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生涯教育背景下引导学生进行性格探索时,设计了“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这个活动环节。在活动中,学生从性格的角度讨论了唐僧师徒四人适合的职业,同时也思考了给定的五种职业角色对性格的要求,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在心理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将其作为教学素材,有效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有意通过问题引发建设性冲突,促进学生思考。
〔关键词〕生涯教育;性格探索;西游新编
2020年,我校在初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开设了生涯规划教育课,其中涉及自我探索主题。在性格探索的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和他评初步探索自己的性格外,我还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来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性格要求存在差别,并有意识地为将来的生涯发展完善自己的性格。以下是我对“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这个活动环节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思考。
一、活动描述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工作阶段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性格大澄清”,第二个是“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以下将重点描述和讨论第二个活动。
在第一个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自评和他评,初步探索了自己的部分性格特质,教师在活动小结时说性格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告诉学生在看到他人的评价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小情绪——可能会因他人的“赞美”而窃喜,可能会因他人的“理解”而感动,可能会因他人的“误会”而不悦,也可能会因有了新的发现而暗下决心来完善自我。从职业的角度来看,有些性格特质可能会让人发展受限,有些特质会让人大获成功,从而引出“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的活动。
活动开始,首先呈现一个简单的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取经归来,他们四人到尘世体验生活,巧遇人力资源公司招聘人才,现有五个工作岗位可供选择,分别是导游、中学教师、秘书、警察、总经理。在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第二个活动时,呈现问题:你认为他们师徒四人的性格分别适合哪个职位?并要求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具体原因,随后交流分享。
在大部分的班級中,学生的讨论热情非常高,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各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之后,他们发表意见的愿望也十分强烈。虽然有部分学生在分享小组观点的时候会超出“性格”的限定而涉及“能力”的范畴,但大多数的小组都做到了围绕“性格”来分析师徒四人适合的职业。
在设计活动时,唐僧师徒四人对应了五种职业,这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反映了问题的开放性和讨论价值。
学生在分享环节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比如对于谁更适合当总经理,有的小组认为唐僧忠诚、敦厚,能团结他人,适合当总经理;有的小组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唐僧固执己见、不懂用人,而孙悟空机智、勇敢、强势,显然更适合当总经理。
对于沙僧适合的职业也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小组认为沙僧适合当秘书,因为他沉稳、踏实;也有小组认为沙僧更适合当警察,因为他忠诚、任劳任怨。
小组的讨论结果各种各样,不一而足。尽管学生讨论的投入程度与班风和当时的师生状态有关,但是都完全实现了授课教师的预想,学生都参与到了活动中,从性格的角度讨论唐僧师徒四人适合的职业,也思考了职业角色对性格的要求。
讨论分享结束后,教师进行活动小结,告诉学生因为每种职业的工作内容不同,对从业人员的性格特质有一些相对侧重的要求,如中学教师要和善有耐心,秘书要谨慎认真,警察要勇敢果断,总经理要强势善沟通,导游要活跃友善,等等。教师随之向学生抛出新的问题:有没有某些性格特质是所有职业都需要的呢?从而将学生引入下一个环节,最终引导学生着眼未来,完善性格。
二、教学分析
本节课的主旨在于引导学生探索自身性格,同时理解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性格要求存在差别,进而结合生涯发展产生完善自我性格的意识。这节课以“性格大澄清”和“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为主要活动,最后以新问题和家庭作业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完善性格的“落脚点”上。整节课设计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而充实,学生的感悟具体而深刻。
其中“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是这节课的新颖之处,也是重点活动。这个活动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个活动中,要注意提前向学生强调从性格的角度来讨论唐僧师徒四人适合哪个职业,比如有的学生在谈到孙悟空适合总经理这一职位时,有“孙悟空办事能力强”类似的理由。在学生的分享中一旦涉及了“能力”或者其他主题,教师可以提醒,也可以通过复述重点等技巧把无关理由淡化,在不伤害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把讨论重点拉回到“性格”上。
在一些班级中,有的分享者可能会特别强调本小组讨论结果的正确性而否定其他小组的结论,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尊重他人,引导学生具体思考“不同意见者”的“合理”部分和“不合理”部分。初中生由于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很多学生存在自我中心主义,而自我中心主义的青少年充满了批判精神,不愿接受批评,并且很喜欢指出别人行为中的错误[1]。学生在活动中的“争论”一旦“过火”,教师应注意回应的方式,在回应中要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予以肯定,激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增强他们成功探索问题的信念,鼓励他们以合理的方式提出不同意见,把课堂矛盾变成促进青少年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的教育契机。
三、教学反思
在初中进行生涯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一种挑战,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心理知识往往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因此不宜过多,相关主题活动又很容易因为“只顾热闹”而流于形式,因此活动设计非常重要。“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活动给我带来的教学实践方面的思考和心得如下。
(一)结合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兴趣是推动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创设问题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2],教师如果能结合恰当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将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具体到本节课“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的活动,故事内容一呈现,学生们就迅速被图文吸引,注意力很快从上一个活动进入《西游记》的故事当中。教师随之提出了有关生涯探索的问题,学生很快进入思考“性格”和“职业”的关系的状态。这个活动把“职业”和“性格”需要恰当匹配这一相对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为唐僧师徒四人和五种职业的双向选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完成了对抽象问题的理解。
运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真实生活情境中[3]。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善于利用学生的现有知识作为教学素材
学生的现实状况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他们已有的认识总是要对当下的认识产生影响[4]。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对于上好一堂课至关重要,对于心理课尤其如此。心理课没有统一且成熟的教材,很多教师都是在参考他人的基础上,自己完成教学设计,因此,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利用学生的现有知识作为教学素材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参考了《中学生生涯规划》一书,书中“职业性格分析”的活动环节先给定了一个故意制造的火警事故,然后描述三个人物的反应,进而讨论老板事后如何给三位员工安排工作。我认为这样的设计,人物形象不够鲜明,形式也略显呆板。思考之后,我想到了借用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所以就有了“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这个活动。带领挖掘西游记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探索性格的能力,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谈。这个活动之所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原因在于初二年级的学生对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非常熟悉。
(三)善用分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在学生对“你认为他们师徒四人的性格分别适合哪个职业”进行讨论后,各小组积极分享,但是也出现了个别不友好的声音。有个别学生在发言的时候特别强调本小组讨论结果的合理性,对有不同意见的小组讨论结果强硬否定。
我在第一次面对类似的情形时,着重强调了要尊重不同意见。思考之后,我在之后的课堂中侧重引导“不同意见者”以分析的姿态聆听对方给出的理由,把自己认同的部分和不认同的部分分开判断,把课堂中的不同意见转化成了建设性冲突。
建设性的冲突是指对组织、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冲突[5]。本节课中,此处的冲突能促进学生深入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增强了学生探索和发掘自身性格的能力。在给学生设定开放性问题时,要有意引发并维持一定强度的建设性冲突,这对于学生融入课堂、深入思考具有促进作用。
我在查阅文献撰写本文的过程中,对于部分教学理论既有“再发现”,又有“再认识”。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思考、多探索、多回顾,这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M].苏彦捷,邹丹,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2]黄琼芬.基于问题情境创设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探索[J].好日子,2019(10):99-99.
[3]徐洁.高中地理优质课课堂问题情境特征分析——以“热力环流”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4]高岸起.论知识背景在认识中的作用[J].云南社会科学,2002(4):9-14.
[5]刘婷婷.善用建设性冲突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33-34.
(作者单位:海南省农垦中学,海口,570226)
編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关键词〕生涯教育;性格探索;西游新编
2020年,我校在初二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开设了生涯规划教育课,其中涉及自我探索主题。在性格探索的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和他评初步探索自己的性格外,我还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来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性格要求存在差别,并有意识地为将来的生涯发展完善自己的性格。以下是我对“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这个活动环节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思考。
一、活动描述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工作阶段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性格大澄清”,第二个是“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以下将重点描述和讨论第二个活动。
在第一个活动中,学生们通过自评和他评,初步探索了自己的部分性格特质,教师在活动小结时说性格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时告诉学生在看到他人的评价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小情绪——可能会因他人的“赞美”而窃喜,可能会因他人的“理解”而感动,可能会因他人的“误会”而不悦,也可能会因有了新的发现而暗下决心来完善自我。从职业的角度来看,有些性格特质可能会让人发展受限,有些特质会让人大获成功,从而引出“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的活动。
活动开始,首先呈现一个简单的故事情境:唐僧师徒取经归来,他们四人到尘世体验生活,巧遇人力资源公司招聘人才,现有五个工作岗位可供选择,分别是导游、中学教师、秘书、警察、总经理。在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第二个活动时,呈现问题:你认为他们师徒四人的性格分别适合哪个职位?并要求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具体原因,随后交流分享。
在大部分的班級中,学生的讨论热情非常高,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各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之后,他们发表意见的愿望也十分强烈。虽然有部分学生在分享小组观点的时候会超出“性格”的限定而涉及“能力”的范畴,但大多数的小组都做到了围绕“性格”来分析师徒四人适合的职业。
在设计活动时,唐僧师徒四人对应了五种职业,这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反映了问题的开放性和讨论价值。
学生在分享环节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比如对于谁更适合当总经理,有的小组认为唐僧忠诚、敦厚,能团结他人,适合当总经理;有的小组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唐僧固执己见、不懂用人,而孙悟空机智、勇敢、强势,显然更适合当总经理。
对于沙僧适合的职业也有不同的意见:有的小组认为沙僧适合当秘书,因为他沉稳、踏实;也有小组认为沙僧更适合当警察,因为他忠诚、任劳任怨。
小组的讨论结果各种各样,不一而足。尽管学生讨论的投入程度与班风和当时的师生状态有关,但是都完全实现了授课教师的预想,学生都参与到了活动中,从性格的角度讨论唐僧师徒四人适合的职业,也思考了职业角色对性格的要求。
讨论分享结束后,教师进行活动小结,告诉学生因为每种职业的工作内容不同,对从业人员的性格特质有一些相对侧重的要求,如中学教师要和善有耐心,秘书要谨慎认真,警察要勇敢果断,总经理要强势善沟通,导游要活跃友善,等等。教师随之向学生抛出新的问题:有没有某些性格特质是所有职业都需要的呢?从而将学生引入下一个环节,最终引导学生着眼未来,完善性格。
二、教学分析
本节课的主旨在于引导学生探索自身性格,同时理解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性格要求存在差别,进而结合生涯发展产生完善自我性格的意识。这节课以“性格大澄清”和“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为主要活动,最后以新问题和家庭作业的形式把学生引入完善性格的“落脚点”上。整节课设计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而充实,学生的感悟具体而深刻。
其中“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是这节课的新颖之处,也是重点活动。这个活动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在这个活动中,要注意提前向学生强调从性格的角度来讨论唐僧师徒四人适合哪个职业,比如有的学生在谈到孙悟空适合总经理这一职位时,有“孙悟空办事能力强”类似的理由。在学生的分享中一旦涉及了“能力”或者其他主题,教师可以提醒,也可以通过复述重点等技巧把无关理由淡化,在不伤害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把讨论重点拉回到“性格”上。
在一些班级中,有的分享者可能会特别强调本小组讨论结果的正确性而否定其他小组的结论,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尊重他人,引导学生具体思考“不同意见者”的“合理”部分和“不合理”部分。初中生由于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很多学生存在自我中心主义,而自我中心主义的青少年充满了批判精神,不愿接受批评,并且很喜欢指出别人行为中的错误[1]。学生在活动中的“争论”一旦“过火”,教师应注意回应的方式,在回应中要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予以肯定,激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增强他们成功探索问题的信念,鼓励他们以合理的方式提出不同意见,把课堂矛盾变成促进青少年社会性和人格发展的教育契机。
三、教学反思
在初中进行生涯教育,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一种挑战,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心理知识往往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因此不宜过多,相关主题活动又很容易因为“只顾热闹”而流于形式,因此活动设计非常重要。“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活动给我带来的教学实践方面的思考和心得如下。
(一)结合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兴趣是推动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创设问题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2],教师如果能结合恰当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将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优化教学效果。 具体到本节课“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的活动,故事内容一呈现,学生们就迅速被图文吸引,注意力很快从上一个活动进入《西游记》的故事当中。教师随之提出了有关生涯探索的问题,学生很快进入思考“性格”和“职业”的关系的状态。这个活动把“职业”和“性格”需要恰当匹配这一相对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为唐僧师徒四人和五种职业的双向选择。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完成了对抽象问题的理解。
运用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真实生活情境中[3]。这种教学方法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善于利用学生的现有知识作为教学素材
学生的现实状况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他们已有的认识总是要对当下的认识产生影响[4]。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对于上好一堂课至关重要,对于心理课尤其如此。心理课没有统一且成熟的教材,很多教师都是在参考他人的基础上,自己完成教学设计,因此,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利用学生的现有知识作为教学素材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参考了《中学生生涯规划》一书,书中“职业性格分析”的活动环节先给定了一个故意制造的火警事故,然后描述三个人物的反应,进而讨论老板事后如何给三位员工安排工作。我认为这样的设计,人物形象不够鲜明,形式也略显呆板。思考之后,我想到了借用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所以就有了“西游新编之师徒竞聘”这个活动。带领挖掘西游记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探索性格的能力,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谈。这个活动之所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原因在于初二年级的学生对西游记中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非常熟悉。
(三)善用分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在学生对“你认为他们师徒四人的性格分别适合哪个职业”进行讨论后,各小组积极分享,但是也出现了个别不友好的声音。有个别学生在发言的时候特别强调本小组讨论结果的合理性,对有不同意见的小组讨论结果强硬否定。
我在第一次面对类似的情形时,着重强调了要尊重不同意见。思考之后,我在之后的课堂中侧重引导“不同意见者”以分析的姿态聆听对方给出的理由,把自己认同的部分和不认同的部分分开判断,把课堂中的不同意见转化成了建设性冲突。
建设性的冲突是指对组织、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冲突[5]。本节课中,此处的冲突能促进学生深入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增强了学生探索和发掘自身性格的能力。在给学生设定开放性问题时,要有意引发并维持一定强度的建设性冲突,这对于学生融入课堂、深入思考具有促进作用。
我在查阅文献撰写本文的过程中,对于部分教学理论既有“再发现”,又有“再认识”。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思考、多探索、多回顾,这样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罗伯特·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M].苏彦捷,邹丹,等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2]黄琼芬.基于问题情境创设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探索[J].好日子,2019(10):99-99.
[3]徐洁.高中地理优质课课堂问题情境特征分析——以“热力环流”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4]高岸起.论知识背景在认识中的作用[J].云南社会科学,2002(4):9-14.
[5]刘婷婷.善用建设性冲突 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4):33-34.
(作者单位:海南省农垦中学,海口,570226)
編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