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i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细胞凋亡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C)表达的影响。方法:0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36只),各组再分为6h、12h、1d、3d、5d和7d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采用改良二次注血法制作脑出血模型。阿托伐他汀组在模型制作后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20mg/kg,1次/d),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行为学评价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UNEL染色法检测血肿周围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CytC表达。结果行为学评价显示,阿托伐他汀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6h、12h、1d和3d时无显著性差异,但5d[(0.50±0.55)分对(1.50±0.55)分;t=3.162,P:0.010]和7d[(0.17±0.41)分对(1.00±0.63)分;t=2.712,P=0.022]时阿托伐他汀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性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TUNEL染色法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凋亡细胞数量均先增加后减少,高峰出现在模型制作后1d时。各组间相同时间点血肿周围凋亡细胞数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00),且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性多于假手术组和阿托伐他汀组(P均〈0.05),但在7d时阿托伐他汀组凋亡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12.69±3.35)个对(9.33±2.07)个;P=0.148]。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生理盐水对照组与阿托伐他汀组CytC阳性细胞数量均先增加后减少,生理盐水对照组高峰出现在模型制作后12h时[(68.19±11.93)个],而阿托伐他汀组出现在模型制作后1d时[(35.64±9.12)个]。各组问相同时间点血肿周围cytc阳性细胞数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00),且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性多于假手术组和阿托伐他汀组(P均〈0.05),但在7d时阿托伐他汀组CytC阳性细胞数量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16.08±3.80)个对(13.67-4-2.94)个;P=0.349]。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CytC释放,从而抑制CytC介导的细胞凋亡,减轻脑出血后脑神经功能缺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口咽部护理对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对ICU收治的4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气管切开护理及口腔护理,观察组同时进一步加强口咽部护理,包括3个方面:①加强口咽部的清洁;②及时清除口咽部及气囊上分泌物;③强化消毒隔离制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气管切开患者口咽部护理,可有效地降低获得性肺部感染
偃柏是柏科桧柏属常绿针叶矮灌木,树高0.5~0.8m,冠幅1~1.5m,树枝拱形、斜向扩展,树冠紧密,枝条中、下段长满刺针。有鳞叶和针叶两种,呈螺旋状分布,冬季休眠期叶色棕色,生长期
细胞紧密连接对维持机体表皮和内皮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在哺乳动物中,紧密连接由不同类型的跨膜蛋白及细胞内胞质蛋白组成。跨膜蛋白主要有闭锁蛋白、水闸蛋白及连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60只健康清洁级成年Spraga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小剂量丁苯酞组和大剂量丁苯酞组,每组15只。应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开始时,小剂量丁苯酞组和大剂量丁苯酞组分别腹腔注射丁苯酞注射液100mg/kg和400mg/kg,假手术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ml/kg。所有大鼠在
在学习与思考之间一直存在着辩证关系,孔子强调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在指出,在学习中善于提出问题、深入思考的重要性.而在语文课堂中,常常疏于培养学生的这种
银屑病主要表现为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及凋亡异常,其中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是由于细胞凋亡功能障碍或失调所致,凋亡缺陷在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巾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砷化物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现代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在具体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学校教育的高效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以学定教的方式进行学习,也是数
睡眠-觉醒障碍既是卒中的危险因素,又是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卒中后睡眠-觉醒障碍主要表现为失眠、觉醒障碍、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和异态睡眠,其发生机制主要与卒中损伤睡眠-觉醒中枢有关。文章综述了卒中后睡眠-觉醒障碍的特点、机制以及早期评估方法和干预策略。
凝血机制在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同时被激活,产生凝血酶。凝血酶是一种蛋白酶激活受体激动剂,可诱导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从而诱发荨麻疹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