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参与研制了海军军衔袖章
口述:苏扬(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2005年10月间,总后邀请专家对新式服装的初步方案点评会审。有外事专家提出,国外海军藏青色常服一般不佩戴军衔肩章,而是使用袖章,新式海军军官藏青色常服能不能也采用这种形式,便于海军的国际交往。杨廷欣所长当即交代:“你们研究一下,先拿出个方案。”
随后,我与吴宇、徐新和两位同事一起,分析了国外海军服装的样式、军衔标识等,掌握了其中的共同点:白色海军服装主要用于一般礼仪场合;藏青色海军服装主要用于日常工作、生活和冬季场合。军官在袖口缝制袖章,士官佩戴臂章。
我们确定了服装样式方案,但军衔袖章方案却迟迟不能确定:一是我军一直采用肩章表示军衔,增设袖章后,三军不一致,打破了原有认知习惯,争议较大;二是军衔袖章如何与现有的军衔等级对应,如何能清晰的识别;三是军衔袖章如何缀钉。徐新和同志设计了多种缀钉方案但效果都不理想。看来,必须采用由军官自行缝制的方式。
直到2006年7月,我确定了新式海军军衔袖章由袖章饰带和五星组成,以饰带宽窄和条数区分军衔,以五星质地区分将官、校官和尉官,袖章由军官个人自行缝制的设计方案。方案得到了批准。
在技术的细节上,我们对饰带的宽窄、间距、高低位置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做了大量的近距离和远距离的观察比对试验,最终确定了饰带分为宽条、中条和窄条三种规格,将官用宽条和中条,校官用中条,尉官庸窄条,饰带的条数与肩章星徽的数量对应。满足了通过目力即能清晰判断军衔等级的设计要求。2007年3月军衔袖章产品规范正式批准,转人生产。
每一件军服都来之不易
口述:李阿风(总后军需物油部军需军代局质检处助理员)
2007年,我和同事们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07式新军服的质量检验工作中去。1月,我第一次下工厂、进企业,在07军服的生产线上,我深感每一件军服都来之不易,从裁剪到缝制,从半成品到检验成品的熨烫,从钉一个扣子到锁一个扣眼……厂家对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
质检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检验外观质量和生产工艺的落实情况为主,兼顾成品尺寸、缝制工艺、包装工艺和包装质量,对领子、驳头、前身、袖子、后身等军服的重点部位进行了重点检验。遇有问题,我们督促生产企业及时解决,以确保军服质量。
我们这个不足十人的团队,要兵分三路、四路赶赴各质检点,常常是凌晨乘飞机出发,完成质检任务后连夜赶往下一个企业、工厂,以不影响进度。有的企业生产品种多,我们要连续工作两天以上,逐个产品进行检验,不放过一个线头、纱头。
3月一个星期六晚上10点钟,我们从贵阳到达北京机场,离家10天没有见到孩子了,我给孩子打了电话,告诉他可以陪他一天了。可第二天上午就接到通知,下午三点出发执行新任务。当我准备奔赴山西太原时,孩子流着眼泪对我说:“妈妈,你说陪我一天啊,现在还不到呢。”我搂着孩子,“宝宝,8月1日那天,当我们看到解放军叔叔阿姨都穿上合格漂亮的新军装时,你和妈妈都会高兴的,不是吗?”
请按规定着新装
口述:骆亮(总参陆航部纠察)
我是8月1日的第一班纠察哨,可拿到着装要求时距部队换装仅有3天时间,虽然连队集中组织了新军服试穿和着装规定的多媒体授课,但心里总没底。
我反复背记《07式军服穿着方法和要求》,特别是对“穿着夏常服的有关规定”一节倒背如流,同时按照规定对着整容镜反复试穿,预见穿着新军服时要着重检查的项目。
8月1日一位上校军官迎面走来,虽然他着装严整,但我总觉得哪处着装有点问题:原来他穿的是棕色皮鞋。我当即给他指出。可他很困惑,“内务条令的规定中不是允许穿黑、棕色皮鞋吗?”我搬出《07式军服穿着方法和要求》这把“尚方宝剑乙”按照新的着装规定,着夏常服时,男军人穿夏常服裤、制式夏袜和黑色皮鞋。”
为展示新式军服而训练
口述:丁加众(66429部队某连代理排长)
这是我当兵以来执行过的最大一次任务了。
6月,我正在北京燕山脚下的一处营地参加集训。领导通知我和其他40多位战友,我们被选中参加07式新军服的展示,接受军委首长检阅!
听到这个消息,集训队沸腾了。被选中的战友兴高采烈,但谁都没有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亲戚朋友,上级命令任何人不得透露关于新式军服的任何消息。
到了师指定集训地,我们请来了仪仗大队的训练标兵当教练。训练场上,我们拉起线绳,仔细规范队员们每一个动作,一分一毫的偏差都不放过;训练中,上级还特意要求我们在迎着风、迎着光的情况下练眼神,争取做到30秒钟不眨眼,练就一双炯炯有神、果敢坚毅的目光。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7月3日展示正式开始。
一名女军官的军装独自
口述:舒允(北京军区某部干事)
7月23日接到单位的电话,“发新装啦!”其时我正在别的地方学习。眼瞅着学习单位的同事们纷纷领回了新装,还一点不照顾我们暂时没有新装的同志的心情。无人的时候,我偷偷拿起同事搭在椅背的新装,悄悄在身上比画比画,猜想一下穿着新军装的英姿飒爽的自己,等到回家探亲的时候,母亲大概又会宣布,如不穿军装便不与我携手出门了。
回本单位办事兼领取新军装,心里那叫一个美。管军需的赵助理一见我便大声嚷嚷:“看你那眉开眼笑的样子,好像我们同志的情谊还不及一套新军装。”其实心里分外感激,像我这等身形,军需的同志能想方设法帮我领取到合适的军装真乃不易。
迫不及待地试新装,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每试一件,便颇为挑剔地在镜子前驻足半天,最终也没能挑出不妥之处。夏常服又改成束腰式的了,从此再也没有夹克与束腰之分,而我并没为此伤感。我在乎的不是军装本身,而是穿上军装的那种特殊的感觉。
“穿上礼服,人人都成了阎维文”
口述:姜良成(兰空某团飞行员)
发新军装的时候,团里的几个年轻飞行员特别兴奋。领花、帽徽领回了一大堆,还没来得及收拾,就急匆匆地往新军装上钉。穿上礼服,挂上绶带,在镜子前左弄弄,右扯扯,就像马上要结婚的新郎。
前年空军换了新军装,算是告别了“陆、海”军装混穿的尴尬。没想到2年时间不到又换装了,而且这次是如此彻底。
我这人记人名不太行,不熟悉的人总要想半天。有了“姓名牌”,这个烦恼算是没了。新军装合身、得体,料子也不错,大家都觉得这次的换装最好,最成功。也不知谁说了一句“穿上礼服,怎么人人都成了阎维文”,仔细看看,每个人确实帅气 不少,精神了许多。新军装唯一不合身的是小郭。由于飞行训练的需要,飞行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年初以来,小郭一直在减肥。好不容易减了十多斤,可是这样一来,去年量的尺寸就大了。无奈新军装暂时没法调换,小郭也只有穿着大一号的军装。大家笑着让小郭先“增肥”,等小一号的军装来了再“减下去”。
(高杰、李绪兵 整理)
八一,我将国旗抛向天安门上空
口述:高红甫(武警国旗护卫队班长)
7月26日是发新军装的日子,整容镜前成了最拥挤的地方,让人感觉和小时候过年一样。不到半小时,大家早把领花、警衔、胸标什么的缀钉好了,正当大家相互欣赏时,队长一声令下,衣服全进了衣柜。
7月31日下午起床后,我们第一次穿上了07式军装进行训练,训练结束,我们按惯例把衬衣、手套洗一次,礼服则反过来挂出去让散汗。降旗时间到了,我们又换上了老礼服。这伴随了我1700多天不知吸收了我多少汗水的“老伙伴”,将随我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数万群众的检阅。别了,“男子汗”。
建军节凌晨3点,起床号响了,比往常提前了半小时。战友们一骨碌爬起来,洗脸的速度都快了许多。我这个抛旗手从来都是提前到达国旗杆下。3点20分,我出发了。距升旗还有近两个小时。
这是我作为抛旗手第一次穿上马靴去执勤。笔挺的礼服,雪白的执勤腰带和手套,簇新的金色绶带……从午门前的中轴线上,我穿过端门、天安门,群众的目光比闪光灯还叫人炫目,瞅得我都不好意思走路。
我尽量让自己自然一些,穿过天安门东侧的地下通道,进入广场,昂首挺胸走上了国旗基座,按要求走进了地下室,在十多平方米的小空间里想象广场上数万观旗的人们,期待那庄严的时刻。5点整,我回到基座,面北背南,一眼就能看到天安门城楼门洞里列队准备升旗的战友们。
5时10分,战友们正步走过长安街,深绿色的军装显得无比庄严神圣。138步,我几乎天天在国旗基座上默数着他们的脚步。眨眼间,擎旗手把国旗交到了我的手里。将国旗挂在旗杆绳索上时,我心想,新换的马靴后跟要高一厘米多,千万不能在转体时身体变形犯“历史性”错误。
我上体右转90度,右手顺势朝太阳升起的地方向上一抛,行举手礼,国旗飘扬,国歌在响。无数的摄像机、照相机对准了我,人们的目光随着国旗徐徐上升。2分18秒后,国旗升到了旗杆顶端。下哨后,我才发现礼服全湿了。因为马靴跟大,为了做到两腿夹紧我用尽全力。
我是第一个着07式国旗护卫队礼宾服走上天安门广场的人。
“礼服如同皮肤,礼服就是国服”
口述张洪杰(三军仪仗大队一中队某队队长)
自成为仪仗兵以来,我已记不清多少次走上检阅场,但这次意义非同寻常。
正式任务的前晚,战士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准备工作。有的两人一组擦拭高筒马靴,有的在熨烫礼服,有的在用牙刷轻轻刷洗衣服上的细微污点,还有的在检查衣服配饰,那个认真劲儿,像是呵护襁褓中的婴儿一般。
在这次任务中,我是军旗手,将引领仪仗方队走在所有方队的最前列。为了锻炼臂力,我每天晚上坚持做俯卧撑、举哑铃,为了把军旗甩得更威武,我在旗杆里灌满沙子,旗手坠上铅块以增加重量反复练。
“礼服如同皮肤,礼服就是国服。”这是我们仪仗队最为流行的两句话。如今我们又要穿上更为美观、大方的新式礼服,每每想到这,我身上就充满了力量。
7月3日,刚被雨水冲洗过的天气显得格外晴朗,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会议暨新式服装发放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展示方队最前头是仪仗方队,我手持军旗站立在仪仗方队的最前头。当军委首长和一位位将军经过我的面前,对我们发出啧啧赞叹时,我觉得当一辈子仪仗兵都值得。
新服发放,虽苦犹乐
口述:李声跃(空军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助理员)
07式军官春秋常服采用吊挂式包装,整箱包装(10套)体积0.4立方米,比以前同类包装体积大一倍多。同时,由于是吊挂包装,不能横置、倒置,码放层数受到限制,这使各级仓库面临“爆棚”的危险。通过调研和试验,我和同事们决定将老式服装采用适当加大码放层数、减少垛间距离,为新式服装腾空间,并利用其他服装和军官春秋常服到货时间的不同,打时间差,用时间换空间,先到先发、一到就发,减少占用库容时间。
7月4日下午,接到通知,“和平使命--2007”参演部队部分军官须于7月15日前发放春秋常服及相关服饰。我们发现情况比较复杂:一是参演人员已经进驻新疆数个集训点,由各单位分发存在线长、人散、效率低的问题;二是新式服装增加了不少服饰等新品种,官兵不熟悉,采用“发放后不管”方法恐怕不行。
怎么办?处长姚小平提出了一个大胆可行的方案。我们将大件物资由驻京单位周转抽调,小件标志服饰由各单位按人份包装好,集中发运至北京,调号周转物资由兰空乌鲁木齐片周转物资解决;二是由本处派人带物资专程前往驻训地点组织发放,并指导穿着。
分头行动,姓名牌最晚8日送达部队,9日所有物资准备就绪,可是物资的发运又成了最大的问题,离15日还有六天时间,采用汽车发运到新疆要4-5天,火车行包要3天,飞机快,但是这60余箱运费就得近10万元。正在举棋不定,好运悄然降临,我得到消息:11日有专机前往新疆。我立即提出申请让新式服装搭机的计划,并以最快的速度办好了乘机证、货运证……11日中午,大型运输机按时飞抵库尔勒机场,一箱箱新型军装提前交到参演人员手中。
在出访军舰上目击换装
口述:刘文平(《人民海军》报记者)
2007年7月31日,风力6级,浪高2-3米,当地时间下午5时许,在波涛汹涌的印度洋斯里兰卡海域,我在“广州”号导弹驱逐舰后甲板上目击了一场“印度洋 庆八一新式军服展示会”。这次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途中换发新式军装。
今天的“广州”号导弹驱逐舰后甲板分外热闹,五星红旗和海军军旗在舰艉迎风飘扬,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鲜艳;由红色地毯铺成的新军服展示“T”型合格外醒目。二队教导员李卫军和情报电子战技师李毅等15名官兵,身着崭新的海军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等各种新式军服,在编队上百名官兵的掌声和喝彩声中,立定、转身、敬礼,一一亮相。
担任新军服展示解说的“广州”号对海导弹分队长蔡彦告诉我,这次印度洋上换发新式军装,使官兵深切感受到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新成果,“在军事外交场合更好地扬我国威军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编队指挥员苏支前少将对我说,出访途中换发新式军服,不仅是一种荣誉、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嘱托。编队要把穿着新军服的喜悦化作工作和训练的 热情,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出访任务!
新军装穿出中国军人的气质
口述:聂海涛(驻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军官)
八一建军节还没到,国内换发新式军装的消息,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已经在中国驻黎巴嫩维和工兵营传得沸沸扬扬。大伙儿纷纷盼望着,要是在万里之外也能穿上新军装,那该有多好。
前几天,罗富强营长突然宣布,新式军装已经从国内空运到了黎巴嫩。原来早在一个月之前,国内就做好相关准备,以便让海外的维和军官能够和国内同步换装。拿着刚领到的新军装,我仔细抚摸,这可比照片里好看多了,由于是量体裁衣,新军装非常合身,大方又帅气。紧接着,营长又宣布了一个更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即将到来的授勋仪式上,我们将首次身着新式军装接受司令的检阅。届时,联黎部队司令将亲手把维和勋章佩戴在官兵胸前!
授勋当天,中国工兵营热闹非凡,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代表、30个出兵国、10多个国家的文职人员及当地政要代表都应邀前来。中国官兵顶着30多度的高温,始终保持着严整的军容,身着新式军装的军官方队更是昂首挺胸正步走过主席台,接受检阅。仪式结束后,不少来宾没有离开,纷纷和中国军官合影留念。
换装体验苦辣酸甜
口述:程发财(61748邵队保管员)
2006年冬天,我和被装助理员拿着皮尺、台秤为大家采集个人体形数据。为了不影响部队正常的战备和训练,我们把量体工作放在了晚上。今年八一前夕,新军装发放工作开始。我们将每个人的姓名牌、级别资历章、衣服等等都分别按个人归类打包。那段时间,我们冒着35-36℃的高温吃住在库房。
在外学习人员的数据采集不上,上级单位催得紧,多方联系,好不容易联系上,已过时限,被斥,此一辣;在外学习人员个人提供的数据不准,发放时试衣,不合体,被责怪服务不周,此二辣。
几天前,接到一不在驻京部队服役战友电话,话间对我们驻京部队士官和义务兵均换新军装羡慕不已。说着说着还让人感觉到了几分醋意。
新军装发放完毕后,部队首长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是在八一那天升旗仪式上讲的,应该算全师通报表扬了吧!我心里很甜。更甜的是看着战友们穿着新军装走在军营内外,别人回眸后的那一声声赞叹。
我是不是共和国最帅的军人?
口述:王琪(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排长)
7月25日上午10点左右,从大院南大门浩浩荡荡地开进来一个车队。看车牌都是从师部过来的,一字排开地停在了中央马路。当时我连在训练专业战术间隙组织休息,通信员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二排长,连长让你们排带回卸车。”战士们一扫疲惫,一路小跑。到车上发现竟是07式服装,劲头更足了,一卡车物资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全部搬进库房。
中午开饭回来,全连去库房领取服装。一排的小个子见到我,哭丧着脸:“排长,帮我和司务长说说吧,我的衣服这么大,不合适,能不能换一件。”看着他的滑稽样,强忍住笑宽他的心,说一定会换的,不要心急。
我们全连130多号人,只有十几个战士的衣服不合身,但是都经过统计报上去了,等待上级协调。服装分发下来以后,连队的军容镜前就一直排上了长队。军容镜似乎成了童话中那面魔镜,每个战士都想去问问它:镜子,镜子,我是不是共和国最帅的军人?
口述:苏扬(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2005年10月间,总后邀请专家对新式服装的初步方案点评会审。有外事专家提出,国外海军藏青色常服一般不佩戴军衔肩章,而是使用袖章,新式海军军官藏青色常服能不能也采用这种形式,便于海军的国际交往。杨廷欣所长当即交代:“你们研究一下,先拿出个方案。”
随后,我与吴宇、徐新和两位同事一起,分析了国外海军服装的样式、军衔标识等,掌握了其中的共同点:白色海军服装主要用于一般礼仪场合;藏青色海军服装主要用于日常工作、生活和冬季场合。军官在袖口缝制袖章,士官佩戴臂章。
我们确定了服装样式方案,但军衔袖章方案却迟迟不能确定:一是我军一直采用肩章表示军衔,增设袖章后,三军不一致,打破了原有认知习惯,争议较大;二是军衔袖章如何与现有的军衔等级对应,如何能清晰的识别;三是军衔袖章如何缀钉。徐新和同志设计了多种缀钉方案但效果都不理想。看来,必须采用由军官自行缝制的方式。
直到2006年7月,我确定了新式海军军衔袖章由袖章饰带和五星组成,以饰带宽窄和条数区分军衔,以五星质地区分将官、校官和尉官,袖章由军官个人自行缝制的设计方案。方案得到了批准。
在技术的细节上,我们对饰带的宽窄、间距、高低位置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做了大量的近距离和远距离的观察比对试验,最终确定了饰带分为宽条、中条和窄条三种规格,将官用宽条和中条,校官用中条,尉官庸窄条,饰带的条数与肩章星徽的数量对应。满足了通过目力即能清晰判断军衔等级的设计要求。2007年3月军衔袖章产品规范正式批准,转人生产。
每一件军服都来之不易
口述:李阿风(总后军需物油部军需军代局质检处助理员)
2007年,我和同事们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07式新军服的质量检验工作中去。1月,我第一次下工厂、进企业,在07军服的生产线上,我深感每一件军服都来之不易,从裁剪到缝制,从半成品到检验成品的熨烫,从钉一个扣子到锁一个扣眼……厂家对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
质检过程中,我们坚持以检验外观质量和生产工艺的落实情况为主,兼顾成品尺寸、缝制工艺、包装工艺和包装质量,对领子、驳头、前身、袖子、后身等军服的重点部位进行了重点检验。遇有问题,我们督促生产企业及时解决,以确保军服质量。
我们这个不足十人的团队,要兵分三路、四路赶赴各质检点,常常是凌晨乘飞机出发,完成质检任务后连夜赶往下一个企业、工厂,以不影响进度。有的企业生产品种多,我们要连续工作两天以上,逐个产品进行检验,不放过一个线头、纱头。
3月一个星期六晚上10点钟,我们从贵阳到达北京机场,离家10天没有见到孩子了,我给孩子打了电话,告诉他可以陪他一天了。可第二天上午就接到通知,下午三点出发执行新任务。当我准备奔赴山西太原时,孩子流着眼泪对我说:“妈妈,你说陪我一天啊,现在还不到呢。”我搂着孩子,“宝宝,8月1日那天,当我们看到解放军叔叔阿姨都穿上合格漂亮的新军装时,你和妈妈都会高兴的,不是吗?”
请按规定着新装
口述:骆亮(总参陆航部纠察)
我是8月1日的第一班纠察哨,可拿到着装要求时距部队换装仅有3天时间,虽然连队集中组织了新军服试穿和着装规定的多媒体授课,但心里总没底。
我反复背记《07式军服穿着方法和要求》,特别是对“穿着夏常服的有关规定”一节倒背如流,同时按照规定对着整容镜反复试穿,预见穿着新军服时要着重检查的项目。
8月1日一位上校军官迎面走来,虽然他着装严整,但我总觉得哪处着装有点问题:原来他穿的是棕色皮鞋。我当即给他指出。可他很困惑,“内务条令的规定中不是允许穿黑、棕色皮鞋吗?”我搬出《07式军服穿着方法和要求》这把“尚方宝剑乙”按照新的着装规定,着夏常服时,男军人穿夏常服裤、制式夏袜和黑色皮鞋。”
为展示新式军服而训练
口述:丁加众(66429部队某连代理排长)
这是我当兵以来执行过的最大一次任务了。
6月,我正在北京燕山脚下的一处营地参加集训。领导通知我和其他40多位战友,我们被选中参加07式新军服的展示,接受军委首长检阅!
听到这个消息,集训队沸腾了。被选中的战友兴高采烈,但谁都没有打电话把这个消息告诉亲戚朋友,上级命令任何人不得透露关于新式军服的任何消息。
到了师指定集训地,我们请来了仪仗大队的训练标兵当教练。训练场上,我们拉起线绳,仔细规范队员们每一个动作,一分一毫的偏差都不放过;训练中,上级还特意要求我们在迎着风、迎着光的情况下练眼神,争取做到30秒钟不眨眼,练就一双炯炯有神、果敢坚毅的目光。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7月3日展示正式开始。
一名女军官的军装独自
口述:舒允(北京军区某部干事)
7月23日接到单位的电话,“发新装啦!”其时我正在别的地方学习。眼瞅着学习单位的同事们纷纷领回了新装,还一点不照顾我们暂时没有新装的同志的心情。无人的时候,我偷偷拿起同事搭在椅背的新装,悄悄在身上比画比画,猜想一下穿着新军装的英姿飒爽的自己,等到回家探亲的时候,母亲大概又会宣布,如不穿军装便不与我携手出门了。
回本单位办事兼领取新军装,心里那叫一个美。管军需的赵助理一见我便大声嚷嚷:“看你那眉开眼笑的样子,好像我们同志的情谊还不及一套新军装。”其实心里分外感激,像我这等身形,军需的同志能想方设法帮我领取到合适的军装真乃不易。
迫不及待地试新装,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每试一件,便颇为挑剔地在镜子前驻足半天,最终也没能挑出不妥之处。夏常服又改成束腰式的了,从此再也没有夹克与束腰之分,而我并没为此伤感。我在乎的不是军装本身,而是穿上军装的那种特殊的感觉。
“穿上礼服,人人都成了阎维文”
口述:姜良成(兰空某团飞行员)
发新军装的时候,团里的几个年轻飞行员特别兴奋。领花、帽徽领回了一大堆,还没来得及收拾,就急匆匆地往新军装上钉。穿上礼服,挂上绶带,在镜子前左弄弄,右扯扯,就像马上要结婚的新郎。
前年空军换了新军装,算是告别了“陆、海”军装混穿的尴尬。没想到2年时间不到又换装了,而且这次是如此彻底。
我这人记人名不太行,不熟悉的人总要想半天。有了“姓名牌”,这个烦恼算是没了。新军装合身、得体,料子也不错,大家都觉得这次的换装最好,最成功。也不知谁说了一句“穿上礼服,怎么人人都成了阎维文”,仔细看看,每个人确实帅气 不少,精神了许多。新军装唯一不合身的是小郭。由于飞行训练的需要,飞行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年初以来,小郭一直在减肥。好不容易减了十多斤,可是这样一来,去年量的尺寸就大了。无奈新军装暂时没法调换,小郭也只有穿着大一号的军装。大家笑着让小郭先“增肥”,等小一号的军装来了再“减下去”。
(高杰、李绪兵 整理)
八一,我将国旗抛向天安门上空
口述:高红甫(武警国旗护卫队班长)
7月26日是发新军装的日子,整容镜前成了最拥挤的地方,让人感觉和小时候过年一样。不到半小时,大家早把领花、警衔、胸标什么的缀钉好了,正当大家相互欣赏时,队长一声令下,衣服全进了衣柜。
7月31日下午起床后,我们第一次穿上了07式军装进行训练,训练结束,我们按惯例把衬衣、手套洗一次,礼服则反过来挂出去让散汗。降旗时间到了,我们又换上了老礼服。这伴随了我1700多天不知吸收了我多少汗水的“老伙伴”,将随我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数万群众的检阅。别了,“男子汗”。
建军节凌晨3点,起床号响了,比往常提前了半小时。战友们一骨碌爬起来,洗脸的速度都快了许多。我这个抛旗手从来都是提前到达国旗杆下。3点20分,我出发了。距升旗还有近两个小时。
这是我作为抛旗手第一次穿上马靴去执勤。笔挺的礼服,雪白的执勤腰带和手套,簇新的金色绶带……从午门前的中轴线上,我穿过端门、天安门,群众的目光比闪光灯还叫人炫目,瞅得我都不好意思走路。
我尽量让自己自然一些,穿过天安门东侧的地下通道,进入广场,昂首挺胸走上了国旗基座,按要求走进了地下室,在十多平方米的小空间里想象广场上数万观旗的人们,期待那庄严的时刻。5点整,我回到基座,面北背南,一眼就能看到天安门城楼门洞里列队准备升旗的战友们。
5时10分,战友们正步走过长安街,深绿色的军装显得无比庄严神圣。138步,我几乎天天在国旗基座上默数着他们的脚步。眨眼间,擎旗手把国旗交到了我的手里。将国旗挂在旗杆绳索上时,我心想,新换的马靴后跟要高一厘米多,千万不能在转体时身体变形犯“历史性”错误。
我上体右转90度,右手顺势朝太阳升起的地方向上一抛,行举手礼,国旗飘扬,国歌在响。无数的摄像机、照相机对准了我,人们的目光随着国旗徐徐上升。2分18秒后,国旗升到了旗杆顶端。下哨后,我才发现礼服全湿了。因为马靴跟大,为了做到两腿夹紧我用尽全力。
我是第一个着07式国旗护卫队礼宾服走上天安门广场的人。
“礼服如同皮肤,礼服就是国服”
口述张洪杰(三军仪仗大队一中队某队队长)
自成为仪仗兵以来,我已记不清多少次走上检阅场,但这次意义非同寻常。
正式任务的前晚,战士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准备工作。有的两人一组擦拭高筒马靴,有的在熨烫礼服,有的在用牙刷轻轻刷洗衣服上的细微污点,还有的在检查衣服配饰,那个认真劲儿,像是呵护襁褓中的婴儿一般。
在这次任务中,我是军旗手,将引领仪仗方队走在所有方队的最前列。为了锻炼臂力,我每天晚上坚持做俯卧撑、举哑铃,为了把军旗甩得更威武,我在旗杆里灌满沙子,旗手坠上铅块以增加重量反复练。
“礼服如同皮肤,礼服就是国服。”这是我们仪仗队最为流行的两句话。如今我们又要穿上更为美观、大方的新式礼服,每每想到这,我身上就充满了力量。
7月3日,刚被雨水冲洗过的天气显得格外晴朗,全军军服调整改革工作会议暨新式服装发放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展示方队最前头是仪仗方队,我手持军旗站立在仪仗方队的最前头。当军委首长和一位位将军经过我的面前,对我们发出啧啧赞叹时,我觉得当一辈子仪仗兵都值得。
新服发放,虽苦犹乐
口述:李声跃(空军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助理员)
07式军官春秋常服采用吊挂式包装,整箱包装(10套)体积0.4立方米,比以前同类包装体积大一倍多。同时,由于是吊挂包装,不能横置、倒置,码放层数受到限制,这使各级仓库面临“爆棚”的危险。通过调研和试验,我和同事们决定将老式服装采用适当加大码放层数、减少垛间距离,为新式服装腾空间,并利用其他服装和军官春秋常服到货时间的不同,打时间差,用时间换空间,先到先发、一到就发,减少占用库容时间。
7月4日下午,接到通知,“和平使命--2007”参演部队部分军官须于7月15日前发放春秋常服及相关服饰。我们发现情况比较复杂:一是参演人员已经进驻新疆数个集训点,由各单位分发存在线长、人散、效率低的问题;二是新式服装增加了不少服饰等新品种,官兵不熟悉,采用“发放后不管”方法恐怕不行。
怎么办?处长姚小平提出了一个大胆可行的方案。我们将大件物资由驻京单位周转抽调,小件标志服饰由各单位按人份包装好,集中发运至北京,调号周转物资由兰空乌鲁木齐片周转物资解决;二是由本处派人带物资专程前往驻训地点组织发放,并指导穿着。
分头行动,姓名牌最晚8日送达部队,9日所有物资准备就绪,可是物资的发运又成了最大的问题,离15日还有六天时间,采用汽车发运到新疆要4-5天,火车行包要3天,飞机快,但是这60余箱运费就得近10万元。正在举棋不定,好运悄然降临,我得到消息:11日有专机前往新疆。我立即提出申请让新式服装搭机的计划,并以最快的速度办好了乘机证、货运证……11日中午,大型运输机按时飞抵库尔勒机场,一箱箱新型军装提前交到参演人员手中。
在出访军舰上目击换装
口述:刘文平(《人民海军》报记者)
2007年7月31日,风力6级,浪高2-3米,当地时间下午5时许,在波涛汹涌的印度洋斯里兰卡海域,我在“广州”号导弹驱逐舰后甲板上目击了一场“印度洋 庆八一新式军服展示会”。这次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恰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途中换发新式军装。
今天的“广州”号导弹驱逐舰后甲板分外热闹,五星红旗和海军军旗在舰艉迎风飘扬,在阳光的照耀下分外鲜艳;由红色地毯铺成的新军服展示“T”型合格外醒目。二队教导员李卫军和情报电子战技师李毅等15名官兵,身着崭新的海军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等各种新式军服,在编队上百名官兵的掌声和喝彩声中,立定、转身、敬礼,一一亮相。
担任新军服展示解说的“广州”号对海导弹分队长蔡彦告诉我,这次印度洋上换发新式军装,使官兵深切感受到了国家改革开放的新成果,“在军事外交场合更好地扬我国威军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编队指挥员苏支前少将对我说,出访途中换发新式军服,不仅是一种荣誉、一种幸运,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嘱托。编队要把穿着新军服的喜悦化作工作和训练的 热情,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出访任务!
新军装穿出中国军人的气质
口述:聂海涛(驻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军官)
八一建军节还没到,国内换发新式军装的消息,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已经在中国驻黎巴嫩维和工兵营传得沸沸扬扬。大伙儿纷纷盼望着,要是在万里之外也能穿上新军装,那该有多好。
前几天,罗富强营长突然宣布,新式军装已经从国内空运到了黎巴嫩。原来早在一个月之前,国内就做好相关准备,以便让海外的维和军官能够和国内同步换装。拿着刚领到的新军装,我仔细抚摸,这可比照片里好看多了,由于是量体裁衣,新军装非常合身,大方又帅气。紧接着,营长又宣布了一个更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即将到来的授勋仪式上,我们将首次身着新式军装接受司令的检阅。届时,联黎部队司令将亲手把维和勋章佩戴在官兵胸前!
授勋当天,中国工兵营热闹非凡,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馆代表、30个出兵国、10多个国家的文职人员及当地政要代表都应邀前来。中国官兵顶着30多度的高温,始终保持着严整的军容,身着新式军装的军官方队更是昂首挺胸正步走过主席台,接受检阅。仪式结束后,不少来宾没有离开,纷纷和中国军官合影留念。
换装体验苦辣酸甜
口述:程发财(61748邵队保管员)
2006年冬天,我和被装助理员拿着皮尺、台秤为大家采集个人体形数据。为了不影响部队正常的战备和训练,我们把量体工作放在了晚上。今年八一前夕,新军装发放工作开始。我们将每个人的姓名牌、级别资历章、衣服等等都分别按个人归类打包。那段时间,我们冒着35-36℃的高温吃住在库房。
在外学习人员的数据采集不上,上级单位催得紧,多方联系,好不容易联系上,已过时限,被斥,此一辣;在外学习人员个人提供的数据不准,发放时试衣,不合体,被责怪服务不周,此二辣。
几天前,接到一不在驻京部队服役战友电话,话间对我们驻京部队士官和义务兵均换新军装羡慕不已。说着说着还让人感觉到了几分醋意。
新军装发放完毕后,部队首长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是在八一那天升旗仪式上讲的,应该算全师通报表扬了吧!我心里很甜。更甜的是看着战友们穿着新军装走在军营内外,别人回眸后的那一声声赞叹。
我是不是共和国最帅的军人?
口述:王琪(北京卫戍区某警卫师排长)
7月25日上午10点左右,从大院南大门浩浩荡荡地开进来一个车队。看车牌都是从师部过来的,一字排开地停在了中央马路。当时我连在训练专业战术间隙组织休息,通信员气喘吁吁地跑过来,“二排长,连长让你们排带回卸车。”战士们一扫疲惫,一路小跑。到车上发现竟是07式服装,劲头更足了,一卡车物资只用了半个小时就全部搬进库房。
中午开饭回来,全连去库房领取服装。一排的小个子见到我,哭丧着脸:“排长,帮我和司务长说说吧,我的衣服这么大,不合适,能不能换一件。”看着他的滑稽样,强忍住笑宽他的心,说一定会换的,不要心急。
我们全连130多号人,只有十几个战士的衣服不合身,但是都经过统计报上去了,等待上级协调。服装分发下来以后,连队的军容镜前就一直排上了长队。军容镜似乎成了童话中那面魔镜,每个战士都想去问问它:镜子,镜子,我是不是共和国最帅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