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现代短跑技术教学训练初探

来源 :中学理科·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danl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短跑技术专项练习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项运动技术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有效地发展专项力量的重要方法。短跑技术专项练习是在分析考虑了专项技术的动作结构、动作速度、动作幅度、动作用力特征、肌肉工作方式和心理定向等诸多因素影响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练习方法,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对提高学生理解掌握技术要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跟踪研究,下面谈些个人拙见,供参考。
  
  一、现代与传统短跑技术训练理论简介及补充
  
  现代短跑技术理论认为:短跑运动的本质特征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髋关节运动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节。强调的是伸髋摆动,进而控制着地技术,强调人体在高速跑动中各动作的协调性和有效性。传统短跑运动技术理论认为:短跑运动的本质特征是支撑腿的后蹬,后蹬是人体水平加速的关键。强调的是缓冲一后蹬技术,注重支撑腿后蹬的速度、力量、程度和方向,显然,现代短跑技术理论与传统短跑技术理论存在着根本的差异。
  长久以来,传统短跑技术专门练习在体育教学和课余运动训练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王保成教授在现代短跑技术专门练习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改进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短跑运动技术和提高他们的运动成绩,提出了三种训练手段:1,半高抬腿小步跑;2,下压式高抬腿跑;3,“扒地式”车轮跑。这三种短跑训练手段对于已经具备良好运动训练基础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而言,其教学训练的效果是理想的,但相对于没有任何运动训练基础的广大中小学生而言,还需要我们在教学训练中作一些补充。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现代短跑技术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反映在支撑腿屈髋折叠前摆和两腿剪绞式前后摆动的动作幅度和动作速度的环节上。所以,笔者在教学训练中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补充了两种教学训练手段:1,“扒地式”跨步跑;2,折叠跑。
  1,半高抬腿小步跑。这一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掌握摆动腿伸髋下摆“扒地”着地动作。强调足踝着地的动作与速度,在传统小步跑的基础上,要求摆动腿屈髋前摆的高度与重心水平线成30~40度角,心理定向于摆动腿伸髋下摆着地的速度。
  2,下压式高抬腿跑。这一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掌握摆动腿屈髋上摆制动和快速伸髋下摆的动作。在传统高抬腿跑的基础上,要求摆动腿屈髋上摆到重心的水平位置以后迅速制动和快速伸髋下压,加快大腿下摆的速度,心理定向于摆动腿的屈髋上摆制动与快速伸髓下摆的速度。
  3,折叠跑。这一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掌握支撑腿屈髋折叠前摆的动作。强调支撑脚随惯性叠向大腿的速度,心理定向于支撑腿屈髋折叠前摆的速度。
  4,“扒地式”跨步跑。这一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掌握两腿剪绞式前后摆动的动作幅度与速度。强调两腿前后摆动的速度与幅度,在跨步跳的基础上,摆动腿屈髋前摆至重心水平位置以后快速伸髋下压大腿伸小腿作鞭打式的“扒地”着地动作,心理定向于支撑腿与摆动腿剪绞式前后摆动的幅度与速度。
  5,“扒地式”车轮跑。这一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和掌握支撑腿的屈髋折叠前摆与摆动腿的伸髋下摆着地动作的协调配合,强调摆动动作的协调性和有效性,心理定向于两腿摆动的动作速度和协调性。
  
  二、短跑教学实践与数据分析
  
  在历年的体育高考备考课余运动训练工作过程中,我们常常要面对这样的问题,有一部分普通高中学生在进入高三学年度以后才选择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高考课余运动训练。这部分学生虽然一直以来都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积极分子,但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基础运动训练或专项运动训练,起点低,这给体育高考备考运动训练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地大幅度提高这部分普通高三学生100米的运动成绩,笔者从2005年8月开始至2008年3月止,前后共用了三年的时间对王保成教授提出的现代短跑技术理论和短跑技术专门练习方法进行了教学训练实践验证,取得了显著的运动训练效果。
  2006届高三年级共有20位在校普通高中生报名参加体育高考课余运动训练,100米项目的运动训练采用传统的短跑技术理论和短跑技术专门练习方法,这一届作为对照组B组;2007届共有12位普通高中生参加体育高考课余运动训练,2008届有13位。这两届学生100米项目运动训练采用现代短跑技术理论和短跑技术专门练习方法,两届合并为实验组A组。这三届学生安排的总训练时间均是32周,总训练课次数96次课,每次训练课时90分钟,每周安排3次课。为了客观地采集学生的运动成绩数据,在A组2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15名的运动成绩作为对比数据。由于各届学生的先天生理条件和100米运动成绩起点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所以,用每组100米的平均成绩提高幅度作为评价运动训练的效果,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两种短跑技术理论与短跑技术专门练习_的训练效果。
  从统计的数据情况来看,A组学生参加训练后在体育高考中100米运动成绩明显好于B组的学生,平均成绩的提高幅度明显大于B组。很显然,A组1 00米项目的运动训练效果明显优于B组的运动训练效果。我们再从相对应的统计数据对比情况来看,教学训练的结果是一致的。
  在教学运动训练过程中,A组学生在高速跑动中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上的起伏明显小于B组的学生,各环节的动作速度明显大于B组,步频明显高于B组的学生,这与动作的协调性与有效性有关系。这可以从教学训练中采集到的数据中得到印证。
  在实验训练前后人体重心和髋关节运动学指标变化的各组数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验组重心水平位移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支撑腿和摆动腿的髋角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实验组两大腿的剪绞速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这就说明了A组短跑技术专门练习有利于提高两大腿的剪绞速度,缩短腾空时间,提高步频,同时能够减少着地缓冲阶段的时间和着地后所产生的支撑阻力,有效地提高跑速。
  在实验训练前后膝、踝关节运动学指标变化的各组数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验组的膝角速度和膝角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这就说明支撑脚着地以后,膝关节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加大“扒地”的力量和扒地的效果,这与王健他们对短跑运动技术所做的生物力学分析结果是相一致的。从着地踝点相对于重心水平速度的情况来看,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这就说明跑的单步时间与髋关节的剪绞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见,现代短跑技术和短跑技术专门练习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步频,提高学生在高速跑动中动作的协调性与有效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短跑运动成绩。
  
  三、总结
  
  1,半高抬腿小步跑、折叠跑、下压式高抬腿跑、“扒地式”跨步跑、“扒地式”车轮跑等短跑技术专门练习,有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短跑运动技术,建立正确的运动技术感知能力。
  2,2007、2008两届普通高中生在经过32周系统的体育高考课余运动训练以后,在参加体育高考的100米项目考试中,其100米运动成绩明显优于2006届的学生,平均运动成绩提高幅度也明显高于2006届的学生。现代短跑技术理论和运动训练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短跑运动成绩。
其他文献
人有人品,水有水品。  从白居易的《湖亭晚望残水》“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我们读出的是水的灵活多变,水可以“护田将绿绕”(王安石),水还可以是江河湖海溪潭,水也可以是雨露霜雪云气,水的灵活多变的品格使得“智者乐水”(《论语》)。  《孙子·虚实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水千变万化,不变的是自己天然的高洁品格。“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南),我们感受到诗人用蝉饮清露来象征自己操守的那份
本文从党员队伍建设的实际状况出发,以邓小平党建理论为指导,阐述了提高党员素质对党的建设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措施。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信息技术课上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从犹疑观望到积极投入的过程,其中的实施、转变、收获值得回味……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 建构 多元化    一、背景——开展发展性评价的迫切性    1,形势所迫  按照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调整:“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即从强调内容的获取向理解过程转变,
【摘 要】 本文运用了心理学、教育学和美学等理论,从情感美、理性美、言辞美、结构美等五个角度充分阐述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擦亮了读者的眼睛,给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  【关键词】 情感美 理性美 言辞美 气度美 结构美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教学,一半是艺术。”不错,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收揽了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语文教科书是一个美的宝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