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的“尴尬”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7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84年11月8日,法国政府宣布将于1889年在巴黎再次举行世界博览会。1886年5月,法国为此向世界招标:在巴黎战神广场设计一座高塔结构拱门高塔,在众多应征方案中脱颖而出。
  1887年2月14日,铁塔正式开工后的19天,埃菲尔接到了发表在当日巴黎《时代报》上由一批艺术家和建筑师联合签名的《反对修建埃菲尔铁塔》抗议书。列在抗议书下面的签名在那一瞬间几乎把他击倒:古诺德、莫泊桑、左拉、小仲马、科佩、波吕多莫、布格鲁、麦索尼、克尔尼、布洛伊、魏尔兰……联名达300人之众,几乎囊括了当时法国各艺术领域的头面人物,其中“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更是扬言:“巴黎如果建成铁塔,我要永远离开这个城市。”
  还有法国一位数学教授预计,当盖到228米时,这个建筑会轰然倒塌,以至一部分住在铁塔周围的居民赶紧搬离。结果反对者期待的灾难没有发生,铁塔的轻盈造型倒是在关注的目光下日臻完美。
  埃菲尔铁塔获得世界的肯定,最下不了台的应该是莫泊桑,当时他扬言“巴黎如果建成铁塔,我要永远离开这个城市”,这话说得如此没有回旋的余地,所以世界博览会铁塔剪彩之后,人们最拭目以待的恐怕就是这位文学界的“短篇小说之王”是不是真的要离开巴黎了。
  不过,据当时埃菲尔铁塔内的餐厅服务小姐所说,铁塔建成之后,来这里吃饭和用下午茶最多的人就是莫泊桑,虽然他总是说这里的菜口感并不好,但也总是隔三差五地来这里用餐和聊天。人们当时还好奇地问他是不是忘记了他在铁塔建造之初曾撂下的狠话,结果莫泊桑一脸无辜,并用他特有的“莫泊桑式结局”的方式化解自己的“尴尬”:“谁让这里是巴黎唯一看不见那座破塔的地方?”说完他又继续专注地往埃菲尔铁塔的特色熏肉上撒起了胡椒粉和精盐。
  埃菲尔铁塔历经了百年风雨。20世纪初铁塔上的无线电设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截获了大量敌军密电;铁塔曾被用作气象观测站、航空通讯台、电台和电视发射站,再没有人提起要拆除铁塔。不过铁塔最终还是回归到观光这个主要的用途上,成为巴黎的“摇钱树”。
  不知,如果莫泊桑“知晓”埃菲尔铁塔的重要作用,会做如何感想?(摘自《上海世博》)
其他文献
2008年8月20日12时50分,前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87岁。从1981年6月辞去中共中央主席算起,华国锋度过了27年远离公众视线的生活。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皇城根的9号大院,更多的时候充盈着平静而有规律的生活气息。    种植葡萄自己却不能吃  早在1983年,华国锋就到北京郊区找了几个葡萄园,学习如何种植和管理葡萄。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华国锋亲自管理这些葡萄架。到了力不从心时。他
期刊
“待”字解百忧    穷人不叫穷人,叫待富者;光棍不叫光棍,叫待娶者:老姑娘不叫老姑娘,叫待嫁者;孕妇不叫孕妇,叫待产者;醉鬼不叫醉鬼,叫待醒者;贪官不叫贪官,叫待廉者:懒人不叫懒人,叫待勤者:下岗不叫下岗,叫待薪者。  沁园春·沙尘暴:北京风光,千里尘封,万里沙飘/望前门内外,惟余莽莽,长安街上,顿时滔滔/天舞黄龙,原驰土象,欲与海啸试比高/须蒙面,顶飞砂走石,分外难熬/江山如此昏暗,引无数英雄
期刊
“仇富浪潮从本质上说,其实是有利于腐败分子作为权贵的,因为它转移了目标。按照税务局的标准,年薪12万以上就是富人,那么争业人员以上大部分都成为富人,这显然是一种目标转移,是搞错对象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敬琏撰文指出,一些人利用民粹主义的煽情,将对腐败的声讨转为仇富浪潮。”    “首先我要说,我从来都不是高雅的人,也从来没装过高雅,我也最恨那些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有文化的,而实际
期刊
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迄今为止,死伤人数逾万。而此前美国、墨西哥、海地、智利……都相继发生大级别地震,地震无疑成为2010年人们最为关注的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如此频发,地球究竟怎么了?    玉树地震属于板内地震    【美国趣味科学网站4月15日报道】题:发生在中国玉树的地震的不同点是什么?  今天凌晨发生在中国的地震与今年迄今为止全球发生的其他一些大地震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次地
期刊
机器人踱着方步走过来给您点烟,帮您按摩;坚硬的玻璃竟然会“说话”、房顶会“呼吸”;穿上太空服就会有一次神奇的“月球之旅”……  您可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在读科幻小说,也不要想象这是电影《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拍摄现场,更不要以为自己身处外星球上。  因为,真的存在这样一个奇妙的地方一一这里充满神奇与美妙、幻想与探索,将种种新技术、新观念、新概念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就是世界博览会。  159年来,这里从
期刊
1851年:“耆英号”上的希生老爷    1846年12月6日,在轰隆的礼炮声中,一艘名叫“耆英号”的木质轮船缓缓驶出香港港口。船上有30名中国人,其中一人名叫希生。  “耆英”号满载着丝绸,瓷器等一千精美中国货品驶向英国。此时,英国的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展开,伦敦迅速成为欧洲金融中心。英国决定举办一届用于炫耀英国最先进技术的博览——1851年的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希生老爷被邀请参加世博会开幕式。 
期刊
“电梯、马达、柯达胶卷、热狗、冰淇淋……这些我们熟悉的东西,原来都与世博会有关。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历次世博会的精彩。”    水晶宫 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举办,英国园艺师约瑟芬·帕克斯腾设计并参与建造的“水晶宫”,被尊为功能主义建筑的典范,产生深远影响。1936年,水晶宫毁于一场大火。  电梯 1852年,纽约世博会,艾黎萨·奥的斯带着发明的一个叫做“动力上升梯子”的装置参会,从此,“
期刊
北师大教授钟伟近日撰文称,如果经济增长、居民货币收入增长以及官方的发钞节奏没有根本改变,一个将在2027年退休的职工,将需要300万—500万元才能度过余生。类似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预备1000万元养老也未必够。(人民网4月7日)  我们暂且不去管钟教授的统计是否科学,但是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当前社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除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以及完成繁衍下一代的使命之外,已经没有更多的储备为养老准
期刊
现在,晨昏之际,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形式多样的活动情景:老人们或成群结队练气功、跳街舞、打太极拳、做健美体操;或三三两两使枪、舞剑、跑步、登山、打篮球;或单枪匹马利用健身器材随心所欲重复各种动作等等。我情有独钟的是玩健身球。  说起我玩健身球的历史,要追溯到20多年前。1976年春天,我患了一场大病,当场昏倒在工地上。医生诊断为严重风湿性心肌炎,在医院正规治疗了一个多月,依然面黄肌瘦、心律不齐。
期刊
1878年即清光绪四年,近代著名小说作家陆士谔出生于上海城区西南方向古镇朱家角的一个读书人家。1910年,32岁的他完成了一部充满幻想的十二回小说《新中国》,以一个梦贯穿,虚构了100年后的上海。主人公“陆云翔”,就是作者本^。  小说里,一觉醒来的陆云翔与妻子李友琴游历上海,他惊讶地发现,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毕恭毕敬,以往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也改为地下行驶:“把地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