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过很多地方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id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与我太太相识在1998年8月8日。这个日子我记得很清楚,因为两年后我们结婚了。结婚那天下着小雨,真不是特意挑的这个日子,到了领证的地方才算明白那天是几号。然后往前捯饬一下,发现那也是我们认识的日子。
  那时候我们都是一个户外运动俱乐部的会员,我当年没那么胖,常年习武,身体还不错,在这个俱乐部里当训导员,也就是带着大家爬山穿越野营啥的。就这么认识的。说起来也不算是浪漫,几个月之后跟她说让她当我女朋友的时候还很忐忑。后来这段故事被写到了杂志上,那本杂志搬家的时候丢了。她那时候在旅行社承包部门上班,结婚之前她的工作不太顺心,我就跟她说了,不顺心就别干了,我养你没问题的。大概这算是求婚吧。
  结婚后我们买了房子,2000年,啥都没有的毛坯房,等到交房该装修了,公司派我去大连带一个投资项目,足足走了小半年,到后来公司的老板都忘了还有这个项目,开年会才想起来好像有几个月都没见过我了,这才想起来有这么个活儿。我离开之前只有几天的时间,我选好装修的风格以及家具就走了,回来之后就是我们全新的家了。
  然后我们就这么平平淡淡过日子。如果说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就是我们都不喜欢孩子,更喜欢到处去玩儿。我的工作后来变得过于弹性,她是做旅行社出身,我们那时候开着车几乎走遍了中国。最狠的一次是我正好要辞职创业,干脆开上车从北京到广西,然后走云南、过四川、跨陕西,足足开了7980公里,到昆明不得不给车装了个装甲底板,顺便把整车检修了一次。
  这种日子我们这些年过了太多次,总是在外面走都不像有个家了。她说,有你的地方就是家,无所谓住在哪里。
  其实啊,两个人总是在一起也挺烦的。有一次我就是烦了,坐火车到福建,然后沿着海边一站一站坐长途车往北走,一直到普陀我们会合。那时候她也又出来帮一个朋友做旅行社,正好有个团在那里,也算是蛮有趣的经历。
  大概十年前吧,我在丽江看上了一个客栈,并且把它盘下来了。她特别开心,拎着箱子就跑了过去,说是帮我先管理着,等我从国外回来再说。等我从国外回来再打她电话,她没在客栈,开着车从云南丽江跑到了西藏的阿里……
  我是个挺不靠谱的人,她比我靠谱,我们穷过、苦过,当然也说不上特别困难,她也操心我们的生活,可也说不上特别操心,有吃有喝就挺好,对于物质方面没啥奢求。我出国给她带回来的各种包包,基本就没见她背过,我那么多手串、戒指、项链,也基本不戴。她活得比我简单。
  婚姻生活里总有不如意的。她不太喜欢读书,人非常聪明,就是对知识没有多少兴趣。其实她对家务也没啥兴趣,做饭糊弄我的时候居多。我觉得后来我有这个吃货的名头,一小部分要归功于我那位不太会做饭的老娘,一大部分要归功于我媳妇,因为不好吃而出去吃,吃得多了就会吃了。
  我们走过很多地方,最后说起来都特别喜欢京都,去年我们来到日本的关西地区,正好是枫叶季的时候,京都真是绝美的城市啊。我们在京都走在鸭川旁,走在岚山里,看着层林尽染。
  在日本过着平静的日子,我做饭的手艺真是长进了不少。虽说我们都喜欢吃日料,但毕竟有时候还是想吃中餐。虽然我做得也不太好,不过还是勉强能入口,她也挺开心的。
  今年的樱花季来得有点儿晚,四月初才真正开始。我们走在京都的桥头,那个我们最喜欢的地方,如果一阵风过来,花瓣纷落如雪,我们靠在一起看着几步之外熙熙攘攘的街道,也看着就在这几步距离中变得安静的樱花。
  月底樱花落尽,她因病去世,享年39歲。
其他文献
这只鸡只要一亮相,立马会有一大圈流鼻涕、灰头土脸的孩子远观。你说,不就是一只鸡?不,它可是鸡子中的戰斗鸡。  一身稀稀疏疏、黄不黄、灰不灰的反毛,呼啦啦立起来,远看近看,都像是一直生着气。生谁的气?把个身子骨都气得瘦瘦的。它唯一的亮点,是腿很长。有人感叹,本来是仙鹤的身姿,可是没有鹤立鸡群的命。  它是一只被阉割的鸡。鸡的主人张阿婆瞧见远处的孩子渐渐围拢来,无比揪心地说:“小心啊!它可惹不得?孩子
期刊
18岁那年,我参加高考败走麦城,当和我一样落榜的“死党”邀我去县里复读时,我毫不犹豫地婉拒了。我知道,我家是交不起那昂贵的复读费的。回到家,父亲问我以后有何打算。我说我想出去打工赚钱,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父亲马上脸一黑,骂道:“孬种!难道你就没想去复读,明年再搏一搏吗?”我嗫嚅着说:“当然想!可咱们家拿不出复读的钱。”父亲大声说:“钱的事不用你操心。”  秋季开学时,父亲把1000元复读费压在我手心
期刊
自从社交网络兴起,智能手机普及后,我们留给自己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手机一刷,便是整个世界的信息爆炸在眼前,按一次转发,我们成了这世界信息的一处驿站。千里之隔的亲朋,有网络就能聊天视频,独居一隅也不再是什么冷僻的事情了。孤独变成一种稀少的感受了,当然这并不是坏事。  只是偶尔,我做饭、洗碗或者打扫屋子,这些不需要动脑子的机械性动作,使得整个人放空下来,思绪乱糟糟,只关乎自己,飞到过去又飞到未来,才会
期刊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一定觉得不可思议,有人会办健身卡,到健身房里跑,有人会自己买个跑步机,在家里跑,这都需要花钱。就算你在公园里在马路上跑,除了买水,不会花额外的钱,但是离赚钱也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啊。  吴涛就是一名跑步爱好者,每天上下班,他都是跑步前进。周末也会早起跑几圈,一天不跑,他就觉得浑身难受。  跑步时,吴涛还喜欢玩点自拍,拍路边的风景,拍自己跑步的英姿,拍自己健硕的肌肉。拍完了,随手发到
期刊
我本来应该成长为一个怨毒的人,每个怀才不遇的失败者都有资格这样做,但幸好我没有。如今已经想不起到底是什么拯救了我,只能谢天谢地了,甚至谢谢所有那些无意间狠狠踩过我一腳的人。  讲个故事,有关我最初失败的经历。17岁那年,学校安排我们去太湖边写生,那是个叫杨湾的小村庄。我们驻扎在一个由废弃的学校改建而成的招待所里,睡的是课桌,吃的是村里的大婶凑合着烧出来的盒饭,手艺粗糙但原料都是上等湖鲜,把新鲜的银
期刊
不久前,七八月之间,正北京最热的时候,一个朋友从上海来,时间是下午六时,我当然要招待晚饭。吃饭难的时候我是知道的,为了朋友也有思想准备,就先告诉他碰运气的计划,是直奔王府井大街,从北头起,先进萃华楼,能吃上最好,不能,迤逦南行,碰到哪儿是哪儿,碰见什么吃什么。他说好。于是照计划办理,先到萃华楼,看了看,站着等坐位的人比坐下边吃边喝的人还多。没办法,执行计划的第二步,迤逦南行。我忽然灵机一动,想起略
期刊
吊挂  每逢新年,从初一到十五,大街之上,悬吊挂。  吊挂是一种连环画。每幅一尺多宽,二尺多长,下面作牙旗状。每四幅一组,串以长绳,横挂于街。每隔十几步,再挂一组。一条街上,共有十几组。  吊挂的画法,是用白布涂一层粉,再用色彩绘制人物山水车马等等。故事多取材于封神演义,三国演义,五代残唐或杨家将。其画法与庙宇中的壁画相似,形式与年画中的连环画一样。在我的记忆中,新年时,吊挂只是一种装饰,站立在下
期刊
在上海见到一个“下了海”的文化人。几个还在岗位上的文化人坐在他所经营的饭店里,享受他所提供的精美菜肴,大谈文化的失落。最失落的,竟是老板。他苦着脸,指责自己越陷越深,离原有的文化理想越来越远;金钱,使人腐败。  他的忧郁与自责使我想起大陆传媒上对商品经济所带来的贪婪风气的种种批判。文人从商,以“下海”称之,就像从前人说良家妇女“下海”伴酒一样,是斯文扫地,是自甘堕落。  我向来理解权力使人腐败,金
期刊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阅读历史的国度。然而在当下,中国人却在被苦口婆心地“呼吁”阅读。近几年,政府、组织和媒体发布了越来越多的公益广告,劝勉国民多读书、读好书,但是貌似没有什么效果。  就在不久前,首份中国城市阅读指数研究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书4.56本,比2013年的4.77本又有减少;而我们的邻国韩国是11本,日本20本,以色列则达到了64本。而在中国人的阅读方式上,纸质
期刊
2006年2月4日,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天。正在上班的我接到了美国贝勒医学院发来的邮件,我的博士申请已经获批!我欣喜若狂地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可还未来得及开口,电话那头传来妻子沉重的声音:“你先回家一趟吧,女儿的身体可能出了点问题。”一种不祥的预感让我顾不上多问,立刻赶回了家。  女儿在学校摔了一跤,随即神志不清,意识模糊。我的心遽然一紧!难道我曾经的怀疑真的将变成现实?  一个多月前,我送女儿上学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