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师生关系等的变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一定会开启小学语文教学新常态。
一、营造学习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求知能力。
在教学《鲸》时,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鲸的一些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
二、展示学习内容,探寻创新源泉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在《石头书》一课中, “化石”、“煤炭”的形成,以及地壳的运动,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有趣、复杂的化石、煤炭形成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三、运用多种方法,训练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由于涉及的内容涵盖面广、包容量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思维上能够不固于原有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地灵活地去思考,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录音播放
《月光曲》这课内容源自于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上课前可以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甚了解,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回答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录像再现
教学《黄继光》一课时,当学生问到:“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突然站起来?’”“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又站起来了?’”此时,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了愤悱,我播放录像《黄继光》中部队攻占597·9高地的部分场面。那机枪声、大炮声、手榴弹的爆炸聲连成一片,学生仿佛置身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黄继光奋不顾身地靠近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已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等情景历历在目。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这时,教师再让学生答题,他们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现象,而是用自已的创造性语言回答得有声有色。
3.网络下载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什么是雷达,雷达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小学生很难有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关的网站,找到这些内容下载下来,一看便明。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四、改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
在《特殊的葬礼》教学中,设计者就提供了三个可发散延伸的空间,一是为什么这次葬礼是特殊的。通过链接相关网站,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总统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二是关于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特别是水源的污染,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警醒与深思;三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学评价能力,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
“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一、营造学习环境,激发创新意识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摒弃了传统教学方式,将语文知识从空间和时间上向课外延伸,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求知能力。
在教学《鲸》时,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处理、补充,并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提出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和自己上网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不仅轻轻松松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对鲸的一些其它知识了解了很多。
二、展示学习内容,探寻创新源泉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社会发展需要,洋溢着现实的生活气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接触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人无完人,书亦无完书。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还出现一些离生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信息,而利用网络教学就能弥补此中不足。在《石头书》一课中, “化石”、“煤炭”的形成,以及地壳的运动,离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实际都比较远。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上网查询资料,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千万年的漫长时间变化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有趣、复杂的化石、煤炭形成过程、复杂的地壳运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
三、运用多种方法,训练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由于涉及的内容涵盖面广、包容量大,因此这就要求学生在思维上能够不固于原有的定势,善于变换角度地灵活地去思考,能深刻地高水平地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地迁移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使学习活动顺利完成。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1.录音播放
《月光曲》这课内容源自于一首优美的钢琴曲。为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在上课前可以先借助录音机把钢琴曲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听后你有什么想法?你对这首钢琴曲的哪个地方感受最深?为什么?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还不甚了解,自己的头脑中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因而他们在回答时就不会受局限,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从而促使自己的创新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2.录像再现
教学《黄继光》一课时,当学生问到:“在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突然站起来?’”“怎样的情况下,‘黄继光又站起来了?’”此时,学生心理发展出现了愤悱,我播放录像《黄继光》中部队攻占597·9高地的部分场面。那机枪声、大炮声、手榴弹的爆炸聲连成一片,学生仿佛置身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黄继光奋不顾身地靠近敌人的火力点,最后用自已的胸膛堵住敌人枪口等情景历历在目。在这一形象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排除了思维障碍,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这时,教师再让学生答题,他们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现象,而是用自已的创造性语言回答得有声有色。
3.网络下载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什么是雷达,雷达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小学生很难有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很难得到发展。解决这些问题并不难,打开计算机,进入相关的网站,找到这些内容下载下来,一看便明。问题解决了,其他的内容也就迎刃而解了。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四、改变教学手段,培养创新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强调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
在《特殊的葬礼》教学中,设计者就提供了三个可发散延伸的空间,一是为什么这次葬礼是特殊的。通过链接相关网站,学生们了解了为什么总统要为这条瀑布举行葬礼。二是关于现在我们周围的环境,特别是水源的污染,能够引起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警醒与深思;三是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为学生提供比较鉴别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文学评价能力,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熏陶。
“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