“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04(5).
[4] 刘世荣.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探讨[J].科技咨询导报,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