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据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具有自我学习的天然倾向,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的巨大潜能.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体验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他们主动获取新知识、利用知识进行创新的能力,是我们教学的一个目标.因此,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索.在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主动探索,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由于学生受原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独立地完成探索任务,因此还必须依靠教师进行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呢?下面谈几点个人的粗浅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动机
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种植园里各种植物郁郁葱葱,分别种在划成不同形状的地块上.然后出示种有竹子和杜鹃的地块,分别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算一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出示一块形如平行四边形的青菜地,让学生猜一猜它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么求?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天然的好奇,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纷纷根据前面的知识作出如下猜测:①面积是长边和短边长度的积;②长边和它的高的积;③短边和它的高的积;④先拼成一个长方形,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关……教师一一板书出来,学生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上有一种小小的成就,从而更激起了主动探索的欲望.
二、注重启发,培养探索信心
课堂中需要学生探索的问题,既给学生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失败的可能.由于能力强弱、努力程度、任务难度的影响,有些学生的探索活动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期的目的.对于学生暂时的失败,教师要发挥情感效应,排除学生因为失败带来的不良心理因素,增强学生的探索信心.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诱导,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在融洽、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为学生自主地发展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首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其次,看到学生计算或解题中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应问一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从不同的角度完善学生自己的知识,增强学生探索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发现,能帮助学生找出更多正确的答案.在探索过程中只要教师精心地“扶”一下,就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对自主探索的信心.
三、巧设“阶梯”,提高探索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也作为认知的对象,了解自己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策略,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试验、归纳、总结.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设计适当的坡度,架设必要的桥梁,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方向,超越障碍,形成探索学习的能力.
四、积极评价,体会探索成就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关注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评价的内容要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数学任务和数学活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进步,要善于发现学生获得的哪怕是极其细微的进步,并加以赞赏,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预习或思考后得到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通过思考但解答中仍存在不足之处的学生,先肯定他们解答中的正确之处,然后,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可以从……方面来思考;请你再考虑全面一点,你就会得出更精确的答案的;等等)加以赞扬和引导,而不要轻易地让学生马上坐下;对于学生中新颖、简洁的解法,可以用“你的解法很棒”、“你比老师还聪明”等语言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
总之,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非“主体者”.教师起的作用只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多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只有我们更新观念,努力为学习营造一个适合探究的氛围,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活动的主体.
(责任编辑:黎海英)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动机
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产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
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种植园里各种植物郁郁葱葱,分别种在划成不同形状的地块上.然后出示种有竹子和杜鹃的地块,分别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算一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出示一块形如平行四边形的青菜地,让学生猜一猜它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么求?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天然的好奇,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纷纷根据前面的知识作出如下猜测:①面积是长边和短边长度的积;②长边和它的高的积;③短边和它的高的积;④先拼成一个长方形,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关……教师一一板书出来,学生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上有一种小小的成就,从而更激起了主动探索的欲望.
二、注重启发,培养探索信心
课堂中需要学生探索的问题,既给学生提供了成功的可能性,也存在失败的可能.由于能力强弱、努力程度、任务难度的影响,有些学生的探索活动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期的目的.对于学生暂时的失败,教师要发挥情感效应,排除学生因为失败带来的不良心理因素,增强学生的探索信心.在教学中,要善于启发诱导,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在融洽、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为学生自主地发展提供适宜的气候和土壤.首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其次,看到学生计算或解题中的错误,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应问一问:“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从不同的角度完善学生自己的知识,增强学生探索的自信心.
实践证明,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探索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探索发现,能帮助学生找出更多正确的答案.在探索过程中只要教师精心地“扶”一下,就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学生对自主探索的信心.
三、巧设“阶梯”,提高探索能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也作为认知的对象,了解自己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策略,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思考.教师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试验、归纳、总结.教师采取多种形式,设计适当的坡度,架设必要的桥梁,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方向,超越障碍,形成探索学习的能力.
四、积极评价,体会探索成就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应关注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评价的内容要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数学任务和数学活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赏学生的进步,要善于发现学生获得的哪怕是极其细微的进步,并加以赞赏,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在他们心中唤起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在学生有了比较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预习或思考后得到的知识和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自学的成果,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通过思考但解答中仍存在不足之处的学生,先肯定他们解答中的正确之处,然后,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可以从……方面来思考;请你再考虑全面一点,你就会得出更精确的答案的;等等)加以赞扬和引导,而不要轻易地让学生马上坐下;对于学生中新颖、简洁的解法,可以用“你的解法很棒”、“你比老师还聪明”等语言来激励学生,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
总之,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非“主体者”.教师起的作用只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多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只有我们更新观念,努力为学习营造一个适合探究的氛围,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索活动的主体.
(责任编辑:黎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