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班主任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角色,决定着一个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状况。强化班主任工作职能,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是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留守儿童作为新形势所产生的一个特殊教育对象,近年来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已成为教育单位不得不重视的群体,面对这样一群留守孩子,在教育方面,无疑比教育其他的孩子多了一份责任,也更多了一分艰辛。对于他们的教育,学校不得不承担起双重责任——学校和家庭的责任。研究他们的管理尤其显得重要。
【关键词】留守儿童 管理 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很多农民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中,有的让农村空巢老人照看,有的交给亲戚朋友照看,还有的就让孩子自己管自己。这一部分孩子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全社会来予以关注。作为农村小学,面对这样一群留守孩子,在教育方面,无疑比教育其他的孩子多了一份责任,也更多了一分艰辛。对于他们的教育,学校不得不承担起双重责任——学校和家庭的责任。
留守的孩子,有的很小就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生活,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在性格、脾气等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些生活的毛病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久而久之,养成了学习、生活的不良习惯。到了学校,他们会感觉到自己与其他的孩子的不同。尤其是一些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的孩子,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些消极的思想情绪,如像自卑、自负等。如果学校和老师不及时的正确的加以纠正。他们的思想将偏离正轨,出现身心方面的问题。这样也就给学校教育代来了许多的困难。孩子本该在家里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教育没有得到。到学校出了问题,又无法得到家长的协助。如果老师稍有疏忽,这些学生就会自甘落后,甚至自暴自弃。另一方面,西部农村中小学的条件又很差,教师的负担十分的沉重,教师一方面经济待遇低下,教学任务也繁重。有时间教师自身的身心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师生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在此我想呼吁社会和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大家都来关心留守孩子的身心健康吧!同时也关注我们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
在学校中,那群留守的孩子,有的表现得很任性,有的表现得很自卑,有的在同学中甚至表现出一种仇视态度,对老师的教育看成是对他的苛刻,对同学的帮助认为是一种可怜。他们表现出一些反常规的行为举动或思想情绪。在学校中他们显得很孤独,有的脾气也很怪异,显得很难沟通,似乎不同简单的人情世故。现在正在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难点。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来自教育。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展,让社会的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健康的发展,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出路。我们可以想想,社会中如果有很多身心都严重有问题的人存在,要建设和谐社会,谈何容易。在关心留守孩子这个问题上,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有着极为艰巨的任务。怎样开展这项工作,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付之以行动。
首先要站在为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要清楚地认识到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要多一分爱心,对于留守的孩子我们要比其他的孩子付出得更多,出了课堂教育,还要承担起对他们家庭教育的或缺部分。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和他们沟通。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培养他们的生活学习的良好习惯。尤其是他们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要把它当成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要做到常抓不懈。我班给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里面有他们的生活照片,作品展示……以此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更好的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各项工作。
还有,对留守孩子要多一点宽容,要让他们感觉到身边的人是真正的在关心他们,不存在对他们的歧视。在这方面,必须要唤起全社会的觉醒,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在当前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相信会出现一种关爱后代的社会风气。
同时我们要让外出的民工多关心自己的孩子,不只是给予孩子经济上的保障,更重要的还要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心,尽量抽时间通过各种方式与孩子多一些沟通,如像电话,写信等。至少每年还是回家与孩子团聚一次。不要让孩子与父母太陌生。如果不是特别的原因,最好还是留一个家长在家管理孩子,不要挣了钱而丢了孩子的前途。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能力培养尤其是留守孩子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时代的主人和建设者,必须强化班主任工作职能,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总之,对待留守孩子不只是学校或者孩子父母的问题,应该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因为建设和谐社会是全社会的事,关系到全民族、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发展,都对社会的发展起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让我们大家一起携起手来,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尽自己的一分责任吧!
参考文献:
[1] 《小学班主任工作》 陕西教育出版社 2013年第4期
[2]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2年7月
留守儿童作为新形势所产生的一个特殊教育对象,近年来在广袤的农村大地已成为教育单位不得不重视的群体,面对这样一群留守孩子,在教育方面,无疑比教育其他的孩子多了一份责任,也更多了一分艰辛。对于他们的教育,学校不得不承担起双重责任——学校和家庭的责任。研究他们的管理尤其显得重要。
【关键词】留守儿童 管理 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很多农民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中,有的让农村空巢老人照看,有的交给亲戚朋友照看,还有的就让孩子自己管自己。这一部分孩子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全社会来予以关注。作为农村小学,面对这样一群留守孩子,在教育方面,无疑比教育其他的孩子多了一份责任,也更多了一分艰辛。对于他们的教育,学校不得不承担起双重责任——学校和家庭的责任。
留守的孩子,有的很小就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生活,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在性格、脾气等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些生活的毛病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久而久之,养成了学习、生活的不良习惯。到了学校,他们会感觉到自己与其他的孩子的不同。尤其是一些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的孩子,会不自觉地产生一些消极的思想情绪,如像自卑、自负等。如果学校和老师不及时的正确的加以纠正。他们的思想将偏离正轨,出现身心方面的问题。这样也就给学校教育代来了许多的困难。孩子本该在家里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教育没有得到。到学校出了问题,又无法得到家长的协助。如果老师稍有疏忽,这些学生就会自甘落后,甚至自暴自弃。另一方面,西部农村中小学的条件又很差,教师的负担十分的沉重,教师一方面经济待遇低下,教学任务也繁重。有时间教师自身的身心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学校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师生的身心健康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在此我想呼吁社会和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大家都来关心留守孩子的身心健康吧!同时也关注我们教师的身心健康问题。
在学校中,那群留守的孩子,有的表现得很任性,有的表现得很自卑,有的在同学中甚至表现出一种仇视态度,对老师的教育看成是对他的苛刻,对同学的帮助认为是一种可怜。他们表现出一些反常规的行为举动或思想情绪。在学校中他们显得很孤独,有的脾气也很怪异,显得很难沟通,似乎不同简单的人情世故。现在正在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难点。
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来自教育。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展,让社会的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健康的发展,才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出路。我们可以想想,社会中如果有很多身心都严重有问题的人存在,要建设和谐社会,谈何容易。在关心留守孩子这个问题上,学校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有着极为艰巨的任务。怎样开展这项工作,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付之以行动。
首先要站在为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要清楚地认识到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次要多一分爱心,对于留守的孩子我们要比其他的孩子付出得更多,出了课堂教育,还要承担起对他们家庭教育的或缺部分。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和他们沟通。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培养他们的生活学习的良好习惯。尤其是他们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要把它当成最重要的工作来抓,要做到常抓不懈。我班给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里面有他们的生活照片,作品展示……以此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更好的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各项工作。
还有,对留守孩子要多一点宽容,要让他们感觉到身边的人是真正的在关心他们,不存在对他们的歧视。在这方面,必须要唤起全社会的觉醒,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在当前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前提下,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相信会出现一种关爱后代的社会风气。
同时我们要让外出的民工多关心自己的孩子,不只是给予孩子经济上的保障,更重要的还要给孩子以精神上的关心,尽量抽时间通过各种方式与孩子多一些沟通,如像电话,写信等。至少每年还是回家与孩子团聚一次。不要让孩子与父母太陌生。如果不是特别的原因,最好还是留一个家长在家管理孩子,不要挣了钱而丢了孩子的前途。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能力培养尤其是留守孩子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要使他们全面发展,成为时代的主人和建设者,必须强化班主任工作职能,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
总之,对待留守孩子不只是学校或者孩子父母的问题,应该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因为建设和谐社会是全社会的事,关系到全民族、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发展,都对社会的发展起这样或那样的作用,让我们大家一起携起手来,为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尽自己的一分责任吧!
参考文献:
[1] 《小学班主任工作》 陕西教育出版社 2013年第4期
[2]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