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胆囊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成年女性的发病率达12%,65岁以上的老年女性发病率达20%。在有家族成员患病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更是普通人群患病率的10倍。胆囊炎发病通常以危重的急腹症表现紧急入院,由于病情发展、变化快,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让患者苦不堪言。为此,本刊特邀肝胆科专家撰稿为您普及胆囊炎的防治知识,帮助您——
认识篇
正确认识胆囊炎 狄建忠
胆囊炎是胆囊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在腹部外科中胆囊炎的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并且多次妊娠的女性。胆囊炎按病程的发展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两种;又根据胆囊内有没有结石伴发,分为结石性胆囊炎和非结石性胆囊炎。
为什么会得胆囊炎?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结石阻塞,胆汁瘀滞,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常常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而导致的,有一小部分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没有过胆囊炎急性发作,多由于结石与胆囊内黏膜反复机械摩擦导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常在身体创伤或一些腹部手术后发生,可能是创伤或手术后身体严重的应激反应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减低或消失,进而引起胆汁瘀积,并继发细菌感染。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多因胆囊管先天异常、胆囊管扭曲或纤维瘢痕增生等致胆囊管部分阻塞,影响胆囊排空功能所致。
胆囊炎有哪些临床症状?
急性胆囊炎多在进食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发病初期表现为中上腹或右上腹的阵发性绞痛,可伴有右肩背部的牵涉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全身发热,一般在38℃~39℃,极少数患者可伴有黄疸。医生通过查体可发现,患者右上腹压痛和肌紧张,墨菲征阳性,部分患者可触及增大的胆囊。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增高。以上表现会依病情加重而加重,如发展为坏疽、穿孔,可出现全腹痛,程度也明显加重。腹部B超表现为胆囊增大、壁厚、双边征、结石影等。磁共振胆管水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较难,多依据创伤和大手术后出现以上症状而确诊。
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常不典型。患者多感腹胀嗳气、消化不良、不喜油腻食物,类似胃病的症状。多表现为中上腹或右匕腹的隐痛不适,多于进食后加重,厌食油腻食物等,可反复急性发作,与急性胆囊炎表现相同。也有患者长期没有症状,偶尔可摸到肿大的胆囊。依据腹部B超及胆管水成像能明确诊断。有部分患者胆囊已萎缩。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诊断较难,可行胆囊功能检查明确,表现为浓缩、收缩功能的减退。
单纯性胆囊炎的治疗并不困难,预后良好。结石性胆囊炎,如果不及时将结石取出,胆囊炎是不能彻底治愈的,如果发展为坏疽性胆囊炎或并发胆总管感染,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
预防篇
生活中如何预防胆囊炎 陈家祥
如患有胆结石等相关疾病,首先应积极治疗疾病。另外,平时要规律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防患于未然。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
1.经常做一些体力活动,维持理想体重,防止便秘。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和上班老是坐着不动的中年人,更要有意识地多做运动,避免长时间坐着,防止过度肥胖,因为肥胖是胆囊炎或胆结石的重要诱因。
2.注意饮食规律,定时饮食和少食多餐,不宜过饱或空腹过久,讲究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勿吃过冷过热的食物,多饮水。
3.少食油腻食物,减少食物中脂肪含量。少食肥肉、油炸食品等含油多的食品,并注意以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因为吃了含脂肪多的食物以后,胆囊会反射性地收缩,一旦收缩过于强烈便导致胆绞痛的急性发作。此外,有些胆囊炎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和代谢障碍有关,因此要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品,如蛋黄、肝、鱼子和其他动物内脏。烹制食品时。应以炖、蒸、煮为主。
4.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糖类的食物,以保证满足身体对热量的需求量。忌食辣椒、咖喱、芥菜、胡椒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脂肪含量高的高汤也要少喝,忌烟酒、浓茶及马铃薯、甘薯、洋葱、萝卜、汽水、芋头、大蒜、韭菜等易使肠道产生气体的食物。
5.要注意保暖,尤其是睡觉时要盖好被子,防止腹部受凉,因为腹部受凉以后会刺激迷走神经,使胆囊强烈收缩。
6.已经证实有胆结石或者肠寄生虫病的患者,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胆囊发炎。如果发作比较频繁,症状比较重,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使用药物等保守疗法又不见效,应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篇
科学医治至关重要 王晓东
胆囊炎的预后与患者发病后是否得到及时医治密切相关,如处理得当,多数患者能好转,且减少发生并发症的机会。胆囊炎的治疗通常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溶石等其他治疗。
保守治疗
病情较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明确病因后,择期手术。而年老体弱及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或肝病)者可采用保守治疗,等缓解症状并使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发病48小时以内应禁食。有恶心、呕吐和腹胀的患者可接受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当病情好转后,可考虑进低脂半流质饮食。
解痉镇痛药物治疗 阿托品肌注;硝酸甘油,舌下含化;维生素k3肌注。镇痛不宜用吗啡。
抗菌治疗 急性胆囊炎有发热,白细胞增高,并有坏疽穿孔趋势或并发症时,应用抗生素对控制感染的扩散和改善症状特别重要。可选用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甲硝唑;还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在血和胆汁中浓度较高的抗生素。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的原则是理气活血、通里攻下,辨证施治。舒胆通、消炎利胆片或清肝利胆口服液口服,在发作缓解后方可应用。 应该明确的是,保守治疗只能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好的时机。
手术治疗
胆囊炎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或发生坏死、化脓、穿孔、结石嵌顿者,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鉴于老年患者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病情发展较快,急诊手术的死亡率远较择期手术为高,故应在缓解期进行手术。手术治疗分为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造口术。
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是大部分胆囊炎患者的最佳选择。因为目前医学所能了解到的胆囊的功能,在经历了多次胆囊炎发作后基本丧失。实在不必保留一个功能丧失却反复致病的器官。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经过简单术前准备后即可行此治疗,至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因病情进展快,更应及时进行胆囊切除术。因腹腔镜技术日臻成熟,大多数的胆囊切除术可通过腹腔镜来完成,即所谓的微创。值得注意的是,复杂的胆囊切除术,还应在开腹直视下手术,不可为了追求微创而增加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风险。
胆囊造口术 多用于病情较重,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胆囊底造口取出胆囊内容物(脓性胆汁、结石等),置管保留3个月后,再行胆囊切除术。日前流行一种保胆取石术,通过手术将胆囊内结石取出,保留胆囊。但使用此法治疗后。结石的复发问题很难解决,另外,也存在腹痛症状不能缓解的情况。
其他治疗
溶石治疗 主要用于胆囊结石患者,对并发慢性胆囊炎的患者不适合,且有结石进入胆管,进而引起胆管炎的风险。
体外震波碎石主要用于胆囊结石患者,同溶石治疗一样有使疾病升级的风险,所以不提倡溶石和碎石治疗。
饮食篇
饮食宜忌须谨记 杨玉霞
油脂摄入与胆囊炎的发生关系密切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们进食高脂肪食物后,十二指肠分泌胆囊收缩素,使胆囊发生剧烈收缩、排出胆汁。胆汁有助于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患者若摄入过多脂肪,胆囊收缩素分泌增多,胆囊强烈收缩,则加重胆囊炎症,进而加重胆囊水肿及充血,且胆囊内结石易造成堵塞,使胆汁不易排出,从而引发剧烈胆绞痛。
急性期饮食
急性发作胆绞痛时应禁食,可由静脉补充营养,使胆囊得到充分休息以便缓解疼痛。疼痛缓解后,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调配饮食,可先给予清淡流质饮食或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待病情进一步好转后给予低脂半流食或低脂少渣饮食。
慢性期饮食
胆囊炎慢性期饮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限制热量 供给正常或稍低于正常的能量,约8368千焦/日,肥胖者更需限制能量摄入。
2.低脂 高脂食物可促进胆囊收缩素分泌,使胆囊收缩加剧,诱发胆绞痛,因此应严格限制脂肪摄入,每天摄入量应少于20克,且应严格限制动物性油脂的摄入。植物油有助于胆汁排泄,可适量选用,但应均匀分配于三餐中,勿一餐摄入过多。
3.低胆固醇 过多的胆固醇大部分重新分泌于胆汁中,这将导致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增高,故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以少于300毫克为宜;重度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控制在200毫克以内,禁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鱼子、蟹黄及蛋黄等。
4.适量蛋白质 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50-70克,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胆汁分泌,影响胆囊炎患者的恢复;而蛋白质摄入不足亦不利于受损胆管组织的修复,故应适量给予高生物价蛋白质,如豆制品、鱼虾类、瘦肉、蛋白等食物。
5.保证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为250~300克,以达到补充能量、增加肝糖原、保护肝细胞的目的,主要供给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适当限制单糖(如砂糖、葡萄糖)的摄入;对并发高脂血症、冠心病或肥胖者更应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6.适量增加膳食纤维 植物纤维可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使胆固醇代谢正常,减少结石形成,且食物纤维亦可刺激肠蠕动,有利通便,促使肠内产生的吲哚、粪臭素等有害物质的排出,防止胆囊炎发作。
7.少食多餐 少量进食可减轻消化系统负担,而多餐则刺激胆管分泌胆汁,保持胆管通畅,从而有利于胆管内炎性物质的排出,促进疾病的减缓和好转。
8.大量饮水 多喝水和饮料,可以稀释胆汁,促使胆汁排出,预防胆汁淤滞,有利于胆管疾病的恢复。
9.忌食刺激性食物和酒类 合理烹调食物,宜采用煮、蒸、炖、焖等烹调方法,忌用炸、煎等方法烹饪,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胆管,引起胆管痉挛急性发作。
10.食物温度适当 过冷过热的食物,都不利于胆汁的排出。
答疑篇 吴萧
胆囊切除后对身体是否有影响?
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而不是胆囊产生的,胆汁能帮助食物消化吸收。胆囊是人体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场所。胆囊切除后可能会影响人体对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但是,对已病变的胆囊来说,由于其本身存在疾病,已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即对消化已无明显作用。相反,由于疾病的存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这类胆囊切除后,反而因疾病的消除,可使消化功能得到明显的恢复。另外,胆囊切除后,胆管会代偿性增粗,会经常将胆汁排人十二指肠,以补偿因失去胆囊而受影响的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不至于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所以术后患者不必过分忌食荤菜。当然,有的患者短期内有消化不良的表现,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和代偿调整后,症状会逐渐消失。必须要重视的是,胆囊切除后的饮食应从易于消化的较为清淡的饮食慢慢过渡到常规饮食,不可一下就恢复到正常饮食。对自己喜欢的食物,开始要少吃一点,逐渐增加,如果突然增加很多,特别是增加难于消化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腹部饱胀不适,并可能出现腹泻,再来调整可能就比较麻烦。曾有报道,胆囊切除后可能会增加结肠癌的发病率,但后来发现这结肠癌的发生与胆囊切除没有确定性关系,也就是说胆囊切除引起结肠癌发病率升高没有明确根据。所以,经过肝胆外科医师的判断,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如有明确手术指征还是应该手术的。
什么时候手术最合适?
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胆囊区域由于有炎症、充血、粘连,手术容易造成胆总管等重要结构损伤,导致严重并发症,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因此,应先消炎,再手术,术前准备要两个多月,长的要3~6个月。只有在保守治疗无效,可能会引起胆囊穿孔、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时,才要考虑急诊手术。
得了胆囊疾病还能进行剧烈活动吗?
胆囊炎并不影响日常活动。胆囊结石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因为剧烈活动而导致结石卡在胆囊开口处,引起胆绞痛。因此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最好不要进行剧烈活动,这有利于减少胆绞痛发作的机会。
认识篇
正确认识胆囊炎 狄建忠
胆囊炎是胆囊的一种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外科疾病之一。在腹部外科中胆囊炎的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多见于中老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并且多次妊娠的女性。胆囊炎按病程的发展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两种;又根据胆囊内有没有结石伴发,分为结石性胆囊炎和非结石性胆囊炎。
为什么会得胆囊炎?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由于结石阻塞,胆汁瘀滞,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常常是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而导致的,有一小部分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没有过胆囊炎急性发作,多由于结石与胆囊内黏膜反复机械摩擦导致。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常在身体创伤或一些腹部手术后发生,可能是创伤或手术后身体严重的应激反应导致胆囊收缩功能减低或消失,进而引起胆汁瘀积,并继发细菌感染。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多因胆囊管先天异常、胆囊管扭曲或纤维瘢痕增生等致胆囊管部分阻塞,影响胆囊排空功能所致。
胆囊炎有哪些临床症状?
急性胆囊炎多在进食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发病初期表现为中上腹或右上腹的阵发性绞痛,可伴有右肩背部的牵涉痛,常伴有恶心、呕吐,全身发热,一般在38℃~39℃,极少数患者可伴有黄疸。医生通过查体可发现,患者右上腹压痛和肌紧张,墨菲征阳性,部分患者可触及增大的胆囊。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增高。以上表现会依病情加重而加重,如发展为坏疽、穿孔,可出现全腹痛,程度也明显加重。腹部B超表现为胆囊增大、壁厚、双边征、结石影等。磁共振胆管水成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较难,多依据创伤和大手术后出现以上症状而确诊。
慢性胆囊炎症状、体征常不典型。患者多感腹胀嗳气、消化不良、不喜油腻食物,类似胃病的症状。多表现为中上腹或右匕腹的隐痛不适,多于进食后加重,厌食油腻食物等,可反复急性发作,与急性胆囊炎表现相同。也有患者长期没有症状,偶尔可摸到肿大的胆囊。依据腹部B超及胆管水成像能明确诊断。有部分患者胆囊已萎缩。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诊断较难,可行胆囊功能检查明确,表现为浓缩、收缩功能的减退。
单纯性胆囊炎的治疗并不困难,预后良好。结石性胆囊炎,如果不及时将结石取出,胆囊炎是不能彻底治愈的,如果发展为坏疽性胆囊炎或并发胆总管感染,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患者,可能有生命危险。
预防篇
生活中如何预防胆囊炎 陈家祥
如患有胆结石等相关疾病,首先应积极治疗疾病。另外,平时要规律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防患于未然。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
1.经常做一些体力活动,维持理想体重,防止便秘。特别是脑力劳动者和上班老是坐着不动的中年人,更要有意识地多做运动,避免长时间坐着,防止过度肥胖,因为肥胖是胆囊炎或胆结石的重要诱因。
2.注意饮食规律,定时饮食和少食多餐,不宜过饱或空腹过久,讲究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勿吃过冷过热的食物,多饮水。
3.少食油腻食物,减少食物中脂肪含量。少食肥肉、油炸食品等含油多的食品,并注意以植物油代替动物油。因为吃了含脂肪多的食物以后,胆囊会反射性地收缩,一旦收缩过于强烈便导致胆绞痛的急性发作。此外,有些胆囊炎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和代谢障碍有关,因此要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品,如蛋黄、肝、鱼子和其他动物内脏。烹制食品时。应以炖、蒸、煮为主。
4.进食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糖类的食物,以保证满足身体对热量的需求量。忌食辣椒、咖喱、芥菜、胡椒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食物及酸性的果汁、咖啡、可可等,脂肪含量高的高汤也要少喝,忌烟酒、浓茶及马铃薯、甘薯、洋葱、萝卜、汽水、芋头、大蒜、韭菜等易使肠道产生气体的食物。
5.要注意保暖,尤其是睡觉时要盖好被子,防止腹部受凉,因为腹部受凉以后会刺激迷走神经,使胆囊强烈收缩。
6.已经证实有胆结石或者肠寄生虫病的患者,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胆囊发炎。如果发作比较频繁,症状比较重,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使用药物等保守疗法又不见效,应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篇
科学医治至关重要 王晓东
胆囊炎的预后与患者发病后是否得到及时医治密切相关,如处理得当,多数患者能好转,且减少发生并发症的机会。胆囊炎的治疗通常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溶石等其他治疗。
保守治疗
病情较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可选择保守治疗,明确病因后,择期手术。而年老体弱及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或肝病)者可采用保守治疗,等缓解症状并使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发病48小时以内应禁食。有恶心、呕吐和腹胀的患者可接受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当病情好转后,可考虑进低脂半流质饮食。
解痉镇痛药物治疗 阿托品肌注;硝酸甘油,舌下含化;维生素k3肌注。镇痛不宜用吗啡。
抗菌治疗 急性胆囊炎有发热,白细胞增高,并有坏疽穿孔趋势或并发症时,应用抗生素对控制感染的扩散和改善症状特别重要。可选用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甲硝唑;还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在血和胆汁中浓度较高的抗生素。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的原则是理气活血、通里攻下,辨证施治。舒胆通、消炎利胆片或清肝利胆口服液口服,在发作缓解后方可应用。 应该明确的是,保守治疗只能作为一种临时性的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提供更好的时机。
手术治疗
胆囊炎经积极保守治疗无效或发生坏死、化脓、穿孔、结石嵌顿者,应及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鉴于老年患者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病情发展较快,急诊手术的死亡率远较择期手术为高,故应在缓解期进行手术。手术治疗分为胆囊切除术和胆囊造口术。
胆囊切除术 胆囊切除术是大部分胆囊炎患者的最佳选择。因为目前医学所能了解到的胆囊的功能,在经历了多次胆囊炎发作后基本丧失。实在不必保留一个功能丧失却反复致病的器官。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在经过简单术前准备后即可行此治疗,至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因病情进展快,更应及时进行胆囊切除术。因腹腔镜技术日臻成熟,大多数的胆囊切除术可通过腹腔镜来完成,即所谓的微创。值得注意的是,复杂的胆囊切除术,还应在开腹直视下手术,不可为了追求微创而增加医源性胆管损伤的风险。
胆囊造口术 多用于病情较重,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在胆囊底造口取出胆囊内容物(脓性胆汁、结石等),置管保留3个月后,再行胆囊切除术。日前流行一种保胆取石术,通过手术将胆囊内结石取出,保留胆囊。但使用此法治疗后。结石的复发问题很难解决,另外,也存在腹痛症状不能缓解的情况。
其他治疗
溶石治疗 主要用于胆囊结石患者,对并发慢性胆囊炎的患者不适合,且有结石进入胆管,进而引起胆管炎的风险。
体外震波碎石主要用于胆囊结石患者,同溶石治疗一样有使疾病升级的风险,所以不提倡溶石和碎石治疗。
饮食篇
饮食宜忌须谨记 杨玉霞
油脂摄入与胆囊炎的发生关系密切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们进食高脂肪食物后,十二指肠分泌胆囊收缩素,使胆囊发生剧烈收缩、排出胆汁。胆汁有助于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患者若摄入过多脂肪,胆囊收缩素分泌增多,胆囊强烈收缩,则加重胆囊炎症,进而加重胆囊水肿及充血,且胆囊内结石易造成堵塞,使胆汁不易排出,从而引发剧烈胆绞痛。
急性期饮食
急性发作胆绞痛时应禁食,可由静脉补充营养,使胆囊得到充分休息以便缓解疼痛。疼痛缓解后,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地调配饮食,可先给予清淡流质饮食或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待病情进一步好转后给予低脂半流食或低脂少渣饮食。
慢性期饮食
胆囊炎慢性期饮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限制热量 供给正常或稍低于正常的能量,约8368千焦/日,肥胖者更需限制能量摄入。
2.低脂 高脂食物可促进胆囊收缩素分泌,使胆囊收缩加剧,诱发胆绞痛,因此应严格限制脂肪摄入,每天摄入量应少于20克,且应严格限制动物性油脂的摄入。植物油有助于胆汁排泄,可适量选用,但应均匀分配于三餐中,勿一餐摄入过多。
3.低胆固醇 过多的胆固醇大部分重新分泌于胆汁中,这将导致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增高,故每天胆固醇的摄入量以少于300毫克为宜;重度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控制在200毫克以内,禁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鱼子、蟹黄及蛋黄等。
4.适量蛋白质 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50-70克,摄入过多的蛋白质会增加胆汁分泌,影响胆囊炎患者的恢复;而蛋白质摄入不足亦不利于受损胆管组织的修复,故应适量给予高生物价蛋白质,如豆制品、鱼虾类、瘦肉、蛋白等食物。
5.保证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为250~300克,以达到补充能量、增加肝糖原、保护肝细胞的目的,主要供给以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适当限制单糖(如砂糖、葡萄糖)的摄入;对并发高脂血症、冠心病或肥胖者更应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6.适量增加膳食纤维 植物纤维可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使胆固醇代谢正常,减少结石形成,且食物纤维亦可刺激肠蠕动,有利通便,促使肠内产生的吲哚、粪臭素等有害物质的排出,防止胆囊炎发作。
7.少食多餐 少量进食可减轻消化系统负担,而多餐则刺激胆管分泌胆汁,保持胆管通畅,从而有利于胆管内炎性物质的排出,促进疾病的减缓和好转。
8.大量饮水 多喝水和饮料,可以稀释胆汁,促使胆汁排出,预防胆汁淤滞,有利于胆管疾病的恢复。
9.忌食刺激性食物和酒类 合理烹调食物,宜采用煮、蒸、炖、焖等烹调方法,忌用炸、煎等方法烹饪,避免油腻食物刺激胆管,引起胆管痉挛急性发作。
10.食物温度适当 过冷过热的食物,都不利于胆汁的排出。
答疑篇 吴萧
胆囊切除后对身体是否有影响?
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而不是胆囊产生的,胆汁能帮助食物消化吸收。胆囊是人体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场所。胆囊切除后可能会影响人体对脂肪类食物的消化,但是,对已病变的胆囊来说,由于其本身存在疾病,已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即对消化已无明显作用。相反,由于疾病的存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这类胆囊切除后,反而因疾病的消除,可使消化功能得到明显的恢复。另外,胆囊切除后,胆管会代偿性增粗,会经常将胆汁排人十二指肠,以补偿因失去胆囊而受影响的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不至于影响脂肪的消化吸收,所以术后患者不必过分忌食荤菜。当然,有的患者短期内有消化不良的表现,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和代偿调整后,症状会逐渐消失。必须要重视的是,胆囊切除后的饮食应从易于消化的较为清淡的饮食慢慢过渡到常规饮食,不可一下就恢复到正常饮食。对自己喜欢的食物,开始要少吃一点,逐渐增加,如果突然增加很多,特别是增加难于消化的食物,可能会引起腹部饱胀不适,并可能出现腹泻,再来调整可能就比较麻烦。曾有报道,胆囊切除后可能会增加结肠癌的发病率,但后来发现这结肠癌的发生与胆囊切除没有确定性关系,也就是说胆囊切除引起结肠癌发病率升高没有明确根据。所以,经过肝胆外科医师的判断,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如有明确手术指征还是应该手术的。
什么时候手术最合适?
胆囊炎急性发作时,胆囊区域由于有炎症、充血、粘连,手术容易造成胆总管等重要结构损伤,导致严重并发症,给患者造成巨大痛苦。因此,应先消炎,再手术,术前准备要两个多月,长的要3~6个月。只有在保守治疗无效,可能会引起胆囊穿孔、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时,才要考虑急诊手术。
得了胆囊疾病还能进行剧烈活动吗?
胆囊炎并不影响日常活动。胆囊结石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因为剧烈活动而导致结石卡在胆囊开口处,引起胆绞痛。因此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最好不要进行剧烈活动,这有利于减少胆绞痛发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