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教学是思政课的重要形式,是强化教学教学成果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毛中特)课程为例,从课程特点和定位分析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实践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实践教学的路径思考,对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有一定启迪意义。
【关键词】毛中特课程;实践教学;问题;路径方法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思政课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做人学问的课程。实践教学作为政治理论课的重中之重,不仅承担着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使命,而且强化了教育教学的有效成果。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让学生把爱国情、强军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一、毛中特课程的特点及其定位
思政课与其他技术类课程不同,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它体现了德育首位的原则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政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它肩负着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的重任。同时,思政课程注重理论学习,更强调学生真懂、真信。在讲清讲透理论问题的同时,应遵循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积极回应学生的现实关切和思想困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影响学生的行为选择,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情感认同。
二、毛中特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毛中特课程的内容都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厚土壤的理论成果,因而在帮助学生了解这些道理时,最忌讳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说教,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从单一的理论教学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转化是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质而言,理论教学内容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才可能有效地传给学生。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真理性与意义性并存,且以意义性为重的教育。而意义性内容必须依赖于学生的主观能动理解,这种主观能动理解的最好方式就是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只有通过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信仰才有可能产生,这个内化过程就是学生的实践过程。
实现从单一的理论教学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转化要创新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从逻辑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知识论教育教学实践,如参观、调研式等实践性教学活动;第二,养成性教育教学实践,如生活体验式、科学研究式等实践教学活动;第三,价值论教育教学实践,如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教学活动。价值论教育教学实践是大学生通过实践来体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所传授内容的内在价值的实践教学。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价值,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毛中特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效果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体现。传统的毛中特课程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授为主,也就是“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这种“我教什么,你就得接受什么”的灌输式讲授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教特点。这种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对于知识传授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思考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对毛中特教学逐渐形成了依赖、麻木甚至厌倦的心理。
这种纯理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导致学生走出课堂后往往陷入两个怪圈。一是不适应。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听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到很有道理,但走出校园之后碰到现实困惑,往往又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有些迷茫。由于不能用所学的理论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一些学生患上了“能力贫乏症”和“心理紧张症”。二是双面人格。与其他政治理论课程相比较,毛中特课程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如果不从理论上对于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国企改革、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深入客观辩证的分析,解开学生思想深处的“扣子”,就很难获得學生的认同。特别是学生在上毛中特课之前,由于受家庭、亲友、社会的影响,已经不同程度地有了一定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他们在原有“意识框架”的作用下,对教师讲授的同一种理论可能产生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态度和反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只是强制性灌输,很可能引发其抵触情绪。这也是学生对政治课普遍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的深层次原因。
四、提高毛中特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路径方法
情感是联系认识和行为的中间环节,是实现“知识”向“行为”转化的重要条件。情感在政治理论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在毛中特课程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是学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化为心、外化为行”的关键。只有扎实开展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理论的情感认同,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假期社会调查活动
让学生利用假期回乡探亲、过年走亲访友等时机,选取自己认识理解最深、关注度高的时政热点问题,深入社区、街道、乡镇、农村、企业等地,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途径,开展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并利用相机、DV等设备记录调研过程,形成调研成果。这种社会调研活动既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关爱国家的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辩证分析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亲身体验和社会调研,学生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和切身感受,从而加深对国情的认识,感悟民生新貌,并形成对于国家发展的共识,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为毛中特课程教学打下情感基础。 (二)参观见学实践活动
毛中特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政治性,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进头脑,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及时回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困惑,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一些重大是非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同感。参观见学并不是简单地到某个地方进行参观,而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做到课前准备。参观见学的地点并不简单地是某一景点,而是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是为巩固教学效果而精心选择的地点。第二,在开展参观见学之前,教师要收集相关资料,在课上讲解参观地方的背景、发展历程以及与相关理论的关系,并下发相关资料供学生学习。第三,合理选择有助于巩固教学内容的参观地点,如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村、地方的红色资源以及能充分展示地方发展成果的经济开发区和企业。第四,参观结束后,与学生展开座谈与交流,使学生了解相关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的具体过程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真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情感认同,并使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军营,献身国防。
(三)拓展课外学习资源
互联网具有快速便捷、受众多、容量大、交互性强的特点,已成为“95后”军校学生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毛中特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信息化,并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教学的时空延续性与拓展性,创新实践教学理念、手段,对课堂教学、理论教学形成有力支撑。
第一,利用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学习资料,拓展学習资源。教师应主动学网,触网,用网,将“大数据”“互联网 ”等信息网络手段融入第二课堂教学中,利用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上传学习资料,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让学生用最喜欢的方式学习毛中特课程相关理论。
第二,发挥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开设毛中特网络课程,建立教学主页和课程学习网站,发布课程教学信息,拓宽教育空间。课后,学生可以随时上网学习,提问,咨询。教师可以进行一对一的网上回答,或者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辅导,与学生展开多层次、多渠道的讨论和广泛交流,从而形成开放式、立体式的教育空间,使网络成为毛中特课程实践教学的另一个重要阵地,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延伸。
第三,发挥网络的快速便捷优势,及时发布权威解读,拓展教学内容。毛中特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政治性,要使这样的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受欢迎的课程,仅仅依靠课堂的理论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辅以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利用网络融媒体、电子公告板等网络设备,发布权威解读,做到与正在进行的课堂教育内容同步更新,协调一致。一方面,及时宣传党的最新理论,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认识,从而达到使教学效果“倍增”的效应。
【参考文献】
[1]余丰玉.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J].中国高等教育,2019(11).
【关键词】毛中特课程;实践教学;问题;路径方法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思政课不仅是传授知识的理论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做人学问的课程。实践教学作为政治理论课的重中之重,不仅承担着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使命,而且强化了教育教学的有效成果。我们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让学生把爱国情、强军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一、毛中特课程的特点及其定位
思政课与其他技术类课程不同,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它体现了德育首位的原则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政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理论,更重要的是它肩负着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的重任。同时,思政课程注重理论学习,更强调学生真懂、真信。在讲清讲透理论问题的同时,应遵循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积极回应学生的现实关切和思想困惑,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影响学生的行为选择,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情感认同。
二、毛中特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毛中特课程的内容都是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厚土壤的理论成果,因而在帮助学生了解这些道理时,最忌讳从概念到概念的空洞说教,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从单一的理论教学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转化是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质而言,理论教学内容必须通过实践教学才可能有效地传给学生。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真理性与意义性并存,且以意义性为重的教育。而意义性内容必须依赖于学生的主观能动理解,这种主观能动理解的最好方式就是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只有通过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信仰才有可能产生,这个内化过程就是学生的实践过程。
实现从单一的理论教学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转化要创新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从逻辑上可以分为三大类型:第一,知识论教育教学实践,如参观、调研式等实践性教学活动;第二,养成性教育教学实践,如生活体验式、科学研究式等实践教学活动;第三,价值论教育教学实践,如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教学活动。价值论教育教学实践是大学生通过实践来体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所传授内容的内在价值的实践教学。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价值,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三、毛中特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效果归根到底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体现。传统的毛中特课程教学基本上以教师讲授为主,也就是“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这种“我教什么,你就得接受什么”的灌输式讲授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说教特点。这种说教式的教学方法虽然对于知识传授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思考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对毛中特教学逐渐形成了依赖、麻木甚至厌倦的心理。
这种纯理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社会现实的密切联系,导致学生走出课堂后往往陷入两个怪圈。一是不适应。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听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感到很有道理,但走出校园之后碰到现实困惑,往往又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有些迷茫。由于不能用所学的理论分析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一些学生患上了“能力贫乏症”和“心理紧张症”。二是双面人格。与其他政治理论课程相比较,毛中特课程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如果不从理论上对于当今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国企改革、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深入客观辩证的分析,解开学生思想深处的“扣子”,就很难获得學生的认同。特别是学生在上毛中特课之前,由于受家庭、亲友、社会的影响,已经不同程度地有了一定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他们在原有“意识框架”的作用下,对教师讲授的同一种理论可能产生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态度和反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度解析,只是强制性灌输,很可能引发其抵触情绪。这也是学生对政治课普遍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的深层次原因。
四、提高毛中特课程实践教学效果的路径方法
情感是联系认识和行为的中间环节,是实现“知识”向“行为”转化的重要条件。情感在政治理论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情感——这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在毛中特课程教学过程中,情感体验是学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化为心、外化为行”的关键。只有扎实开展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理论的情感认同,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一)假期社会调查活动
让学生利用假期回乡探亲、过年走亲访友等时机,选取自己认识理解最深、关注度高的时政热点问题,深入社区、街道、乡镇、农村、企业等地,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途径,开展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与建议,并利用相机、DV等设备记录调研过程,形成调研成果。这种社会调研活动既是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培养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关爱国家的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也是使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辩证分析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通过亲身体验和社会调研,学生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和切身感受,从而加深对国情的认识,感悟民生新貌,并形成对于国家发展的共识,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为毛中特课程教学打下情感基础。 (二)参观见学实践活动
毛中特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政治性,要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进头脑,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及时回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困惑,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一些重大是非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认同感。参观见学并不是简单地到某个地方进行参观,而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做到课前准备。参观见学的地点并不简单地是某一景点,而是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是为巩固教学效果而精心选择的地点。第二,在开展参观见学之前,教师要收集相关资料,在课上讲解参观地方的背景、发展历程以及与相关理论的关系,并下发相关资料供学生学习。第三,合理选择有助于巩固教学内容的参观地点,如新农村建设典型示范村、地方的红色资源以及能充分展示地方发展成果的经济开发区和企业。第四,参观结束后,与学生展开座谈与交流,使学生了解相关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的具体过程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真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情感认同,并使学生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军营,献身国防。
(三)拓展课外学习资源
互联网具有快速便捷、受众多、容量大、交互性强的特点,已成为“95后”军校学生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毛中特课程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社会信息化,并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教学的时空延续性与拓展性,创新实践教学理念、手段,对课堂教学、理论教学形成有力支撑。
第一,利用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学习资料,拓展学習资源。教师应主动学网,触网,用网,将“大数据”“互联网 ”等信息网络手段融入第二课堂教学中,利用微信公众号,及时推送上传学习资料,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让学生用最喜欢的方式学习毛中特课程相关理论。
第二,发挥网络交互性的特点,开设毛中特网络课程,建立教学主页和课程学习网站,发布课程教学信息,拓宽教育空间。课后,学生可以随时上网学习,提问,咨询。教师可以进行一对一的网上回答,或者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辅导,与学生展开多层次、多渠道的讨论和广泛交流,从而形成开放式、立体式的教育空间,使网络成为毛中特课程实践教学的另一个重要阵地,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延伸。
第三,发挥网络的快速便捷优势,及时发布权威解读,拓展教学内容。毛中特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政治性,要使这样的课程真正成为学生受欢迎的课程,仅仅依靠课堂的理论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辅以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利用网络融媒体、电子公告板等网络设备,发布权威解读,做到与正在进行的课堂教育内容同步更新,协调一致。一方面,及时宣传党的最新理论,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认识,从而达到使教学效果“倍增”的效应。
【参考文献】
[1]余丰玉.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J].中国高等教育,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