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创伤和困境意识:《金锁记》译写再探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pril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学翻译史上,张爱玲的文学自译是一个特殊现象,特别是从1943年到1971年,张爱玲在中英文之间往复自译和改写其成名小说《金锁记》.在作者和译者兼于一身的文学自译中,张爱玲通过语际转换和他语叙事,在一个更大的空间里实现了自我身份、心理创伤和困境意识的表达,从而将《金锁记》这样一个具有特定意义、关注个人的家族叙事扩延成了一部具有普遍意义、思考人类命运的作品.对其特殊案例的挖掘,不仅可以拓宽对文学自译的理解,也有助于为张爱玲研究提供更多元的视角.
其他文献
数据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日益提升,数据确权却面临着如何保护私人信息和提高数据利用效率的难题。私人数据同时具有人格属性和财产属性,数据确权的重点是发挥其财产属性。从数据生产要素的生成过程看,源数据与数据处理者的劳动都起着重要作用。在产权不明晰的状态下,私人的源数据与企业的数据生产要素都未得到应有的保护,不利于数据交易畅通。然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更多是一种事后救济举措,不能取代事前的数据确权,并且司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数据确权为依据的。因此,构建私人拥有源数据所有权、企业拥有数据生产要素用
整体性治理是实现政策不同利益主体间相互协作、排除不同政策之间相互削弱与腐蚀的具体情境.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教育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教师政策的发展势必会有所差异,也必然涉及整体性治理的内容、过程、价值以及环境等基本问题.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观照下,高校教师队伍政策需凸显发展目标与治理手段具有相统一性、整合与协作具有共生性以及信任关系与责任意识互为同构性特征.为此,完善教师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整体治理秩序、重塑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政策执行理念以及优化多元主体协调机制、增强教师政策执行合力已成为整体性治理视阈下高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