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矿井开采的延深,通风线路长、通风阻力大、巷道维护困难、通风系统复杂、瓦斯涌出量高等问题日益突显,便矿井通风抗灾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严重影响了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本文结合大林坝煤矿井筒系统改造,充分考虑现有井巷系统、地形条件、生产能力、通风系统、瓦斯涌出形式,提出了通风系统改造方案,提高了矿井通风抗灾能力,对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通风系统系统改造通风阻力 安全
中图分类号:TD724 文献标识码:TD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1―0504―01
1、前言
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延深,通风路线逐渐增长,埋深的增加造成瓦斯涌出量升高,采空区范围的扩大造成矿井有效风量减少,作业场所瓦斯涌出量升高,通风瓦斯管理困难等问题日益突出,瓦斯灾害已成为制约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最重要因素。经过分析、设计比选,按照“安全、高效、经济、合理、可行”的原则,结合矿井井筒改造进行通风系统改造设计,使通风系统得以优化,巷道及设施精简,安全装备水平提高,供风能力增加,改善了高产高效工作面的安全状况,对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意义重大。
该部分为大木坝煤矿井筒系统改造中通风系统章节,改造方案内容紧密结合矿井井筒系统改造,充分考虑了现有井巷系统、地形条件、生产能力、通风系统、瓦斯涌出形式等影响因素。
2、工程概况
大林坝煤矿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县城255º方向,直线距离约15km,行政区划隶属荣县度佳镇高湾村四组;矿权范围近似四边形,东西走向长约1.98km,南北倾向宽约1.71km,开采面积3.3903km2,开采标高+440m~-50m,法定开采夹壳炭煤层;矿井属高瓦斯矿井,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为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矿井现有生产系统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分两翼下山开采。现有四个井筒,分别为主斜井、人行斜井、西翼回风井和东翼回风井。矿井现生产水平为第二水平,开采该水平下山采区,采用三级提升、排水,无机械运输人员设备。
主斜井和副斜井均布置在北部水窟窿东侧沟谷内,主斜井井口位于煤层顶板方向,斜穿煤层后落平于煤层底板砂岩中,以石门车场反向揭穿煤层,沿煤层布置一水平运输大巷;人行斜井置在主斜井井口东侧,井筒垂直于开采煤层顶板布置,落平后直接与一水平运输大巷相通;于东西两翼、沿煤层分别布置一级轨道暗斜井和一级回风上山,落平后沿煤层布置二水平运输大巷及车场;东西两翼回风斜井均垂直于煤层顶板布置,斜穿煤层后沿煤层布置有回风大巷,通过采区回风下山、联络平巷勾通水平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从而形成矿井通风系统。二水平标高以下布置下山采区开采,集中布置有采区轨道下山和采区回风下山。
3、原采掘、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生产系统复杂:矿井原生产系统为斜井开拓,地表至工作面提升垂高达294m,为两个水平、两翼布置,且二水下采用下山开采。矿井在用巷道多、通风设施多、环节较多,相应采掘、通风、提升、排水系统复杂,管理困难。
(二)通风线路长:已开采至二水平下山部分,井口至下山采区作业地点通风线路长度已达2370m,随着开采延深,通风线路将继续增长,沿程通风阻力较大。
(三)通风巷道维护困难:原有井下巷道多沿煤层布置,因使用时间久远,断面变形严重,维护困难,造成通风断面偏小。
(四)采空区影响大:经过多年开采,矿权范围内+400m~+270m煤炭大部分已开采,主要分布矿区北部上山部分,采空区面积扩大,对沿煤层布置的进、回风暗斜井均有影响,造成漏风、密闭管理困难。
(五)作业地点瓦斯涌出量升高:随着开采水平的延深,埋深在增加,作业地点相应瓦斯涌出量亦增大。据统计,矿井绝对涌出量由一水平的2.66m3/min增加至二水平的5.26m3/min,采面回风瓦斯浓度亦由0.16%升至0.44%。
(六)其它:采区内无专用人行下山,不利于救灾及降低通风阻力;通风网络内存在角联通风形式。
以上主要系统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矿井生产及危胁着矿井安全。为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人员入井安全,降低矿井生产运营费用,提高矿井通风抗灾能力,相应制定矿井井筒系统、通风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4、设计方案
4.1 井筒系统改造方案
设计推荐新建主斜井、副斜井及工业场地方案:矿井仍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分两翼单水平下山开采。改造完成后布置有四个井筒,分别为主斜井、副斜井、西翼回风井和东翼回风井,其中主斜井和副斜井均为新建,两个回风井为改造利用原有。
该方案集中新建主、副斜井工业场地,井口及场地标高+380m;该工业场地位于南部烧坊头缓坡地带,平行布置主、副斜井,井筒正向揭穿煤层,落平点为原系统二水平标高。上下山开采,采用二级提升、排水,装备机械运输人员设备。
新建主、副斜井位矿区南部烧坊头南侧缓坡地带,井口及场地标高+380m。其中:主斜井方位角147°,井口标高+380m,落平标高+95m,井筒倾角25°,斜长675m。主斜井采用单钩串车提升,担负矿井煤炭、矸石和设备及管线通道;副斜井方位角147°,落平标高+130m,井筒倾角25°,斜长592m,装备架空乘人装置,担负矿井人员运输任务。主、副斜井落平后,通过顶板绕道车场与沿煤层布置的水平运输大巷贯通。经东西两翼采区上山、回风巷联络巷、回风上山与两翼回风斜井连通,形成矿井完整的通风系统。
水平及采区划分:矿井可采煤层属缓倾斜极薄煤层,现布置有一个生产水平,布置上下山采区开采。
采区划分及布置:水平上山部分划分为两个采区,即西翼一采区和东翼二采区,下山部分亦为两个采区,即西翼三采区和东翼采区四采区,采区走向长400m~600m,垂高为90m~150m。
采煤工作面布置:分别于水平西翼一采区和东翼二采区各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普采采煤工艺;配备3个掘进工作面。
4.2通风系统改造方案
通风系统与井筒改造设计相匹配,矿井通风方式仍为两翼对角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实行“2进2回”的通风形式,即由新建主斜井、副斜井进风,改造利用原有东翼回风井和南翼风井排风;现生产系统中,新鲜风流由主斜井、副斜井入井,经一水平东(西)运输大巷、东(西)翼轨道(人行)上山、回风联络、回风上山后,分别进入东翼回风井和南翼回风井,由主要通风机排出地面;通风网络形式简单,主要为并联通风形式,通风设施较少。
系统改造后,矿井总配风量为37m3/s,通风容易时期及困难时期通风阻力分别为422pa、548 pa,等积孔增大到2.0 m2;两个采煤工作面分配风量为10m3/s,两个掘进工作面分配风量为10m3/s,两个硐室分配风量为4m3/s,其它风量分配为13 m3/s.
4.3通风系统改造后成效
通风线路得到减少,通风巷道得到优化、简化,巷道断面状况得到改善,同时消除了各水平间联络巷的角联通风,从而有效降低通风阻力,提高了矿井通风能力。
(一)优化通风巷道
原生产系统中,新鲜风流由主斜井、副斜井入井,经一水平东(西)运输大巷、东(西)翼轨道(人行)暗斜井、二水平大巷及车场、采区轨道(人行)下山、采面运输巷到达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系统改造后,废弃了原系统的主斜井、副斜井、一水平东运输大巷、一水平西运输大巷、东翼轨道暗斜井、东翼人行暗斜井及联络巷、西翼轨道暗斜井等老巷,减少需维护巷道2510m;同时人员由新建副斜井入井,亦无需补作两翼的人行暗斜井工程量。
[关键词]通风系统系统改造通风阻力 安全
中图分类号:TD724 文献标识码:TD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1―0504―01
1、前言
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延深,通风路线逐渐增长,埋深的增加造成瓦斯涌出量升高,采空区范围的扩大造成矿井有效风量减少,作业场所瓦斯涌出量升高,通风瓦斯管理困难等问题日益突出,瓦斯灾害已成为制约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最重要因素。经过分析、设计比选,按照“安全、高效、经济、合理、可行”的原则,结合矿井井筒改造进行通风系统改造设计,使通风系统得以优化,巷道及设施精简,安全装备水平提高,供风能力增加,改善了高产高效工作面的安全状况,对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意义重大。
该部分为大木坝煤矿井筒系统改造中通风系统章节,改造方案内容紧密结合矿井井筒系统改造,充分考虑了现有井巷系统、地形条件、生产能力、通风系统、瓦斯涌出形式等影响因素。
2、工程概况
大林坝煤矿位于四川省自贡市荣县县城255º方向,直线距离约15km,行政区划隶属荣县度佳镇高湾村四组;矿权范围近似四边形,东西走向长约1.98km,南北倾向宽约1.71km,开采面积3.3903km2,开采标高+440m~-50m,法定开采夹壳炭煤层;矿井属高瓦斯矿井,采用机械抽出式通风,为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矿井现有生产系统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分两翼下山开采。现有四个井筒,分别为主斜井、人行斜井、西翼回风井和东翼回风井。矿井现生产水平为第二水平,开采该水平下山采区,采用三级提升、排水,无机械运输人员设备。
主斜井和副斜井均布置在北部水窟窿东侧沟谷内,主斜井井口位于煤层顶板方向,斜穿煤层后落平于煤层底板砂岩中,以石门车场反向揭穿煤层,沿煤层布置一水平运输大巷;人行斜井置在主斜井井口东侧,井筒垂直于开采煤层顶板布置,落平后直接与一水平运输大巷相通;于东西两翼、沿煤层分别布置一级轨道暗斜井和一级回风上山,落平后沿煤层布置二水平运输大巷及车场;东西两翼回风斜井均垂直于煤层顶板布置,斜穿煤层后沿煤层布置有回风大巷,通过采区回风下山、联络平巷勾通水平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从而形成矿井通风系统。二水平标高以下布置下山采区开采,集中布置有采区轨道下山和采区回风下山。
3、原采掘、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生产系统复杂:矿井原生产系统为斜井开拓,地表至工作面提升垂高达294m,为两个水平、两翼布置,且二水下采用下山开采。矿井在用巷道多、通风设施多、环节较多,相应采掘、通风、提升、排水系统复杂,管理困难。
(二)通风线路长:已开采至二水平下山部分,井口至下山采区作业地点通风线路长度已达2370m,随着开采延深,通风线路将继续增长,沿程通风阻力较大。
(三)通风巷道维护困难:原有井下巷道多沿煤层布置,因使用时间久远,断面变形严重,维护困难,造成通风断面偏小。
(四)采空区影响大:经过多年开采,矿权范围内+400m~+270m煤炭大部分已开采,主要分布矿区北部上山部分,采空区面积扩大,对沿煤层布置的进、回风暗斜井均有影响,造成漏风、密闭管理困难。
(五)作业地点瓦斯涌出量升高:随着开采水平的延深,埋深在增加,作业地点相应瓦斯涌出量亦增大。据统计,矿井绝对涌出量由一水平的2.66m3/min增加至二水平的5.26m3/min,采面回风瓦斯浓度亦由0.16%升至0.44%。
(六)其它:采区内无专用人行下山,不利于救灾及降低通风阻力;通风网络内存在角联通风形式。
以上主要系统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矿井生产及危胁着矿井安全。为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人员入井安全,降低矿井生产运营费用,提高矿井通风抗灾能力,相应制定矿井井筒系统、通风系统改造设计方案。
4、设计方案
4.1 井筒系统改造方案
设计推荐新建主斜井、副斜井及工业场地方案:矿井仍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分两翼单水平下山开采。改造完成后布置有四个井筒,分别为主斜井、副斜井、西翼回风井和东翼回风井,其中主斜井和副斜井均为新建,两个回风井为改造利用原有。
该方案集中新建主、副斜井工业场地,井口及场地标高+380m;该工业场地位于南部烧坊头缓坡地带,平行布置主、副斜井,井筒正向揭穿煤层,落平点为原系统二水平标高。上下山开采,采用二级提升、排水,装备机械运输人员设备。
新建主、副斜井位矿区南部烧坊头南侧缓坡地带,井口及场地标高+380m。其中:主斜井方位角147°,井口标高+380m,落平标高+95m,井筒倾角25°,斜长675m。主斜井采用单钩串车提升,担负矿井煤炭、矸石和设备及管线通道;副斜井方位角147°,落平标高+130m,井筒倾角25°,斜长592m,装备架空乘人装置,担负矿井人员运输任务。主、副斜井落平后,通过顶板绕道车场与沿煤层布置的水平运输大巷贯通。经东西两翼采区上山、回风巷联络巷、回风上山与两翼回风斜井连通,形成矿井完整的通风系统。
水平及采区划分:矿井可采煤层属缓倾斜极薄煤层,现布置有一个生产水平,布置上下山采区开采。
采区划分及布置:水平上山部分划分为两个采区,即西翼一采区和东翼二采区,下山部分亦为两个采区,即西翼三采区和东翼采区四采区,采区走向长400m~600m,垂高为90m~150m。
采煤工作面布置:分别于水平西翼一采区和东翼二采区各布置一个采煤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普采采煤工艺;配备3个掘进工作面。
4.2通风系统改造方案
通风系统与井筒改造设计相匹配,矿井通风方式仍为两翼对角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实行“2进2回”的通风形式,即由新建主斜井、副斜井进风,改造利用原有东翼回风井和南翼风井排风;现生产系统中,新鲜风流由主斜井、副斜井入井,经一水平东(西)运输大巷、东(西)翼轨道(人行)上山、回风联络、回风上山后,分别进入东翼回风井和南翼回风井,由主要通风机排出地面;通风网络形式简单,主要为并联通风形式,通风设施较少。
系统改造后,矿井总配风量为37m3/s,通风容易时期及困难时期通风阻力分别为422pa、548 pa,等积孔增大到2.0 m2;两个采煤工作面分配风量为10m3/s,两个掘进工作面分配风量为10m3/s,两个硐室分配风量为4m3/s,其它风量分配为13 m3/s.
4.3通风系统改造后成效
通风线路得到减少,通风巷道得到优化、简化,巷道断面状况得到改善,同时消除了各水平间联络巷的角联通风,从而有效降低通风阻力,提高了矿井通风能力。
(一)优化通风巷道
原生产系统中,新鲜风流由主斜井、副斜井入井,经一水平东(西)运输大巷、东(西)翼轨道(人行)暗斜井、二水平大巷及车场、采区轨道(人行)下山、采面运输巷到达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系统改造后,废弃了原系统的主斜井、副斜井、一水平东运输大巷、一水平西运输大巷、东翼轨道暗斜井、东翼人行暗斜井及联络巷、西翼轨道暗斜井等老巷,减少需维护巷道2510m;同时人员由新建副斜井入井,亦无需补作两翼的人行暗斜井工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