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濠河博物馆群的独特气韵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T_S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外瞩目 名声鹊起
  2011年11月8日,在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一群参加“纺织文化之旅”的外国“织女”们在馆长吴元新的指导下,极有兴致地学习操作纺纱车,并兴奋地向记者展示她们当天和博物馆工作人员一起制作的蓝印花布台布。连日来,这批来自瑞典、丹麦的23位女性纺织工作者畅游南通,兴致勃勃地走进了沈寿艺术馆、蓝印花布博物馆、南通纺织博物馆等环濠河博物馆,观摩和学习刺绣、蓝印花布制作、纺织等传统工艺,感受中国民间工艺的独特魅力。
  事实上,外国友人专程造访南通的环濠河博物馆群,并不是新鲜事。去年11月,参加上海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的近600名全世界博物馆界的专家相聚南通,慕名参观以南通博物苑为龙头的环濠河博物馆群。作为中国第一所公共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人文资源、自然资源相得益彰的馆藏风格,深深吸引了大英博物馆亚洲部研究员史明理博士。她对“环濠河博物馆群”现象充满兴趣,特地要了相关资料,表示“回去作些研究”。此行的外宾中,还有国际博协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席安奈特,当她踏上了南通这座“博物馆之城”的土地时,同样发出连连惊叹。早在2005年,南通博物苑百年苑庆时,来通参加活动的国际博协主席库敏斯也为环濠河博物馆群的风采所折服。
  “目前,环濠河一批正常开放的博物馆已集体注册为国际博协的会员单位。”市文广新局文物处处长杜嘉乐透露,去年5月,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了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榜上有名,该项目也是全国47个入选项目中唯一一个文博单位。
  据统计,环濠河博物馆群现有20家博物馆,其中,国有博物馆4座,行业博物馆9座,民营博物馆7座。有各类专业人员255个,全年举办各类展览86场,文物藏品123970件,年接待观众114万多人次,已有10余家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其中,国字号的珠算博物馆、审计博物馆等主流场馆在国内已经产生一定的影响。眼下,南通市正在积极筹建中国慈善博物馆、中国眼科博物馆、中国环境博物馆等三大国家级博物馆。
  文博产业 初露端倪
  盛夏的南通博物苑,绿意盎然,风景秀丽,别有一番诗情画意。百余年的岁月沉淀,让这座中国最早的博物馆拥有了一份别样的历史厚重感,博物苑游客服务中心人来人往,为这座百年老苑再添新韵。
  这个服务中心集旅游、购物、餐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总投资1000万元。真正现代化的博物馆,可以看,可以逛,也可以休闲,能让参观者待上一整天。从这个意义上说,产业化的经营,对博物馆和游客来说是双赢的。眼下,博物苑正着手设计推出一批具有较高文化含金量的旅游产品。
  与国有博物馆相比,民营博物馆的产业化发展更加迫在眉睫。在环濠河博物馆群中,民营博物馆占近1/3。没有政府拨款,纯粹靠自收自支,民营博物馆的生存之道更加令人关注。
  对于这一点,沈寿艺术馆馆长卜元深有体会,“博物馆要走以文养文的道路,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2008年,沈寿艺术馆成功改制,摘掉“事业单位”的帽子,披上“民办”的外衣。抓住改制的契机,近年来,沈寿艺术馆不断拓宽思路,通过多种渠道弘扬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沈绣。
  自2009年,沈寿艺术馆制作的精美沈绣《奥巴马总统合家欢》,由国家主席胡锦涛亲手赠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后,一时间名声大振,随着14家媒体纷至沓来,四面八方的订单也紧随而至。卜元透露,该馆已与国务院礼宾司、外交部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沈寿艺术馆还开办了文博商行,常年开办书画展、鉴定古玩、开发民间家具等,想方设法创收,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走市场化道路,不断开发风筝产品,是风筝博物馆创收的主要途径。“我们馆每年都会推出五六只大型创意风筝,目前已开发出6大类、20多个品种的大小风筝。”风筝博物馆工作人员徐俊华介绍,这几年,礼品风筝销路一年比一年好,不少大型企业还来博物馆定制极具企业文化特色的风筝。现在,该馆平均每年风筝销售额达10多万元。
  作为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元新每年都会花上大量时间外出参加各类展览。“一方面是为了宣传南通的非遗项目——蓝印花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把握市场的需求。”近年来,蓝印花布博物馆积极走产业化道路,其注册的“蓝艺”品牌,旗下设有服饰、包袋、鞋帽、台布挂壁、工艺品等五大系列500多个品种。“只有与市场相结合,才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与保护!”吴元新认为,民办博物馆不能仅仅当“花瓶”,必须开门办馆,自谋出路,否则只能是死路一条。
  “文博产业,大有可为!”杜嘉乐举例说,博物馆对外提供文物复制技术,比单纯卖复制字画更有市场,博物馆的创意经济具有无限可能。他透露,南通市正筹划举办中国博物馆民间收藏博览会,意在吸引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参与,打造一个集展览、鉴宝、讲座、拍卖于一体的大型文化产业活动,放大南通“博物馆之城”的品牌效应。
  内涵提升 任重道远
  南通纺织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纺织专业博物馆,自上世纪80年代建成开馆以来,该馆接待了数十万中外宾客,被誉为集历史、科技、园林为一体的纺织大观园。“当时,上海、浙江等地博物馆都曾来南通纺博取经,一时间享誉全国。”从事博物馆工作已有30多年,凌振荣心中始终萦绕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博物馆情结。他透露,由于体制改革等历史原因,这个博物馆逐渐褪去了昔日的光彩,一度出现“断奶”现象。为了维持生存,该馆的房屋大量出租,展陈也多年不变。最近获悉,该馆情况已引起市领导重视,有关部门也采取了扶持办法。
  与纺织博物馆的现状相似,南通建筑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南馆等,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也处于闭馆状态。
  “博物馆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基地,很多国外的大艺术家就是在博物馆长大的。”作为南通博物苑的老领导,凌振荣亲眼见证了环濠河博物馆的发展、壮大,更看好未来的发展。100多年前,张謇先生开风气之先,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100多年后,南通的博物馆群如何续写辉煌?有了量的保证,如何确保质的提升?这是摆在南通博物馆人面前的难题。
  拥有优越的地段、良好的基础、丰富的资源,环濠河博物馆群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各类具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均坐落在濠河风景区内,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凌振荣认为,这样的布局不仅代表了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方向,也符合世界博物馆的发展潮流。
  令老凌欣慰的是,南通市政府下发了《南通环濠河博物馆群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工作规划》,计划用两年时间,使“环濠河博物馆群”基本形成文博内涵更加丰富、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公益活动更加突出、服务效果更加显著的公共文化特色品牌,在探索地方文博事业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市文博协会常务副会长周德芝透露,该协会正在对环濠河博物馆群进行新一轮调研,“不久,我们将拿出环濠河博物馆群的整体评估和考核办法,采取‘以建代补’的方式,推动各家博物馆的发展,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相关补贴,以此激发环濠河博物馆群的内在活力,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内涵。”
  责任编辑:丁和平
其他文献
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关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的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党的十七大上,“社会建设”作为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同等重要
温家宝总理近期撰文指出,“要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创新,人才为本。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需要大批优秀科学家、科技工作者和专业人才,需要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科技素养的劳动者,更需要具备较强科技领导力的各地各级党政干部。  一、不断深化认知,切实把提升科技领导力放到各地各级党政干部能力建设的重要位置和办事日程上  科技领导力是领导科技工作,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的
新世纪的现代写作学创新发展的总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科学化的写作学基本理论体系和基本功训练体系,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围绕总目标的实现,理论研究的重点
在对大学生人文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中,“两课”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璀果”教师是这种精神的主要培育者,“两课”教学是主阵地,“两课”内容是培养这种精神的宝贵食粮。