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为了让高中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使其进入理想的高等学府,传统地理教学方式都将“知识灌输”教育看成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中心任务。由于地理学科本身带有一定的文科性质,高中生能够通过机械记忆整合多个地理知识,应付一些学习难度较低的地理学习任务,所以学生们也忽视了自己的学习主动性,限制了个人地理素养的形成。本文以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作为研究中心,希望可以让高中生的对世界、中国的区域发展特征有直观认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地理能力,落实地理素养教学改革任务。本文将从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作为研究切入点,引出区域认知素养的具体内容,然后再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地理区域认知素养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在高中地理课程实施核心素养教学改革过程中做出一定的贡献。
  【关键词】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素养 策略分析
  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素养一词的定义并没有形成统一结论,但是大多数人都认可这样一个观点: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实现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且这些能力与品质能够通过学校教育获得。具体到高中地理学科中,便是高中生能够通过地理学习为自己的重身发展积累相应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我国教育部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识、地理实践能力归纳了地理核心素养的核心内涵,认为这几个素养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因此,要想了解什么是区域认知素养,便先要了解地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
  1.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是指高中生在地理学习所形成的自然、社会与人类之间的发展关系是和谐工程的价值观。地理学科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基本科目,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应对环境、资源、经济与人们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展开的一门科学,要求高中生从自然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出发,形成尊重自然规律的健康意识,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处理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基本准则,懂得构建和谐世界的积极作用。在研究区域地理知识时,高中生也应秉承人地协调发展观,保证区域地理研究的科学性。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指高中生利用地理学科的各种思维解决地理环境问题的思维意识与相应能力。人类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环境下实现发展的,而人、地、天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所以高中生应该学会从整体层面分析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运动规律,灵活处理二者关系。只有让高中生形成综合思维能力,才能使其从动态、宏观地角度上分析区域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3.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素养是指高中生应用空间同一区域的观点来解释地理现象的学习能力。我们都知道,为了方便人们研究,地理学家以明确的经纬度确定了各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还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气候带,结合地球自转与公转规律汇总了不同区域自然带的区域特征。培养高中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便是要让学生们通过分析某个地域的经纬度,以空间-区域观点来确定这个地域的自然气候、经济发展特征等知识。区域认知素养是本文的重点研究内容,让高中生形成区域认知素养能够使其掌握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的客观规律,使其形成举一反三与学以致用的高阶学习能力,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必经途径。
  4.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是指高中生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展开实地考察、资料调查等实践性活动的动手能力。在培养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尽量创设实践机会,让高中生们在实践学习中切身感受区域认知素养的本质内涵,以客观现实验证或反驳学生的区域地理猜想,使其潜移默化地形成区域认知能力,提高学生迁移区域地理知识的现实能力。
  在了解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以及这些地理素养对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积极作用之后,教师便要分析高中生所存在的区域认知素养问题,比如对区域地理知识的认识十分浅薄,而且不够全面,学生的知识记忆是以碎片化形式呈现这些区域知识的;高中生以区域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弱,而且没有形成整体性的区域观念;学生没有总结解决区域地理问题的有效方法,等等。在培养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从以学生为主体渗透了区域观念、以问题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以地理实践学习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三个角度展开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下面,笔者将对这三个教学策略进行详细介绍。
  二、培养高中生区域认知素养的有效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渗透了区域观念
  渗透地理区域观念是要培养高中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基本方法,因为只有帮助高中生建立了明确的区域观念,他们才能对各个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有直观认识,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灵活调动地理知识储备解决相应问题。但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教学难题是高中生们的人生经历较少,甚至有许多学生只对自己家乡的区域环境有直观认识,所以要想渗透区域观念并非易事。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拓展地理学习,鼓励高中生调查与积累一定的區域地理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然后以现代信息技术呈现直观的区域环境画面或视频资料,加深高中生对区域地理知识的认识程度,为培养高中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做好准备。
  就如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课教学中,笔者便让本班学生以亚热带气候作为调查对象,通过世界地区确定处于亚热带气候带中的城市或国家,通过资料调查分析这些城市或国家的自然环境差异,由此建立“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绝对存在的”这一区域认识。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以我国广东、台湾、广西、云南等地域为主,调查了这些城市的土壤、植被、气候、农作物、降水特征等多个角度出发,分析了这些地区自然环境的共性与差异性,全面调查了各个地域的自然环境,积累了丰富的区域自然知识。然后,我还以云南、广西、台湾、广东等地域的风景纪录片导入了新课,让学生们明白即便同处同一气候带之中,各个地域的植被情况、山脉与水源等因素也将导致各个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由此,高中生便可树立空间观念,直观认识区域地理知识,使得区域地理知识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直观生动的自然景象。   2.以问题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问题教学法是指以问题链引导高中生层层深入探究地理知识的教学方法,以问题探究法组织区域地理知识可以让唤起高中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其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分析具体的区域地理问题,稳步提升高中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但是,要想真正发挥问题教学法的启智、提效作用,还需教师设计出真正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便于唤起学生认知悬念的区域地理问题。对此,笔者建议高中地理教师学习维果茨基先生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教学理念,全面分析本班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与潜在智能空间,以有一定难度但是却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答案的地理问题引发高中生的全面思考,使其在思考与分析下摸索出区域认知的客观规律。
  就如在“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课教学中,笔者便为高中生设计了不同的地理问题。比如,全球气候有哪些具体变化?全球气候呈现出了哪些变化趋势?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有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规避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等等。这些问题整合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课的重点知识。高中生可以从三个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汇总全球气候未来的变化趋势,根据每一次气候变化的具体原因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形成的具体原因,由此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思考具体的解决对策。这几个问题层层深入,让高中生自然而然地思考了人地和谐发展的相关关系,从区域认知的整体层面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宏观趋势,使学生懂得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抱负,等等。在问题探究活动中,笔者鼓励学生发散思维,从各个角度思考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可能性,比如减少高耗能源的使用、增加绿色植被的覆盖面积、开发清洁型能源等等。
  3.以地理实践学习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中生也需要在实践应用中验证个人所学知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才能逐步深化高中生的地理认识,提升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地理实践学习,高中生也能在现实生活中思考区域地理知识,通过问题解决活动提高自己的区域认知水平。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保证高中生学习的主动权与创造性,按照实践任务难度确定高中生的实践学习形式。值得一提的是,地理实践学习本身是一个十分开放的学习行为,所以教师不要以标准答案约束高中生的思维能力,而是要鼓励高中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动态思考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就如在“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课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地理课堂学习了水稻种植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全球区位优势与生产特点,了解到农业发展与地域的自然环境紧密相关。待课堂教学结束之后,笔者要求本班学生调查本地的农业区域分布与主要的农作物生产特点,采访农业发展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本地农业生产的先进技术与前景展望。通过实践调查,高中生可以从本地发展规划与本地农业特色的区位优势两个角度出发撰写地理实践调查报告,详细记录自己的实践调查结果,然后在地理课堂上分享各自的调查结果,完善本班学生的实践成果。
  总而言之,培养高中生的区域认知素养是解决区域地理教学难题的一个突破口,也是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应该主动分析高中生们的地理认知水平与区域认知能力,通过一系列以学生为主的區域探索与体验活动稳步培养高中生的区域认知素养,为高中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陈晏琦.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研究[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8.
  [2]杨晓.高中地理教学中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8.
  [3]荣文秀.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1):79-80 87.
  [4]刘雅慧.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学地理区域认知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职业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在如今这个社会发展的推动下,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进时代的改变与发展,需要就职业高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模式进行讨论与探究。使得学生可以更加高效的学习英语,而这种新的模式就是增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言语交流,让学生主动去表达自己的意见,可以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有所提高,同时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会有所提高。  【关键词】职业高中
【内容摘要】高中阶段的学习是学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数学作为高中阶段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就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而情境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所以,本文就此淺析情境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 高中数学 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
【内容摘要】初中阶段的学习相对于小学来说增加了很多门学科,需要学习的内容比较繁杂。化学在众多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知识理解能力以及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来讲,这门课程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教师教学方法不当等因素,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来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 教学现状 有效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
【内容摘要】英语是高中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门语言类学科。阅读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英语教学中,也要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并指导正确的阅读技巧与策略,使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得到基础知识的夯实、知识面的拓展、阅读能力的提高以及思维能力的增强。文章主要对高中英语报刊阅读习惯养成及阅读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供借鉴。  【关键词】高中 英语 报刊 阅读习惯 阅读策略  
【内容摘要】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常写成这样:12H2O 6CO*2 → C6H12O*6 6H2O* 6O2。产物中6O2来自12H2O,那么,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的一半是如何转移到葡萄糖中,另一半的氧原子又是如何从暗反应到光反应再转移到水中的?本文将对光合作用过程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的代谢转移途径作一番简要分析(假设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用同位素O*标记)。  【关键词】二氧化碳的固定 磷酸甘油
【内容摘要】我们使用的青岛版教材,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由几个有联系的情景,构成“情境串”,然后再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形成“问题串”;教材中结论性的东西几乎没有,呈现出的多是启发或提示性的语言,这样学生就不会受固定结论的限制,留给学生的探究空间相对较大, 更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预习。  【关键词】有效 预习 精彩 生成  正文: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课堂的评价标准多以学生自主探究的效果为主。这样,预习
【内容摘要】在弹性边界的圆形磁场中,若带电粒子能从某一位置进入,且能从同一位置出射,入射速度的取值一般存在多解,对应了不同的运动轨迹。本文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归纳,以期为高中师生对该类问题的设计及研究带来帮助。  【关键词】磁偏转运动轨迹速度多解  一、问题提出  如图1,半径为R的绝缘圆筒中存在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筒形场区的边界由弹性材料构成(离子和筒壁的碰撞无能量和电荷
【内容摘要】“智慧课堂”就是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借用多媒体技术,将课堂智慧化和信息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微课旨在短时间内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某个疑难点,借助网络平台,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对远程教育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探讨在微课的基础上,初中数学课堂出现的问题,然后以这些问题为切入点,提出构建“智慧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智慧课堂 初中数学 案例 问题 方法 
【内容摘要】笔者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在高一阶段的学习中存在着大面积的学困现象,学生着急,家长担心。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观察、积累、思考、交流,对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予以剖析,并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与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困现象 成因分析 教学建议  在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发现,每一级升入高一的新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能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现象。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笔
【内容摘要】初中体育对于初中生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单纯的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强健的身体素质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人生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体育教学应当对学生主体加以引导,注重学生的全方面提高。立足于学生自身兴趣,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课程的必要性以及有趣性,从而自主的、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自愿的参与到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同时也是新课标对于教学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兴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