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学校育人路径创新策略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efe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深刻系统地回答了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为此,学校必须将育德与育智、育心有机结合起来,创新育人路径,提高德育实效。

一、课程育人


  课程始终是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近年来,珠海市第二中学创新课程管理制度、提升课程服务水平,着力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质量建设。2017年11月,学校组建新一届学术委员会暨课程委员会,公布委员会章程、明确委员职责,充分发挥委员会的咨询功能、智库作用和引领价值,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建设。
  1. 上好政治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学校紧抓政治教师队伍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打造精英团队。加强学校党委领导,健全制度规范,加强科组管理,按照“理论促动、目标启动、骨干带动、培训推动、激励驱动、关心感动”的总体思路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二是坚持理论学习,把握政治方向。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三是坚定学科自信,创新课堂教学,在守正中创新课堂教学。四是培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发展。着力打造活动型课堂,切实培育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学生的政治認同,加强思想教育,注重情感体验和实践养成,充分发挥好政治课的学科育人价值。
  2. 开好班会课。建构与遵循“德育序列化体系方案”,开好主题班会。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在全校范围内,以班会课、知识竞赛等形式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使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学校、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听党话、跟党走,树立远大理想,担当时代责任,锤炼品德修为,自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价值追求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努力。
  3. 上好学科课程。除了上好政治课外,学校还充分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注重将中小学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等要求。语文、历史、美术等课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课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将育德与育心统一起来,上好心理辅导课,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 开发校本课程。组织编写并出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会课校本教材》,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小、落细、落实。组织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香山文化读本》《珠海特区精神》等德育特色校本教材,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校本课程能让学生浸润在传统美德、特色区域文化、先进城市精神之中,真正发挥文化育人、文化化人的作用。

二、文化育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精心规划设计校园文化, 形成校园良好的人文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位。以“二思、二行、二文、二中”为主线,使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合理地美化、绿化、亮化。在保持校园原貌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定学校各建筑、各区域的功能分区,优化校园环境。设置“传统文化园”“硕果园”“棕榈园”“杜鹃园”等园区,发挥其空间的文化功能。学校主干道命名为“立德路”“立言路”“立功路”“立身路”“树人路”,学校主要楼宇分别命名为“博爱楼”“博学楼”“博闻楼”“博雅楼”“明德楼”“厚德楼”“忠德楼”“孝德楼”“礼德楼”“義德楼”等等,赋予每栋楼以文化意义。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布置班级场景,使学生在教室里就能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班训、班歌、班徽、班级口号等,统一制作并张贴在班级门口显眼处,增强班级凝聚力。
  在学校走廊、连廊悬挂革命领袖、科学家、教育家、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的画像、格言、事迹和伟大成就,引导全校师生自立自强、追求卓越。在架空层和楼梯间,展示历代书法大家、绘画大师等艺术作品,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
  创建校报《望月山》、编写学校《年报》进行宣传教育。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在班级设置图书角和报刊架,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每年4月份开展“书香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营造良好的书香文化氛围,打造读书乐园、文化圣园。

三、活动育人


  人的生命活力在于运动,学校的生命活力在于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的素质在不断内化、升腾;在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在逐渐生成、完善。学校以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中华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和重要纪念日等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利用各种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利用纪念日等主题日开展主题班会、板报宣传、国旗下讲话、朗诵活动、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和文体活动。学校每年开展心理健康周活动,引导学生保持身心健康;举办科技节,普及科学常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举办体育艺术节、运动会,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举办朗诵比赛、书法大赛、辩论赛、校园歌手大赛、拔河比赛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榜样教育活动。每学期组织“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引导学生追求卓越;开展树文明形象、展青春风采“校园形象大使”活动,诠释责任、解读真善美——“感动二中”校园人物评选活动等。引导学生牢牢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增强学生的品德修养。

四、实践育人


  从广义上说,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总和。学校除了开展一系列的思想道德主题活动外,也非常重视学生文明礼仪、心理素质、法制观念、生态意识的培育。学校还开展了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等活动。
  加强教育基地建设,开展各类主题实践。利用文化场馆(博物馆、展览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学农基地、学军基地、学法基地、环保教育基地、节能减排基地(如自来水厂)等,加强对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法治教育、国防教育、艺术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了解社区、走进社区、服务社区。组织学生去养老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特殊学校等机构等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老人、残疾人。
其他文献
作业既是检测评价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情感体验的一种基本途径,更是洞察教师教学理念更新的窗口。在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很多教师把作业的创新设计纳入研究课题,并且在作业设计中融入核心素养内容,为作业的创新设计注入源源活力。  如何开展作业设计,既减负又提质,这是摆在基层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校四年级语文组教师在本年级开展了“语文微作业创新设计”的课题研究,希望以此破解作业布置难的瓶颈,解决学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培养目标。  在信息时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更加明显,对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也比以往更加迫切,桂江小学作为佛山市南海区首批“电子书包”(智能课堂)实验学校,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探索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指向个性化发展的小学数学“互联网 教学范式”。一、小学数学“互联网 教学范式”的内涵 
期刊
思维导图由英国教育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发明创造,又名心智图,能够把思维形象化,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也是思维整合和筛选的工具。在小学英语写话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训练学生的写前构思(pre-writing),进行学法指导,优化教学效果。然而,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工具,其局限性也不断显现。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写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 束缚
期刊
“互联网 ”教育背景下,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为充实教学活动,保障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同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广东版2011课标版三年级起点《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4 “Free Time”的复习课为例,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课程资源,通过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提升小学英语课堂中核心素养的渗透力。一、借用信息技术,创设真实场景,提升语言能力  1. 引入场景
期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見》强调,要“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在这方面,学科整合或许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江华小学在2017年9月至今开展探究性融合课程,通过课堂知识的生长性,给学生的成长以启蒙、滋养和力量。两年以来,探究性融合课程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此不揣浅陋,提出一些思考,求教于大方之家。一、 根据校情,确立“融课程”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