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沈阳军区某防化团主任罗兆民的宿舍,满是浓浓的书香,在不大的书房内,雪白的墙壁上挂满了他自己的和别人送的作品室内摆设很简单:一桌、一椅、一个书架,桌子上放着一块砚台,和一个挂满各种笔的笔架。最吸引入的是对门的一幅字:习书先为人。
罗兆民自幼爱好书法,1987年从河北省黄骅县入伍,在双休日战友们娱乐玩耍之余、在摸爬滚打的训练休息间隙、在清晨官兵们酣睡梦乡之际,他却总是喜欢读书临帖、研习书法。一次偶然的机会,罗兆民有幸师从原军区联勤部胡崇炜干事学习书法,胡干事是辽宁省书法协会评审委员会秘书长,其人其字深得“同行”好评。习字之初,教师即约法三章:一曰热爱为首,二曰持之以恒,三曰耐住寂寞。如无此三点则无法入门,罗兆民满口应允,老师带他从传统临帖入手,以章草筑基,取材于自然,同时涉猎音乐、美术、工艺、绘画等艺术。老师常讲“结构因时变化、用笔千古不易”,在临帖的基础上强调用笔。经老师指点后,他的字有了质的提高。初窥门径便在1999年入选了中国书法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三届楹联展。当时是在几万件的作品中挑选出400多幅作品参展,初出茅庐,能有这样的成绩也是不多见的。
后来罗兆民又师从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聂成文老师,在聂老师的亲自指点下,从字的结构到整体的布局使他对书法有了更深的了解。作品也先后获奖:全军第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获金奖;1999年全军书画展二等奖,辽宁省首届新人新秀书法展二等奖,并多次在全国、全军、辽宁省书画大赛参展。
众多的行家给他的作品予以很高的评价:气运天成,内藏拙朴,外射灵气,高古朴雅,深得古人精髓,形成了既古又新、平中见奇、朴雅自然的独特风格,注重以形写意,以情造境,用变动不拘的笔墨线条,表现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等等。
学无止境,贵在用之。团队车库旁有一处杂草丛生的角落,在团队支持下,时任教导员的罗兆民带领几名官兵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将其改作书画休闲角,使这里彻底变了样。面积3000平方米的围墙被粉刷一新,成为书画长廊。这里既有传古的绝句,又有反映我军历程的画卷,总计达50余幅作品。其中一幅长30米、宽4米的壁画更是创下了军旅之最。官兵们在训练、工作之余都愿意来这坐坐,欣赏赞叹的同时,无形中陶冶了情操。书画长廊的绘制,他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克服了技术、天气等困难。在画国画和写字时,在宣纸上是一个过程,到墙上又是一个过程,墙上是用油漆涂的,笔用的是油画笔,油画笔是扁的,却要达到手笔的圆锥体的效果,再加上当时正值七八月份的天气,特别炎热,晚上画效果不好,只有用白天的时间,由于温度高,颜料很快就变稠,到了墙上就拉不开笔,他使用汽油,但效果不好,经过反复琢磨,最后用松节油调颜料,依靠运笔,调整笔和墙的角度等方法,终于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当时部队去海训,回来时每个人都晒得黑黑的,有人看到罗兆民也晒得黑黑的,以为是去海训了,就问他说:教导员,为什么你去海训我们都没看见呢?他幽默地说:我是在团里洗的日光浴。
学有所得,授之难得。罗兆民一直在团书法组教官兵们学习书法,即使是在当政治处主任的这段时间里,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大批书法骨干活跃在官兵中间。当初,报名的官兵之中,有的有基础,有的没有基础,大部分都是出于爱好和好奇心。他就从一点、一横、一竖教起,有一定的基础后,就和学员明确什么是字,什么是书法,同时组织大家临摹字帖,根据每个人的气质他为学员选择不同的书法,鼓励要敢于下笔,同时也要慎重下笔。刚一开始官兵觉得新鲜,时间一长觉得太难,一笔一笔的练,太枯燥。很多人开始出现厌烦的情绪。他在学员的字里行间看出了这种苗头,就经常对学员们说:字如其人,写作如做人,写字就是写人生。鼓励学员端正态度,同时告诉大家,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克服急躁情绪,坚持下去,把写书法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炼。为了解决兴致不高的问题,他从单个字的临摹,改为一幅对联、一首诗的临摹,尽量短期出作品,并把所写的作品挂在墙上,组织书法班的学员参观,评论作品的优缺点,激发丁学员学习书法的兴致。
经过多年的磨炼,罗兆民的书法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多人请他写字,悬于室内桌前,他都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罗兆民现在是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也获得了一些奖,让他感触颇深的是书法中做人的学问。书为心话,要想写好字首先要学做人,书法是寂寞之道,不能急功近利,人书俱老,难得热爱之心;书法变化万千、境界深远、博大精深,突破自我更显难能可贵。
罗兆民自幼爱好书法,1987年从河北省黄骅县入伍,在双休日战友们娱乐玩耍之余、在摸爬滚打的训练休息间隙、在清晨官兵们酣睡梦乡之际,他却总是喜欢读书临帖、研习书法。一次偶然的机会,罗兆民有幸师从原军区联勤部胡崇炜干事学习书法,胡干事是辽宁省书法协会评审委员会秘书长,其人其字深得“同行”好评。习字之初,教师即约法三章:一曰热爱为首,二曰持之以恒,三曰耐住寂寞。如无此三点则无法入门,罗兆民满口应允,老师带他从传统临帖入手,以章草筑基,取材于自然,同时涉猎音乐、美术、工艺、绘画等艺术。老师常讲“结构因时变化、用笔千古不易”,在临帖的基础上强调用笔。经老师指点后,他的字有了质的提高。初窥门径便在1999年入选了中国书法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三届楹联展。当时是在几万件的作品中挑选出400多幅作品参展,初出茅庐,能有这样的成绩也是不多见的。
后来罗兆民又师从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聂成文老师,在聂老师的亲自指点下,从字的结构到整体的布局使他对书法有了更深的了解。作品也先后获奖:全军第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获金奖;1999年全军书画展二等奖,辽宁省首届新人新秀书法展二等奖,并多次在全国、全军、辽宁省书画大赛参展。
众多的行家给他的作品予以很高的评价:气运天成,内藏拙朴,外射灵气,高古朴雅,深得古人精髓,形成了既古又新、平中见奇、朴雅自然的独特风格,注重以形写意,以情造境,用变动不拘的笔墨线条,表现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等等。
学无止境,贵在用之。团队车库旁有一处杂草丛生的角落,在团队支持下,时任教导员的罗兆民带领几名官兵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将其改作书画休闲角,使这里彻底变了样。面积3000平方米的围墙被粉刷一新,成为书画长廊。这里既有传古的绝句,又有反映我军历程的画卷,总计达50余幅作品。其中一幅长30米、宽4米的壁画更是创下了军旅之最。官兵们在训练、工作之余都愿意来这坐坐,欣赏赞叹的同时,无形中陶冶了情操。书画长廊的绘制,他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克服了技术、天气等困难。在画国画和写字时,在宣纸上是一个过程,到墙上又是一个过程,墙上是用油漆涂的,笔用的是油画笔,油画笔是扁的,却要达到手笔的圆锥体的效果,再加上当时正值七八月份的天气,特别炎热,晚上画效果不好,只有用白天的时间,由于温度高,颜料很快就变稠,到了墙上就拉不开笔,他使用汽油,但效果不好,经过反复琢磨,最后用松节油调颜料,依靠运笔,调整笔和墙的角度等方法,终于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当时部队去海训,回来时每个人都晒得黑黑的,有人看到罗兆民也晒得黑黑的,以为是去海训了,就问他说:教导员,为什么你去海训我们都没看见呢?他幽默地说:我是在团里洗的日光浴。
学有所得,授之难得。罗兆民一直在团书法组教官兵们学习书法,即使是在当政治处主任的这段时间里,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大批书法骨干活跃在官兵中间。当初,报名的官兵之中,有的有基础,有的没有基础,大部分都是出于爱好和好奇心。他就从一点、一横、一竖教起,有一定的基础后,就和学员明确什么是字,什么是书法,同时组织大家临摹字帖,根据每个人的气质他为学员选择不同的书法,鼓励要敢于下笔,同时也要慎重下笔。刚一开始官兵觉得新鲜,时间一长觉得太难,一笔一笔的练,太枯燥。很多人开始出现厌烦的情绪。他在学员的字里行间看出了这种苗头,就经常对学员们说:字如其人,写作如做人,写字就是写人生。鼓励学员端正态度,同时告诉大家,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克服急躁情绪,坚持下去,把写书法当作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炼。为了解决兴致不高的问题,他从单个字的临摹,改为一幅对联、一首诗的临摹,尽量短期出作品,并把所写的作品挂在墙上,组织书法班的学员参观,评论作品的优缺点,激发丁学员学习书法的兴致。
经过多年的磨炼,罗兆民的书法逐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很多人请他写字,悬于室内桌前,他都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罗兆民现在是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也获得了一些奖,让他感触颇深的是书法中做人的学问。书为心话,要想写好字首先要学做人,书法是寂寞之道,不能急功近利,人书俱老,难得热爱之心;书法变化万千、境界深远、博大精深,突破自我更显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